1 / 75

第五章 饮用水卫生

第五章 饮用水卫生. 第一节 饮用水的卫生学意义 第二节 饮用水与健康 第三节 生活饮用水标准及用水量标准 第四节 集中式给水 第五节 分散式给水 第六节 涉水产品的卫生要求 第七节 饮用水卫生的调查、检测和监督. 生理、生化活动. 保持个人卫生. 改善生活居住环境. 促进人体健康. 第一节 饮用水的卫生学意义. 体温调节 营养物质输送 代谢产物排泄. 水. 日常生活. 第二节 饮用水与健康. 饮用水污染与疾病 饮用水的其他健康问题. 饮用. 食用. 污染. 食物. 介水传染病.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第五章 饮用水卫生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五章 饮用水卫生 • 第一节 饮用水的卫生学意义 • 第二节 饮用水与健康 • 第三节 生活饮用水标准及用水量标准 • 第四节 集中式给水 • 第五节 分散式给水 • 第六节 涉水产品的卫生要求 • 第七节 饮用水卫生的调查、检测和监督

  2. 生理、生化活动 保持个人卫生 改善生活居住环境 促进人体健康 第一节 饮用水的卫生学意义 体温调节 营养物质输送 代谢产物排泄 水 日常生活

  3. 第二节 饮用水与健康 • 饮用水污染与疾病 • 饮用水的其他健康问题

  4. 饮用 食用 污染 食物 介水传染病 一、定义 受病原体污染的水 疾病传播

  5. 二、流行原因 1. 水源受污染后,未经净化消毒或净化消毒不彻底,直接供居民饮用。 2. 处理后的饮用水重新被病原体污染。

  6. 三、病原体 1、细菌 引起的介水传染病有霍乱和副霍乱;伤寒和副伤寒;痢疾等 。 2、病毒 引起的介水传染病有传染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传染性眼结膜炎等。 3、寄生虫 引起的介水传染病有阿米巴痢疾,血吸虫病,胃肠炎等。

  7. 四、流行特点 1.流行呈爆发型,多数病人多集中在同一潜伏期内; 2.病例的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绝大多数患者都有饮用同一水源的历史; 3.一旦对污染源采取治理措施,疾病的流行能迅速得到控制。

  8. 化学性污染中毒 氰化物 被氰化物毒死的家畜 死于氰化物中毒的男子

  9. 1.污染来源 炼焦、电镀、选矿、染料、化工、医药和合成纤维等工业上中均用到氰化物,其废水可导致水污染。 2.作用机制及危害 (1)作用机制 游离的氰离子与细胞色素氧化酶的含铁辅基结合,形成氧化高铁细胞色素氧化酶,使细胞内窒息死亡。

  10. (2)危害 1)急性中毒:主要表现主要为中枢神经 缺氧症状和体征。临床上分为四期即前驱期、呼吸困难期、惊厥期和麻痹期。 2)慢性中毒:主要表现是神经衰弱综合征、运动肌的酸痛和运动障碍。

  11. 硝酸盐 农用肥料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12. 硝酸盐 亚硝酸盐 高铁血红蛋白 血红蛋白 机体缺氧 1.污染来源 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施肥后的径流和渗透等 2.作用机制及危害 (1)作用机制

  13. 硝酸盐 自然界 亚硝酸盐 胺 亚硝胺 (2)危害 致畸 致癌 致突变 胃癌、食道癌、肝癌、结肠癌、膀胱癌等

  14. 饮水氯化消毒副产物与健康危害 一、氯化消毒副产物 1、定义:在氯化消毒过程中氯与水中的有机物反应所产生的卤代烃类化合物。 2、分类: (1)挥发性卤代有机物:THMs (2)非挥发性卤代有机物:HAAs

  15. 3、影响氯化消毒副产物形成的因素 (1)有机前体物的含量 腐殖质、富里酸、藻类及其代谢物、蛋白质 (2)加氯量、溴离子浓度以及pH等因素 投氯量越大 有机前体物含量一定 THMs越多 接触时间越长

  16. 4、饮水氯化消毒副产物与肿瘤 氯化饮用水的有机提取物 Ames试验 小鼠骨髓微核试验 SCE试验 致突变性

  17. 减少氯化副产物的措施: (1)采用活性炭 (2)通过混凝沉淀等净化 (3)该传统氯化消毒工艺 (4)采用其他消毒方法

  18. 饮水硬度与健康 1、定义 水的硬度:水中多价阳离子数量的总和,通常是指钙、镁离子的含量。 2、影响 (1)消化道 :胃肠功能紊乱 (2)皮肤:沐浴后不适感 (3)泌尿系统:促进结石形成 (4)给生活带来不利影响

  19. 藻类及其代谢产物与健康 蓝绿藻 代谢 藻毒素 肝毒素 神经毒素 脂多糖毒素 肝癌

  20. 饮水内分泌干扰物与健康危害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存在于环境中,对人类和动物体内的激素产生影响,干扰机体正常内分泌物质的合成与代谢、激活或抑制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外源性化学物质。

  21. 农药—六六六 镉污染

  22. 高层建筑二次供水污染 高层建筑二次供水又称加压供水。 1、造成污染的原因: (1)贮水箱(池)设计不合理 (2)设备的腐蚀、沉积物对水质的污染 (3)输水材料中的有害物质 (4)基础设施和设计安装不合理 (5)卫生管理不善

  23. 2、采取主要措施 (1)加强对二次供水设施的设计施工及所用 材料加强审查。 (2)加强经常性卫生管理和监督。

  24. 第三节 生活饮用水标准及用水量标准 一、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二、生活用水量标准

  25. 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一)标准制定原则和方法 1.制定原则 1)流行病学安全——细菌学指标符合标准要求防止介水传染病的流行 2)所含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无害——不能引起急慢性中毒,不能产生远期危害,不能影响子孙后代的健康。 3)保证水的感官性状良好——人们乐于饮用,不影响人们生活。 4)在经济上可行——选择指标,确定标准限量时,要经济、技术合理。

  26. 2.制定方法 1)实验研究:①有害物质毒性研究有害物质稳定性研究;②有害物质感官性状影响研;③有害物质自净影响研究。 2)流行病学研究:①宏观上了解有害物质对人群健康影响程度;②某些饮水有关疾病发病率,死亡率及健康效应的动态观察。 3)快速计算法

  27. (二)我国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及其指定依据 1、常规指标: (1)微生物学指标: 1)总大肠菌群:一群在37℃培养24小时和48小时后,能发酵乳糖并产酸产气的革兰阴性无芽胞杆菌。 来源:人、温血动物的粪便,植物和动物。 标准:每升水不得超过3个。 评价饮用水水质的重要指标

  28. 2)耐热大肠菌群:一群在44.5℃培养,24小时内能产酸产气的细菌。2)耐热大肠菌群:一群在44.5℃培养,24小时内能产酸产气的细菌。 来源:人和温血动物粪便。 标准:每100毫升水样中不得检出耐热大肠菌群。 判断饮用水是否受粪便污染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29. 3)大肠埃希菌 标准:每100毫升水样中不得检出大肠埃希菌。 判断饮用水是否存在粪便污染的重要微生物学指标。

  30. (2)毒理学指标 1)砷:每升生活饮用水不得超过0.01毫克; 2)镉:每升生活饮用水不得超过0.005毫克; 3)铬:每升生活饮用水不得超过0.05毫克; 4)铅:每升生活饮用水不得超过0.01毫克; 5)汞:每升生活饮用水不得超过0.001毫克;

  31. 6)硒:每升生活饮用水不得超过0.01毫克; 7)氰化物:每升生活饮用水不得超过0.05毫克; 8)氟化物:每升生活饮用水不得超过1.0毫克; 9)硝酸盐:每升生活饮用水不得超过10毫克;地下水源每升不得超过20毫克; 10)三氯甲烷:每升生活饮用水不得超过0.06毫克; 11)四氯化碳:每升生活饮用水不得超过0.002毫克;

  32. 12)溴盐酸:每升生活饮用水不得超过0.01毫克;12)溴盐酸:每升生活饮用水不得超过0.01毫克; 13)甲醛:每升生活饮用水不得超过0.9毫克; 14)亚氯酸盐:每升生活饮用水不得超过0.9毫克; 15)氯酸盐:每升生活饮用水不得超过0.7毫克;

  33. 2)浑浊度 (3)感官性状及一般化学指标 1)色

  34. 4)肉眼可见物 3)臭和味 5)pH值

  35. 6)铅 7)铁 8)锰 9)铜 10)锌 11)氯化物

  36. 12)硫酸盐 13)溶解性总固体 14)总硬度 15)耗氧量 16)挥发苯酚类 17)阴离子合成洗涤剂

  37. (4)放射性指标 :<0.5 Bq/L β: <1 Bq/L 2、非常规指标 分类:微生物学指标 毒理学指标 感官性状 一般化学指标

  38. (三)世界卫生组织和其他一些国家的饮用水水质标准简介(三)世界卫生组织和其他一些国家的饮用水水质标准简介 • 世界卫生组织的饮用水标准 • 美国的饮用水标准 • 欧共体的饮用水标准

  39. 生活用水量标准 《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 《农村生活饮用水量卫生标准》

  40. 第四节 集中式给水 1、定义: 由水源集中取水,经统一净化处理和消毒后,通过输水管送到用户的供水方式。 2、优点: 1)有利于水源的选择和防护 2)易于采取改善水质的 措施,保证水质良好 3)用水方便 4)便于卫生监督和管理

  41. 水源选择和卫生防护 一、水源选择的原则 1、水量充足 应能满足城镇或居民点的设计总用水量,并考虑到近期和远期的发展。 2、水质良好 水源水质经水厂处理后能符合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标准。 3、便于防护 目的是保证水源水水质不受污染 4、技术经济上合理

  42. 二、水源卫生防护 1、地表水水源卫生防护 (1)取水点周围半径100米的水域内,严禁从事可能污染水源的任何活动; (2)取水点上游1000米至下游100米的水域内不得排入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 (3)以河流为给水水源的集中式供水,上游1000米以外的一定范围河段划为水源保护区,严格控制上游污染物排放量;

  43. (4)受潮汐影响的河流,其生活饮用水取水点范围应相应扩大;(4)受潮汐影响的河流,其生活饮用水取水点范围应相应扩大; (5)作为生活饮用水水源的水库和湖泊,根据不同情况,将取水点周围部分水域或整个水域机器沿岸划为水源保护区; (6)对生活饮用水水源的输水明渠、暗渠应重点保护 2、地下水水源卫生防护(略)

  44. 取水点和取水设备 一、地表水的取水点和取水设备 1、取水点的位置:城镇和工业企业的上游,取水点的最低水深2.5-3米。 2、取水设备 (1)岸边式 (2)河床式 (3)缆车式

  45. 二、地下水的取水点和取水设备 1. 取水点的位置 : (1)深层地下水:选用不透水层较厚的地; (2)浅层地下水:设在城镇工业企业污染远的上游,还要考虑技术上方便的地点 。 2. 取水设备: (1)管井 (2)大口井

  46. 水的净化和消毒 • 目的:除去原水中的悬浮物质、胶体颗粒和细菌等。 (一)混凝沉淀 1. 混凝原理 (1)压缩双电层作用 (2)电中和作用 (3)吸附架桥作用

  47. 2. 混凝剂的种类和特征 (1)混凝剂 1)混凝剂:①铝盐; ②铁盐; ③聚合氯化铝;④聚丙烯酰胺 2)助凝剂 (1)调节或改善混凝条件 (2)加大絮凝体粒度,比重和紧密度 (3)氧化及其他作用

  48. 3.影响混凝效果的因素: (1)水温 (2)水中颗粒的性质和含量 (3)水的pH值与碱度 (4)水中有机物和溶解性盐类含量 (5)混凝剂的种类和用量 (6)混凝剂的投加方法

  49. 4、混凝设备 (1)混凝剂投加设备 投药方式:泵前投加 水射器投加 高位溶液池重力投加 (2)反应设备:水力搅拌 机械搅拌

  50. 5、沉淀设备 (1)平流式沉淀池 (2)斜板与斜管沉淀池 6、澄清 (1)泥渣循环型 (2)泥渣悬浮型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