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6

第四章 宏观经济政策效果

第四章 宏观经济政策效果. 一、宏观经济政策概述 二、财政政策效果 三、货币政策效果 四、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 一、宏观经济政策概述. 回顾 1 : IS 曲线:. 回顾 2 : LM 曲线.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 1 、问题的提出:. LM. E. IS. Y f ’. Y 0. Y f. 2 、调节方法 : 把 E 点移到 Y f 线上去: 方法一: 变动 LM 方法二: 变动 IS 方法三: 同时变动 IS 、 LM. r. LM. E. IS. O. Y f. Y.

wade-diaz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第四章 宏观经济政策效果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四章 宏观经济政策效果 一、宏观经济政策概述 二、财政政策效果 三、货币政策效果 四、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

  2. 一、宏观经济政策概述

  3. 回顾1:IS曲线:

  4. 回顾2:LM曲线

  5.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 • 1、问题的提出: LM E IS Yf’ Y0 Yf

  6. 2、调节方法: • 把E点移到 Yf线上去: • 方法一:变动LM • 方法二:变动IS • 方法三:同时变动IS、LM

  7. r LM E IS O Yf Y Y0 (1)方法一:货币政策 LM’ 返回

  8. IS’ (2)方法二:财政政策 r LM E IS O Y0 Yf Y 返回

  9. r LM’ LM IS’ E IS O Yf Y Y0 (3)方法三:两种政策相结合 返回

  10. 3. 宏观经济政策的内容 • 1)财政政策: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 2)货币政策:政府货币当局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 上述两者的实质是:通过影响利率、消费和投资,进而影响总需求,使就业和国民收入得到调节。 • 此外,广义的宏观经济政策还包括 • 3)产业政策 • 4)收入分配政策 • 5)人口政策

  11. 4、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影响

  12. 5. 宏观经济政策的调节手段 • 1)经济手段(间接调控) • 2)法律手段(强制调控) • 3)行政手段(直接调控)

  13. 二、 财政政策效果 1、感性认识 2、财政政策的效果 3、挤出效应 4、财政政策乘数 5、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

  14. 1、感性认识(膨胀性财政政策) • 1)经济萧条时,减税,给个人和企业留下更多的可支配收入,刺激消费需求,增加生产和就业。但是会增加对货币的需求,导致利率上升,私人投资受到影响。 • 2)改变所得税结构,使高收入者增加税负,低收入者减少负担。可以刺激社会总需求。 • 3)经济萧条时,扩大政府购买,多搞公共建设,可以扩大对私人产品的需求,增加消费,刺激总需求。也会导致货币需求增加。 • 4)给私人企业以津贴,如通过减税和加速折旧等方法,直接刺激私人投资,增加就业和生产。

  15. 1)LM不变时的情况 • IS越陡峭,导致的利率变化大,移动IS时对于收入的变化越大,财政政策效果越大。 • IS越平坦,导致的利率变化小,移动IS时,收入变化越小,政策效果小。 • 即y0y1<y0y2。图示

  16. r LM E E 1 2 E E y0 y3 y2 y3 y1 y0 LM 不变时扩张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

  17. 挤出效应 Crowding out effect ,政府支出增加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经济效应。 • 在IS—LM模型中,若LM曲线不变,向右移动IS曲线,两种市场同时均衡时会引起利率的上升和国民收入的增加。 • 但是,这一增加的国民收入小于不考虑货币市场的均衡(即LM曲线)或利率不变条件下的国民收入的增量,这两种情况下的国民收入增量之差,就是利率上升而引起的“挤出效应”。 • 挤出效应越小,财政政策效果越大。

  18. 挤出效应的大小

  19. 2)IS不变的情况 • LM的斜率是: • LM越平坦,收入变动幅度越大,扩张的财政政策效果越大。 • LM越陡峭,收入变动幅度越小,扩张的财政政策效果越小。此时位于较高收入水平,接近充分就业。 • 斜率大,h小,货币需求变动导致的r变动大,对应的收入变化就越小。 • 图示

  20. 2、财政政策的效果 • 财政政策效果:政府收支使得IS变动,对国民收入变动产生的影响。 • 财政政策乘数:在货币供给量不变时,政府收支的变化使得国民收入变动的多少。 • 财政政策乘数要小于政府支出乘数等,因为政府支出乘数没有考虑到利率的影响,由于存在挤出效应,财政政策乘数要小于简单的政府支出乘数。

  21. 挤出效应的大小关系到财政政策效果的大小 • LM不变时, IS平 → 挤出多 → 效果差 IS陡 → 挤出少 → 效果好 • IS不变时, LM平 → 挤出少 → 效果好 LM陡 → 挤出多 → 效果差

  22. 3、凯恩斯主义的极端情况 • LM曲线越平坦,IS越陡峭,则财政政策的效果越大,货币政策效果越小。相当于在凯恩斯区域。 • 因为:LM为水平时,利率降低到r0极低水平,进入凯恩斯陷阱。持有货币,不买证券的利息损失很小,购买证券的风险很大,因为其价格达到最高。这时货币政策无效,货币供给量增加不会降低利率和促进投资,对于增加收入没有作用。 • 但是政府增加支出和减少税收的政策非常有效,因为作为扩张性财政政策,是通过出售公债,向私人部门借钱,此时私人部门的资金充足,不会使利率上升,不产生挤出效应。如下图所示。

  23. 如果LM为水平,IS垂直时,货币政策完全失效。投资需求的利率系数为0,投资不随利率变动而变动。即使货币政策能够改变利率,对收入仍没有作用。如果LM为水平,IS垂直时,货币政策完全失效。投资需求的利率系数为0,投资不随利率变动而变动。即使货币政策能够改变利率,对收入仍没有作用。

  24. 4、货币幻觉 • 货币幻觉:Monetary illusion ,短期内,人们不是对收入的实际价值作出反应,而是对用货币来表示的名义收入作出反应。即名义工资不变、但实际工资下降时,人们感觉不到工资下降的幻觉。 • 政府支出增加引起价格上涨,短期内,工资水平不会同步调整,实际工资下降,企业对劳动的需求增加,就业和产量增加。

  25. 三、货币政策效果 1、货币政策效果 2、IS不变时的货币政策效果 3、货币政策乘数 4、古典主义的极端情况 5、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26. 1、货币政策效果 • 变动货币供给量的政策对于总需求的影响。 • 货币政策乘数 • 扩张的货币政策,如果能够使得利率下降较多,并且利率下降导致的投资刺激较大时,货币政策的效果就强。 • h越大,货币需求对利率越敏感,LM曲线越平缓。 • d越大,投资需求对于利率的变动越敏感,IS曲线越平缓,货币政策效果大。

  27. 1)LM形状不变 • IS越陡峭,导致的国民收入变化越小,为y1-y2。 • IS越平坦,LM的移动导致的国民收入变化越大,为y1-y3。如图所示。 • 因为IS越陡峭,(1-b)/d比较大,即投资的利率系数d比较小。投资对于利率的变动幅度小,所以对于收入的变动幅度小。

  28. LM LM r 0 1 IS 0 IS 1 y y y y 1 2 3 货币政策效果因 IS 的斜率而有差异

  29. 2)IS形状不变 • 当货币供给增加时,从LM0到LM1时,LM越平坦,货币政策效果越小。LM越陡峭,货币政策效果越大。如图所示。 • 因为:LM平坦时,h大,货币需求受到利率的影响大,货币供给增加后,利率下降的少,对投资和国民收入造成的影响小;反之,LM陡峭时,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下降的多,对投资好国民收入的影响大。 y2-y1<y4-y3

  30. LM LM r 0 1 IS 1 IS 0 y3 y4 y1 y2 y 货币政策效果因 LM 的斜率而有差异

  31. 2、古典主义的极端情况 • 如果水平的IS和垂直的LM相交,是古典极端情况。 • 1)财政政策完全无效,原因是: • LM垂直,货币投机需求的利率系数 h=0。利率非常高,人们持有货币的成本高,证券价格降低,不再降低。政府要增加支出向社会公众借钱,必然减少民间投资。此时政府借款利率要上涨到私人投资的预期收益率,才能借到钱,卖出公债。此时政府支出的增加,导致私人投资的等量减少,所以挤出效应是完全的。 • IS水平,投资需求的利率系数无限大,利率稍微变动,投资会大幅度变化,利率稍微上升,使得私人投资大幅度减少,政府支出的挤出效应更为彻底和完全。 • 所以此时增加财政支出,收入不增加,反使得利率升高。

  32. 2)货币政策十分有效 • 货币当局购买公债,增加货币供给。公债价格必然上升到足够高的程度,人们才愿意卖出。公债价格提高,利率下降。 • IS曲线水平,斜率为0,投资对于利率很敏感,货币供给增加使得利率稍微下降,投资会极大提高,国民收入增加。收入增加所需要的货币正好等于增加的货币供给。利率维持在较高水平。 • 古典主义学派认为,货币需求仅仅与产出水平有关,与利率没有关系,对利率不敏感,即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几乎为0,LM垂直。所以货币政策是唯一有效的政策。

  33. 3、货币政策效果分析 (1)LM不变时, IS平 → 效果好 IS陡 → 效果差 (2)IS不变时, LM平 → 效果差 LM陡 → 效果好

  34. 4、货币政策的局限性 • 1)通货膨胀时期,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的效果显著。但是在经济衰退时期,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效果不显著,因为厂商对经济前景悲观,即使央行放松银根,降低利率,投资者不愿意增加贷款,银行不肯轻易借贷。尤其是遇到流动性陷阱时,货币政策效果很有限。 • 马拉车前进:简单,货币政策制止通货膨胀。 • 马拉车后退:复杂,货币政策促进经济复苏。 • 2)增减货币供给要影响到利率,必须以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为前提。通货膨胀时期,居民希望尽快消费,货币流通速度加快,减少货币供给的效果打折扣;经济衰退时,货币流通速度下降,对货币的需求减少。 • 3)外部时滞。利率下降,投资增加,扩大生产规模需要有时间。 • 4)资金在国际上的流动。从紧的货币政策下,利率提高,国外资金进入,若汇率浮动则本币升值,出口减少、进口增加,本国总需求下降;若汇率固定,央行为保证本币不升值,必然抛出本币,按照固定利率收购外币,于是本国货币供给增加。

  35. 四、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 1、混合使用的效果 2、混合政策的确定 3、混合使用的政策效应

  36. 1、混合使用的效果 • 假定经济初始阶段,均衡为E0点,收入较低。为了克服萧条,达到充分就业,政府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IS曲线右移;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LM右移。 • 采用这两种办法都可以使收入增加到y1。但是会使得利率大幅度上升或下降。 • 但是如果既想增加收入,又不使利率变动,可采用扩张性财政和货币政策相混合的办法。扩张性财政政策,使利率上升,同时扩张性货币政策,使得利率保持原有水平,投资不被挤出。

  37. 2、混合政策的确定 • IS和LM移动的幅度相同,产出增加时,利率不变。 • IS曲线右移距离超过LM,利率就上升。反之就下降。

  38. 3、混合使用的政策效应

  39. 各个组合的分析 • 第一种:经济萧条不太严重,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总需求,紧缩性货币政策控制通货膨胀。 • 第二种:严重通货膨胀,紧缩性货币提高利率,降低总需求。紧缩财政,以防止利率过高。 • 第三种:不严重的通货膨胀,紧缩性财政压缩总需求,扩张性货币降低利率,以免财政过度而衰退。 • 第四种:经济严重萧条,膨胀性财政增加总需求,扩张性货币降低利率。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