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0

苏联——

苏联——. 20世纪的一个伟大神话。. 强大的军事力量. 连美国《时代周刊》也不得不感叹:苏联让马克思主义幸存了下来……. 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是在 十月革命 的炮声中轰轰烈烈地登上历史舞台,在二十世纪的历史长河中昂首挺胸地走了70多年。   可是却倾刻间就散了架子,不仅社会制度从社会主义迅速向资本主义制度演变,并且这个国家本身也随着各加盟共和国纷纷另立门户而成昨日黄花。   这一切似乎应验了中国唐太宗李世民的一句感慨: “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 。. 苏联的解体 是否 说明了十月革命是偶然的没有必要的?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呢?. 第一节.

willa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苏联——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苏联—— 20世纪的一个伟大神话。

  2. 强大的军事力量 连美国《时代周刊》也不得不感叹:苏联让马克思主义幸存了下来……

  3. 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是在十月革命的炮声中轰轰烈烈地登上历史舞台,在二十世纪的历史长河中昂首挺胸地走了70多年。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是在十月革命的炮声中轰轰烈烈地登上历史舞台,在二十世纪的历史长河中昂首挺胸地走了70多年。   可是却倾刻间就散了架子,不仅社会制度从社会主义迅速向资本主义制度演变,并且这个国家本身也随着各加盟共和国纷纷另立门户而成昨日黄花。   这一切似乎应验了中国唐太宗李世民的一句感慨:“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苏联的解体是否说明了十月革命是偶然的没有必要的?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一问题呢?

  4. 第一节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5. (阶级、领导基础) 俄国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成熟。 一、十月革命胜利 (一)条件 社会主义革命不是发生在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而是 发生在相对落后的俄国,这主要是由俄国特殊的历史条件 决定的。 必然性 1、客观条件: (物质条件) ①俄国已经具有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 ②俄国成为各种矛盾的集合点。 (政治状况) 偶然性 (一战影响) ③“一战”为俄国造成有利的国内外形势。 2、主观条件:

  6. 二、十月革命胜利的过程 二月革命倒沙皇,《四月提纲》指方向。 七月流血抛幻想,十月革命现曙光。 顺口溜

  7. (二)十月革命的经过 ①二月革命:1917年爆发了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统治,罗曼诺夫王朝覆灭。 二月革命后的形势:俄国政治形象的基本特点是形成了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其中临时政府是主要政权。继续进行战争 ②《四月提纲》的提出:列宁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 ③七月流血事件:标志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结束。 ④十月革命的胜利:1917年11月7日,革命爆发,推翻了克伦斯基为首的临时政府,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

  8. 列宁指挥起义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是具有光荣传统的军舰。在二月革命中就和工人一道参加了起义。1917年11月7日,从“阿芙乐尔”号打出了一发空弹,发出了向冬宫进攻的信号。“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指的就是它。由于“阿芙乐尔”号的历史性功绩,苏联政府授予它红色勋章和十月革命勋章。 工兵攻打冬宫

  9. 材料解析题 • “目前俄国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革命的第二阶段,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觉悟性和组织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阶层手中。”“……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进行的战争是掠夺性帝国主义战争,只有社会主义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请回答: • ①上述内容出自什么文献?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制定的? • ②这一文献的历史意义和作用是什么? ①出自《四月提纲》,是列宁于1917年4月在布尔什维克会议上所作的报告。 ②为布尔什维克党规定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路线,指明了革命发展的前途。

  10. 二月革命与十月革命的异同: 沙皇专制统治 推翻沙皇制度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布尔什维克党 资产阶级政权 推翻临时政府 社会主义革命 注:判断一场革命的性质要看革命任务

  11. (三)十月革命的影响 思考:十月革命对俄国 、对世界历史进程 、对人类历史各有怎样的影响? ①对俄国历史的影响 推翻旧制度,工业强国和实现现代化创造了重要前提 ②对世界历史进程 打破资本主义制度一统天下的局面,社会主义制度由理想变为现实;推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③对人类历史的影响 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12. 请同学们根据措施的内容,结合教材,说出它的历史作用请同学们根据措施的内容,结合教材,说出它的历史作用 讨论思考: 二、巩固苏维埃政权的措施 政治、 经济、 外交 军事

  13. 《布列斯特和约》内容选摘: 1、德国占领波兰、立陶宛和白俄罗斯、拉托维亚的一部分领土,红军撤离爱沙尼亚、芬兰和乌克兰。 2、俄国支付给德国等国30亿卢布的战争赔款。 1918年3月,苏维埃政府同德国等国签定了《不列斯特和约》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那么,如何评价《不列斯特和约》呢? 从内容上看:这项和约对俄国是苛刻的:俄国丧失了大片的 领土,支付了巨额的赔款。 从结果上看:苏俄从此摆脱了帝国主义战争,得到喘息机会 从而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14. ②工业: 把大中企业全部收归国有,对小企业实行监督 ③交换和流通方面: 取消一切商品贸易;一切生活必需品均由国家集中分配 ④分配原则: 强制劳动,“不劳动者不得食”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目的:巩固苏维埃政权 (1)内容 ①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

  15. (2)评 价 方法: 辩证唯物主义一分为二 符合俄国国情但不适应当时生产力水平 一方面:使苏维埃政府能够在残酷的战争条件下,最大限度地集中全国的财力、物力,保障军事胜利。 另一方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而且随着国内战争的结束,这些非常措施不仅没有收宿,反而进一步加强,结果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和生产的下降,1921年春,苏俄发生了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后来遇到极大的危机,说明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道路需要不断进行探索。

  16. 三、共产国际的建立 莫斯科 时间 地点 1919年 纲领 《共产国际行动纲领》 性质 是各国共产党的联合组织,是统一的世界性共产党,各国共产党都是它的支部,受它的领导。

  17. 思考:列举已学的国际组织名称,共产国际与第二国际在组织形式上有何不同?共产国际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有何影响?思考:列举已学的国际组织名称,共产国际与第二国际在组织形式上有何不同?共产国际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有何影响? 共产主义者同盟 第二国际不是各国工人党的上级组织,各国党是独立自主的。 帮助建立中国共产党、推动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等。 存在问题是王明“左”倾机会主义、李德对中国革命的 错误指挥等。

  18. 四、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19. 新经济政策 目的 为了解决国内的经济困难和政治危机 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农业方面: 主 要 内 容 工业方面: “抓大放小” 流通方面: 允许自由贸易 分配方面: 实行按劳分配

  20. 材料一 1919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仅是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且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途径。” ——摘自《苏联史》 材料二 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证明我们犯了错误。 ——摘自《列宁选集》 材料三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失败了。 ⋯⋯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移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摘自《苏联史》 材料四 必须退,必须再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由国家调节买卖业和货币流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 。 ——摘自《列宁选集》 根据以上材料,说明苏俄(苏联)实行的经济政策的变化及其实施目的,并就材料中“必须退,必须再退,再后退”谈谈你的理解。

  21. 经济政策的变化: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经济政策的变化: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 实施目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除战争需要外,主要目的是推进社会主义,按共产主义的原则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新经济政策是通过恢复国家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理解:实质是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由商品交换退到私人买卖,这种“后退”进一步调整了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

  22. 评 价 1、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1921年春天的危机迅速消失,生产 稳步恢复,是苏维埃政权日益巩固。 2、它探索出了在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途径和方法,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为苏联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度,创造了条件。 3、它的一些原则和经验,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是对马克思主义 的重大发展。 标志着苏维埃政权把工作中心由反对国内叛乱国外敌人武装干涉(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施了工作重心的转移。找到了一条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23. 比 较 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比较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生活中排斥商品货币关系,用军事和行政的手段控制社会的运转,进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 新经济政策是通过在一定限度内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 这也是新经济政策“新”之处。

  24. 俄罗斯联邦 白俄罗斯 外高加索联邦 乌克兰 新经济政策的实行,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打下了经济基础;苏联的成立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打下了政治基础。 五、苏联的成立 1922年12月,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25. 1922年苏联成立 1925年加入的有 乌兹别克 土库曼 1940年加入的有 爱沙尼亚 拉脱维亚 立陶宛 摩尔多瓦 1929年加入的有 哈萨克 塔吉克 吉尔吉斯 俄罗斯联邦 外高加索联邦 乌克兰 白俄罗斯 俄罗斯联邦 1940年苏联有15个加盟共和国

  26. 习题一:十月革命的特点: ①打破了马克思主义的传统观念,打破了资本主义的包围,在经济相对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单独取得了革命的胜利,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②由中心城市武装起义扩大到全国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的革命道路,这正是俄国革命的特殊性。 ③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紧密相连的,形成了急剧发展的两个不同性质阶段的革命。 ④由设想和平夺权到运用暴力革命形式夺取政权。

  27. 习题二: 近代中国与十月革命前的俄国都是落后的农业国,但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俄国通过城市暴动就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请回答: ⑴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是什么? 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⑵与中国相比,俄国通过城市暴动取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原因:反动统治薄弱 说明:无论革命还是建设都应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8. 俄国具有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与社会主义革命的爆发有何关系?俄国具有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与社会主义革命的爆发有何关系? 世界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垄断和竞争的交互作用,进一步提高了生产的社会化程度,经济大发展。经济的发展使工人阶级队伍壮大,这极大地有利于革命。

  29. 十月革命前的俄国有哪几对矛盾? 1、垄断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的矛盾 2、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残余同人民大众的矛盾 3、大俄罗斯民族同各少数民族的矛盾 4、俄国帝国主义同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和东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矛盾。

  30. 俄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成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俄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成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俄国无产阶级深受沙皇专制制度和资本主义的双重压迫。又相对集中,有很强的革命性和战斗力。 2、经过1905年革命洗礼,俄国工人运动已处在国际工人运动前列。 3、俄国无产阶级有农民作为自己的同盟军,从而形成了强大的革命力量。 4、俄国无产阶级有坚强、成熟的布尔什维克党领导,有杰出的革命领袖列宁。列宁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资本主义相对不很发达的国家和一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理论,关于工农联盟和无产阶级革命领导权的策略原则,关于暴力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成为指导俄国无产阶级实现社会主义革命的强大思想武器。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