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 likes | 323 Vues
欢迎各位老师来我校指导. 历史主观题变式训练 的一点实践与体会. 松高高三组 孙军 2010.8.20. 一、什么是变式训练. 二、为什么要采用变式训练. 三、 一个教学案例. 四、关于变式训练的一些体会. 历史主观题变式训练. 是理科教学的成功经验. 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命题进行合理的转化。. 一、什么是变式训练. 强调对知识的本质特征的理解与掌握。. 依据最近发展区理论、 变式教学理论, 强调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科能力. 我对历史主观题变式训练的理解:.
E N D
历史主观题变式训练 的一点实践与体会 松高高三组 孙军 2010.8.20
一、什么是变式训练 二、为什么要采用变式训练 三、一个教学案例 四、关于变式训练的一些体会 历史主观题变式训练
是理科教学的成功经验 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命题进行合理的转化。 一、什么是变式训练 强调对知识的本质特征的理解与掌握。 依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变式教学理论,强调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科能力
我对历史主观题变式训练的理解: 借鉴理科变式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教学思路,以一常规题为母题,通过变换材料或条件,对命题进行转换从而形成新的命题,并利用新命题对学生进行的解题示范、新问题探究与方法巩固。 题组 示范 探究与方法巩固
试题 审题 答题 二、为什么要采用变式训练? 顺势而变,掌握主动权 “似曾相识燕归来” “不识庐山真面目” 纠正经验主义 错误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示范教学 “现身说法”
三、一个教学案例 【历史主观题变式类型】 学审题 ①同题异构—— ②异题同构—— 找规律 开拓思路 ③一题多解—— ④多题一解—— 巩固方法
【同题异构变式训练教学示例】 母题:“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51年英国能够举办首届世界博览会的条件有哪些?” 变式一: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1851年首次世界博览会能够举行的条件。” 变式二:“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851年英国举办首届世博会的主客观条件是什么?”
对策: 比较分析法 示范,点拨与练习巩固相结合 问题: 经验主义 忽视审题 【案例】 母题:“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51年英国能够举办首届世界博览会的条件有哪些?” 变式一: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1851年首次世界博览会能够举行的条件。” 变式二:“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851年英国举办首届世博会的主客观条件是什么?”
【案例】 母题:“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51年英国能够举办首届世界博览会的条件有哪些?” 变式一: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1851年首次世界博览会能够举行的条件。” 变式二:“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851年英国举办首届世博会的主客观条件是什么?” 步骤一 比较母题和变式一。引导学生读题,首先从题面和题意上分析不同 步骤二 分别得出结论后列表呈现两题的答案再做比较,以便从答案反观两题的不同之处,并找到不同处在两题面中的对应表述 步骤三按方法要领,利用变式二巩固+提高;适当点拨
(1)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完成或正在进行工业革命,人类进入“蒸汽时代”;(1)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完成或正在进行工业革命,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2)倡导和平,推广工业文明的理念 (1)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完善,提供政治保障; (2)英国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第一个工业国;成为“世界工场” (3)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经济联系加强,英国是世界市场的中心 (3)英国较早确立与完善资本主义制度,并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第一个工业国和“世界工场” (4)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经济联系加强,英国是世界市场的中心;
变式二 材料1:(图略)水晶宫是英国为1851年第一届世博会而建的展馆建筑,由玻璃和铁这两种材料构成,高三层,大部分为铁结构,外墙和屋面均为玻璃,整个建筑通体透明,宽敞明亮,故被誉为“水晶宫” 。(注:维多利亚时代的建筑风格是笨重的,多为庞大的石头建筑。在这次世界博览会上,英国人一改往日的建筑风格) 材料2:图示英国居世界市场的中心;19世纪中期,英国的煤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2/3,是美国的7倍,是德国的8倍,法国的近10倍……。生铁产量已经超过世界上其他国家产量的总和,达250万吨,是德国的10倍。---摘编自《历史》(必修Ⅱ第105页) 材料3:在15世纪,世界被发现;在16世纪,人被发现;在17世纪,科学被发现。 三把钥匙开启了第一届世界博览会的大门。---《1851年伦敦世界博览会:用了三百年作准备 》
适当提示,做好指导 “运用比较法,找出题目新的变化。 抓住限定条件,注意解读材料。 知道主观、客观的基本概念。 明确“三把钥匙”的含义。” 意图有四 一提醒学生重视新材料新情境, 二提醒学生重视旧经验与新情境的链接, 三提醒学生重视答题的新限定, 四提醒学生重视关键材料的解读。
主观条件: (1)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完善,提供政治保障;(2)英国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第一个工业国(在煤与生铁的产量上居世界第一),成为“世界工场”;(3)英国是世界市场的中心;(4)英国工业文明带来观念变化,建筑风格改变 主观条件: (1)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完善,提供政治保障;(2)英国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第一个工业国(在煤与生铁的产量上居世界第一),成为“世界工场”;(3)英国是世界市场的中心;(4)英国工业文明带来观念变化,建筑风格改变 (1)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完成或正在进行工业革命,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2)倡导和平,推广工业文明的理念 (3)英国较早确立与完善资本主义制度,并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第一个工业国和“世界工场” (4)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经济联系加强,英国是世界市场的中心; (1)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完善,提供政治保障; (2)英国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第一个工业国(最强大的国家);成为“世界工场”; (3)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经济联系加强,英国是世界市场的中心; 客观条件:1、(世界被发现)15世纪以来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世界联系加强、2、(人被发现)欧洲以人文主主义为核心的思想解放,使观念更新,新的创造不断涌现3、(科学被发现)近代自然科学的进步,成为成就世博会的内在推动力和技术条件。 客观条件:1、(世界被发现)15世纪以来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世界联系加强、2、(人被发现)欧洲以人文主主义为核心的思想解放,使观念更新,新的创造不断涌现3、(科学被发现)近代自然科学的进步,成为成就世博会的内在推动力和技术条件。
“审题特重要,下笔须谨慎!” 材料型主观题解题“两立两变” : 首先立足材料再立足课本; 立足课本要“以不变应万变”, 立足材料要会“随机应变”。
【其他类型的变式题举例】 异题同构的变式:利用同类命题如原因类、阶段特征类、评价类、比较类等在命题思路上的一致性而设置的新命题。
变式: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消息传到中国,未引起任何政治动荡;19世纪中期王韬肯定君主立宪派,对吉伦特派和雅各宾派则大加贬斥;康有为则认为法国大革命是一场史无前例的惨祸,虽然它升起的是一股不可抗拒的、世界性的立宪民主潮流,但最好还是采取英国式的改良来顺应之,以避免卷入法国的革命漩涡;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知识分子极力推崇法国大革命的精神。试结合相关知识分析为什么不同时期的中国人对法国大革命的认识不一致?上述变化说明了什么? 材料1:有些人生来就注定应该服从,另有些人生来就注定要统治;男子生来就是上等的,女子则是下等的,前者治人,后者治于人。 ──亚里士多德 材料2: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孟子 材料3: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孔子 思考:根据材料概括东西方这几位思想家的主要主张。并通过比较说明为什么在这些问题上他们的观点竟如此相似? 时代特征、阶级属性
一题多解的变式 :利用多元史观或多元评价标准设置的新命题,以便对同一个历史事件(现象、人物等) 作出不同角度的解析。追求思维的开放性,视野的多维性,评价的多元性 。
母题: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潮。每逢“五一”“十一”这样的重大节日,孙中山先生的巨幅画像总会摆在天安门广场,与天安门城楼正中的毛泽东主席巨幅画像遥相面对。请你结合辛亥革命的史实说出孙中山先生具有如此崇高地位的主要理由。母题: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潮。每逢“五一”“十一”这样的重大节日,孙中山先生的巨幅画像总会摆在天安门广场,与天安门城楼正中的毛泽东主席巨幅画像遥相面对。请你结合辛亥革命的史实说出孙中山先生具有如此崇高地位的主要理由。 变式一:对于伟人孙中山,站在不同的史学角度,会有不同的评价:甲说:“他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乙说:“他是中国现代化的光辉先驱。” 丙说:“他是移风易俗的倡导者。” 丁说:“他是有世界影响的政治家和革命家。” 思考:⑴你如何理解甲、乙、丙、丁对孙中山的评价⑵甲.乙.丙.丁分别主要是站在哪种史观上对孙中山作出评价? 变式二:阅读下列材料,(材料略,分别选自华盛顿致麦迪逊的信件和《中国革命纪录》以及《孙中山全集》)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你对他们的辞职以及辞职后重新投身政治活动作何评价?
多题一解变式:利用同一种解题方法设置新的命题以便进行巩固性训练。多题一解变式:利用同一种解题方法设置新的命题以便进行巩固性训练。 评价唐太宗 评价秦始皇 评价康熙帝
校正 学活 应变 拓宽 减负 四、关于变式训练的一些体会 特点: 角度可选、 材料多元、 视野开阔、 能力要求各异
内容要“鱼与渔并授” 选题要典型 难度要有梯度 呈现形式要多样 教学表达要直观 训练目标要有对应 四、关于变式训练的一些体会
从“变”的现象中发现“不变”的本质 从“不变”的本质中探索“变”的规律
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久! 祝新高三: 一路通达,再出佳绩!
请批评指正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