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0 likes | 754 Vues
第三章 老化與記憶. 記憶理論說明. 心理學對於記憶的研究已經發展出相當大量的概念與不同的名詞。 生理上的證據就指出,不同的記憶材料(字詞、圖片、運動技巧等)就儲存在不同的大腦區域 。 心理學家也發現,記憶系統是以許多不同的方式在運作,例如:語言記憶與視覺記憶,不但儲存在不同的大腦區域,而且有不同的功能運作。. 記憶的分類. 依照記憶保留的時間長短來分類,稱之為短期記憶及長期記憶 。 短期記憶( short term memory, STM )→是指在過去相當短的時間內所儲存的事件與字詞,例如前兩分鐘發生的事情。. STM 的傳統測量方式.
E N D
記憶理論說明 • 心理學對於記憶的研究已經發展出相當大量的概念與不同的名詞。 • 生理上的證據就指出,不同的記憶材料(字詞、圖片、運動技巧等)就儲存在不同的大腦區域 。 • 心理學家也發現,記憶系統是以許多不同的方式在運作,例如:語言記憶與視覺記憶,不但儲存在不同的大腦區域,而且有不同的功能運作。
記憶的分類 • 依照記憶保留的時間長短來分類,稱之為短期記憶及長期記憶 。 • 短期記憶(short term memory, STM)→是指在過去相當短的時間內所儲存的事件與字詞,例如前兩分鐘發生的事情。
STM的傳統測量方式 • 傳統測量短期記憶的方式是施測者唸一串字母,或是一串數字,然後請受試者重複念一次,在重複施測後,受試者能夠穩定的,且記得(to-be-remembered, TBR)最長的字串稱為廣度(span) • 受試者的記憶廣度受到施測材料的影響 • 因此,數字廣度(digit span)是指對數字的短期記憶能力,而字詞廣度(word span)是指對字詞的短期記憶能力。
STM的功能是什麼? • 工作記憶模式(working memory model)(Baddeley , 1974) • 工作記憶的定義是:人們當下對於訊息的儲存,而這些訊息對於從事學習、推論、以及理解等活動是必須的。 • Baddeley (1986) 說: 為了能夠進一步的進行認知活動的運作:不論這些認知運作是為了要處理當下的記憶材料或是預備下一刻要處理的訊息,人們都必須先在心智上保存少量的訊息,並維持短暫的時間。
工作記憶 • 工作記憶是短期記憶的一種形式。 • 以下有兩個例子: 1.在聽演講時,我們必須記住現在演講者正 在說的訊息,以便理解下一步他即將說的內容。 2.數學的心算是另一個例子:所有的數字都必些需被短暫的保留,我們才有可能算出正確的答案。
長期記憶(LTM) • 長期記憶可以永久的儲存訊息,它有最大的記憶容量,而且記憶應該不會消消褪 。 • 如果長期記憶有消褪的現象,那表示大腦受到傷害(例如車禍或是神經細胞的死亡),除了失憶症的病人,一般人們是不會遺忘那些天天發生的、且相當基本的訊息 。
LTM的測量 • 傳統的長期記憶測量與短期記憶相同,只是需要受試者將訊息保存的較久,例如從30分鐘到好幾天後,才要求受試者將他所記得的記憶內容報告出來,事實上,鼓勵受試者將短期記憶不斷的覆誦,就可以將訊息進入長期記憶系統中。
記憶的分類方式二 • 將記憶區分為情節記憶(episodic memory)及語意記憶(semantic memory)(Tulving, 1972) • 情節記憶是個人經驗的記憶(另一個相似的概念是自傳性記憶,autobiographical memory,是指個人相當獨特的經驗記憶) • 語意記憶則是獨立於個人的經驗之外,它是指事實的、知識性的及學業方面學到的內容。
記憶的分類方式三 • 第三種區分記憶的分類方式是顯式記憶(explicit memory)及隱式記憶(implicit memory)(Graf and Schachter, 1985) • 顯式記憶是有意識性的提取,例如:努力的回想滑鐵盧戰役發生的時間 。
隱式記憶則是非意識性從記憶中提取 。 • 快速的呈現一系列在字形相似的詞給受試者看(例如:生活、快活、快樂、可樂)等,由於很快速(以毫秒為單位),因此受試者無法在短時間內記住 • 接著,讓受試者完成字幹填充測驗(word completion task):生,要求受試者盡快填寫空白中的字,大部分的受試者不知不覺(無意識)受到前面經驗的影響,寫 ’’生 活‘’,而不是’’生命’’。
記憶的分類 • 另一種區分記憶的方式與進行計畫及監督指揮能力有關,例如:記得在未來將要進行何事,稱為前瞻性記憶(prospective memory),對自己記憶能力的瞭解稱為後設記憶(metamemory)。
記憶系統的運作方式 • 登錄(encoding)、儲存(storage)及提取(retrieval) • 無效率登錄的假設是指個體在登錄訊息時,就好像圖書館中的一位無能力的館員把書本放在錯誤的書架上,以致於當需要找書時,無法在正確的書架上找到這本書 • 當記憶是以無效率的方式登錄時,在下次提取時,是無法在記憶系統中找到該訊息,也就造成記憶的遺失。
記憶系統的運作方式 • 無效率提取的假設則是認為,記憶會遺失並不是由於無效率的登錄,記憶已經存在正確的區域,只是當提取訊息時,個體找不到該訊息 • 圖書館的例子來說,無效率的提取就是書本雖然放在正確的書架上,但是圖書館的館員因為嚴重的失讀症,而無法找出書本所在的位置
記憶的測量 • 最常見的兩種方式是回想(recall)及再認(recognition)測量 • 回想是要求受試者盡可能的將所記得的字詞(TBR)報告出來,在排序性的回想(ordered recall)作業中,受試者必須按照字詞呈現的先後秩序報告出來才算正確 。在自由回想(free recall)作業中,順序則不重要。
再認作業則比回想作業來的簡單,因為受試者只需要區分出剛才呈現的字詞(target)與剛才沒有呈現的字詞(distracters)即可 • 一般而言,受試者在再認作業的表現會比在回想作業的表現來的好,因為所需要的記憶負荷量較少(值得注意的是回想與再認是透過不同的心智機制所控制)。
在線索回想(cued recall)作業中,則在先給受試者一些字詞的字首或字尾,以暗示可能的答案,以便讓受試者有效率的回答。
老化與短期記憶 • 如果以短期記憶的廣度進行測量(也就是以要求受試者重複念剛才施測者所念的內容),那麼許多的研究證實在人類生活的晚期,記憶已經逐漸的消退 。 • 逆背廣度(backward span)測量 :這個測驗是要求受試者將剛才所念的數字顛倒順序的報告出來(例如:施測者念的數字是7-5-1-2-3,那麼受試者必須唸出3-2-1-5-7)
許多學者已經證明老年人在逆背廣度測驗的表現明顯的退化。許多學者已經證明老年人在逆背廣度測驗的表現明顯的退化。 • 老年人在大腦額葉功能的退化影響了他在記憶的表現 。 • 能夠將無關的訊息與必須運用的訊息加以區分,是逆背廣度測量所需要的能力之一,而抑制缺損假設(inhibitory deficit hypothesis)認為受試者無法抑制無關訊息的干擾 。 • 有些研究指出,年紀較長的人在區分較早的記憶字詞與當下的記憶字詞有明顯的困難。
另外一個研究是請老年人一邊走路一邊記憶,當記憶的內容沒有改變,如果將走路的路線變的較為複雜時,老年人的記憶能力的確會受到影響。另外一個研究是請老年人一邊走路一邊記憶,當記憶的內容沒有改變,如果將走路的路線變的較為複雜時,老年人的記憶能力的確會受到影響。 • 改變兩種記憶作業在時間上的重複程度,重複程度越高,老年人在此記憶作業的表現能力就會變得較差,依據工作記憶模式,這些歷程是由中央執行系統所監督的,也就是說,在老年人其中央執行系統無法有效的結合當下的注意力與記憶內容。
Maylor, Vousden 及 Brown (1999)的研究 :結果發現老年人在短期記憶的表現不好,是由於訊息處理過程變得較為緩慢,並非由於儲存的容量變少。 • 額葉功能在訊息處理中所扮演的角色,目前可以證實老年人在短期記憶的表現不好與流體智力(fluid intelligence)、反應速度及中央神經系統有關 。
Maylor 與 Henson 的測驗 • Maylor 與 Henson (2000) 使用Ranschburg effect 對老年人進行測量 • Ranschburg effect 是指呈現的字詞有重複性時,受試者在此字詞的記憶表現會變 。 • 實驗結果卻發現老年人仍然受到anschburg effect的影響,這個實驗至少告訴我們,抑制能力雖然可以預測老年人的記憶力,但卻不是唯一的指標。
逆背廣度測量 • 老年人在逆背廣度的測量有退化的現象,另一個解釋是認為隨著年齡的增加,老年人處理訊息的容量比年輕人來得少,也就是說他們缺乏足夠的處理空間去處理要記憶的數字。 • 當數字要轉換成長期記憶系統進行重組時,由於這些次要系統沒有正確的記憶容量,以致於當轉換時,數字不是遺失,就是錯誤的存在長期記憶中 。
Morris的研究 • Morris(1990) 以傳統的工作記憶對年輕人及老年人進行測量 。 • 要求他們記住一串字詞時,亦同時要求他們以「是」或「否」來判斷一些簡單的句子(如:麻雀會築巢?),接著請他們回想剛才的字詞 • 結果發現老年人的表現比起年輕人要來得差。
Morris的研究 • Morris認為年輕人除了要登錄訊息外,還需要將此訊息影印一份送到長期記憶系統,這樣如果工作記憶的容量不夠,還可以從長期記憶系統提取訊息 。 • 老年人卻無法影印訊息送到長期記憶系統,也許是因為他們缺乏處理器的容量,也許是長期記憶系統無法有效儲存,因此,有可能老年人在短期記憶的容量與年輕人一樣,只是他們在登錄訊息與提區取訊息時無法有效執行。
老人的登錄策略 • Belmont, Fereeseman 與Mitchell(1988)則認為老年人在登錄短期記憶時使用了沒有效率登錄策略(strategy) • 研究指出老年人在將字串分成串節的策略並不如年輕人,另外的研究則發現老年人並不深度的處理這些字串,也許他們在處理記憶的策略上與年輕人有差別 。 • 例如:有一個研究請老年人完成記憶字串及句子完成測驗,結果發現老年人將重點放在句子完成測驗,而不是記憶字串。
老人的再認測驗 • 有些研究發現老年人在記憶測驗中再認的分數比起回想的分數要來的高,甚至發現老年人與年輕人在再認記憶的表現一樣好 。 • 實驗方式:年輕組與老年組均呈現下列的字詞:DUCK, CLOCK, TABLE, GLASS, PHONE, PACK • 假設年輕組與老年組對於這一串字詞登錄的能力是相同的,產生問題的地方在於後來的儲存或是提取(在實驗方法上,這兩者是相當難區分的),以X表示對於任何一個字母的遺忘,年輕組在儲存或是提取的表現若比老年組來得好,他們提取的結果可能會像: 年輕組:DXCK, CLOCK, TABLE, GXASS, XHONE, PACK, 老年組:DXCK, CLXCK, TABLE, GXASS, XHONE, PACK,
回想作業 • 受試者必須完整的將每一個字詞提取出來,才算答對,所以在上述的例子,年輕組為3分,而老年組為2分 。 • 在再認作業時,受試者可以依據模糊的記憶痕跡,來判斷這個字詞是否出現過 。 • 在此作業下,老年人的表現比年輕組差 。
再認作業二 • 請受試者對於再認作業的的字詞,進行信心評分,以「確信知道」或「似乎知道」來判斷對於這個字在剛才出現過的信心程度 。 • 結果發現,隨著年齡增加,判斷為「似乎知道」的比例越來越高 。 • 研究進一步發現此種判斷與額葉功能有關,再次支持額葉功能在老年人記憶的表現扮演重要的角色。
實驗方法的問題 • 大部分在記憶研究中的年輕組均來自學校的大學生,而這群人因為在就學中,他們在記憶能力上必須很專精,如果將老年人與他們進行比較,是否公平? • 短期記憶表現不好是真的因為年齡的差異?而是因為「世代」差異的效應所導致 。
訓練方法 • 透過訓練,老年人可以恢復一部份的記憶能力 。 • 位置法(method of loci),它是將一些在家中熟悉的景象製作成圖片,然後數字與圖片配對,記憶數字的同時,想起家中的景象,就好像一趟家中之旅一樣 。 • 例如:要記住的數字為15794,那麼就請受試者將1 想成家中門口的信箱,5是門口的傘架,接者進入客廳,7是想著自己坐在沙發上休息一下,9則是進入廚房,4則是開始削馬鈴薯 。
訓練方法 • Smith (1984) 以德國柏林人為受試者,發現以他們所熟知的柏林街道景象為位置法的材料,可以增加他們在記憶廣度的表現 。 • 要注意的是,這種訓練方式只能增加特定的記憶能力,並不能將之轉換成其他記憶的形式。 • 例如增強數字的記憶廣度並不能幫助受試者在圖片的記憶廣度表現好,這種情況是在所有年齡層均發現的,並不是只有老年人才如此。
訓練方法 • 年輕人以位置法加強記憶的效果比起老年組來得好,即使所訓練老年人的專長是空間設計,而年輕組則缺乏任何有關空間的訓練。 • 最近的研究中發現75歲以上的老年人,經過訓練後,在記憶的表現僅有輕微的進步,然而,對於中老年人(65歲)以上,記憶訓練是有效的,而且可以維持超過八個月之久。
老化與長期記憶 • 短期記憶會受到年齡因素的影響,長期記憶也會受到年齡的影響 。 • 許多針對長期記憶的研究已經不像短期記憶那樣,僅僅以實驗室的數字字串為記憶材料,而是使用日常生活的事件作為記憶的測量 。
遠期記憶 • 遠期記憶是指個人早期生活的事件,它是非個人自傳性的內容,個體40至50年前左右的重大新聞事件,包括一些名人的姓名、事件及地點等。 • 材料:許多材料都是實驗者自行設計,首先,其材料要避免受試者的答案均為「是的」,因此在其中要加入一些虛構的人名或事件,例如:巴比倫王子、刺殺魯里坦尼亞國王的人 。 • 另一個重要的問題是要確認所設計的記憶材料是測量受試者的遠期記憶,而不是最近在書本或新聞中所吸收到的訊息 。 • 太過於有名的人物、新聞都不能算是測量遠期記憶,而只是測量一般性的知識而已。
文章內容的回想 • 老年人對文章的回想,在主要故事的情節上並不會比年輕人差,但是在更為詳細的情節方面,老年人的表現是不好的,特別是在那些智力分數較低的老年人 。
語意記憶 • 語意記憶是老年人保存的較為完整的記憶 。 • 如果請老年人將語意知識進行分類,他們可以正確的分類,可是不太嚴謹,在一個三年的追蹤研究中發現,老年人隨著年齡增加其對世界的語意知識表現也下降(其他記憶能力及智力也下降),不過也許這是由於世代效應。
情節記憶 • 語意記憶在老年人保存完整與情節記憶在老年人是相對的退化 。 • 情節記憶是指個人生活經驗的記憶,這不止包括受試者個人生活事件的記憶,也包括在實驗室中施測者呈現給受試者的字詞(因為這也是受試者的個人經驗) • 研究指出這些字詞經過一段時間後,若要求老年人回想,他們在此作業的表現的確會退化 。 • 如果在回想的過程中,給予一些協助,例如提供字詞的線索,對於老年人的回想是有幫助的。
情節記憶 • 有的研究指出給予葡萄糖的養份,將可以提升老年人的情節記憶 。 • 老年人在情節記憶的表現最主要的關鍵處是由於訊息的詳細程度,例如來源記憶(source memory),也就是老年人容易遺忘到底這個訊息是源自何處? • 相同的,老年人對於無關的訊息也記得不太好,如果請受試者不止報告出剛才所看到的字詞(目標詞),就連任何腦海中想起的字詞(干擾詞)也一併報告出來 。 • 老年人無法組織及監控記憶的來源以致於影響情節記憶的表現。
雖然語意記憶與情節記憶是相反的概念,但是它們兩者仍然存在著相關,而且在年齡越大的人,兩者的相關就越高 。 • 在一個五年的長期追蹤研究中發現老年人的情節記憶表現為不穩定的下降,而語意記憶則規律的下降,且兩者存在著高相關,由於情節記憶的改變是其他認知功能及工作記憶能力改變的指標,因此老年人在此能力表現不好是可以預測的,雖然語意記憶與情節記憶存在著高相關,但是兩者仍然具有不同的特性。
自傳式記憶與老化 • 自傳式記憶的研究有許多方法上的問題,最被批評的地方是有關自傳式記憶的效度問題 • 另一個嚴重在方法上的問題,是如何引發自傳式的記憶 • 受試者很容易將最近發生過的記憶報告出來,也就是說,容易將最近發生的事情想像成久遠以前的事情,而混淆了記憶。
自傳式記憶與老化 • 研究指出當記憶區分為正向與負向記憶時,受試者容易回想那些具有負向情緒的記憶 • 味道與氣味被認為可以引發很久以前所遺忘的記憶,最有名的例子是普魯斯特的小說,在他的小說中總是以氣味及食物的味道來追憶過去的事情,大部分的人也都有這樣的經驗。
自傳式記憶與老化 • 許多的研究都指出回憶有其高峰階段(reminiscence peak) • 大部分被報告出來的自傳式記憶都集中在受試者十歲至三十歲之間,這並不令人驚訝,因為這段時間是人生的關鍵期,包括性特徵的改變、考試、找工作、結婚、成為父母等。相反的,在人生早期的階段其回憶的內容反而是很少甚至是不存在的(童年期失憶症,childhood amnesia)
自傳式記憶與老化 • 研究發現情緒越強烈,其事件越鮮明的,對於老年人來說,最能引起鮮明回憶的因素是該事件所產生的結果 。 • 不過其他的研究者認為這並不是出於年齡的影響,而是隨著流體智力及工作記憶能力下降(監控下一步要說什麼及如何表達的能力)所自然引發的結果。 • 有學者反對這樣的說法,他們認為老年人自傳式記憶能力的下降,不但是由於流體智力的影響,也是出於年齡老化的結果 。
自傳式記憶與老化 • 自傳式記憶的報告與人格結構似乎有關。 • 研究中以五大人格結構去評估其自傳式記憶的回憶量 。 • 結果發現回憶量與人格結構中的外向性、神經質及對經驗的開放有顯著的相關存在,外向性幫助受試者產生更多的記憶報告,而神經質促發了受試者對不愉快事件的反芻(rumination),對經驗的開放則是個體不斷的尋求其生活事件的意義,因此有較多的回想量 。
自傳式記憶與老化 • 許多的評論者認為「回想治療」對於老年人是有效的,因為幫助他們對於過去的生活找出其意義 。 • 研究認為引發老年人的自傳式記憶對於治療其憂鬱症是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