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0

第三章 参考工具书

第三章 参考工具书. 第一节 参考工具概述. 一、参考工具基本概念. 1 、工具书 根据需要,以特定的编排方式和检索方法,为人们提供某方面的基本知识或资料线索,专供查阅的图书。 《 辞海 》 :专供读者检索查考有关知识、资料或事实,按一定排检次序加以汇编的书籍。 作用:查考知识、释疑解惑、检索资料、提供事实和数据。 工具书类型:提供基本知识:参考工具书 提供资料线索:检索工具书. 2 、参考工具书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第三章 参考工具书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三章 参考工具书 第一节 参考工具概述

  2. 一、参考工具基本概念 1、工具书 根据需要,以特定的编排方式和检索方法,为人们提供某方面的基本知识或资料线索,专供查阅的图书。 《辞海》:专供读者检索查考有关知识、资料或事实,按一定排检次序加以汇编的书籍。 作用:查考知识、释疑解惑、检索资料、提供事实和数据。 工具书类型:提供基本知识:参考工具书 提供资料线索:检索工具书

  3. 2、参考工具书 是根据特定的社会需要,广泛汇释一定范围内比较成熟的知识,专供查找特定资料而编写的书籍,按一定规则编排组织的工具书。 参考工具书有:字、词典;百科全书;类书;政书;年鉴;手册;名录;图录;表谱等。

  4. 二、参考工具书的特点 • 1、知识准确可靠 ; • 2、内容广泛概述 ; • 3、系统完整性 ; • 4、编排的易检性 。

  5. 三、参考工具与检索工具比较 • 1、共同点: • (1). 两者的内容都是高度浓缩前人知识之积累。 • (2) .两者对正文和辅助部分的组织都遵循选定的编排规则。 • (3) .编排目的都是提供人们遇到疑难问题时查考和检索而非系统阅读。

  6. 2、不同点: •                   检索工具          参考工具 •        文献类型         二次文献          三次文献 •        出版形式             期刊              图书 • 正文编排方式     以分类为主 以字顺主          • 结果              文献的线索        具体答案 •        检索途径           多               相对较少 •        反映新信息         快                慢

  7. 五、参考工具书的编排 • (一)字顺法: • 1、音序法:按字的读音来编排检索,分:汉语拼音字母音序法;汉字注音字母音序法;声部排列法;韵部排列法。 • 2、形序法:按字形来编排检索。常用:部首法;笔划和笔顺法;号码法(汉字各种笔形变成数字,再把所取的笔形连接成一个号码,然后按号码大小排列汉字。常用:四角号码) • (二)分类法 • (三)时序法:按时间顺序排列,如:历史年表、历表、年谱等。 • (四)地序法 :按地区顺序排列,适用于地理及有关地方资料的工具书。

  8. 第二节 字、词典 • 一、最早的字典《说文解字》介绍 • 东汉许慎所编,成书于东汉和帝永元十二年(100)。 • 主要是探讨字源,分析汉字形体结构,说明古人造字本意 。 • 作用:对于阅读古典文献尤其是秦汉文献以及秦汉以前的文献,包括甲骨文、金文及考察汉字形体发展变化的历史源流仍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9. 二、最早的词典《尔雅》介绍 •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以训释词义为主要内容的字书,原无作者名,据后人考定,系秦汉间学者递相增益而成,并非成于一时一人之手。《尔雅》在中国字书发展史上影响极大。 • 解释的方法,主要是采用“通训法”,即把许多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字词类集在一起,训释它们基本的、通用的意义。如: • 朝、旦、晨:早也。

  10. 三、《广韵》介绍 • 三国时期就开始出现了主要用来分析归纳汉字读音的字书,称为“韵书”。确切地说,韵书是一种以审音辨韵为主,同时也兼有释义作用的综合性字书。 • 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韵书,是宋代陈彭年等人编的大宋重修广韵,简称广韵。《广韵》对单字的解说,一般是先释意义,尔后罗列并解释该字的同音字,所以有人说《广韵》很像现在的“同音字典”。

  11. 四、常用字词典介绍 • 1、《新华字典》: • 是建国后编纂的一部质量较高的小型字典。最早出版于,1953年人民出版社,至今已经过9次修订, 收字11100。

  12. 2、《康熙字典》: • 1716年张玉书撰 收字47035。是我国古代出现的最有代表性的语文字典之一。 • 主要特点: • (1)第一部明确以“字典”命名的字书,也是现存的第一部大型官修字书; • (2)内容上的特点之一是收字较多,在单字的辨形、注音、释义等方面都比以前的字书更为完备、细致; • (3)内容上的特点之二,是引征比较丰富,这就有助于我们考察、研究文字形、音、义发展变化的历史源流。

  13. 3、《辞源》: • 1915年商务印书馆 • 《辞源》(修订版4册)的特点: •       (1)不收现代科技词语,收词止于鸦片战争(1840年)。内容包括一般语词、常用词组、成语、典故等,兼收各科术语、人名、地名、书名等。可用来解决阅读古籍的关于语词、典故和有关古代文物典章制度等知识性疑难问题。 •       (2)用繁体字,按部首排,首字相同的复词,按第二、三字的笔画数分先后。 •       (3)释义注意词义发展,按本义、引申义、假借义次序及时代先后排列。 •       (4)每册附有四角号码索引,第四册附全书单字汉语拼音索引,繁简体字对照表。

  14. 4、《辞海》:1936年中华书局 是中国最大的一部综合性百科词典。 《辞海》(修订本3册)的特点: •      (1)百科式辞书,新旧兼容,但以现代百科词语为主,兼收古汉语中常见词、成语故典。内容包括成语、典故、人物著作、历史事件、古今地名、团体组织及各学科的名词术语等。 •      (2)全书按部首排列,以字带词,而词又以字数、笔划为序,采用现行规范字排。 •      (3)注音准确、释义更为确切、稳定,知识强,堪称大而博的“知识海洋”。

  15. 5、《汉语大字典》 • 四川、湖北辞书出版社1992年完成,共8卷,收字57000,是目前收字最多的字典。 6、《汉语大词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1993年完成,共12 卷,收词37多万条,是目前收词最多的词典。

  16. 第三节 百科全书 • 一、百科全书概述 • 1.定义 荟萃人类一切门类知识或某一学科知识的完备的工具书。 西方:没有围墙的大学 日本:知识的小宇宙 英文名称:Encyclopedia

  17. 2.特点 • (1)汇编性   以已有的大量资料作为基础,博采众说,全面叙说,避免缺漏、偏狭。 •     (2)根据性   从大量文献中提练材料,加以概括。 •     (3)系统性   以知识的科学分类体系作为编撰的基础。 •     (4)检索性   有完善的参见系统和检索系统。 •     (5)可读性   可供阅读和浏览。 •     (6)内容全、精、新   “全”指收录的知识领域的完全和信息的充足。“精”指材料的精确可靠。“新”所收资料的新颖性。在相对稳定的基础上不断更新内容,具有科学上的先进性,反映时代的特色。 •     (7)权威性   由众多的专家撰稿,从而保证了它的权威性。

  18. 3、百科全书用途 1、寻检查阅 2、系统学习 3、浏览

  19. 4、百科全书的类型 • 按选收范围分:综合性百科全书和专业性百科全书。 • 按卷数部头大小分:大百科全书(在20卷以上);小百科全书(10卷以下);百科词典(多为单卷本)。 • 按地域、观点分:国际性百科全书;地域性或国家性百科全书;宗教性和民族性百科全书。

  20. 5、百科全书的编排方式 • (1)按字顺编排:大多现代百科全书属于这类。 • (2)按分类编排; • ( 3 )先按大类类目划分,再按卷内条目字顺编排,即分类与字顺编排相结合。 • 使用百科全书时可首先查索引。

  21. 二、.著名百科全书举要 • (一)、《不列颠百科全书》encyclopedia Britannica.(简称EB) • 又称《大英百科全书》,号称百科全之王。是世界著名的ABC三大百科全书之B。 • 1768~1771年初版于苏格兰爱丁堡,由英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只有3卷。1~8版水平一般,第9版(1889年)有许多学者参与编写,才大获成功, • 11版开始由英美两国合编者,1920年12版时,版权全部转让美国,不列颠徒有虚名。1974年15版改为《新不列颠百科全书》 《The new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 现在共32卷,结构分: • 《百科简编》12卷:便览和索引,实际是小条目编。 • 《百科详编》17卷:知识深入 • 《百科类目》1卷,全书的结构框架,指南,提供知识体系总表。 • 《索引》 2卷

  22. (1)《百科类目》(1卷)、《索引》2卷是全书知识分类目录,指引查阅“详编”、“简编”。(1)《百科类目》(1卷)、《索引》2卷是全书知识分类目录,指引查阅“详编”、“简编”。 •     (2)《百科简编》(12卷),本身既可作为一部独立使用的简明百科全书,提供最基本的概念和解释;又可作全书条目索引,条目后附有大量的参见索引,指引《百科详编》中的相关大条目和页码,到详编中作进一步研究。 •     (3)《百科详编》(17卷),有中长条目400余万条,较系统地介绍各学科及重要人物、史、地等知识。每一条目后附有参考书目,指引读者作进一步研究。 • 1938年起,每年出版《不列颠百科年鉴》作为补充。

  23.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  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和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公司合作编译出版。共11卷。内容主要根据《不列颠百科全书》的简编编译而成;中国条目全部由中国专家重撰。

  24. (二)、《美国百科全书》(Encyclopedia American)(简称EA) •   标准型的综合百科全书,是世界著名的ABC三大百科全书之A。初版于1829-1833年间,增补至目前已有30卷。 • 特点:(1)人物条目和科学技术条目所占篇幅较大,19世纪以来的美国人物资料,常为别书所无,原始文件多,对某些重要历史文件,都全文录载,如《独立宣言》等。(2)本书虽然为“国际版”,但对美洲偏重,美国、加拿大的资料比较丰富。(3)其条目按关键词逐词排列,条目之间有参见系统,并附有参考书目。(4)自1923年起开始逐年出版《美国百科年鉴》,概述前一年的事实和发展,作为《美国百科全书》的补充。

  25. 3、《科利尔百科全书》(Collier‘s Encyclopedia)(简称CE) • 这是一部20世纪新编的大型英语综合性百科全书,为著名的三大百科全书之C。全书共24卷,收录条目2.5万个。 • 科利尔是出版家名。 • 它的特点是收录范围不象AE那样强调美国历史、人物、科技等,而注重各科知识的综合平衡;书后所附的参考书目为各百科全书之冠,起到自学的教育作用;另外“学习指南”把条目内容与学校课程联系起来,因此特别适合于各种图书馆和学校及家庭使用。每年出版《科利尔百科年鉴》作为补充本。

  26. (四)、《中国大百科全书》 • 该书是我国第一部大型综合百科全书。1978年成立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0年起按学科分卷出版,不列卷次,只列学科名称,由全国各学科权威人士担任主编,2万余名著名学者、专家撰稿。1994年全部出齐,全书共74卷,收录条目有10多万个。各学科内容按该学科的体系、层次以条目的形式编写,系统、详尽、正确地概述了各学科的基本知识。

  27. 《中国大百科全书》的编排: • 按学科内容分卷,各卷条目再按汉语拼音排列。 • 检索途径: • 1、条目分类目录 • 2、条目汉字笔划索引 • 3、条目外文索引 • 4、内容索引 • (五)、《中国农业百科全书》 • 1980年成立编辑部,出30卷,按学科分卷,编排方式与《中国大百科全书》相同。

  28. 三、百科全书使用选择 • 1、考虑地区性 • 2、考虑时间性 • 3、考虑专业性 • 4、考虑政治性 • 5、考虑权威性

  29. 第四节 类 书 • 一、概 念 • 采辑古典文献资料,按类别或韵目编排,以供查检引文典故用的工具书。 • 也可以认为是古代的百科全书,区别在于类目下的内容: • 类书只是抄采前人书上的资料; • 百科全书是撰稿人写的。 • 类书在中国源远流长,最早是三国魏文帝曹丕命王象等人编的《皇览》,已失传。 • 编辑用意:供帝皇阅览;供士大夫作文临文备检。

  30. 二、作用 • 类书的主要内容,是分门别类地类聚反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各个方面的原始资料,因此,它是查考古代百科资料时最主要的检索工具。 • 1、查检各类材料:古代类书汇录并保存了历代天文、地理、历史、典章制度、文学、艺术、风俗、民情等资料,并按类编排供查阅。 • 2、查诗文语句典故:赋诗大多要堆砌典故。 • 3、校勘古书:古籍在传抄、翻刻中常出错,类书是摘录古书文句或篇章,摘录年代早,常用来校勘古籍。 • 4、辑录古书:古籍在历代流传中,散失惨重,类书保存了不少散失古书的佚文。

  31. 三、重要类书 • 1、《北堂书抄》 • 隋末唐初虞世南撰,是现存最早类书 。其重要的价值在于它所引古籍均为隋以前旧本,保存了许多古籍中片断资料的原始面貌。 • 2、《永乐大典》 • 原来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部类书。明代解缙等撰,全书共同22877卷,另有凡例、目录60卷,分装成11095册,字数达3亿7千多万字,被八国联军烧抢,现只存3%。

  32. 3、《古今图书集成》 • 清陈梦雷撰,现存最大类书。 全书共1万卷,目录40卷,计16000多万字。 • 由于《永乐大典》的残缺,它便成了现存中国古代类书中规模最大、资料最丰富的一部。 • 该书最突出的特点,是在编排方法上彻底地贯彻了类书“以类聚事”的原则。

  33. 4、《艺文类聚》唐欧阳询撰,采集经史子集各种图书中的材料。4、《艺文类聚》唐欧阳询撰,采集经史子集各种图书中的材料。 5、《太平御览》宋李昉等撰,编于太平兴国年间,资料多取经史百家之言。 6、《全芳备祖》宋陈景沂撰,植物资料。

  34. 第五节 政 书 一、概念 • 政书是中国古代出现的典志体史书。是专门记载典章制度的沿革变化和各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制度的演变和发展的书 • 政书大体上可分为两大类: • 通代的政书:如《十通》,查检历代典章制度; • 断代的政书:如历代《会要》、《唐会要》、《明会典》等。

  35. “三通”: • 1、《通典》:唐代杜佑编,记唐天宝以前的历代的典章制度。 • 2、《通志》:宋代郑樵编,上起三皇,下迄隋代的帝王、世家及经济文化制度。 • 3、《文献通考》:宋末元初马端临编,记上古至宋末年的政治、经济、文化资料。

  36. 清代乾隆年间,编修了“三通”的续书----合称“续三通”:清代乾隆年间,编修了“三通”的续书----合称“续三通”: • 4、《续通典》:乾隆三十二年官修。史事记载自756年 ~1644年。 • 5、《续通志》:乾隆三十二年间官修。史事记载五代至明末。 • 6、《续文献通考》:乾隆十二年官修。史事记载从宋宁宗至明崇祯以前。

  37. “续三通”之后又编了的续书----合称“清三通”:“续三通”之后又编了的续书----合称“清三通”: • 7、《清通典》:乾隆三十二年间官修。史事记载清朝乾隆前的典章制度。 • 8、《清通志》:乾隆三十二年间官修。史事记载清朝乾隆前的典章制度。 • 9、《清文献通考》:乾隆十二年官修。史事记载清朝乾隆前的典章制度。 “续三通”、“清三通”是乾隆时集中群力编的六部政书,加上“三通”谓“九通”。

  38. 10、《清朝续文献通考》:辛亥革命以后,刘锦藻用38年时间编成,记史事自乾隆至宣统三年清亡止。10、《清朝续文献通考》:辛亥革命以后,刘锦藻用38年时间编成,记史事自乾隆至宣统三年清亡止。 • 以上谓“十通”,查“十通”资料有《十通索引》。

  39. 第六节 年鉴 手册 • 一、年鉴 • 1.年鉴的定义 • 年鉴是系统汇集一年内的主要时事文献、学科进展情况、研究成果及有关统计资料,提供详尽的事实、数据和统计数字,反映近期政治、经济发展的动向及科学文化进步的年度出版物。 • 内容广泛、编排形式简明,便于查检。 • 英文名为Year Book、Annual Book、almanac book。

  40. 2.年鉴的特点 • (1)逐年编辑、连续出版。累积起来是一部编年体的历史,所以它即是积累资料,撰写历史的工具书,又是查检最新资料和数据的重要工具书。 •       (2)材料主要依据当年的政府公报和文件,以及国家重要报刊的报导和统计资料。 •       (3)内容完备、项目齐全、记载详实、查阅方便。能为读者提供一年或逐年的有关事实性和数据性的情报信息。故又称之为一年度的百科全书。 •       (4)除统计年鉴外,都具有一定的可读性。几乎所有年鉴都载有大量绕有趣味的知识,强烈地吸引各种类型的读者。

  41. 3.年鉴的作用 • (1)反映一年来的大事要闻。 • (2)提供新闻人物及其传记资料。 • (3)提供有关资料和统计数据。 • (4)查机构名录。 • (5)具有索引和扩大检索范围的功能。 • (6)可作为更新不能经常修订的巨型出版物的依据。

  42. 4、常用的年鉴 • 《中国经济年鉴》 • 《中国统计年鉴》 •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年鉴》 • 《中国农业年鉴》 • 《中国林业年鉴》 • 《世界经济年鉴》 • 《联合国粮农组织林产品年鉴》等。

  43. 二、手册(Hand Book) • 手册是汇集某一方面经常需要查考的文献、数据资料或专业知识的工具书。手册的名称很多,如指南、便览、一览、大全等。 • 收录内容多为分式、数据、规格、条例、图表。 • 手册分为综合性手册和专业性手册,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料手册》、《经济工作手册》、《中国图书情报工作实用大用》、《工程手册》、《农业数据手册》等。

  44. 第七节 名 录 • 名录是一种简要介绍人物、团体、物品或地域情况等事实材料的工具书。 • 名录根据报道对象分为: 人名录、 地名录、机构名录、厂商名录、报刊名录、研究项目名录等。

  45. 一、人名录 • 又称“名人录”,英文是“Who‘Who。是一种简要介绍某一方面人物生卒年、学历经历、荣誉、称号、著作及家庭住址等资料的一种工具书。 • 常用人名录: • 《国际名人录》(International Who'Who) • 《世界人名录》(Who'Who in the world) • 《中华人民共和国名人录》 • 《将帅名录》 • 《中国林业专家大辞典》等。

  46. 二、地名录 • 地名录是广泛收录经审定的规范化地方名称或中外文名称,并注明所属国名、行政区划、经纬度和在某地图集上的具体位置的便览性工具书。 常用地名录: • 《世界地名录》(上、中、下)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录》等。

  47. 三、机构名录 • Directory又称机构指南, 是一种系统编排有关组织机构概况的一览表。它是提供人们查询其有关机构组织的地址、宗旨、历史、成员、出版物以及其它方面情况的工具书。 • 常用的机构名录有: • 《世界大学名录》 • 《中国企业名录全书》 • 《中国企事业名录大全》 • 《中国工商企业名录》等。

  48. 第八节 表谱、图录 一、表谱 1、表谱的定义 表谱是采用图表、谱系形式记载事物发展以指示时间概念或谱列历史事实的一种工具书。

  49. 1、表谱的类型 • (1)年表,它是查考历史年代和检索历史大事的工具书。分为单纯纪年的纪元年表和纪年又纪事的纪事年表两类,如《中国历史纪年表》、《中国历史大事编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大事记》等。 • (2)历表,它是查考和换算不同历法年、月、日的工具书。它不仅可查考历史年代和历史纪元,还可以用于换算中、西等不同历法的年、月、日。如《两千年中西历对照表》、《公元干支纪日速查盘》 • (3)专门性表谱,包括人物表谱和职官、地理沿革表谱,如《白居易家谱》、《历代官职表》和《历代地理沿革表》等。这些表谱主要用于查考人物生卒年月、官职变化、人事更替,以及不同历史时期地名变化等信息。

  50. 二、图录 图录分为两种:地图和图谱 1、地图,是提供查检地名及其方位的工具,它将地表事物和现象按比例缩小并标绘于图纸上。地图可分为普通地图、历史地图、专业地图,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集》、《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图集》等。 2、图谱,是用图象表现事物、文物或人物形象的工具书。如《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纸币图鉴目录.四行通钞》和《中国美术全集》等。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