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3

第八章 双级和复叠式制冷循环

第八章 双级和复叠式制冷循环. 武汉纺织大学 Wuhan Textile University 环境与城建学院. §8-1 两级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 一、循环型式分类 中间不完全冷却 两级压缩两级节流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第八章 双级和复叠式制冷循环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八章 双级和复叠式制冷循环 武汉纺织大学 Wuhan Textile University 环境与城建学院

  2. §8-1 两级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 一、循环型式分类 中间不完全冷却 两级压缩两级节流 中间完全冷却 两级压缩 制冷循环 中间不完全冷却 两级压缩一级节流 中间完全冷却

  3. 二、一级节流中间完全冷却循环(NH3系统) §8-1 两级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 1.循环三图(图)

  4. 二、一级节流中间完全冷却循环(NH3系统) §8-1 两级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 2.流程简述 Ⅰ节流阀(付) 6点分两路 蛇形盘管(过冷)→Ⅱ节流阀(主)

  5. 二、一级节流中间完全冷却循环(NH3系统) §8-1 两级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 3.特点 ①两个单级循环(t0→t01,t01 →tk)靠中间冷却器连接 ②低压级(P0→P01)和高压级( P01→Pk)工质循环量Gd.Gg不同,显然Gg>Gd,但高压压缩机的理论排量却小于低压压缩机Vhg<Vhd ③节流阀Ⅱ是主节流阀,实现Pk↓ P0,而节流阀Ⅰ作用在于提高中间液体制冷剂用于冷却低压排气和高压液体过冷,并可避免高压吸气带油 ④高压液体在盘管冷却后,温度t7-t01=3~5℃ ⑤确定中间压力P01(t01) ⑥系统适用NH3

  6. 三、一级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循环R系统 §8-1 两级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 1.循环三图

  7. 三、一级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循环R系统 §8-1 两级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 2.流程简述:高压吸汽在中间冷却器外管混合 3.特点 ①高压级吸入中间压力下的过热蒸汽 ②中间冷却器热负荷小些,结构也简单些

  8. 四、中间压力和高低压容积比 §8-1 两级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 1.中间压力确定方法 (1)经验公式法(NH3系统) t01=0.4tk+0.6t0+3℃ (2)按几何比例中项法:高低压缩机压缩比相等原则 (3)按制冷系统的制冷系数最大原则决定(试算法) (4)按ξ= Vhg/Vhd=const 试算决定P01(t01)

  9. 四、中间压力和高低压容积比 §8-1 两级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 2.高低压容积比 ξ= Vhg/Vhd 现行产品:1/3 8FS12.5(烟冷、上冷、武冷) 1/3 8AS170

  10. §8-2 复叠式制冷循环 采用中温制冷剂(R12、R22、NH3)的两级循环所能达到的最低温度受到P0过冷的限制。过冷的压力使得空气极易泄入,且λ↓,蒸汽比容↑而加大压缩机尺寸。采用低温制冷剂又受到冷凝压力过高的限制。 所以采用两种制冷剂复叠使用,扬长避短。 一、复叠制冷循环1.循环两图

  11. 一、复叠制冷循环 §8-2 复叠式制冷循环 2.流程简述 两个独立的单级制冷循环 高温部分→R12 低温部分→R13 3.特点 ①用蒸发冷凝器两部分联合起来 ②蒸发冷凝器传热温差△t=5~10℃, 即R22蒸发温度比R13冷凝温度低5~10℃ ③只有低温部分制取冷量,且t0=-60~-100℃

  12. 二、几个注意问题 §8-2 复叠式制冷循环 1.启动时先运行高温部分,待中间温度降低到足够保证低温部分冷凝压力不至过高<16bar,再启动低温部分 2.膨胀容器,停机后,系统内温度与环境温度相同,所以低温工质R13全部汽化成过热蒸汽,并使压力升高超过最大工作压力。即低温部分接入一个膨胀容器,以使停机后大部分R13进入容器中,不致使整个系统压力过高。

  13. 第九章 吸收式制冷机 武汉纺织大学 Wuhan Textile University 环境与城建学院

  14. §9-1 概述 本章主要了解吸收式制冷机的基本原理、热工计算、工作流程。 制冷必须消耗能量: 压缩式→电能 吸收式→热能

  15. 一、基本工作原理比较 §9-1 概述 (图)

  16. §9-1 概述 一、基本工作原理比较 相同:冷凝器、蒸发器、主节流阀 不同: 压缩机 电能 A吸收器 低温蒸汽↑高温蒸汽 B溶液泵 C发生器 D节流阀 热能

  17. §9-1 概述 二、工作概述 (1)吸收器A中有一种吸收剂的液态物质,具有吸收汽态制冷剂(水蒸气)的特性,且温度越低吸汽量越大。 (2)溶液泵B升压送液至C (3)发生器C中,由于通入外部热能(蒸汽)使C中溶液在相应高压中吸热,使溶液中制冷剂再蒸发成蒸汽,排至冷凝管。C发生过程:高压吸热,溶液中制冷剂汽化 (4)蒸发后的溶液由节流阀D减压后回流至A→反复循环

  18. §9-1 概述 三、特点 (1)吸收剂只是一种媒介,并不参与制冷循环 (2)可利用低品味热源,如60℃以上热水,0.5~0.7bar表压蒸汽(能源综合利用) (3)采用水作为制冷剂→适于空调 t工作>0℃ (4)运行无噪音,振动小,能无极调节负荷 (5)设备以筒体为主,金属耗量大,价高

  19. §9-2 吸收式制冷剂的工质对 低沸点组分 制冷剂(易挥发) 二元溶液 工质对 高沸点组分 吸收剂(难挥发) 一、一般要求 对制冷剂(低沸点): 与蒸汽压缩式制冷循环类似:q0↑,压力适中,安全可靠 对吸收剂(高沸点): (1)强烈的吸收能力(吸收制冷剂),能力↑,循环量↓ (2)压力一定时,t0吸收剂>> t0制冷剂︱p=const (3)安全、可靠、不腐蚀金属材料

  20. §9-2 吸收式制冷剂的工质对 二、常用“工质对” 1.“溴化锂-水”溶液 LiBr→吸收剂 H2O →制冷剂 (1)物性:M=86.856,成分Li/Br 7.99/92.01 比重3.464(25℃),熔点549 ℃,沸点1265 ℃ (2)溴化锂水溶液的饱和水蒸汽分压很低,如溶液浓度ξ=58%,t=42℃时Pb=973pa,则水温为6.5℃,且随ξ↑t↓ Pb↓ 吸湿能力↑ (3)溴化锂水溶液中易结晶,一般ξ<65% (4)对金属有较大腐蚀性 2.“氨-水” NH3→制冷剂 H2O →吸收剂 制取零摄氏度以下的环境温度

  21. §9-3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热工计算 目的: 根据空调冷负荷、冷冻水温和水量、热源参数值和冷却水温度,经计算后确定各热交换设备的热负荷,确定各类泵的容量、蒸汽消耗量。

  22. 一、溴化锂——水溶液的h-ξ图 §9-3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热工计算 由三种曲线构成 1.液相等温线 液体组分的焓值随压力变化很小,因此改变压力时等温线几乎不变。 2.液相等压饱和线 在液相等压饱和线以下的点为过冷态。 3.汽相等压辅助线 因为在汽相应只有水蒸汽,所以利用一组辅助线使能在ξ=0的纵轴上得到水蒸汽的焓值 例:饱和溶液的压力为7mmHg,温度40℃,求溶液及其液面上水蒸汽各状态参数 得ξA=57.3%,hA=66kcal/kg,hc=715kcal/kg C点在7mmHg的辅助线与ξ=0轴的交点之上,故是过热态。如果压力为20mmHg,则A点为过冷态。

  23. 二、溴化锂-水吸收式制冷机的热工计算 §9-3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热工计算 1.制冷循环在h-ξ图上的表示 (1)溴化锂溶液的循环 4-5:浓溶液在热交换器中放热过程,ξ一定,t↓ 5-6:浓溶液的节流过程,Pk↓P0,液体由过冷→湿状态,点5和点6重合 6-1:浓溶液在吸收器中的吸收过程,ξ↓,放出吸收热 1-2:泵加压过程,P0↑Pk,液体由饱和→过冷,点1和点2重合 2-3:稀溶液在热交换器中预热过程,ξ不变,t↑ 3-4:稀溶液在发生器中加热过程,ξ↑,t不变

  24. 二、溴化锂-水吸收式制冷机的热工计算 §9-3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热工计算 1.制冷循环在h-ξ图上的表示 (2)水的循环 3′开始沸腾的水蒸汽与终了沸腾的水 4′蒸汽混合,出发生器的水蒸汽态 7→7′ 冷却放热过程,放热量(h7-h7′),t过↓t饱和 7′→8 冷凝放热过程,t不变,放潜热(h7′-h8) 8→9 节流过程,压力↓,h不变,8、9点重合 9→10 沸腾吸热过程,制取冷量(h10-h9) 混合 7

  25. 二、溴化锂-水吸收式制冷机的热工计算 §9-3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热工计算 2.计算参数的确定 (1)制冷量Q0根据空调要求定 (2)冷冻水进出口温度ts′、ts〞 根据空调要求定 (3)冷却水温度tw 根据当地水源温度 (4)工作蒸汽压力Ph单效为1.5~2.5bar (5)工作蒸汽温度th根据Ph查水的饱和性质表 (6)进吸收器冷却水温度tw′ tw′= tw (7)出吸收器冷却水温度tw〞 tw〞= tw′+5℃ (8)进冷凝器冷却水温度tk′ tk′= tw〞 (9)出冷凝器冷却水温度tk〞tk〞 = tk′+4 ℃ (10)冷凝温度tk tk= tk〞+5 ℃ (11)冷凝压力Pk根据tk查表 (12)蒸发温度t0 t0=tc〞-3 ℃

  26. 二、溴化锂-水吸收式制冷机的热工计算 §9-3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热工计算 2.计算参数的确定 (13)蒸发压力P0根据t0查表 (14)出吸收器稀溶液温度t1 t1=tw〞+5 ℃ (15)稀溶液浓度ξa根据P0和t1查h-ξ图 (16)浓溶液浓度ξr ξr=ξa+4% (17)发生器出口浓溶液温度t4根据ξr、Pk查 h-ξ图 (18)吸收器内吸收压力Pa Pa=P0-40 (19)溶液循环倍率a a=ξr/(ξr-ξa) (20)出热交换器浓溶液的温度t0 t0= t1+15~25 (21)稀溶液出热交换器的焓值h3 h3=(a-1)/a(h4-h6)+h1

  27. 二、溴化锂-水吸收式制冷机的热工计算 §9-3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热工计算 3.热负荷计算 (1)发生器负荷 qh=h7+(a-1)h4-ah3 (2)冷凝器热负荷 qk=h7-h9 (3)蒸发器热负荷 q0=h10-h9 (4)吸收器热负荷 qa=(a-1)h6+h10-ah2 (5)热交换器热负荷 qt=(a-1)(h4-h6) (6)热平衡 qh+q0=qa+qk (7)热力系数 ξ=q0/qh (8)冷剂循环量 D=Q0/q0

  28. 二、溴化锂-水吸收式制冷机的热工计算 §9-3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热工计算 4.工作蒸汽量及各泵的流量计算 (1)工作蒸汽量 Dg=1.05Qh/r=1.05Dqh/r kg/h (2)冷冻水泵流量 (3)冷却水泵流量

  29. §9-4 溴化锂制冷机主要机型 一、单效型 二、双效型 三、热水型 四、直燃型 五、热泵型

  30. 第十章 蒸汽喷射式制冷机

  31. §10-1 概述 一、基本工作原理(图)

  32. 一、基本工作原理(图) 1.比较 不同:用喷射式、锅炉、泵代替压缩机 消耗热能 2.基本原理 根据水饱和蒸汽压力与温度的对应关系,利用喷射器产生低压区

  33. 二、蒸汽喷射器的工作原理 (图) 工作蒸汽的压力:P1(2~10bar) 蒸发器蒸发温度(H2O):t0= 2~10℃(P0=0.0705 ~0.02335bar) 喷嘴前后压比P1/P0 引射蒸汽压比Pk/P0

  34. §10-2蒸汽喷射式制冷机结构 单效→蒸发器中只有一种蒸发温度 多效→蒸发器中具有两种以上不同的蒸发温 度,且在蒸发器中内用隔板分隔成不 同的蒸发室

  35. 一、单效工作原理 tk=32℃ Pk=25.6mmHg 冷冻水通过蒸发器、温降取10 ℃(从15 ℃↓5℃) t0=5℃ P0=6.5mmHg 压缩比 Pk/P0=35.6/6.5=5.5 显然:压缩比越大,工作蒸汽消耗量越大

  36. 二、两效工作效果 第一段由15℃↓10℃,t01=10℃,P01=9.2mmHg Pk/P01=3.9 第二段由10℃↓5℃,t02= 5℃,P02=6.5mmHg Pk/P02=5.5 采用两效后,约一半的冷量在t0=10 ℃,压缩比3.9下获得,故蒸汽消耗量明显减少。 一般,冷冻水温降5~7 ℃ 双效 10 ~20℃ 三效

  37. 三、三效蒸发器连接方式 图10-9-5,图10-10用喷射器相连接。(图)

  38. §10-3 蒸喷制冷机主要参数的确定 一、效率及各效工况的确定 回水要求温降5~7℃ 单效 5 ~12℃ 两效 10 ~20℃ 三效 每效冷却水温升为 2℃,冷凝水温度高于出口温度1 ~2℃。 制冷量在各效中的分配,△Q0一般为均分。 冷冻水在各效中的降温值, △T一般为均分。

  39. 二、蒸发器中各效参量的确定 1.蒸发器中制冷剂水的流量 m0=△Q0/c △t kg/s c=4.187kJ/kg*℃ 2.蒸发器中抽出的制冷剂蒸汽量(公式)

  40. 三、喷射系数μ 定义:引射流体的质量流量Mz与工作流体的质量流       量M1之比 μ = Mz/ M1 求法:  ① μ=0.765(√△h1/△h2)-1 (加裕量10%) △h1:工作蒸汽由压力P1绝热膨胀到P0的焓差,     kJ/kg △h2:混合蒸汽由压力P0绝热压缩至Pk的焓     差,kJ/kg △h1、 △h2可由水蒸汽h-s图查得

  41. 四、各效工作蒸汽消耗量     m1=mz/μ  kg/s    另外,辅助喷射器的工作蒸汽约为元喷射器的10%(△m1)

  42. 五、冷凝器冷却水量的计算   各效△Qk=rk(m1+mz) kw rk:冷凝压力下的汽化潜热,kJ/kg 冷却水量mk= △Qk/c△tk

  43. 六、整机参数表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