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6

我国新世纪 公共图书馆研究进展

我国新世纪 公共图书馆研究进展. 范并思 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 信息学系 Bsfan @ infor. ecnu. edu. cn. 引言.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的公共图书馆理论研究状况发生了重大变化。. 引言. 公共图书馆研究的理论性与创新性大大增强,公共图书馆理论研究在沉寂多年后一跃成为图书馆学理论前沿,为“十一五”期间公共图书馆的超越式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引言. 公共图书馆的研究 阵地 不断扩大 学术期刊和各类科研基金对公共图书馆研究情有独钟,以公共图书馆命名的期刊和研究机构 已经出现。. 引言. 公共图书馆的研究 队伍 不断扩大

zanthe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我国新世纪 公共图书馆研究进展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我国新世纪公共图书馆研究进展 范并思 教授 华东师范大学 信息学系 Bsfan @ infor. ecnu. edu. cn

  2. 引言 •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的公共图书馆理论研究状况发生了重大变化。

  3. 引言 • 公共图书馆研究的理论性与创新性大大增强,公共图书馆理论研究在沉寂多年后一跃成为图书馆学理论前沿,为“十一五”期间公共图书馆的超越式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4. 引言 • 公共图书馆的研究阵地不断扩大 • 学术期刊和各类科研基金对公共图书馆研究情有独钟,以公共图书馆命名的期刊和研究机构已经出现。

  5. 引言 • 公共图书馆的研究队伍不断扩大 • 图书馆管理者和图书馆员成为研究主力。大批教师和学生参与研究。

  6. 发展回顾:1990年代 • 一批海归、博士和教授涉足公共图书馆研究,涉及现代图书馆理念,包括吴建中,黄纯元、张树华、霍国庆等。

  7. 发展回顾:1990年代 • 但当时主流研究仍为图书馆产业化和市场经营问题、“一馆两制”问题、图书馆人才流失问题、适应因特网的管理问题。

  8. 发展回顾:1990年代 • 研究者们看到了当时图书馆面临的困难,但他们提出的方案却使公共图书馆越来越偏离“政府责任”和“保障信息公平”的基本框架。

  9. 发展回顾:高被引文献分布

  10. 发展回顾:理论重建准备 • 1999-2001年间,理论界反思公共图书馆服务,重新倡导图书馆人文精神或图书馆精神,提出公平服务的目标。

  11. 发展回顾:理论重建准备 • 1999年吴晞在《图书馆》发文认为图书馆最应该高举人文关怀大旗,认为对读者的区分服务丢失了图书馆人文关怀精神

  12. 发展回顾:理论重建准备 • 2000年韩继章指出在我国图书馆界“读者平等地享用图书馆服务的理念尚未深入人心”。程亚男、肖希明等人的图书馆人文精神研究也引人关注。

  13. 发展回顾:理论重建准备 • 2001年程焕文发表了《文华精神》,重提图书馆精神有力地推动了图书馆人文精神的重建。

  14. 发展回顾:理论重建之初 • 2002-2004年间,艰苦的理论准备阶段。理论家们全面涉足现代图书馆理念,为公共图书馆无区别服务、免费服务和人性化服务提供理论支持。

  15. 发展回顾:理论重建之初 • 2002年范并思发表《维护公共图书馆的基础体制与核心能力》,文章首次讨论公共图书馆制度保障社会信息平等,保障公民权利的问题。

  16. 发展回顾:理论重建之初 • 2002年李国新《对“图书馆自由”的理论思考》,讨论图书馆权利。 • 2003年蒋永福《维护知识自由:图书馆职业的核心价值》,讨论智识自由。

  17. 发展回顾:理论迅速发展 • 2004年起,公共图书馆学理论进入最为迅速的发展时期。现代图书馆理念高歌猛进,势不可档。理论从少数专家学者向公共图书馆管理者和实践者迅速普及。

  18. 发展回顾:理论迅速发展 • 2004年《公共图书馆精神的时代辩护》,从公共图书馆的定义、发展演变和社会价值角度,证明公共图书馆的无区别服务和免费服务的时代意义。

  19. 发展回顾:理论迅速发展 • 2004年中图学会年会纪念中国近现代图书馆百年,唤起人们对图书馆精神的关注。 • 同时图书馆精神的历史缺失也引起人们的关注。

  20. 发展回顾:理论迅速发展 • 2005年学术期刊集中讨论: • 《图书馆》:21世纪新图书馆运动 • 《图书馆建设》:走向权利时代 • 《图书馆杂志》:图书馆员:职业精神与核心能力

  21. 发展回顾:理论迅速发展 • 这一阶段得到充分研究与普及的理念包括: • 对全社会的普遍服务、公平服务、免费服务; • 公共图书馆制度、图书馆权利、智识自由; • 基层公共图书馆生存状况。

  22. 发展回顾:实践对理论的促进 • 图书馆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没有实践的支持,理论不可能远行。 • 2006-2007年间,公共图书馆的实践出现了足以推动理论前行的令人振奋的变化。

  23. 发展回顾:实践对理论的促进 • 2006年的突破 • 杭州率先推出全市公共图书馆免费服务 • 深圳图书馆新馆全方位实施公开公平和免费服务 • 高校图书馆通过《武汉宣言》表达了他们对于信息公平理念的认同。

  24. 发展回顾:实践对理论的促进 • 中图学会2006年年会,深圳、杭州和高校的代表进行主旨发言。 • 表达管理者对于公共图书馆理论的探索与实践。

  25. 发展回顾:实践对理论的促进 • 2004年以后,基层图书馆探索图书馆延伸服务。 • 2007年中图学会资助图书馆延伸服务研究,并很快产生一批理论意义重大的成果。

  26. 发展回顾:实践对理论的促进 • 2006-2010年,中图学会组织“志愿者行动”。 • 志愿者行动表达了图书馆人的公益精神与奉献精神,引起社会反响. • 先后得到文化部“创新奖”和ALA主席成就奖。

  27. 发展回顾:实践对理论的促进 • 2006年9月国家政策对图书馆人的理论和实践探索给予全方位支持,《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发布。

  28. 发展回顾:理论重建的果实 • 2008年10月,中国图书馆学会颁布《图书馆服务宣言》,长达8年的理论探索终于结出坚实的果子。

  29. 发展回顾:理论重建的果实 • 公共图书馆理论成果也渗透到其他文件精神中,如《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和《公共图书馆用地标准》

  30. 主要成就:公共图书馆基本理论 公共图书馆理念 • 传统公共图书馆研究: • 简单经验描述式研究 • 违背公共图书馆基本原则的研究 • 理论图书馆学研究: • 学究式研究

  31. 主要成就:公共图书馆基本理论 • 2002年以后,我国公共图书馆研究崛起。 • 研究国际上近现代公共图书馆的理论渊源和发展脉络,研究以《公共图书馆宣言》为代表的现代图书馆理念,强调公共图书馆在保障公众信息权利或保障民主制度方面的制度意义,并声称公共图书馆的基本原则在当今时代并未过时。

  32. 主要成就:公共图书馆基本理论 • 研究者认为,政府支持、立法支持、免费服务、无区别服务这些基本原则,依然是公共图书馆的核心能力所在。 • 由于公共图书馆理论是现代图书馆理念的核心,所以我国学者由公共图书馆研究引申出一系列新的研究领域。

  33. 主要成就:公共图书馆基本理论 • 信息公平的理念与制度研究将图书馆公平服务放到支撑社会民主的信息公平制度背景下进行研究;

  34. 主要成就:公共图书馆基本理论 • 读者文化权利或信息权利研究从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的角度讨论公民具有享受图书馆服务的权利;

  35. 主要成就:公共图书馆基本理论 • 图书馆制度的研究撇开具体的个体的图书馆,从政府责任的高度论证图书馆的社会价值;

  36. 主要成就:公共图书馆基本理论 • 图书馆人文精神研究从图书馆活动的本原归纳图书馆活动的使命;

  37. 主要成就:公共图书馆基本理论 • 图书馆社会责任的研究考察图书馆的基本责任和“法外”的责任,开拓更加广阔的图书馆活动领域。

  38. 主要成就:公共图书馆基本理论 • 这些研究问题或领域,以及研究者的价值观和研究方法,是我国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研究中从未有过的。

  39. 主要成就:公共图书馆基本理论 • 它们对于图书馆学理论价值: • 使我国的公共图书馆理论具备了全新的理论视野,站到新的高度。 • 使中国的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焕然一新,与国际图书馆学接轨。

  40. 主要成就:公共图书馆服务理论 • 新世纪十年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研究,立足公共图书馆现实,致力于解决图书馆服务的理念、认识、模式与方法等问题,对“十一五”期间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推动。

  41. 主要成就:公共图书馆服务理论 • 服务领域最重要的研究是免费服务和无区别服务的研究。 • 这两个领域的研究与公共图书馆基本理论直接相关。

  42. 主要成就:公共图书馆服务理论 • 无区别服务是公共图书馆精神在服务中的基本体现,是国际图书馆界反复强调的服务原则。

  43. 主要成就:公共图书馆服务理论 • 免费服务则是无区别服务的基础,免费服务可消除公众接受公共图书馆服务障碍,特别是消除经济弱势群体接受公共图书馆服务的障碍。

  44. 主要成就:公共图书馆服务理论 • 为弱势群体服务在我国长期受人关注。新世纪十年中,公共图书馆为弱势群体服务实践取得长足进展,理论的规模加大,内容更加丰富。

  45. 主要成就:公共图书馆服务理论 • 2006年国家提出“加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图书馆界调研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建设和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问题,产生一系列创新性成果。

  46. 主要成就:公共图书馆管理理论 • 图书馆主管部门与专家学者相互配合,利用理论界对于现代图书馆理念的研究成果,制定或宣传公共图书馆的政策、法规与标准,改变了图书馆政策制定的理念与程序,产生了极具影响力的效果。

  47. 主要成就:公共图书馆管理理论 •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体现了平等、免费、关注弱势群体、覆盖全社会等基本理念。

  48. 主要成就:公共图书馆管理理论 • 《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等标准: • 以服务人口为基本依据,兼顾其他指标确定公共图书馆的等级规模,突破了以行政级别确定图书馆规模的模式。 • 标准符合图书馆服务普遍均等原则,是公共图书馆政策制定历史进程中一个重大突破。

  49. 主要成就:公共图书馆管理理论 • 《公共图书馆法》立法起草: • 将现代图书馆理念带入公共图书馆法,指出公共图书馆服务没有利益、市场或政绩驱动,因此必须靠法律来约束图书馆设置者,规范服务的提供者,以保证公众利用图书馆权利的实现。

  50. 主要成就:公共图书馆管理理论 • 《图书馆服务宣言》: • 《宣言》遵循国际图书馆组织几部重要宣言的基本理念,向社会公众宣示了中国图书馆人对于现代图书馆理念的认同,是中国图书馆人重建现代图书馆理念的工作初步完成的标志。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