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0

提升平衡能力 -免於跌倒的危險

提升平衡能力 -免於跌倒的危險. 台灣師大 方進隆 教授. 國內老年人跌倒發生率. 台灣 65 歲以上老年人過去一年內跌倒的盛行率為 18.9%( 張鳳琴 2003), 曾經發生跌倒的比率在 14.7-51% 之間(許淑芬 , 2005 ) . 老人因跌倒而導致死亡是意外死亡的首位 , 65 歲以上老人約有 25% 曾因跌倒傷害而死亡. 老年人跌倒的內在原因. 老年人有聽力與視力衰退 , 肌肉萎縮 , 關節僵硬的現象 , 生理功能退化 , 造成平衡功能變差 , 導致跌倒機率增加 ( 許淑芬 , 2005). 老年人跌倒的外在因素.

zarita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提升平衡能力 -免於跌倒的危險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提升平衡能力-免於跌倒的危險 台灣師大 方進隆 教授

  2. 國內老年人跌倒發生率 • 台灣65歲以上老年人過去一年內跌倒的盛行率為18.9%( 張鳳琴2003), 曾經發生跌倒的比率在14.7-51% 之間(許淑芬, 2005 ). • 老人因跌倒而導致死亡是意外死亡的首位, 65歲以上老人約有25%曾因跌倒傷害而死亡.

  3. 老年人跌倒的內在原因 • 老年人有聽力與視力衰退, 肌肉萎縮, 關節僵硬的現象, 生理功能退化, 造成平衡功能變差, 導致跌倒機率增加 • (許淑芬, 2005)

  4. 老年人跌倒的外在因素 • 老年人跌倒的環境因素: 絆倒(35.9%), 失去重心(30.1%), 地面濕滑(25.0%), 照明不足(3.0%), 其他原因(6.4%) • (黃少君等, 2005). • 要注意外在因素,如光線, 障礙物, 地板, 鞋具, 天氣, 家具擺設等問題.

  5. 跌倒對健康與生活品質的影響 • 跌倒會導致身體傷害, 喪失自信, 害怕再跌倒, 進而自我限制使身體功能與獨立能力喪失, 影響日常生活功能與品質, 造成社會醫療與家庭照顧成本增加.

  6. 運動訓練可改善平衡能力 • 以199位60歲以上的老年人為對象,實施6週的平衡訓練, 發現運動計畫顯著改善平衡與動作能力, 也增強自信與生活品質(Steadman et al., 2003). • 6個月的太極拳訓練對60歲以上居民平衡能力有明顯改善(林佩欣,2000).

  7. 平衡是將身體重心控制在均衡狀態的能力 • 平衡分為靜態與動態平衡,如站立不動,能穩定維持身體重心, 即靜態平衡(Static balance)。 • 在移動的狀況下, 重心雖然不斷改變, 但還能維持身體的穩定, 這是動態的平衡能力.(Dynamic balance)。

  8. 肌力於二三十歲達高峰四十歲後衰退明顯 • 肌肉質量減少是老化明顯的特徵。有研究指出第一類型的慢縮肌,較不受老化影響,而第二類型的快縮肌受到老化的影響較大,老化的第二類型白肌纖維數目與大小會減少25-50%。

  9. 下肢肌力與平衡有關 • 老化使肌肉運動單位(motor units)減少也是肌肉功能衰退的原因, 肌力於五十至七十歲間約減少30%,過了八十歲肌力的流失量更大, 而下肢減低的肌力更大,這會與平衡能力有關.。

  10. 視覺與平衡有關 • 視覺是反應外在刺激進入腦部重要的管道。老化減弱視覺,包括減低視覺的清晰度、視野範圍、明暗與遠近的調整能力。隨著年齡的增長,瞳孔張開與縮小的程度越來越小,接受光源的能力越來越小,因此適應的能力越差。

  11. 聽覺影響平衡 • 聽力衰退也是老化普遍的現象,約有半數老年人有相當程度的聽力受損。 • 聽力喪失對老年人的心理影響可能大於生理層面,容易失去信心與安全感,會焦慮不安,也較不願意冒險或從事運動。

  12. 老化影響神經系統 • 老化會導致腦神經細胞死亡、減低腦部血流量、減低神經觸突間連接功能、以及神經分泌功能或接受器結構的改變等,這些因素都會影響神經處理的速度與反應時間(Shephard, 1997)。.

  13. 中樞與週邊神經系統傳導速度減低,反應時間緩慢,會影響平衡能力。中樞與週邊神經系統傳導速度減低,反應時間緩慢,會影響平衡能力。 • 有些研究指出年輕人的最高血流量每一百克組織每分鐘有50-60毫升,到老年時減到40毫升。 • 九十歲的老人其腦組織質量比二十歲的年輕人減少10-20%。

  14. 平衡訓練 • 平衡較好的人,可以在重量訓練或伸展操中, 從事較有挑戰性的平衡訓練.,如站在有點軟的墊子上或坐在平衡球上, 一樣從事重量訓練或伸展操, 主要的目的是讓參與者有一點挑戰性,以增加平衡能力,但要在他們的能力範圍內實施,以策安全。

  15. 美國運動醫學會(1998)改善平衡能力的原則 • 逐漸增加姿勢的困難度,可以透過逐漸減少支持面(如單腳站立),或者藉著動態的動作來干擾身體重心(如轉身),這樣的姿勢就可來加強重要肌群的承受力藉以維持平衡。或著可以藉著減少感官的作用以增加平衡的困難度(如閉上眼睛)。

  16. National Institute on Aging (2003). 美國老化學會的建議 • 於平時訓練中加強下肢肌群訓練(包括屈蹠腳掌下壓, 屈臀與伸臀, 屈膝與伸膝,和側抬腿等動作)

  17. National Institute on Aging (2003). 美國老化學會的建議 • 開始訓練時可以一手扶在桌子或椅子,當肌力逐漸進步時,變為一手指支撐,然後雙手放開. • 腳步穩定後, 眼睛可以閉上. • 開始練習其可請人保護, 以免失衡.

  18. Maria Fiatarone Singh (2000) • 強度: 在可忍受的程度下逐漸增加困難度. (強度可以減少支持的面積或感官而增加; 或增加重心干擾而增加). • 注意環境安全或者要有人照顧保護.

  19. 平衡訓練的設計 • 特別設計的平衡訓練對於平衡能力有改善的效果。 靜態平衡能力可以藉著減少支持面來訓練與挑戰而改善, 例如站立時, 逐漸減少雙腳距離,減少支持面, 然後慢慢的以一腳站立, 來挑戰靜態平衡。

  20. 平衡訓練的設計 • 動態平衡可以藉著走路時逐漸減少支持面而改善之, 例如走路時,走路的寬度逐漸縮小,.或者以腳尖或腳跟走路,或通過障礙物以增加動態平衡的困難度。

  21. 運動強度 • 最適當的困難程度或運動強度是在不失衡條件下,能從事最高程度的活動。確定安全無虞時,運動者要盡量達到可以忍受的平衡程度。

  22. 運動強度 • 如訓練目標是單腿站立20秒,但只能維持15秒,就以手靠牆維持平衡,這維持15秒的姿勢就是開始訓練的強度,依漸進原則,要逐漸增加困難度,是改善平衡很重要的觀念。在訓練過程中,安全第一。

  23. 訓練量與頻率 • 依過去研究結果,目前還無法確定平衡訓練頻率,由每週一次到七次,甚至每天好幾次的訓練頻率。 • 目前合理的頻率應為每週二至三次,但並不是研究的證據,這是一般的訓練觀察。

  24. 訓練頻率 • 過去高劑量的平衡訓練並沒有負面效果。因此,如果有平衡問題,每週三至七次的訓練頻率是有幫助的;如健康且平衡正常,每週一次的預防性訓練,就可以維持平衡。

  25. Singh (2001)三個改善平衡能力技巧 • 一,減低身體重心支持面。 • 二,移動身體重心到尚可忍受的程度。 • 三,去除或減少影響平衡的感覺(聽覺、視覺與身體感覺)。

  26. 減低身體重心支持面--最常被使用的有效技巧 • 逐漸增加難度的動作。如: • 1, 雙腳分開手撐著牆壁站立。 • 2, 雙腳分開手不撐牆站立。 • 3, 雙腳著地併攏站立。 • 4, 一腳著地,另一腳腳尖著地站立。

  27. 減低身體重心支持面--最常被使用的有效技巧 • 5, 一腳著地,另一腳尖接在前腳跟後著地站立。 • 6, 單腳著地站立。 • 7, 單腳腳尖著地站立。 • 8, 單腳跟站立。

  28. 移動身體重心到尚可忍受的程度 • 這技巧是利用各種活動方法改變身體重心,讓平衡的挑戰性增高。例: • 1, 身體重心向兩側與前後移動。 • 2, 身體腰部畫圓圈移動。

  29. 移動身體重心到尚可忍受的程度 • 3, 走路經過障礙物。 • 4, 握球身體前後左右移動。 • 5, 交叉步向前走或側步走路。 • 6, 坐在可移動的彈力球上。 • 7, 其他。

  30. 去除或減少影響平衡的感覺(聽覺、視覺與身體感覺)去除或減少影響平衡的感覺(聽覺、視覺與身體感覺) • 平衡能力受到身體許多系的統影響,特別是視覺、聽覺與身體感覺系統。 • 如閉上眼睛,站立平衡能力會減低

  31. 去除或減少影響平衡的感覺 • 站在堅固地面,和站在不穩定的墊子上,當身體感覺受干擾時,其平衡能力就會有差別。兩個感覺系統同時去除的情境,要比一個感覺系統去除的困難度要大。

  32. 平衡訓練三要素Debra Rose (2005), • 個人能力, 環境因素與動作難度。 • 個人能力、 環境因素與動作困難度皆會影響平衡。 • 因此,要尋找適當的困難度,需要考量個人的能力, 然後適度調整動作的困難度或是環境因素。.

  33. 平衡訓練三要素兩個指導原則 • 一、如果目標是要提升身體運動感覺, 那較適當的方法是逐漸改變動作的困難度,. 像由坐在椅子上,改為站立或移動, 就是改變動作困難度的方式。要讓身體感覺能夠發揮.

  34. 兩個指導原則 • 二, 如目標是要提升有平衡有關的視覺或聽覺系統,那就要改變環境的因素, 像從事活動時, 減少燈光明亮度(不讓視覺充分利用),或是站在一個不平或移動的地板上(不讓身體感覺有作用)。.

  35. 環境因素: 越右邊平衡困難度越高. • 1、燈光: 由明亮燈光, 到帶上暗的眼鏡, 到眼睛閉上。 • 2、坐著的支持面:坐在椅子上, 坐在平衡球上(有固定套),在平衡球(無固定套).。 • 3、站立的支持面:地面站立, 到站在有點軟的墊子上, 站在狹窄平衡板上。

  36. 動作困難度: 越右邊平衡難度越高. • 動作(坐著): 扶著椅子, 胸前交叉,雙手上舉。 • 支持面: 雙腳分開,雙腳合併,後腳腳尖與前腳腳跟對齊站立。 • 活動速度: 慢, 中, 快。

  37. 動作困難度: 越右邊平衡難度越高. • 活動數目: 單一活動(走路),二至三個動作(走路和提東西)、四至六個動作(走路、提東西、打手機、和轉頭等)。

  38. 身心運動可改善平衡能力 • Body Mind exercise. • 身心運動 (如太極拳, 動禪 Moving meditation) • 提升身體的覺知能力Body awareness • 改善下肢肌力與心肺功能

  39. 平衡能力的訓練 • 平衡活動應該包括在個人或團體運動計畫中, 每次至少要有十至十五分鐘是平衡的活動, 平衡活動也能將其融入熱身與緩和運動當中。.

  40. Maria Fiatarone Singh (2000) • 頻率: 1-7 天/星期 • 動作: 4-10不同動態與靜態的動作. • 1-2 回合.

  41. 結語 • 加強下肢肌力, 改善身體感覺 視覺與聽覺能力.平衡運動訓練可以改善平衡能力, 有助跌倒預防. • 透過動作難度, 環境因素與感官限制等因素,可找出適當的強度來挑戰平衡能力.

  42. 結語 • 雖然平衡能力的運動訓練研究乃有待進一步的探討. • 但多從事身體活動, 並注意平衡能力的維持與訓練, 將可讓平衡能力維持在理想的狀態. • 謝謝

  43. 問題身心合一運動(Body-mind exercise 如太極拳或是動禪)為何能改善於平衡能力? • 有助於肌力改善, 尤其下肢力量. • 改善身體感覺, 動作較慢注意力集中於動作上. • 太極拳與八式動禪是適度的運動對於心肺功能亦有助益, 有助血液循環. • 身在哪裡 心在哪裡 清楚放鬆 全身放鬆 • 專注放鬆 舒解壓力.

  44. 什麼是感覺系統的整合訓練? • 如果與平衡有關的感覺皆無缺陷, 則要設計活動來增強這些感官的平衡能力. • 如一個感覺系統有缺陷, 則要訓練其他的感覺系統來彌補,如有白內障,就要加強訓練身體感覺與聽覺, 以補視覺不足; 如有糖尿病而影響下肢, 就要集中在視覺與聽覺系統的訓練,如皆沒有缺陷,也要鼓勵參與各種感覺系統訓練,以改善平衡。 • 感覺整合訓練開始實施時, 要先控制環境因素, 然後在融入動作難度.

  45. 如何設計身體感覺系統訓練? • 如目標是加強身體感覺, 要站在堅固地面上,這樣身體的感覺較敏感,可提供較多平衡信息,然後逐漸減少視力介入, 或將眼睛閉上。 這些活動可以坐著、 站著或移動,依個人能力而定, 可以逐漸增加動作的困難度。 有較佳身體感覺,在夜間行走或處在較暗情境,或由亮處到暗處,身體平衡感覺會較好。

  46. 如何設計視覺系統訓練? • 為幫助利用視力來控制平衡, 就需要將視力集中於眼前高度的目標。 在從事活動時, 要口頭提醒將眼睛平視前方目標, 另外,訓練時要改變地面的硬度, 像站在鬆軟的墊子上,以減低身體感覺的平衡信息。 • 也可藉著頭部的擺動來增加平衡的挑戰性。視覺訓練可增加走路的信心與穩定性, 對於日常生活也很有幫助。

  47. 如何設計聽覺系統訓練? • 聽覺系統的衰弱,不但與年紀和疾病狀況有關, 而且與較少從事頭部快速轉動的活動有關, 像較少從事旋轉活動及運動,相對減少頭部的活動。 • 使身體感覺與視覺系統皆無法或較困難提供信息, 像使雙腳站在不穩定的墊子, 眼睛閉上或讓眼睛忙碌在作其他的事情, 像讀書, 由於減少兩個平衡系統, 因此身體的搖擺度會較大。 改善聽覺系統, 對於日常生活有許多助益, 在從事頭部快速轉動的運動, 也較不會感到頭暈。

  48. 如何加強下肢肌力訓練? • 從事每週至少兩次的阻力訓練. • 加強下肢的肌力訓練, 尤其是臀部屈肌與伸肌, 膝部屈肌與伸肌, 踝部的屈蹠肌與屈背肌, 臀部的外展與內收肌群等肌群. • 利用自身體重或者啞鈴等簡易器材皆可有效改善肌肉適能.

  49. 如何將平衡訓練融入生活中? • 利用創意就可將許多日常活動融入平衡訓練。下列有一些構想可供參考: • 1, 在家裡站立時,可以減少支持點方式站立,如雙腳腳尖站立,或者練習單腳站立,然後換腳實施,每腳各作二十秒左右 • 2, 坐著改變身體重心,看電視時,身體向前後左右移動,或者閉上眼睛同時身體向不同方向移動。

  50. 如何將平衡訓練融入生活中 • 3, 外出靜止站立時,減少身體感覺或視覺作用, 如坐汽車站立時,依自己與環境的狀況,試著利用單腳站立(不用雙腳站立)或閉上眼睛,當然要以安全為優先。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