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

證據法總論 法庭事實證明之機制

證據法總論 法庭事實證明之機制. 證據法則於訴訟流程之定位. 偵 查 開 端. 偵 查 程 序. 起 訴 程 序. 第 一審 程 序. 審 判 程序 轉換. 審 判 執 行. 上 訴 審 程 序. 證據法則於刑事訴訟法中的位置 總則編→法庭審理→證據取捨. 審判期日. 證據法則於審判期日之定位. 起始程序 285 ( 起 ). 證據調查程序 288Ⅰ ( 承). 辯論程序 289 ( 轉 ). 宣告判決 311 ( 合 ). 證據法則之適用場景.

zia-talley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證據法總論 法庭事實證明之機制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證據法總論 法庭事實證明之機制

  2. 證據法則於訴訟流程之定位 偵 查 開 端 偵 查 程 序 起 訴 程 序 第 一審 程 序 審 判 程序 轉換 審 判 執 行 上 訴 審 程 序 證據法則於刑事訴訟法中的位置 總則編→法庭審理→證據取捨 審判期日

  3. 證據法則於審判期日之定位 起始程序285 (起) 證據調查程序288Ⅰ(承) 辯論程序289 (轉) 宣告判決311(合)

  4. 證據法則之適用場景 • 證據請求‧准駁裁定(163—161之2—163之2) • 證據裁判主義(154) • 何謂證據? • 物證、書證、文書證據(準文書)、證人 證據取捨(288Ⅰ) 證據調查實施(164以下)

  5. 證據法的意義 • 藉由證據認定事實過程之法律規範 • 證據法論述的目的 • 確保事實認定之正確性,並力求過程的正當 • 訴訟程序近代化的表徵 • 範圍龐雜,有整理歸納之必要

  6. 主要規範機制 • 有關證據能力規定,乃屬關鍵 第163條之2第2項: 「不能調查者」 「欲待證事實無重要關係者」 「待證事實已致明瞭無再調查必要者」 「同一證據再行調查者」

  7. 認定事實的特徵 • 法庭證明活動VS.生活的事實判斷 例如,刑事審理中若與犯罪成立或刑罰輕重無關者,於規範上設計上不允許於審判中為證據調查。可是,生活起居藉由感官得到許多情報,通常均未刻意篩選而進入自己判斷體系影響行動的抉擇。 • 法庭證明活動VS.科學實驗證明 例如,法官於訴訟審理,並不被允許利用僅個人所知的具體知識(私知利用の禁止)而異於科學實驗。例如,「證據裁判主義」機制下,法官審理判斷的範圍受到所提出證據的牽制,但科學實驗鼓勵發揮想像與創造力,唯可能受限實驗設備或研究資金 • 法庭證明具目的性、限定性

  8. 訴訟上認定事實之機制 • 追求事實真相 (真實主義、釋178 ) → 事實依證據認定 (證據裁判主義§154Ⅱ ) → 證據由法官自由裁判 (自由心證主義§155Ⅰ ) • 釋字178:「按刑事訴訟法為確定國家具體刑罰權之程序法,以發現實體真實,俾刑罰權得以正確行使為目的」

  9. 證據的意義 證據:犯罪跡證或記錄而得推認犯罪事實者 。 證據資料:訴訟法上認定事實的根據 證據方法:法庭陳現證據資料之媒介 ex.:證言vs.證人 證據方法:分人證、物證、書証。法庭上如何透過證據方法取得證據資料, 分別為164、165、166 證據資料之證據能力:傳聞法則、自白法則、關連性法則、排除法則等

  10. 證據裁判主義 • 一、沿革:我國第154條第2項立法理由 • 證據意義:第155條第2項立法理由 大法官釋字582號解釋理由書 因此,有關「刑罰權有無及其範圍」的事實,應藉由具備「證據能力」,並經「法定證據調查程序」之證據,方可用作認定犯罪。此亦稱嚴格證明。

  11. 自由心證主義 • 沿革:第155第1項立法理由 • 意義:證據證明力的評價,由法官自由心證(§155)。乃考量對於法官證明力的判斷,不受制外來的或規範性的牽制。 • 「經驗法則」,乃日常生活因個別經驗所獲致事物性質或因果關係之相關原則。「論理法則」,乃理則學、統計學數學等原理原則。 • 自由心證機制,亦設有補強法則之例外情況(§156Ⅱ)。大法官釋字582解釋

  12. 證據裁判主義的構造 法庭證據裁判機制(154Ⅱ) • 證據能力(155Ⅱ) • 關連性法則(自然、法律) • (163之1Ⅰ①、163之2②) • 排除法則 • 證據價值(155Ⅰ)經驗法則、論理法則 • 補強法則 證據調查 自由心證

  13. 154條第2項立法理由 • 「查刑訴律第三百二十六條理由前段謂,本條(第二項)明揭廢止口供主義,採用眾證主義。按斷案不必盡據口供,已見唐律所謂贓狀露顯,理不可疑,雖不承引,即據狀斷者是也。」 • 「案情應以眾證為憑,當可十得八九,苟捨眾證而取口供,殊未可盡信,今各國無不採眾證主義,亦以其合於法理與實益也。或謂現在中國警察尚未完備,若捨口供主義,不易偵知實情,殊不知警察未備理應從速改良,警察安可永守此不備之制度,以保流弊無窮之舊法,況口供之未可信乎。」

  14. 155條第二項立法理由 • 刑事訴訟法修正(92.1.14):「本條【第一百五十五條】第二項規定無證據能力之證據,與未經合法調查之證據,不得作為判斷之依據,正足以表示『嚴格證明』之要求,至於『顯於事理有違』之證據,於本條第一項修正增加之自由心證,不得違背經驗法則及論理法則後,即屬重複,應予刪除。另『與認定事實不符』之證據,究竟是證據能力抑或證明力之問題,涵意不明,為杜疑義,並免與前條第二項【證據裁判主義】發生發生邏輯矛盾,亦予刪除。」

  15. 釋字582號解釋理由書 大法官引用現行法第一百五十四條第二項、第一百五十五條第二項、第二百九十九條第一項,亦稱:「刑事訴訟法爰規定嚴格證明法則,必須具備證據能力之證據,經合法調查,使法院形成該等證據以足證明被告犯罪之確信心證,始能判決被告有罪。」

  16. 第155條第1項立法理由 • 「查刑訴律第三百二十六條理由後段為,第二項採用自由心證主義,按法定證據主義,與發現真實主義不合,各國通例,仍採用心證主義,本律亦擬仿效之。」 • 92.1.14:「將證據的證明力,委由法官評價,即凡經合法調查之證據,由法官依經驗法則及論理法則以形成確信之心證。」

  17. 釋字第582號解釋 • 理由書中稱:「被告之任意性自白,雖亦得為證據,但為避免過份偏重自白,有害於真實發現及人權保障,刑事訴訟法乃規定:被告之自白,不得作為有罪判決之唯一依據,仍應調查其他必要證據,以察其是否與事實相符。」 • 並謂:「基於上該嚴格證明法則及對自白證明力之限制規定,所謂「其他必要證據」,自亦需有證據能力,經合法調查;且就證明力程度,非謂自白為主要證據其證明力當然較為強大,其他必要之證據為次要或補充性之證據,證明力當然較為薄弱,而應依其他必要證據之質量,與自白相互印證,綜合判斷,足以確信自白犯罪事實之真實性者,始足當之。」

  18. 辯正 • 我國現行法第一百五十六條第一項規定:「被告之自白,非出於強暴、脅迫、利誘、詐欺、疲勞訊問、違法羈押或其他不正之方法,且與事實相符者,得為證據。」若依同樣前段意旨,條文中「且與事實相符者」之用語應屬證據證明力之問題,與前段限制不法手段取得自白之證據能力,似不得等同觀之。

  19. 本單元結束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