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3

雷式水肿

雷式水肿. 雷式水肿 - 名称. 1860 年 Turck 在其临床图谱中首先描述了此病,认为是声带的一种慢性炎性病变。 1890 年 Hajek 和 Reinke 进行了喉的灌注实验,刺激喉黏膜水肿,研究喉梗阻的发病机制。 Hajek 认为 Reinke 首先认识到了这一位于声韧带表面、黏膜上皮下间隙,即声带浅固有层的水肿性病变。以后,人们把声带浅固有层的慢性广泛性水肿称谓声带 Reinke 水肿 。

zion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雷式水肿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雷式水肿

  2. 雷式水肿-名称 • 1860年Turck在其临床图谱中首先描述了此病,认为是声带的一种慢性炎性病变。1890年Hajek和Reinke进行了喉的灌注实验,刺激喉黏膜水肿,研究喉梗阻的发病机制。Hajek认为Reinke首先认识到了这一位于声韧带表面、黏膜上皮下间隙,即声带浅固有层的水肿性病变。以后,人们把声带浅固有层的慢性广泛性水肿称谓声带Reinke水肿 。 • 声带雷氏水肿(Reinke’s edema)也可以称为任克水肿 ,国内无统一名称,文献中有称之谓“弥漫性声带息肉病”、“息肉样声带炎”、“声带息肉样变”和“慢性肥厚性喉炎”等。

  3. 雷式水肿-声带纤维结构 • 声带分为 5 层,分别为黏膜上皮层、浅固有层(Reinke’s compartment)、中固有层、深固有层、肌层。任克间隙位于声带黏膜上皮层和声韧带之间,左右各一,是一个潜在性间隙,居声带膜部游离缘之全长。

  4. 雷式水肿-声带纤维结构 • 黏膜上皮层与浅固有层共同组成“被覆层”,由中固有层和深固有层组成的声韧带与声带肌共同构成“体部”。被覆层是一个非常柔韧的结构,是引起振动产生声音的组织学基础。

  5. 雷式水肿-声带纤维结构 • 任克间隙中的主要成分是无细胞结构的基质蛋白,内充满疏松结缔组织,弹性纤维较少,极易形成水肿。 • 研究表明浅固有层内的无细胞结构的基质蛋白不能再生,手术中应尽量保护这一组织以维护正常的发声功能。缺乏这一层次的黏膜上皮呈现僵硬状态,对发声质量有一定影响。

  6. 雷式水肿-病因 • 声音的滥用和误用 • 慢性刺激——烟碱、粉尘、有害气体 • 慢性疾病——肾炎、肝炎、甲状腺功能减退 • 喉咽反流

  7. 雷式水肿-病状 • 声嘶,为主要临床症状,较重时可致失音,音调低沉而单调。同时伴有发音疲劳及咽喉部异物感,引发频繁的清喉症状。根据Bishop披覆黏膜波理论,声带的黏膜上皮层和浅固有层所构成的披覆层是发声振动的主要组织结构。声带的任何层次发生改变均可以影响嗓音的变化,其中以被覆层特别是任克层(浅固有层)的作用最为明显。

  8. 雷式水肿-病状 • 呼吸困难:严重的水肿造成两侧靠拢堵塞声门的前部,只留杓间部的间隙呼吸,使患者感觉憋气和异物感,并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不畅甚至呼吸困难。

  9. 雷式水肿-检查 • 最佳的检查手段是电子喉镜。 • 在电子喉镜下可见双声带呈鱼腹状肿胀,半透明,形似龙井鱼的眼睛,颜色与声带完全相同,声带松弛下垂,水肿无力,表面光滑,肿胀体前至前联合,后至声带突,有的在近声带突处肿胀较为明显。

  10. 雷式水肿-检查

  11. 雷式水肿-检查

  12. 雷式水肿-检查

  13. 雷式水肿-检查 日本学者Yonekawa将声带任克水肿的程度分为Ⅲ度: • Ⅰ度:吸气时两侧声带前1/3接触; • Ⅱ度:吸气时两侧声带前2/3接触; • Ⅲ度:吸气时两侧声带全接触。

  14. 雷式水肿-治疗 • 1、上皮剥脱术(Stripping) • 2、激光技术(Laser Technique) • 3、微瓣吸引(Microflap and Suction) • 4、显微吸切术(Microdebrider) • 5、压榨术(Squeezing Technique)

  15. 雷式水肿-治疗 上皮剥脱术(stripping): • 全麻下直接显微喉镜下手术,使用显微钳和剪刀,在水肿的后方开始,在其上下界限之间,与声带游离缘平行分享水肿组织,将水肿声带的表面上皮一并切除,注意深度不超过任克氏间隙声带中层的浅表部分。如有全麻禁忌症,且任克氏水肿较轻,也可在动态喉镜下手术,仅去除其声带上表面的粘膜条,避开声带的游离缘 。 • 1934年Lore设计的手术方式,没有全麻和放大设备是通过单目喉镜单手操作。故技术设计不够精细,但膨胀的浅固有层为这种控制较差的撕脱声带上皮的技术提供了一个全网,术后仍可获得声音的改善。与近10年来发展的技术相比,手术虽不够精细,但简单易行,对技术设备要求不高,目前仍为部分医师采用。

  16. 雷式水肿-治疗 激光技术(Laser Technique): ●手术的方式和范围类似于上皮剥脱术,只是使用全激光将需要切除的组织炭化气化。 ●在病理学方面,使用激光技术在间隙内有最小的瘢痕形成和几乎正常的粘膜再生,而剥皮术有显著的上皮下瘢痕,经常累及声带肌。另激光切除声带上皮可获得较好的恢复效果。

  17. 雷式水肿-治疗 微瓣吸引(Microflap and Suction): • 是将微瓣技术和吸引技术相结合的手术方法。全麻下手术,喉镜暴露声带后,用翘头显微剪刀或微斑CO2激光在声带表面切口(当上皮下有明显的血管化时选用激光),分离器抬起上皮微瓣,吸引器吸除浅固有层内的粘液基质,在吸引时要非常小心地保留正常的或体积略大的邻近中固有层的浅固有层部分,以避免损伤需要的浅固有层和声韧带。在浅固有层的体积减少至需要的外形以后,将粘膜瓣复位,以决定需要的上皮的多少,以使粘膜切缘能够对位,手术中用浸有1/10000盐酸肾上腺素的棉拭子压迫创面止血 。

  18. 雷式水肿-治疗 微瓣吸引(Microflap and Suction): • 用上皮显微瓣和吸引技术结合,比上皮剥脱术有明显的优点,在掀起上皮微瓣后,对浅固有层进行精确的塑形要相对容易,将上皮瓣复位后根据切缘对位的要求切除多余的粘膜,术后病人恢复更快,且上皮瘢痕形成不明显。 • 偶尔浅固有层的粘液基质过于粘稠,则需用“冷”器械(cold instrumentation)将其切除。

  19. 雷式水肿-治疗 显微吸切术(microdebrider): • 是近年来随着电动吸切设备的应用对微瓣吸引技术的改进。方法:悬吊喉镜下暴露声带,在放大4~6倍的手术显微镜下手术,声带上表面切口,翘头显微剪延长切口,剥离器分享掀起上皮侧向显微瓣,以心形钳将此瓣牵向中线,使用显微吸割器喉部专用刀头将浅固有层的粘液基质吸引切除,此过程与吸引技术相似,只是用吸割器代替了吸引头,吸切过程中要高度注意保留正常或轻微增大的浅固有层,以防不必要的纤维化和医源性声带瘢痕形成。为保证最佳效果,吸割器应使用低吸引压力和高转速。在浅固有层达到理想的外形后,修剪多余的粘膜,侧向微瓣复位。术后绝对禁声7天。

  20. 雷式水肿-治疗 显微吸切术(microdebrider): • 该技术较常规的吸引技术操作时间短,并可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必要的损伤,避免上皮基底膜与声韧带的粘连。对粘稠的粘液基质,需要“冷”切除时,该方法更容易实现。该技术省时,切除范围医生易于控制,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目前报告较少,其优越性有待于进一步的观察比较。

  21. 雷式水肿-治疗

  22. 雷式水肿-治疗 压榨术(Squeezing Technique): • 压榨术的概念最早由日本学者 Yonekawa提出,采用支持喉镜下声带显微手术,在病变声带表面做一平行于声带游离缘的切口,用浸有 1/10 000盐酸肾上腺素的微型棉球压迫病变声带缘,挤压病变的任克氏层内的黏液基质,恢复浅固有层的体积,将声带游离缘的局限性突起予以锐性切除,使声带形态恢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术后通过动态喉镜观察,声带功能也恢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 • 此手术的优点是尽最大可能保留任克氏间隙,保留声带游离缘,恢复其解剖生理特性,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声带的解剖结构,又最大限度地恢复了声带的振动功能,对设备及技术要求不高,易于普及。

  23. 雷式水肿-术后 • 声带任克水肿累及声带全长,术后恢复时间亦相对较长,但复发较少见。总之在切除声带任克水肿病变同时尽量保护黏膜和浅固有层,并矫正不良的生活习惯与发音习惯,利于术后发音功能的康复。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