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0 likes | 595 Vues
第三章 宪法法律制度. 第一节 宪法概述. 第二节 我国的基本国家制度. 第三节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四节 我国国家机关的设置及职权. 第三章 宪法法律制度. 第一节 宪法概述. 一、宪法的概念及特点. (一)宪法的概念. 调整国家与公民的关系,平衡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承载一国的政治价值理念,确定国家的基本制度和公民的基本权利及义务,规范国家机构的设置及职权的根本大法。. 播放影像库中的 根本大法. 第三章 宪法法律制度. ( 二 )宪法的特点. 1 、 宪法的制定和修改比普通法律
E N D
第三章 宪法法律制度 第一节 宪法概述 第二节 我国的基本国家制度 第三节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四节 我国国家机关的设置及职权
第三章 宪法法律制度 第一节 宪法概述 一、宪法的概念及特点 (一)宪法的概念 调整国家与公民的关系,平衡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承载一国的政治价值理念,确定国家的基本制度和公民的基本权利及义务,规范国家机构的设置及职权的根本大法。 播放影像库中的 根本大法
第三章 宪法法律制度 ( 二 )宪法的特点 1 、宪法的制定和修改比普通法律 严格、复杂。 2、 宪法的效力比普通法律高。 3、 宪法的内容比普通法律的内容 更具原则性、抽象性。
第三章 宪法法律制度 二、宪法的产生及本质 (一) 宪法产生的原因 1.生产力的持续发展,最终为宪法的 产生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 2.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民主学说,为 宪法的产生培育了深厚的思想土壤。 3.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为宪法的产生 提供了最根本的政权保障。
第三章 宪法法律制度 (二) 西方宪法的产生 1.英国宪法的产生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产生宪法的国家。《权利法案》(1689)的地位。 2.美国宪法的产生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产生成文宪法的国家。《独立宣言》(1776)的地位。《1787年美国宪法》的地位。 3.法国宪法的产生 法国是欧洲大陆最早产生宪法的国家。《人权宣言》(1789)的地位。
第三章 宪法法律制度 (三) 中国宪法的历史 1.《钦定宪法大纲》(1908) 中国历史 上第一部宪法。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中国 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3.“五五宪草”(1936)中国第一部确立 一党的党义为全国的政治纲领,实行 党国一体政治统治的宪法。 4.《中华民国宪法》(1947)
第三章 宪法法律制度 5.《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75) 7.《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78) 8.《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
第三章 宪法法律制度 中国现行宪法,至今已修改四次: (1)1988年全国人大通过第一至第二条宪法修正案 (2)1993年全国人大通过第三至第十一条宪法修正案 (3)1999年全国人大通过第十二至第十七条宪法修正案 (4)2003年全国人大通过第十八至三十一条宪法修正案
第三章 宪法法律制度 三、宪法的作用 3.宪法是阶级力量对比关系的表现 2.宪法是民主的制度化和法律化 1.宪法是政权合法化的必要工具 播放影像库中的 宪法历史
第三章 宪法法律制度 第二节 我国的基本制度 一、我国的国家性质(国体) 国家性质又称国体,是指国家的阶级本质,反映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体现该国社会制度的根本属性。 (一)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的根本制度 社会主义是我国国家性质最集中和最深刻的体现,是我国同资本主义及其他历史类型国家真正区别开来的根本准则。
第三章 宪法法律制度 (二)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工人阶级的领导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根本标志。工农联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阶级基础。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组成部分。 人民民主专政是民主和专政的有机结合。 爱国统一战线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 特点之一。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爱国统一战线的 组织形式。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
第三章 宪法法律制度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政体) 所谓政体,是指一个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它反映的是一国公共权力的来源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依照法律规定选举产生。
第三章 宪法法律制度 概括来说,我国人大代表的选举遵循以下 几个原则: 1.普遍选举原则 播放影像库中的 宪法制度 2.平等选举原则 3.秘密投票原则 4.直接选举与间接 选举相结合原则 5.差额选举原则 6.公费选举原则
第三章 宪法法律制度 三、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 (一)国家结构形式的概念和种类 国家结构形式是指国家的内部构成形式,它反映的是一国整体和组成部分之间、中央政权和地方政权之间的相互关系。 单一制 现 代 国 家 结构 形式主要有两类: 复合制 (二)我国是实行单一制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实行单一制的原因很多,总的来说是根据我国的国情,宜合不宜分,合利分弊。
第三章 宪法法律制度 (三)我国的行政区划 行政区划是行政区域划分的简称。我国的行政区域实行三级基本层次划分的体制;有自治州和市管县的地区,其行政区划层次为四级。 市(区)、县 镇、乡 省 中华人民共和国 自治区 自治州 自治县 直辖市 区、县 镇、乡 特别行政区 香港、澳门
第三章 宪法法律制度 (四)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以国家统一、领土完整为前提,以少数民族聚居为基础,是民族自治与区域自治的结合。 播放影像库中的 民族自制
第三章 宪法法律制度 (五)我国的特别行政区制度 为解决台湾、香港、澳门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宪法第31条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
第三章 宪法法律制度 四、我国的经济制度 (一)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 共同发展 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是我国经济形式的主体。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的根本体现和保障。 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只是社会主义经济形式的主流,而不是唯一一种经济形式。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章 宪法法律制度 (二)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 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我国的国民经济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所以按劳分配在我国的各种分配原则中占据了主体地位。 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除公有制经济外,还同时存在着其它的经济成份,因而也必然相应地存在着其它的分配方式。
第三章 宪法法律制度 (三)保护社会主义公共财产和公民的 合法财产 (四)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经济体制即国家的经济管理体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通过价格、税收、利率等经济杠杆来调动市场,由市场来配置社会资源,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由企业根据市场的需求自行决定。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最大限度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是我国现阶段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
第三章 宪法法律制度 五、我国的基本文化制度 我国的基本文化制度是围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核心进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重要的 基本特征 (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是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的基础工程建设 (三)思想道德建设 思想道德建设指导着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的发展,决定着整个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关系到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和道德素质。
第三章 宪法法律制度 第三节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一、公民的概念 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的自然人。具有中国国籍的自然人是中国公民。 公民与人民的概念的区别 公民是个法律术语 它对应外国人和无国籍人。 人民是个政治学术语它对应敌人。 公民与自然人概念的区别 自然人用于民事刑事法律关系中 公民则用在宪政法律关系中;外国人和无国籍人是不可能享有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的政治权利 的。
第三章 宪法法律制度 二、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的概念 公民的基本权利是指公民维持作为人的固有的尊严,作为人所应追求的生活所必需的权利。 公民的基本义务 是指为维持一国所有公民共同的人身 和财产安全,每个公民所必需履行的义务。
第三章 宪法法律制度 三、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一) 政治权利和自由 1.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获得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三个条件。 第一,必须是具有中国国籍的自然人,即中国公民。 第二,年满18周岁。 第三,未被剥夺政治权利 。 2.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 示威的自由 注意对言论、出版游行、示威自由的限制。
第三章 宪法法律制度 公民的基本权利 播放影像库中的 公民的权利
第三章 宪法法律制度 (二)宗教信仰自由 播放影像库中的 宪法宗教自由
第三章 宪法法律制度 (三) 人身自由 1.人身自由的内涵 2.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3.住宅权不受非法侵犯 住宅权是一项复合权。它是狭义的人身自由权、财产权、隐私权的综合。 4.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第三章 宪法法律制度 (四)监督权 播放影像库中的 宪法监督
第三章 宪法法律制度 (五) 经济、社会、文化权利 1.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劳动权的具体内涵。平等就业、平等择业、有劳有酬、有劳有息、劳动培训、劳动条件、社会保险、组建工会、罢工自由。 2.退休权 3.获得物质帮助权 4.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5.财产权
第三章 宪法法律制度 (六)特殊人员的权利 妇女、儿童、老人、残疾人、华侨、侨眷等人的权利。 播放影像库中的 特殊人的权利
第三章 宪法法律制度 四、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1.守法的义务 2.维护国家利 益的义务 播放影像库中的宪法公民义务 3.服兵役的 义务 4.依法纳税的 义务
第三章 宪法法律制度 五、公民的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的关系 1.权利、义务的平等性 2.权利、义务的一致性 3.权利不得滥用原则
第三章 宪法法律制度 第四节 我国的国家机构 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一)全国人大的性质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二)全国人大的组成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3000名左右的全国人大代表组成。 (三)全国人大的任期 每届任期五年,连选可以连任。 (四)全国人大的议事规则 每年春季召开一次会议,会期14天左右。
第三章 宪法法律制度 (五)全国人大的职权 1、 立法权 2、 国家领导人员的任免权 3、重大国家事项的议决权 4、监督权 (六)全国人大常委会 200人左右组成。包括委员长一名、副委员长数名、委员数名。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任期每届五年,连选不得超过两届。
第三章 宪法法律制度 二、国家主席 (一)国家主席的性质 我国的最高国家元首,对外代表中国。 (二)国家主席的产生 选举产生;年满四十五周岁。 (三)国家主席的任期 每届任期五年,连选不得超过两届。 (四)国家主席的职权 法律的发布权;国务院组成人员的任免权;荣誉权;国事活动权;外交使节的接待权等。
第三章 宪法法律制度 三、国务院 (一)国务院的性质 最高行政机关,也是最高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二)国务院的产生 提名;决定;组成: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 (三)国务院的任期 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任期五年,连选不得超过两届;部长、主任、审计长、秘书长任期五年,可连选连任。 (四)国务院的工作原则和议事规则 总理负责制,各部、各委员会实行部长、主任负责制。 (五)国务院的职权 编制和执行预算;制定行政法规,发布行政命令,规定行政措施;领导和管理行政管理工作;等。
第三章 宪法法律制度 四、中央军事委员会 (一)中央军委的性质 最高军事机关,领导全国的武装力量。 (二)中央军委的产生 军委主席由选举产生;根据主席的提名,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中央军委副主席、委员的人选。 (三)中央军委的任期 主席、副主席、委员每届任期五年,连选可以连任。
第三章 宪法法律制度 五、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一)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范围及性质 地方各级权力机关 2.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产生及任期 镇、乡、民族乡:直选;任期5年;可连选连任 。 不设区的市、区、县:直选;任期5年;可连选连任。 设区的市、直辖市、省 :由下一级人大选举产生,每届任期五年,连选可以连任。 3.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1)本行政区地方性法规的制定权 (2)国家机关领导人员的任免权 (3)议决权 (4)监督权
第三章 宪法法律制度 (二)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1.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性质 地方各级行政机关,是地方各级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 2.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产生及任期 由本级人大选举产生,每届任期与本级人大相同。 3.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职权及职责 负责地方各级行政管理事务 。
第三章 宪法法律制度 六、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一)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的范围 自治县、自治州、自治区。 (二)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的首长的产生 人大主任副主任由本民族的公民担任;自治地方的政府首长由本民族的公民担任。 (三)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的职权 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第三章 宪法法律制度 七、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一) 人民法院 1.人民法院的性质 审判机关 2.各级人民法院院长的产生及任期 由本级人大选举产生;任期与本级人大相同。最高法院院长每届任期五年,连选不得超过两届。
第三章 宪法法律制度 3.人民法院组织系统 基层 中级 (1) 普通法院系统 高级 最高 铁路运输法院 海事法院 (2) 专门法院系统 军事法院 4.人民法院的职权及职责 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
第三章 宪法法律制度 (二) 人民检察院 1.人民检察院的性质 法律监督机关 2.各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产生、任期及职责 由本级人大选举产生,报上级检察长提请该级人大常委会批准;任期与本级人大相同。最高检察院检察长每届任期五年,连选不得超过两届。
第三章 宪法法律制度 3.人民检察院的组织系统 基层 中级 (1) 普通检察院系统 高级 最高 铁路运输检查院 (2) 专门检察院系统 海事检查院 军事检查院 4.人民检察院的职权 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
第三章 宪法法律制度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