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6

普通心理學第九章

普通心理學第九章. 動機與情緒. 動機與情緒是心理學概念中的孿生雙胞胎,兩者不但常伴隨出現,而且互為因果 舉例而言,當你飢腸轆轆時 ( 有飢餓的動機 ) ,若有人搶走你的食物,你必然會大怒 ( 引發情緒 ) 而這個憤怒的情緒又會使你很想打人 ( 攻擊的動機 ) ,而你打到人後,則會有舒服的情緒。. 一般而言,情緒均涉及動機的被滿足或阻礙 如果有一個人的動機被滿足,則會引發正向的情緒 反之,若被阻礙則會產生負向的情緒 而引發之情緒的強度則與動機的重要性有關,愈重要的動機,被滿足或阻礙後便會產生愈強烈的情緒。. 動機的性質與類別.

zorina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普通心理學第九章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普通心理學第九章 動機與情緒

  2. 動機與情緒是心理學概念中的孿生雙胞胎,兩者不但常伴隨出現,而且互為因果動機與情緒是心理學概念中的孿生雙胞胎,兩者不但常伴隨出現,而且互為因果 • 舉例而言,當你飢腸轆轆時(有飢餓的動機),若有人搶走你的食物,你必然會大怒(引發情緒) • 而這個憤怒的情緒又會使你很想打人(攻擊的動機),而你打到人後,則會有舒服的情緒。

  3. 一般而言,情緒均涉及動機的被滿足或阻礙 • 如果有一個人的動機被滿足,則會引發正向的情緒 • 反之,若被阻礙則會產生負向的情緒 • 而引發之情緒的強度則與動機的重要性有關,愈重要的動機,被滿足或阻礙後便會產生愈強烈的情緒。

  4. 動機的性質與類別 • 動機(motive)係指激起獲引導行為達成某特定目的的原因 • 當一個人有飢餓的動機時,他便會喚起並維續進食的行為,以達成其飽食的目標 • 而一個有高度親和動機者,便會促使棋常常去參加派對、社團,以滿足接觸人群的目的。 • 人類的動機基本上可區分為生存動機、社會動機以及好奇動機等三類。

  5. 生存動機是指維持生命所需的動機或需求 • 例如:飢、渴等,這類動機是與生俱來,不必學習,且與其他動物相似的 • 社會動機則是建立及維繫社會關係有關的動機 • 諸如:性、母愛、親和等動機 • 好奇動機,則與個體的生存並無明顯的關係,是屬於或較高等生物所特有的動機

  6. 動機的學說-驅力減低說 • 「驅力減低說」(drvie reduction theory) • 個體有保持內在狀態平衡不變的傾向 • 若體內的狀態偏離了平衡狀態時,個體便會產生一種不舒服的緊張狀態,也就是驅力 • 該驅力會引發個體做出有利於體內的狀態趨向平衡的行為,以解除個體的不舒服緊張狀態

  7. 舉例而言:人類為恆溫動物,必須將體溫維持在某適當範圍方能正常代謝舉例而言:人類為恆溫動物,必須將體溫維持在某適當範圍方能正常代謝 • 而人類下視丘正有某特定區域負責偵測及保持體內的溫度恆定。

  8. 最佳激發水準說 • 驅力減低說對基本的生存動機有很強的解釋力,但在解釋性或好奇等動機時卻經常失敗 • 曾有個實驗,他們訓練公老鼠跑T型迷宮,迷宮終點一邊是空的,一邊是發情的母老鼠 • 跑到母老鼠處時,便會上去交配。但這些不「鼠道」的實驗者,總是在公老鼠射精前一秒將他們分開。

  9. 如果依據驅力減低學說,這時公老鼠一定應該仍處在極不舒服的高驅力狀態,這對老鼠應該是一種處罰如果依據驅力減低學說,這時公老鼠一定應該仍處在極不舒服的高驅力狀態,這對老鼠應該是一種處罰 • 公老鼠受過多次處罰後,應該是不會在跑往有母老鼠的方向。事實卻不然。

  10. 人類的行為可能不如驅力減低論所宣稱的,均有尋求避免緊張驅力的需求人類的行為可能不如驅力減低論所宣稱的,均有尋求避免緊張驅力的需求 • 相反的,有時我們會喜歡甚至追求不舒服的內在狀態,例如:很多人愛做雲霄飛車,以讓自己處於不舒服的緊張驅力狀態 • 也有證據顯示,許多人們會盡量延長達到性高潮的前戲時間 • 這都說明驅力減低並不是唯一目標,人們有可能尋求將驅力維持在某個最佳水準的傾向,此即所謂的最佳激發水準說(Optimal arousal level theory)

  11. 誘因說 • 除了內在狀態失去平衡外,某些外在刺激的出現也會引發人類的特定動機 • 這種會喚起個體動機的外在刺激我們稱之為誘因(incentive) • 是否有過這樣的經驗,剛吃過午餐不久(此時生理上應仍處在飽足狀態),路經一家麵包店,聞到濃郁的奶油巧克力香,又看到櫥窗上美味可口的蛋糕時,又會有開始進食的動機

  12. 有些誘因是生物層面決定的,就像某些動物一般,體味中有些化學物質(費洛蒙)會引起或增強我們的性慾,有些香水便是宣稱含有此類成分有些誘因是生物層面決定的,就像某些動物一般,體味中有些化學物質(費洛蒙)會引起或增強我們的性慾,有些香水便是宣稱含有此類成分 • 然而大多數的誘因則是與學習或經驗有關的 • 例如:金錢一直是使人努力工作的有效誘因,但你曾見過剛出生的嬰兒受金錢影響嗎?這顯然是後天學習的結果。

  13. 飢餓動機 • 飢餓是人類最重要的生存動機 • 所謂「民以食為天」,若個體處於飢餓的狀態,他將放下一切的行動,全心全意追求食物。

  14. 飢餓的機制 • 適合因素導致人們進食的行為呢? • 雖然我們常聽人說「餓得胃都痛了」,然而一個切除胃部的人,仍能產生飢餓感,足見胃部的收縮並非引發飢餓的重要原因 • 真正引發飢餓感覺的是血液中葡萄糖的濃度 • 人們的肝臟及下視丘均有葡萄糖濃度檢測器,當他察覺出葡萄糖濃度過低時,便會使肝臟釋放出葡萄糖,並同時使個體產生飢餓的感覺。

  15. 人類進食也深受外界誘因或環境所影響,縱然體內葡萄糖濃度還很高,淡色香味俱全的食品廣告就會使人食指大動人類進食也深受外界誘因或環境所影響,縱然體內葡萄糖濃度還很高,淡色香味俱全的食品廣告就會使人食指大動 • 此外進食時間到了,有些人也會自然產生飢餓的感覺 • 有趣的是,當有人與你爭食時,你的胃口通常特別好,也會吃得較多。

  16. 當我們開始進食後,約等四個小時的消化,葡萄糖的濃度方能恢復平衡當我們開始進食後,約等四個小時的消化,葡萄糖的濃度方能恢復平衡 • 所以我們不可能等葡萄糖平衡後才產生飽食的感覺,若這樣我們大概白天十二個小時都在進食了 • 事實上,我們的口腔、喉嚨、胃和十二指腸等均有飽食感受器,一旦他們偵測到有足夠的食物經過,便會產生飽食的感覺而終止進食的行為。

  17. 當實驗者破壞下視丘側部(lateral hypothalamus,簡稱LH)時,老鼠便開始拒絕進食,若不對他們進行靜脈注射則會餓死 • 在靜脈注射兩週後才會開始進食,這稱為LH症候群(Teitelbaum & Epstein, 1962) • 若破壞的區域為下視丘腹內側(ventromedial hypothalamus,簡稱VMH),則老鼠在前兩個月會瘋狂進食,而成為超級大胖鼠

  18. 此為VMH症候群(VMH symptom;Teitebaue, 1961) • LH以及VMH與個體的總體重的調節有關,他們的共同作用來決定個體的體重標準 • 若VMH受損會提高個體的體重標準,引發進食行為 • 反之,若LH受損則會降低體重標準,使個體減少進食 • 若同時破壞者兩個區域,則作用相抵銷,則體重將不受影響。

  19. 肥胖症的成因 • 當個體體重超過標準體重的20%時,就可稱做肥胖(obesity) • 大自然界鮮少看到肥胖的動物,然而,隨著生活富裕,在開發中國家已成為健康的重要問題 • 在美國約有30%以上的人均是肥胖者,在台灣也有不少肥胖者 • 充斥街頭的菲夢思、媚登峰等瘦身美容的店面,在在說明肥胖對多少人帶來困擾。

  20. 人類的脂肪均是儲存在脂肪細胞(fat cells)中 • 個體脂肪細胞的數目量部分是由遺傳所決定的,若一個人脂肪細胞越多,則他將來的體重就越胖 • 據發現,肥胖者的脂肪細胞總數是正常人的三倍左右 • 此外,肥胖者通常消化吸收的機能較佳,而且新陳代謝的速率較慢,這使得他們能夠獲取較多能量,但卻消耗較少的能量

  21. 而吸收及代謝率咸信與遺傳有關 • Schachter認為肥胖者與正常人間的差異不存在遺傳的脂肪細胞的多寡,也不在於吸收食物的機制 • 而是肥胖者與正常人對食物有關的刺激反應有所不同 • 他的研究發現,肥胖者對外在誘因的反應強度明顯超過正常人,但對內在的訊號卻較不敏感

  22. 例如:當食物味道好時會吃得比正常人多,但當不好吃時,則反而吃的較少例如:當食物味道好時會吃得比正常人多,但當不好吃時,則反而吃的較少 • 但他們不太會因為進食時間到了,而感到飢餓 • 此外,緊張或焦慮等情緒喚起均能使得肥胖者吃得更多。

  23. 體重控制 • 肥胖者必須了解情緒的緊張與焦慮會促使其過度的進食 • 因此,他們先得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 此外學者發現節食是痛苦又缺乏成效的體重控制方法 • 因為在節食狀態下,有機體為了應付食物剝奪的現狀,會降低個體代謝率,而使得節食的效果大受影響

  24. 更嚴重的是,節食會讓大腦誤以為食物不足,驅使個體提高進食量更嚴重的是,節食會讓大腦誤以為食物不足,驅使個體提高進食量 • 故一旦節食者忍耐不住,他可能比以前吃得更多 • 因此,要減肥並不需要節食,但多運動增加代謝率以及改吃低卡洛里的食物可能是更有效的策略

  25. 以美國人的經驗而言,許多成功控制體重的人是採取長期抑制飲食(chronic re-strained eating, CRE)的生活哲學,而非一昧攝取特定的低卡食物 • 他純粹是一種飲食哲學,他意指控制體重的人,對於自己吃進肚子食物保持高度警覺 • 事先計畫三餐的內容,實際吃的食物比想吃的食物要少。

  26. 在吃飯、參加派對或是享受豐盛的家庭大餐前,會思考自己應吃的食物份量在吃飯、參加派對或是享受豐盛的家庭大餐前,會思考自己應吃的食物份量 • 他們只在肚子餓的時候進食,他們不會固定沉迷於甜食與其他高脂肪食物 • 他們必須深刻的體認到,他們吃下的食物份量,應比家人、鄰居或是廣告慫恿他們吃得東西還少 • 減重是一條漫長而艱難的行為型態改變,因此社會及親友對肥胖者的支持也是促使他們能夠產生長久減肥效果的重要原因

  27. 內在動機與外在動機 • 人類有些動機非關生理需求的滿足,而僅是為了興趣,為了自我挑戰,便足以驅使他努力向前 • 這種高階的動機是人類異於禽獸之處,更是人類文明進化的最大動力。

  28. 如果一個人是為了獲得某些外部的獎賞或報酬而做某件事,我們稱之為外在動機(extrinsic motivation) • 反之,若他做某件事僅是因為好奇或有趣,則我們稱之為內在動機(intrinsic motivation) • 通常內在動機會比外在動機持久而且具影響力,因此教學或訓練最終的目的是希望將外在的獎賞內化成興趣及使命感等內在動機。

  29. 遊戲工作化 • 個體一開始就對某件事很有興趣(具有內在動機) • 若我們再給予額外的獎賞當外在動機,則結果將會如何? • 是會使兩者的效果加成,而使個體動機加倍嗎?還是會減弱其動機呢? • 就直覺來看動機應該會加倍才對。

  30. Lepper, Greene與Nisbett(1973)將小朋友分成三組 • 在預期獎賞組中,實驗者是先與小朋友約定好,每當他畫出一些圖畫後就可交換一些獎賞 • 無預期獎賞組中,不事先與小朋友做約定,但當他們畫出圖來的時候,仍會給予相同的獎品。 • 在無獎賞組則不給予任何獎品。 • 實驗者觀察這三組小朋友將自由活動花在作畫時間的百分比。。

  31. 結果發現,預期獎賞組花在繪圖的時間明顯低於其他兩組結果發現,預期獎賞組花在繪圖的時間明顯低於其他兩組 • 這是因為預期獎賞組與其他兩組的小朋友對其行為動機的解釋不同所致 • 預期獎賞組會認為他之所以有作畫,是為要贏得獎品所致,而低估了其作畫的興趣 • 其他兩組小朋友,則會將作畫的行為解釋為他們喜歡作畫

  32. 如果對個體原本就有興趣參與的活動給予獎賞的話,反而會減低其參與該行為的內在動機如果對個體原本就有興趣參與的活動給予獎賞的話,反而會減低其參與該行為的內在動機 • 他們稱此為遊戲工作化(turning play into work) • 這個現象得到很多支持,例如:若你給實驗者錢要求他去助人,則再稍後能自由選擇時,助人的比率會下降。

  33. 有個聰明的母親,他很不喜歡女兒小玉正在交往的男朋友志雄的人品有個聰明的母親,他很不喜歡女兒小玉正在交往的男朋友志雄的人品 • 但他知道若貿然提出反對意見,一定會激起反抗 • 因此他告訴小玉,每當他與志雄出去約會,他就給予1000元當作鼓勵。小玉當然很高興的答應了 • 一個月後母親以經濟拮据為由,將每次與志雄約會的獎勵費減為500元,小玉雖有抱怨,但有勝於無,也就答應了

  34. 再一個月後,母親又以同樣理由將500元減為100元再一個月後,母親又以同樣理由將500元減為100元 • 這時小玉再也受不了,他抱怨道:「這麼少的錢,我才懶得跟他見面。」

  35. 動機間的衝突與抉擇 • 衝突 • 一個人會有不同層次的慾望或動機,他們並不會像乖孩子般排排隊,一個一個出現 • 相反的,他們是一群爭先恐後的頑皮鬼,常會搞得你左右為難 • 當個體面臨兩個不相容、互斥的動機時,便是處在衝突(conflict)的狀態。

  36. 需求階層 • 一般而言,我們面臨衝突的動機時,多半會選擇較為重要的動機 • 例如:小明打預防針時,既怕痛,又怕不打針可能會生病 • 痛與生病比較起來,當然是後者較重要,故小明多半會乖乖就範 • 雖然,每個人對動機的重要性判斷差異很大,但大體上,仍有一些共通趨勢。

  37. 圖9-1就是Maslow提出來的需求階層(hierarchy of needs)模式 • 依據該理論,人類最基本的動機是包括飢、渴、性等的生理需求 • 其次是保護個體免受攻擊與傷害的安全需求 • 再往上則是需要親和與愛的歸屬 • 第四層則是需要被讚美、尊敬、肯定的尊重需求

  38. 第五層是對知識好奇並樂於探索的認知需求 • 最後則是充分開發並發揮自我潛能,並使人格臻於統整的自我實現(self-acutualization)需求。

  39. 依據Maslow的需求階層,較低層的需求必須先獲得滿足,個體才會追求更上層的需求與滿足依據Maslow的需求階層,較低層的需求必須先獲得滿足,個體才會追求更上層的需求與滿足 • 所謂的「衣食足而後知榮辱」,若一個人不能獲得生理及安全上的滿足,他是不會在乎他人的讚美及肯定的 • 同理,一個人若缺乏愛及讚美、尊重,則他將不會主動去追求知識及自我實現。

  40. Maslow所提出的只是一種先天的傾向,並非不能改變的Maslow所提出的只是一種先天的傾向,並非不能改變的 • 經由教育或經驗,個人是有能力抗拒這種宿命的 • 還記得孟子告子篇提到的「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 對林覺民等烈士而言則是「麵包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計,兩者皆可拋。」 • 對這些偉人而言,精神層次的動機,遠較生理或安全動機來得重要。

  41. 情緒的性質與表達 • 情緒的組成 • 一個完整的情緒經驗至少包含四個組成要件,他們分別是:認知評估、生理反應、表情反應以及行為動機。 • 茲分述如下:

  42. 認知評估 • 認知評估(cognitive appraisal)是指對刺激內容的意義進行分析、解釋與推論 • 例如:當你即席演講後,志明對你說:「你真是太厲害了」時,你會去推測志明是真心的讚美你、虛偽的奉承你,抑或惡意的諷刺你 • 若你的評估的結果不同,就會引發不同的情緒。

  43. 例如:若你認為他只是在嘲笑反諷你 • 而你又覺得縱使你對他生氣,他也不至於對你如何時,你可能會產生「生氣」的反應 • 行為主義的先驅Watson和Rayner曾做過如下實驗 • 他們先將一隻很溫馴的白鼠拿給一位被稱為亞伯拉罕的幼兒玩耍,起初,亞伯拉罕很喜歡這隻白鼠,經常用手去把玩他。

  44. 接著,每當亞伯拉罕接觸或接近白鼠,Watson等人便在旁發出具大聲響接著,每當亞伯拉罕接觸或接近白鼠,Watson等人便在旁發出具大聲響 • 這個聲響會導致幼兒害怕、哭叫及逃離的反應 • 久而久之,亞伯拉罕不但對白鼠,甚至對任何白色或毛絨絨的物體都會有恐懼的反應 • 我們稱此為條件化情緒反應(condition emotional response)。

  45. 首先就情緒的向度而言,凡是我們判斷刺激或環境有助於個體的動機、信念或目標達成者,便會產生正向情緒反應首先就情緒的向度而言,凡是我們判斷刺激或環境有助於個體的動機、信念或目標達成者,便會產生正向情緒反應 • 例如:快樂、愛、驚喜、平靜等 • 反之,若刺激或環境會阻礙或違背個人動機、信念或目標之遂行者,則會引發負向的情緒反應,諸如:恐懼、悲傷、憤怒等。

  46. 再就情緒強度而言,正向及負向情緒的強度可以粗略地用以下公式來表示:再就情緒強度而言,正向及負向情緒的強度可以粗略地用以下公式來表示: • 正向情緒強度 = 潛在動機的強度 × (1-達成目標的主觀機率) • 負向情緒強度 = 潛在動機的強度 × (投入的心血-與成功的距離)

  47. 從上面可知,不管正負向情緒,均與潛在動機的強度有關從上面可知,不管正負向情緒,均與潛在動機的強度有關 • 潛在動機的強度是指,個體有多可望達成此一目標 • 換句話說,便是動機或目標的重要性 • 如果你一個不重要的動機被滿足了,其引發的正向情緒絕對沒有重要動機被滿足時來得強。 • 情緒為潛在動機強度的指標。

  48. 正向情緒也與達成目標的主觀機率有關 • 如果一件事愈難達成,則當個體達成後,正向情緒的強度也就愈強 • 舉例來說:大家都希望晚上睡覺後,明天一早還能醒來吧? • 因達成主觀機率太高,以致於每天醒來也不會有太多喜悅 • 然而,若是癌症末期安寧病房的人,每天醒來至少會比你快樂一點。

  49. 負向情緒的強度,若你投入的心血愈多,或者距離目標的距離愈近,則目標失敗所引發的負向情緒會愈強負向情緒的強度,若你投入的心血愈多,或者距離目標的距離愈近,則目標失敗所引發的負向情緒會愈強 • 各位想想看,志明為了普通心理學的期末考,用功了三個月,最後以59分被當。文雄只準備三天,得到40分被當,你覺得誰比較嘔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