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3

行動學習

行動學習. 廖述盛. 前言. 網路與電腦科技的成熟,使得二十一世紀成為數位學習( e-learning )的年代,學習不再侷限於傳統的教室環境,人們透過電腦網路可以隨時隨地進行學習,學習變得更有彈性與多元。 手攜式 (handheld) 電腦的日益普及,加上無線網路技術的日漸成熟,無所不在( Ubiquitous )的行動學習 (Mobile learning, 簡稱 m-Learning) 已成為繼遠距學習、數位學習後逐漸受到重視的新時代學習趨勢。.

zurina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行動學習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行動學習 廖述盛

  2. 前言 • 網路與電腦科技的成熟,使得二十一世紀成為數位學習(e-learning)的年代,學習不再侷限於傳統的教室環境,人們透過電腦網路可以隨時隨地進行學習,學習變得更有彈性與多元。 • 手攜式(handheld)電腦的日益普及,加上無線網路技術的日漸成熟,無所不在(Ubiquitous)的行動學習(Mobile learning, 簡稱m-Learning)已成為繼遠距學習、數位學習後逐漸受到重視的新時代學習趨勢。

  3. m-Learning 不只是數位化,它還具有移動的特性,因此行動學習比數位學習更邁進一步,它更能做到隨時隨地的學習,因為 輕便的行動學習裝置及無線網路環境,提供了真正隨手可得資訊的機會。 • 學習者可利用行動載具,在不受時間及空間的限制下,以同步或非同步的方式進行學習及知識的獲取。

  4. Mobile learning • The term m-learning or "mobile learning", has different meanings for different communities, that refer to a subset of e-learning, that focuses on learning across contexts and learning with mobile devices. • One definition of mobile learning is, "any sort of learning that happens when the learner is not at a fixed, predetermined location, or learning that happens when the learner takes advantage of the learning opportunities offered by mobile technologies." In other words, with the use of mobile devices, learners can learn anywhere and at any time.

  5. M-learning technologies include handheld computers, notebooks, mobile phones and tablets PC or E-books. • M-learning focuses on the mobility of the learner, interacting with portable technologies, and learning that reflects a focus on how society and its institutions can accommodate and support an increasingly mobile population.

  6. M-learning is convenient in that it is accessible from virtually anywhere. M-learning, like other forms of e-learning, is also collaborative. • Sharing is almost instantaneous among everyone using the same content, which leads to the reception of instant feedback and tips. This highly active process has proven to increase exam scores and cut the dropout rate in technical fields by 22 percent. • M-learning also brings strong portability by replacing books and notes. In addition, it is simple to utilize mobile learning for a more effective and entertaining experience.

  7. 歷史 • 1970年代與 1980年代 • 學習研究小組(Learning Research Group)之一的Alan Kay及他的同事於 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 [PARC]提出了Dynabook做為一個書本大小、可做機能性模擬的電腦供學習上使用,他們的Interim Dynabooks就是第一個成立的網路工作站。 • 1990年代 • 歐洲與亞洲的大學為了學生發展與演進行動學習,Plam公司給予各個大學及公司裡那些在PalmOS platform創造及測試行動學習法的人授權歐洲與亞洲的大學為了學生發展與演進行動學習,Plam公司給予各個大學及公司裡那些在PalmOS platform創造及測試行動學習法的人授權 。

  8. 2000年代 • 歐洲委員會提供基金給主要的跨國 MOBIlearn及 M-Learning主題研究。 • 許多協商會及貿易展的創立宗旨確切與行動學習及掌上教育有關,當中 包含了mLearning、WMUTE及IADIS習動學習等國際協商會組織,諸如約旦(Jordan)的ICML、馬來西亞(Malaysia)的行動學習(Mobile Learning)、倫敦(London)的掌上型學習(Handheld Learning)、美國的SALT行動(SALT Mobile)。

  9. 行動學習的網路基礎建設與相關行動裝置 • 無線網路 • 行動學習裝置

  10. 無線網路 • 目前應用在無線網路的技術大致可分為利用光傳輸及無線電波傳輸兩大類, • 利用光傳輸的如:紅外線(Infra-ray, IR), • 利用無線電波傳輸的如:藍芽(Bluetooth)、無線區域網路(Wireless LAN)等 。

  11. 紅外線(IR) • 紅外線是常見的一種無線通訊技術,日常生活中的電視、冷氣、音響等遙控設備都是紅外線無線通訊的應用,而目前許多手機或筆記型電腦都配備有紅外線傳輸的功能。紅外線傳輸大致分成直接式紅外線連接(Direct-Beam IR, DB/IR) 、散射式紅外線連接(Diffuse IR, DF/IR) 及全向性紅外線(Ominidirectional IR, Omini/IR),

  12. 直接式紅外線連接模式下,兩個通訊點必須是互相可看見的,不能有任何阻隔;散射式紅外線則不需要在一直線上,但仍必須在同一個封閉空間內;全向性紅外線則是利用一個紅外線的基地台,這個基地台是全向性的,而終端裝置上的紅外線則是定向性的發射器指向此基地台直接式紅外線連接模式下,兩個通訊點必須是互相可看見的,不能有任何阻隔;散射式紅外線則不需要在一直線上,但仍必須在同一個封閉空間內;全向性紅外線則是利用一個紅外線的基地台,這個基地台是全向性的,而終端裝置上的紅外線則是定向性的發射器指向此基地台 • 紅外線相當可靠而且製造所需的成本不高,但其主要缺點是紅外線傳輸必須要一對一連線,即無法將資料從一台機器同時傳送到多台機器。

  13. 藍芽(Bluetooth) • 藍芽(Bluetooth)技術首先由易利信(Ericsson)於1994進行開發,1998年由Ericsson、Nokia、IBM、Intel和Toshiba等廠商組成一個特別小組(Special Interest Group,SIG),共同制定出一套短距離無線通訊技術的標準。Bluetooth是一種短距離的語音與資料無線傳輸技術,使用的範圍在10公尺左右,低成本、低耗電,且運作於2.4GHz的工程、科學、醫療頻道(Industrial Scientific Medical Bands,ISM)之自由測試公用頻道上。

  14. 一個藍芽細胞網路(Piconet)可以同時擁有8個裝置彼此連線,其中一個為「主控端」(Master),其它裝置為「輔助端」(Slave),同時,每一個裝置又可以是另一個藍芽細胞網路的成員,其概念如下圖一所示。藍芽採用的調變技術為跳頻展頻FHSS,通訊協定則採用分時多工存取技術 (TDMA),傳輸資料的頻寬(Bandwidth)大約是1Mbps

  15. 藍芽解決了紅外線無線傳輸的缺點,因其以無線電波技術為基礎,連線傳輸可以穿透像牆壁、衣服和公事包之類的物體,且其在同一間間內可將資料傳給多台藍芽設備,再者Bluetooth有加密及認證的功能,能確保傳送資料的安全性藍芽解決了紅外線無線傳輸的缺點,因其以無線電波技術為基礎,連線傳輸可以穿透像牆壁、衣服和公事包之類的物體,且其在同一間間內可將資料傳給多台藍芽設備,再者Bluetooth有加密及認證的功能,能確保傳送資料的安全性

  16.   藍芽無線網路

  17. 無線區域網路(Wireless LAN) • 無線區域網路指的是IEEE802.11,它是1997 年美國電機電子協會IEEE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所制訂出的一套無線區域網路(Wireless LAN)環境下作業的通訊協定規範

  18. 。IEEE802.11又被稱為無線乙太網路(Wireless Ethernet),這是因為其基本技術原理與乙太網路十分類似, 1999 年802.11 進一步提出延伸的規格:IEEE 802.11a(5GHz頻帶,最高頻寬54Mbps)與IEEE 802.11b(2.4GHz 頻帶,最高頻寬11Mbps),這個延伸規範讓802.11 的速度比藍芽還快,大大提升了無線網路的可用性,再者802.11a 或802.11b 的傳輸距離比藍芽還遠,802.11b 可達100-200 公尺遠

  19. 行動學習裝置 • 行動學習裝置與過去一般學習科技最大的不同點在於,其必須具有行動運算的功能,即需具有無線傳輸的功能,以符合隨意移動不受環境束縛之特性, • 體積小、重量輕、無線傳輸、手寫輸入等成為行動學習輔具的重要特點,目前符合這幾項特點的科技產品主要有平版電腦(Tablet PC)、聯網板(WebPad)、個人數位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 PDA)或智慧型手機等

  20. 行動學習的特色 • 行動學習的主要特色之一是行動學習輔具能像過去隨身攜帶的書本那樣的輕便易於使用,例如行動裝置PDA 比手掌還小、數位手寫筆可成為過去學生所用的鉛筆或原子筆等。 • 行動學習將過去人們手上所拿著閱讀的書,換成一個功能更強大,可以容納上萬本書的科技產品,若再配合無線網路環境,人們還可於行動中連上網路閱讀或下在所需的資訊。

  21. 行動學習的優點 • 行動輔具可以人手一台,個人化學習工具 • 教學情境不受限制、資訊隨手可得 • 資訊交換方便快速 • 數位手寫功能 • 數位攝影功能 • 合作學習容易進行

  22. 思考題 • 何謂行動學習? • 行動學習的優點? • 智慧型手機若成為學習載具, 有那些優點?缺點? • 行動學習如何進行合作學習?

  23. 行動學習所面臨的問題包括 • 科技上面臨的問題包括 • 網路通訊和電池壽命 • 螢幕大小和關鍵詞的相關性 • 行動電話傳輸功能的能力 • 多元的標準,多樣的螢幕尺寸,多種的運作系統 • 使用者科技或網路成癮 (Internet addiction) • 數位落差 (digital divide)

  24. 教育上面臨的問題包括 • 終端用戶的可即性和費用問題:數字式分界 • 如何對學校教室以外的學習效果進行評估 • 如何維持透過了解文章上下文的意思來學習 • 使在這流動年代的適當學習理論有所成長或發展 • 支持技術上的終身學習計畫 • 追蹤結果 • 個人隱私的信息和內容

  25. 行動學習之成長與發展 • 在過去的十年裡行動學習已從較小的調查興趣到有重要意義的計畫,無論是在全世界的學校 ,工作場所,都市,跟較偏的地區等等.而在現今社會中行動學習始終是不具條理的,因為大家都具有不同的觀點與看法. • 即時的學習 • 基於地理位置或取決於上下文的學習 • 社群雙向網路的行動學習 • 具教育意義的行動裝置遊戲 • 雙向互動式行動學習

  26. Mobile learning from Youtube • Why mobile learning?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dECs3SRh8Xo • Mobile Learning in the Classroom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NCQsnt3rDvk • M-Taiwan行動台灣報導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ve_IDIvYkMY

  27. 行動學習相關研究 • From Web of Science, 標題=(mobile learning) AND 主題=(medical) • 時間範圍=2000-2013。 • 結果數: 26 EHEALTH INFORMATION AND LIBRARIES INFORMATION AND LIBRARIES JOURNAL • Using technologies to give health students access to resources in the UK community setting Walton, G; Childs, S; Blenkinsopp, EHEALTH INFORMATION AND LIBRARIES JOURNAL, 引用次數: 22 • Information access at the point of care: what can we learn for designing a CPR system? Reuss, E; Menozzi, M; Buchi, M; 等.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DICAL INFORMATICS, 引用次數:15 • Education (MoMEd) - how information resources contribute to for undergraduate clinical students - a mixed methods study Davies, Bethany S.; Rafique, Jethin; Vincent, Tim R.; 等.BMC MEDICAL EDUCATION, 引用次數: 6 • Perceptions of a technology on strategies in the anatomy laboratory Mayfield, Chandler H.; Ohara, Peter T.; O‘Sullivan, Patricia S.ANATOMICAL SCIENCES EDUCATION, 引用次數:1

  28. Using mobile technologies to give health students access to learning resources in the UK community setting • Graham Walton, Susan Childs & Elizabeth Blenkinsopp • Ehealth Information and Libraries Journal • This article describes a project which explored the potential for mobile technologies to give health students in the community access to learning resources. • The purpose included the need to identify possible barriers students could face in using mobile technologies. Another focus was to assess the students perceptions of the importance of being able to access learning resources in the community.

  29. Methods • This 1-year project used two main approaches for data collection.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on mobile technologies in the health context was conducted. • This was used in a systematic way to identify key issues and trends. The literature review was used to inform the design and production of a questionnaire. • This was distributed to and completed by a group of community health students at Northumbria University, UK. The questionnaire was piloted and there was a 100% completion rate with 49 returned forms.

  30. Results • The literature review indicated that most mobile technology applications were occurring in the US. • At the time of the review the most prevalent mobile technologies were PDAs, laptops, WAP phones and portable radios with use being concentrated around doctors in the acute sector. • A range of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to the technology were discovered. Mobile technologies were mainly being used for clinical rather than learning applications. • The students showed a low level of awareness of the technology but placed great importance to accessing learning resources from the community.

  31. Conclusions • Significant development and changes are taking place in mobile technologies. Since the data collection for this work was completed in 2004 podcasting and videocasting have become significant in mobile learning for health professionals. • Librarians will need to address the relevance and implications of m-learning for their practice. Care and consideration needs to be given on the time and resources librarians allocate for the necessary development work around mobile technologies. • Collaboration and partnership working will be most effective approach for librarians wishing to integrate their services with m-learning technologies.

  32. 行動學習相關研究 • 虛擬實境結合問題導向學習應用於行動化醫學教育之研究 • 以擴充的科技接受模式探討行動英語學習之接受度 • 電子書與行動學習應用之研究 • 以PBL問題導向高層次思考之行動學習模式探討

  33. 虛擬實境結合問題導向學習應用於行動化醫學教育之研究虛擬實境結合問題導向學習應用於行動化醫學教育之研究 • 本研究主要在建立一個「行動虛擬人體結構學習系統」用於輔助學生在人體結構學上的學習。本系統利用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 VR)技術建置3D立體化人體器官,學習者可透過此系統觀察3D虛擬人體器官,使其瞭解人體器官的功能、運作方式及人體結構間的空間位置。系統以網頁的方式呈現一個互動式的學習環境,運作於行動載具(如:PDA),學習者可利用行動載具及無線網路進行行動學習,如此可在不受時間及空間的限制下進行學習,增加學習上的便利性和即時性。

  34. 虛擬實境結合問題導向學習應用於行動化醫學教育之研究虛擬實境結合問題導向學習應用於行動化醫學教育之研究 • 有鑑於問題導向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逐漸受到教育界的重視。 • 因此,本系統結合問題導向學習,讓學生在學習情境中獲取問題解決的能力,如此可提供學生判斷思考的機會,並進而培養學生臨床上問題解決能力。 • 本研究旨在探討3D虛擬實境結合問題導向學習及行動學習應用於醫學教育之研究,並依據問題導向學習、虛擬實境等文獻建立研究架構,其研究變數包括:虛擬實境三特性(互動性、融入性及想像力)、行動化虛擬實境教材的喜好及問題導向學習的態度。 • 評估的方法是以採用問卷調查的方式瞭解學生對行動化醫學教育之態度,研究結果顯示虛擬實境的互動性、融入性及想像力皆可預測行動化虛擬實境教材的喜好、行動化虛擬實境教材的喜好可預測問題導向學習的態度。

  35. 以擴充的科技接受模式探討行動英語學習之接受度以擴充的科技接受模式探討行動英語學習之接受度 • 本研究將知覺便利擴充至Davis的TAM,以探討影響行動英語學習接受的因素以及這些因素之間的關係。 • 本研究以台灣中部地區158位技術學院的學生為對象,實際使用PDA進行行動英語學習兩週之後,使用量表收集構面資料,並以SmartPLS軟體作為SEM分析的工具。 • 研究顯示知覺便利、知覺易用及知覺有用,是影響行動英語學習接受的前置因素。其中,知覺便利、知覺易用及知覺有用正向顯著影響朝向使用態度;知覺有用及朝向使用態度正向顯著影響持續使用意願。 • 整體來說,本研究的模式對行動英語學習接受度之預測和解釋力良好。

  36. 電子書與行動學習應用之研究 • 在新型態的電子書形式下,早已將語音、視訊、影像、文字等資訊整合在一起,創造出了有別於傳統書籍的新價值。 • 本文針對電子書關鍵的硬體、軟體技術及發展做深入探討,以做為電子書推廣應用之依據;並實際測試電子書於校園行動學習發展上之可行性;試圖利用行動學習平台與電子書的應用結合,從中找出電子書在未來教育應用上的新契機。

  37. 以PBL問題導向高層次思考之行動學習模式探討 • 本文將探討以PBL導入高層次思考應用於行動學習活動上,讓學習者利用行動載具進行數位化學習,透過同儕間群體智力的互動,讓學習者在問題解決的歷程中,建構出屬於自己的知識與技能。 • 因為行動載具帶來的方便性,可以讓學習者走出教室到戶外,不受任何時間、地點的限制,完成學習之目的,因此以PBL導入高層次思考應用在行動學習活動上,除了透過社群網頁與小組間進行問題探討外,並使用數位化的教材輔助教學,讓學習者更有效率獲得問題解決之方法。 • 而PBL問題導向學習模式能促動厭倦學習的學生,提升他們的理解及成就,這種以學習者為中心的策略能建立批判思考及誰理技術,增進學習者的創造力及獨立性,協助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成就感。

  38. 參考文獻 • 蕭顯勝、蔡福興、游光昭 (2005) 在行動學習環境中實施科技教育教學活動之初探,生活科技教育月刊, 38(6), 40-57. • 張基成 ; 顏啟芳 (2012) 以擴充的科技接受模式探討行動英語學習之接受度,電子商務學報,14(1), 97-119. • 廖述盛、黃秀美、 賴崇閔(2011) 擬實境結合問題導向學習應用於行動化醫學教育之研究,科學教育學刊, 19(3), 237-256. • 林佳秀、黃文良(2010) 電子書與行動學習應用之研究,工程科技與教育學刊, 7(5), 862-868. • 溫嘉榮 ; 鄭國明 ; 郭勝煌 (2010) 以PBL問題導向高層次思考之行動學習模式探討,工業科技教育學刊, 3, 5-15.

  39. 思考題 • 電子書成為行動學習之優點為何? • 行動學習如何應用於醫學教育?

  40. 謝謝 敬請指教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