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3

「香港學生資訊素養架構的制定」研討及諮詢會

「香港學生資訊素養架構的制定」研討及諮詢會.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教育統籌局. 首席研究員 (排名不分先後). 香港浸會大學 李兆璋博士 香港中文大學 李芳樂教授 香港教育學院 江紹祥博士 香港大學 Mr. James HENRI. 研討會報告內容. 第一部分 : 資訊素養架構 研究範疇、世界各地及香港發展資訊素養的背景 資訊素養標準、指標及學習成果的建議 資訊素養教學範例 第二部分 : 資訊素養架構的實施 實施資訊素養的研究 實施資訊素養的選擇 教師專業發展 推行資訊素養的進度

zwi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香港學生資訊素養架構的制定」研討及諮詢會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香港學生資訊素養架構的制定」研討及諮詢會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教育統籌局

  2. 首席研究員(排名不分先後) • 香港浸會大學 李兆璋博士 • 香港中文大學 李芳樂教授 • 香港教育學院 江紹祥博士 • 香港大學 Mr. James HENRI

  3. 研討會報告內容 第一部分: 資訊素養架構 • 研究範疇、世界各地及香港發展資訊素養的背景 • 資訊素養標準、指標及學習成果的建議 • 資訊素養教學範例 第二部分: 資訊素養架構的實施 • 實施資訊素養的研究 • 實施資訊素養的選擇 • 教師專業發展 • 推行資訊素養的進度 第三部分: 公開討論

  4. 第一部分:資訊素養架構 1.1 本研究的範疇、世界各地及香港 資訊素養的發展背景 1.2 資訊素養標準、指標及學 習成果的建議 1.3 資訊素養教學範例

  5. 1.1: 本研究的範疇、世界各地及 香港資訊素養的發展背景1.1: 本研究的範疇、世界各地及 香港資訊素養的發展背景 1.1.1 本研究的範疇 1.1.2 世界各地的資訊素養發展情況 1.1.3 香港資訊素養的發展背景

  6. 1.1.1 本研究的範疇 • 「為學生制訂一個「資訊素養」的架構,幫助師生更明確理解資訊科技教育的學習目標」(教育統籌局,二零零四年,第三部分24 a)。 • 成立專責小組,落實為香港學生制訂資訊素養架構的建議 1 http://www.emb.gov.hk/elt

  7. 1.目標、標準及學習成果 2.資訊素養的主要學習內容 3.與資訊科技科及其他課程的關係 資訊素養架構 8.政策及策略 9.學校領導、實施模式、課堂實踐及質素保證 實施政策及策略 專業發展及教師評估 學生評估及支援 6. 評估評量、評估配套軟件及報告 7.資金、支援及互動工具配套軟件 4.專業發展及文化 5.持分者的角色及責任 資訊素養架構的研究範疇

  8. 1.1.2 世界各地的資訊素養 發展情況 美國 • 美國學校圖書管理員協會(AASL) 英國 • 英國國家及大學圖書館常務大會(SCONUL) 澳洲及新西蘭 • 澳洲及新西蘭資訊素養學會(ANZIIL)

  9. 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 • 資訊社會的建設-新千禧年的全球挑戰(2003)2 • 原則宣言 • 行動計劃 2http://www.itu.int/wsis/documents/doc_multi.asp?lang=en&id=1161|1160

  10. 原則宣言 C4.能力建設 (Capacity building) 「人人均應學習必要的技能和知識,以 了解、積極參與及充分受惠於 資訊社會和知識型的經濟體系。」 2

  11. 能力建設的行動計劃 「 人人均應具備必要的技能,並藉此充分受惠於資訊社會。因此,能力建設和對資訊及通訊科技的掌握至關重要。」 2 「通過資訊及通訊科技提供教育和師資培訓的途徑及改善終身學習的條件可為實現普及教育作出貢獻。」 2

  12. 本研究所指的能力建設 • 能力建設 • 是一個螺旋推進知識累積沈澱的過程 • 學習者可通過個人努力及/或 • 作為社群的一份子建設能力 • 讓學習者具能力參與資訊社會 • 從中受益 • 繼而作出貢獻 • 目的是維繫知識社會的福祉

  13. 資訊素養 資訊科技 資訊科技與資訊素養的關係

  14. 1.1.3 資訊素養 • 根據總統委任美國圖書館協會資訊素養委員會(1989) 的定義擁有資訊素養的人 • 「懂得界定何時需要資訊, 並具備尋找、 評估及 使用資訊 的能力」

  15. 學生學習資訊素養標準 • 九項學生學習資訊素養標準 • 三項標準:資訊素養 • 三項標準:獨立學習 • 三項標準:社會責任 • (摘自《資訊力量:建設學習的夥伴關係》美國學校圖書管理員協會及教育通訊技術協會)

  16. 二十一世紀香港學生所需的資訊素養教育 • 資訊素養架構由社會三方面主要發展的趨勢塑造而成 • 正在浮現的知識型社會 • 需要處理資訊的能力 • 數碼文化 • 需要懂得操作 和為什麼進行操作? • 全球化 • 需具國際視野的建設能力

  17. 德育及公民教育 運用資訊科技進行互動學習 從閱讀中學習 資訊素養 專題研習 培育資訊素養作為體現四個關鍵學習途徑/態度的實踐方式

  18. 本研究所指的資訊素養 • 資訊素養是一種素質,擁有者能 • 辨識何時需要資訊 • 把資料轉化為有意義的資訊、知識 • 產生新的意念、思維 • 要求學習者 • 了解使用資訊的理據 • 懂得尋找資訊 • 懂得操作 和為什麼進行或不進行操作?

  19. 1.2: 資訊素養標準、指標及   學習成果的建議1.2: 資訊素養標準、指標及   學習成果的建議 1.2.1 內容分析 1.2.2 建立資訊素養架構的目標 1.2.3 為香港學生而設的資訊素養架構

  20. 1.2.1 資訊素養架構內容分析 • 紐約州立大學(SUNY) • 大學及研究圖書館協會(ACRL) • 美國學校圖書管理員協會及教育通訊技術協會(AASL&ACET) • 英國國家及大學圖書館常務大會(SCONUL) • 阿拉斯加學校圖書館協會(AkASL) • 華盛頓圖書媒體學會(WLMA) • 澳洲及新西蘭資訊素養學會(ANZIIL)

  21. 後設分析(Meta-analysis) 分類結構 情感層面 認知層面 後設認知層面 社會文化層面 理解 認識 態度 社群 找尋 社會 計劃及監控 動機與價值 運用 分析 思考 綜合 表達 評估 融合

  22. 1.2.2 建立資訊素養架構的目標 • 讓學生掌握必需的技能和知識以處理資訊 • 如理解、尋找、分析、評核與整合資訊等 • 應用處理資訊的技能和知識 • 作出適當的決定及解決問題 • 培養學生反思處理資訊的習慣 • 讓學生懂得在急速變化而資訊豐富的環境 • 規劃 • 反思及 • 調控其探究過程

  23. 四項主要目標 • 讓學生欣賞自學能力 • 對個人成長 • 生活娛樂及 • 終身學習 的貢獻 • 賦予學生在個人及與他人合作使用資訊時更大的自主權,但同時亦要他們承擔社會責任

  24. 1.2.3 為香港學生而設的資訊 素養架構 24

  25. 標準-認知 • C1擁有資訊素養的人能夠判斷所需資訊的範圍,找出資訊所在。 • C1.1 理解 • C1.2 找尋 • C2擁有資訊素養的人,能夠運用資訊解決問題及作出適當決定。 • C2.1 運用

  26. 標準-認知(續) • C3擁有資訊素養的人能夠分析所收集的資訊,提出新的觀點或見解。 • C3.1分析 • C3.2綜合 • C3.3表達 • C4擁有資訊素養的人能夠以批判態度評估資訊,將新概念與本身知識融匯貫通。 • C4.1 評估 • C4.2 融合

  27. 標準-後設認知 • M1擁有資訊素養的人,明白資訊處理是耗時費力、不斷重覆的過程。 • M1.1認識 • M2擁有資訊素養的人能夠計劃及監控查詢的過程。 • M2.1計劃及監控 • M3擁有資訊素養的人能夠思考及控制查詢的過程。 • M3.1思考

  28. 標準-情感 • A1擁有資訊素養的人,明白自主閱讀增添個人樂趣,有助終身學習。 • A1.1態度 • A2擁有資訊素養的人,明白資訊處理技能及獲取資訊的自由是知識型社會持續發展的關鍵。 • A2.1動機與價值

  29. 標準-社會文化 • S1擁有資訊素養的人能夠積極投入學習社群,作出貢獻。 • S1.1社群 • S2擁有資訊素養的人,能夠了解及尊重使用資訊的道德、法律、政治及文化意義。 • S2.1社會

  30. 學習成效 • 建議學習成效分為四個層次: • 第一層次(~初小) • 第二層次(~高小) • 第三層次(~初中) • 第四層次(~高中)

  31. 學習成效例子-認知 (專題研習) • 指標C1.1.1:能夠因應對資訊的需要,提出適當問題 • 第一層次:說出特定研究課題的重點 • 第二層次:找出及澄清研究過程中的疑點 • 第三層次:在研究探索過程中提出問題 • 第四層次:在研究探索過程中自行提出問題及判斷所提出的問題是否研究重點

  32. 例子-認知 (專題研習及資訊科技) • 指標 C1.1.2:能夠確定所需資訊的性質及範圍 • 第一層次:運用簡單的思維導圖引發觀點及構想 • 第二層次:繪畫簡單的思維導圖表達觀點及構想 • 第三層次:繪畫思維導圖以構思研究課題 • 第四層次:繪畫思維導圖以建立研究架構

  33. 例子-認知 (資訊科技) • 指標 C1.2.2:能夠確立找尋資訊的策略 • 第一層次:運用簡單的關鍵詞透過搜索引擎尋找資料 • 第二層次:運用邏輯運算符尋找資料 • 第三層次:運用邏輯運算符尋找資料,並懂得利用排序及分類篩選所搜獲的資料 • 第四層次:使用邏輯運算符尋找,並懂得利用排序及分類篩選所搜獲的資料;採用多種策略在互聯網上透過各種元搜索引擎進行資料搜尋

  34. 例子-認知 (閱讀及資訊科技) • 指標 C1.2.2:能夠確立找尋資訊的策略 • 第一層次:翻查圖書館書架尋找資料 • 第二層次:運用含有邏輯運算符的關鍵詞搜索圖書館檢索目錄 • 第三層次:運用網上圖書館檢索目錄及電子資源尋找資料  • 第四層次:將搜索範圍擴大至學校圖書館以外,例如公共圖書館及電子資源等

  35. 例子-後設認知 (獨立學習) • 指標 M3.1.3:能夠檢討尋找資訊的過程,並在必要時修改尋找策略 • 第一層次:明白反思對改善學習的重要性 • 第二層次:懂得比較所選取及理解的資訊與所需的資訊 • 第三層次:懂得比較選取及理解的資訊與所需的資訊,並能在需要時調整研究策略 • 第四層次:指出進一步需要研究的範疇

  36. 例子-後設認知(專題研習及獨立學習) • 指標 M2.1.1:能夠將複雜的任務/問題分柝為多項可處理的子任務 • 第一層次:- • 第二層次:運用簡單句子描述任務目的 • 第三層次:能夠指出要完成任務所必須的子任務 • 第四層次:能夠指出要完成任務所必須的子任務;然後安排各子任務的次序,藉此有效完成任務

  37. 例子-情感 • 指標 A2.1.3:認識獲取資訊的自由對知識型社會的重要性 認識獲取資訊的自由 • 第一層次:有助人們作出正確判斷 • 第二層次:協助決策 • 第三層次:協助決策;對社群知識累積作出貢獻 • 第四層次:對社會的智慧、經濟、政治及社會發展至關重要

  38. 例子-社會文化 (德育及公民教育) • 指標 S2.1.4:能夠遵守有關獲取及使用資訊資源的法例、規則、機構政策及社會規範。 • 第一層次:描述資訊來源 • 第二層次:尊重及懂得引述資訊來源,認識知識產權的監管法例 • 第三層次:尊重及懂得引述資訊來源,認識知識產權及私隱的監管法例 • 第四層次:尊重資訊擁有權,並懂得運用引證方式(如APA及MLA等)引述資訊來源; 認識知識產權及隱私的監管法例;尊重有關正確使用及獲取資訊的機構政策

  39. 例子-社會文化 (專題研習) • 指標 S1.1.2:能夠以小組形式有效地進行協作以追求及建構知識 • 第一層次:懂得在小組輪流發言分享見解 • 第二層次:懂得運用聆聽及尊重及考慮不同意見的態度在小組進行研習 • 第三層次:尊重及接納別人的不同觀點及意見,並能解決分歧 • 第四層次:尊重及接納別人的不同觀點及意見,並懂得應付意見分歧的討論

  40. 1.3: 資訊素養教學範例 目的 闡述以學習者為中心推行資訊素養教育的方法

  41. 範例設計的理論基礎 • 設計理論基礎 • 設計是從人本主義的基本信念進行構思 • 整合智性與情意教育於教學過程 • 進行能力建設 • 設計情智合一的資訊素養教學計劃 • 就是把情意教育整合於發展學生處理資訊能力的過程 • 讓學生不單學懂和應用處理資訊的知識 • 還具備考慮社會福祉的胸襟處理資訊

  42. 教學範例 • 香港:我的家 • 認識數碼證書 • 色彩世界:善用資訊及認清資訊來源 • 濫用藥物與青少年 • http://www3.fed.cuhk.edu.hk/ited/IL/drugabuse/ • 點對點分享(BT): 天使還是魔鬼?

  43. 第二部分:資訊素養架構的實施 2.1 實施資訊素養的研究 2.2 實施資訊素養的選擇 2.3 教師專業發展 2.4 推行資訊素養的計劃

  44. 2.1 實施資訊素養的研究 • 2.1.1 專題小組討論 • 2.1.2 深入訪問 • 2.1.3 問卷調查

  45. 2.1.1 專題小組討論 • 歷時一個半小時 • 簡單介紹,並討論一系列問題 • 錄音紀錄、書面回應及問卷調查 • 專題小組討論:15組

  46. 2.1.2 深入訪問 • 小組:教育界、立法會議員、各行業 • 歷時一個半小時 • 根據指引進行訪問 • 教育 • 一般 • 錄音紀錄 • 訪問:11次

  47. 2.1.3 問卷調查 • 786 間小學及 522間中學 • 中小學參與者 • 校長/課程統籌主任 • 資訊科技統籌員 • 圖書館主任 • 3924 份寄出;2608 份收回 • 回覆率: 66.46%

  48. 2.2:實施資訊素養的選擇 2.2.1 資訊素養架構的研究結果 2.2.2 實施資訊素養的選擇及模式 2.2.3 教師專業發展 2.2.4 學生評估

  49. 下述建議歸納自 校長、教師 於專題小組討論、訪問及問卷調查發表的意見

  50. 2.2.1 問卷調查: 學生需要接受資訊素養教育嗎﹖ 50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