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8

2014-11-22

2014-11-22. 西安科技大学图书馆系列培训之四. 图 书 馆 藏 书 建 设. 主要内容. 馆藏建设的概念分析 馆藏建设的目标与原则 馆藏建设的内容 馆藏建设的现状 我馆藏书建设的科学布局. 一、馆藏建设的概念分析. 1.概念引出 美国 图书馆学 家J.H.谢拉说 过,单是一本本的书,“即使是最好的书,也不能组成图书馆,除非把它们组成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就是知识本身,就是有目标和方向的藏书”。 馆藏建设的概念 (现时期准确叫法 馆藏文献资源建设 )

dyanne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2014-11-22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014-11-22 西安科技大学图书馆系列培训之四 图 书 馆 藏 书 建 设

  2. 主要内容 馆藏建设的概念分析 馆藏建设的目标与原则 馆藏建设的内容 馆藏建设的现状 我馆藏书建设的科学布局

  3. 一、馆藏建设的概念分析 1.概念引出 美国图书馆学家J.H.谢拉说 过,单是一本本的书,“即使是最好的书,也不能组成图书馆,除非把它们组成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就是知识本身,就是有目标和方向的藏书”。 馆藏建设的概念 (现时期准确叫法馆藏文献资源建设) 馆藏建设(collection building) 是图书馆根据本馆的任务和读者需求,系统地规划、建立和发展馆藏体系的全过程。 它的目标是经过精心选择与组织而形成具有特定功能的知识体系。图书馆藏书建设本身就是一项学术性创作,从事这项工作的人被称为“智力建筑”的建筑师。

  4. 问题1:馆藏建设与藏书建设是什么关系? • 馆藏建设与藏书建设的概念辨析 藏书建设又称图书馆藏书建设(简称馆藏建设) 是由藏书规划、选择、收集、整序、组织、管理等环节构成的系统工程,是藏书文献资源体系的形成、发展的全过程。 • 误区 • 1.藏书建设不光是包含图书资源建设,还包括期刊、电子资源等其他所有图书馆资源。 • 2.藏书建设所含内容等同于馆藏建设。是图书收藏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种最初叫法,起源于最早的藏书楼式的图书馆建设理念。 (其强调的是一种以图书收藏为主的系统建设)

  5. 问题2:馆藏建设是否从图书入库开始?还是从图书采访开始?它涵盖图书馆那些部门流程?问题2:馆藏建设是否从图书入库开始?还是从图书采访开始?它涵盖图书馆那些部门流程? • 馆藏建设的发展历程 • 早期的图书馆界将文献收集的 工作称之为“采访”。旨在访而求之,收而有之。 • 20世纪60年代,中国图书馆界常用“藏书补充”和“藏书组织”来表示这项工作。 • 70年代以后, 在文献数量激增,收集任务日重的情况下,一些发达国家的图书馆开始使用“藏书发展”、“藏书建设”的概念,中国的图书馆界很快采用了“藏书建设”的概念, 并丰富了其内涵。

  6. 国内外相关机构在藏书建设方面所做的工作 • 美国ALA1976年3月通过《藏书发展方针规范指南》,1979年形成初版的修订版,1989年重新修订后形成第2版。 • 全国高校图工委秘书处曾组织翻译了美国1979年版《藏书发展指南》中的系列指南,1983年结集编印了《藏书建设译文集》。如今,20年过去了,中国图书馆界仍然没有本土藏书发展指南。 • 为了使高校图书馆在现有的经费条件下,将图书采购经费发挥到最大效用,使其对教学科研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全国高校图工委设立了专门的课题研究课题,以便对文献资源建设当中的诸多问题进行深入地研究。

  7. 2.馆藏建设涵盖的内容 • 目前馆藏建设的内容至少包括藏书规划即制定馆藏建设方针和收集计划,文献选择与收集,馆藏评价,馆藏复选与剔除,藏书协调共享等5个方面。 • 还有些研究者将馆藏建设纳入整体化的、社会化的“文献资源建设”研究范围之内,即侧重于研究文献资源布局、文献资源保障等,这样便需要从更高的角度和要求来建设馆藏。

  8. 馆藏建设涵盖部门 馆藏建设方针(典藏岗) 收集计划(采访岗) 文献选择与收集(采访岗) 一采编部 馆藏复选与剔除(调度岗) 馆藏的组织与管理(调度员) 藏书协调共享(馆际互借岗) 二流通部 三领导部门 馆藏体系的建立的领导(图书馆文献建设委员会)

  9. 藏书建设是藏书规划、选择、收集、整序、组织、管理等环节构成的系统工程藏书建设是藏书规划、选择、收集、整序、组织、管理等环节构成的系统工程 3.馆藏建设的流程 馆藏规划 文献选择与收集 馆藏整序与组织 馆藏管理

  10. 订购 登录 验收 主题分析 学科内容分析 索书号 主题词标引 著录 图书整序流程 典藏 读者服务部门

  11. 二、馆藏建设的目标与原则 • 1.高校图书馆馆藏建设的目标 根据学校的发展目标和教学、科研的需要,根据馆藏基础及地区、系统文献资源统筹安排,通过多种途径,有计划、有重点地采集各类文献资料,形成科学合理且有本校学科专业特色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为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提供切实有效的文献信息保障。

  12. 2.馆藏建设的原则 • 图书馆藏书建设总的原则和指导思想:“以用为主,以藏为辅”,具体在操作上,应遵循以下原则: 1.特色化原则:以形成本校学科特色化馆藏为目标,不求兼收并蓄,不求大而全,要求精,要形成本馆特色 2.系统性原则:按照馆藏发展规划,使各类型、学科和重点专题资源的增长在一定时期保持相对稳定的结构比例,同时与学校学科发展同步发展。此外,重视保持工具书、连续出版物、丛书、多卷书、整套书入藏的连续性、完成性。 3.共享性原则:一方面,注意与其他图书馆和文献信息机构协调,要将馆藏纳入地区、高校以及全国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实现问省心啊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另一方面,组织和协调全校的文献信息资源,实现文献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

  13. 3.高等学校图书馆藏书发展方针 定义:是指图书馆对不同学科领域、不同深度和广度的各类型文献资源做出选择和维护决策的指南,是图书馆规划馆藏发展,合理安排购书经费的基本依据。 藏书发展方针的编写需涉及一下方面。 (图书馆的定位衍生出的藏书发展定位) 1.总论编写 (1)所服务大学的任务和发展规划的一般描述。 (2)读者文献需求的概括分析。 (3)图书馆性质和任务的说明。 (4)馆藏现状和发展目标的说明。 (5)文献收藏范围和收藏重点的总体说明。 (6)说明藏书发展方针与其它相关方针和工作细则的关系。

  14. 2.学科藏书描述 学科藏书描述是为了界定图书馆学科、专题领域藏书收集的范围和程度,建设具有学科专业特色的藏书体系。图书馆馆藏学科范围应与学校学科建设相适应专业目录应参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的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和教育部颁布的本科专业目录、高职高专专业目录。

  15. 3、文献采选方针。包括: (1)文献购置费使用来源和使用规定,经费预算和分配原则。 (2)选书的责任以及藏书发展馆员和教师的协作方式。 (3)文献采访原则和标准。包括各种类型或不同载体文献的采选原则和标准,复本原则等。明确规定全面采选、重点采选、适当采选、不予采选的原则 (4)特藏发展方针。 (5)捐赠书事项。确定接受或拒绝捐赠的范围和原则。

  16. 4、馆藏维护方针。包括: (1)藏书复选和剔除的目的、原则和标准。 (2)馆藏评价。确定馆藏评价的目的、原则、标准和方法,馆藏收藏级别应成为评价的重点。 (3)馆藏保护的目的和原则。

  17. 5、馆际协作方针。包括: (1)介绍图书馆现有合作机构和藏书合作协议,概括馆际可获取的文献资源的类别和方式。 (2)明确馆际合作和资源共建共享的原则、范围和工作规划,确定哪些文献主要交由文献资源保障体系进行保障。 (3)明确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制度和权益机制以及对师生的补贴政策。

  18. 概念普及:收藏级别 概念: 收藏级别是指图书馆某一学科或专题领域文献收藏的完备程度。它反映了学科或专题文献搜求的目标、广度和深度以及满足不同读者需求的能力。 0 不收藏。完全在图书馆收藏范围之外的学科或专题领域,不列入收藏计划。(医学、农学) 1 最低信息级。该级收藏仅支持对某一专题领域作粗浅的了解。选购很少量的基础著作和参考书等一般文献。(高血压的防治、桂花的培养方法)

  19. 2 基础信息级。该级收藏用以介绍和认识某一专题,扩大知识面,并指明别处可获取的文献。选择收藏该学科领域的重要著者的代表作和基础教材、历史概述、主要的综合性期刊以及重要的参考工具书、适合的书目数据库。原则上不收外文文献。该级藏书不能充分支持该学科领域任何大学本科低年级学生和专科生课程学习的需要 • 3 学习级。该级收藏提供保证大学生、硕士生课程学习和自学需要的较为系统的专题文献。广泛收藏该专题领域中的基础著作、有特色的教材、教学参考资料、代表性期刊、重要作者的全部著作及相关评论性著作、次要作者的精选著作、历史文献以及一些研究前沿概况、重要的参考工具书和检索工具书。精选部分外文教科书和代表性期刊。

  20. 3a 初等学习级。该级收藏保证大学低年级本科生和大专生课程学习的需要。包括广泛的基础专著、有特色的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较为广泛地选购重要作者的著作、选择次要作者的代表著作、主要的综合性期刊、搜集该学科内最有影响的参考工具书和检索工具书。一般不收外文文献。 3b 高等学习级。该级收藏保证高年级本科生课程和硕士研究生 学位培养计划所有课程需要,也可供独立学习用。广泛收藏该专题领域中的基础著作、有特色的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代表性期刊、重要作者的全部著作及相关评论性著作、次要作者的精选著作、历史概述、大量回溯性资料、一些研究前沿概况和专著、重要参考工具书和检索工具书。精选部分外文教科书和代表性期刊。

  21. 4 研究级。该级别收藏除保障教学需求外,还能够满足博士培养计划、学位论文撰写和独立研究的需要。不仅包括该专题领域内公开发表的主要原始资料,如研究报告、新发现、科学实验结果、硕博士学位论文、会议录、论文集、技术标准、专利文献和其他对研究者有用的信息,而且包括该领域广泛选择的专著和教材,所有重要的参考资料、广泛的期刊、检索工具书和参考工具书。保留充足的回溯性资料以备历史研究之需。该级别还包括适合使用的主要外语语种的广泛收藏,如主要著者原著的各种 版本、选集、全集和重要期刊。 5 完整级。根据图书馆的需要,在某一明确而有限的领域内,尽可能地收集全部有价值的文献资料。需要指出的是,对于任何一个不承担国家或地区最终文献保障任务的图书馆,该级别往往应用于某个“特藏”,因而对收藏的文种、时间、地域和载体均需严格界定。

  22. 三、馆藏建设的内容 • ①馆藏规划 • ②文献选择和文献收集 • ③馆藏评价 • ④馆藏的复选 • ⑤馆藏组织和管理 • ⑥文献收集和收藏方面的馆际协调分工

  23. 1.馆藏规划(确定馆藏发展的目标) 即建成具有何种功能的知识体系,具体体现于馆藏体系与馆藏结构之中。在馆藏规划中还要明确实现目标的步骤和具体计划。 • 馆藏体系是经过长期的精心选择和馆藏组织而形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知识体系。图书馆根据各自的服务对象和任务,搜集、筛选、整理不同学科、不同水平、不同文种、不同载体、不同出版时间的文献,构成有主有从、有专有博、互相依赖、互相配合,具有特定功能的藏书整体,形成各具特色的馆藏体系。

  24. 馆藏结构,构成馆藏体系各部分相互结合的形式或构成形式。经过研究归纳的馆藏结构框架可以作为描述 馆藏体系的模式;结合某一图书馆的方针任务而确定的馆藏结构是该馆馆藏体系的组织法,馆藏建设的蓝图。 • 1馆藏的学科结构 • 2馆藏的等级结构 • 3馆藏的时间结构 • 4馆藏的语文结构 • 5馆藏的文献类型结构

  25. 2. 文献选择和文献收集 • 文献的选择------采访(采而访之,广而求之) 目标 馆藏 选择 购买等方式 读者需求

  26. 收集途径 1.各类图书目录的收集 全国性书目: 《科技新书目》《社科新书目》《标准新书目》 《全国古籍新书目》 地方性书目:《全国地方科技新书》 2.各类出版社目录的收集 了解出版文献信息的最直接的方法一。 ( 出版特色、出版内容) 3.参加各省、市举办的各种书展 各种出版物集合,直观 4.读者提供的需求信息 5.了解高校专业设置和学科发展 6、了解本馆馆藏现状(存在的问题)

  27. 收集方式: 1.报送预定单 2.直接到书店选购 3.向出版社订购 4.通过单位和个人进行收集 5.交换 6.复制 7.征集 8.其他(租借、接受捐赠、现场收集、索取等)

  28. 3.馆藏评价 • 概念 是对积累的文献作检查评估,其结果可作为改进馆藏计划与选择工作、增加或减少(文献)经费投资的依据,实践证明它是馆藏建设的必要组成部分。 • 通过馆藏评价,可以了解馆藏是否符合本馆的任务与目的,是否能满足本馆读者的需求,馆藏有哪些特点和不足等,为制订馆藏建设方针和文献选择原则、预算文献采购经费及经费分配提供依据,并有助于改进文献收集和开展馆藏清点、藏书剔除、文献保管等工作。

  29. 藏书评价的重点是对馆藏质量的评价 • 文献采选和入藏情况 图 书 馆 藏 书 质 量 高低 馆藏满足读者需求情况 决定了 • 馆藏的物理状态

  30. (1)文献采选和入藏方面进行的评价 • ①根据数量评价馆藏 • ②利用标准馆藏目录评价馆藏 • ③应用引文分析的方法 • ④请图书馆读者和有关专家评审 图书馆必须经常地、有计划地开展馆藏评价。 但进行全面系统的馆藏评价需要动用大量的人力、时间和经费, 一般只能5~10年开展一次。 平时所作的评价多是对馆藏的一个方面或一个部分的评价。

  31. (2) 馆藏满足读者需求方面进行的评价

  32. (3)从馆藏物理状态方面进行的评价 • 主要指对文献的保管状态、遗失及破损情况的调查和评价。 • 一般在馆藏清点和日常书库管理、文献流通过程中积累材料并进行评价。

  33. 4. 馆藏的复选 • 概念提出 20世纪60年代前苏联图书馆学家格里科尔耶夫提出 • 馆藏复选概念 是指图书馆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标准,对馆藏文献进行筛选、调整和剔除的过程。 通过对馆藏文献的选择,了解馆藏的利用情况和物理状况,从而确定馆藏文献的馆内调配、剔除或复本增加策略,不断完善馆藏的管理、存取和利用。 • 讨论:复选过程是从验收阶段算起,还是从入藏后开始?验收阶段是初选过程的延续,还是复选的开始?

  34. 藏书剔除概念 藏书剔除是指图书馆依据一定的原则和标准,将长期滞留书库,读者少用、不用或无用的文献,从馆藏中分离出来,并按不同情况分别进行处理的过程。藏书剔除强调的是入藏文献的逆过程。 • 复选与剔除的关系 从外延上看,馆藏复选包含了馆藏剔除,馆藏调整和剔除构成馆藏复选的主要内容。从功能上看,馆藏复选强调对整个馆藏系统的合理调整和优化,而不仅仅是剔除文献。 • 建议使用馆藏复选概念,因其能够更好地反映对馆藏文献优化管理、动态组织的思想。

  35. (1) 复选的目的 • 缓和有限的存贮空间和不断增长的馆藏之间的矛盾,增强馆藏存贮空间的实用性,节省文献存贮空间和利用有限成本,以利于现在和未来的馆藏增长。 • 优化馆藏。通过对失去使用价值、保存价值低、利用率低或多余复本的馆藏文献的馆内调整或剔除,实现馆藏的合理配置,提高馆藏的质量和活力。 斯洛特明确提出了核心藏书与非核心藏书的概念。 他认为剔除的目标就是保留核心藏书,以满足读者对现有整个藏书95%至99%的需求。 当一个馆的核心藏书占该馆现有图书的72-84%时,可以保证满足99%的读者使用需求;换句话说,如果一个馆将馆藏的16-28%予以剔除,仅会对1%的读者需求产生影响。

  36. (2)复选的动因 • 根本动因——呆滞馆藏的大量存在与图书馆提供高质量文献服务的矛盾 • 1.呆滞馆藏大量存在的原因 • 文献内容老化是呆滞文献大量产生的本质原因 (文献老化规律与“二八规律”) 入藏文献与读者需求不符、复本量过多或采选失误是形成呆滞文献的另—重要原因 • 2.本科教学评估压力下的图书采购“大跃进”现象 • 由于教学科研任务和读者对象的变化,馆藏中会不断涌现出一些不再符合本校任务和需求的多余文献。 • 电子文献的产生及发展,会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对纸本文献的使用分流和替代作用,降低纸本文献的使用率。

  37. 呆滞文献的大量存在,不仅占用了大量的存贮空间,也严重影响了读者的使用效率。呆滞文献的大量存在,不仅占用了大量的存贮空间,也严重影响了读者的使用效率。 案例:某高校馆流通书库232875册图书(1956—2004年出版)流通数据统计结果:占总数50.7%的117991册图书在2005年未被借出过;占总数59.3%的图书在2006年上半年未被借出过。

  38. 直接动因——馆藏存贮空间危机 • 馆藏飞速增长+文献需求不断提高→书库危机日益严重 • 书库空间扩充永远也赶不上藏书增长幅度,“书满为患” 案例:某图书馆总馆馆舍2.2万平方米,2005年初对基本书库和阅览室进行调查,共有书架15562米,藏书达14272米。满架率达到91.71%。另有3个专业分馆属教室改造,通常进新书挪旧书 • 控制新书增长量和利用电子文献替代外,经常性、制度化地剔除呆滞书刊是解决书库危机有效途径

  39. (3)馆藏复选的一般标准 • 馆藏复选的标准,是进行馆藏调配、剔除和复本增配的准则。 • 一般标准主要包括: • 内容标准(内容陈旧过时、有新版本;不健康) • 物理标准 (外观陈旧影响使用;污损、残缺或变质影响阅读;电子文献无法读取) • 使用频率标准(文献的利用率是最具实践性的评定标准) • 复本量标准(以文献复本量多寡是否符合读者需求为复选标准) • 滞架时限标准 (文献在两次流通之间(包括最后一次流通至今)滞留在书架上未被使用的时间长度为标准。滞架时限是确定流通书库中文献馆内调拨、提存和剔除的最佳标准。)

  40. 书龄标准 (如红书标、90年代以前图书) • 替代标准(电子文献对印刷型文献的替代性) • 讨论:光盘取代了胶片,电子书是否能替代纸质图书 • 语种标准 (文献语种与本馆读者掌握的语种状况不一致,如俄文图书) • 保障标准对于馆际协作计划确定的由本馆保障的文献 复选标准的使用排序 根据被调查馆所选择的常用复选标准的排序,进行加权统计分析后发现,最常用的是复本量标准,排在其后的依次为使用频率标准、内容标准、滞架时限标准、物理标准、书龄标准、替代标准、语种标准。可见,复选工作要从以经验判断为主导转向依靠客观使用数据分析为主导的计算机程序规模处理还需要较长的过程。

  41. (5)馆藏复选的主要方法 • 馆藏复选的关键在于找出馆藏中读者多用、少用、不用或无用的文献进行调整和剔除。 • 对馆藏文献进行审查、鉴别和复选,必须依据馆藏复选标准,综合运用各种馆藏复选方法。 • 复选方法主要包括: • 经验判断法 • 滞架时限法 • 书龄法 • 利用率分析法 • 数学方法或程序方法 • 书目比较法 • 内容层次判断法 • 物理状况判断法 • 半衰期测定法

  42. 5.馆藏组织和管理 • 馆藏组织和管理,是馆藏建设的重要方面,合理的馆藏组织和科学的管理使用户更便于利用馆藏。 • (1)馆藏布局 • 馆藏布局及基本原则 A.便于馆藏文献的管理与利用,充分发挥馆藏文献的作用 B.便于读者检索和查询,提高读者服务工作效率 C.便于图书馆员熟悉和研究馆藏,提高工作质量 D.便于最大限度的利用馆藏有效空间

  43. 馆藏布局的划分 • 馆藏布局中书库的划分 • 按文献类型:图书库、期刊库、善本库 • 按学科:社科图书库、科技图书库、社科期刊库 • 按利用率:一线书库、二线书库和三线书库 • 按用途:外借书库、阅览书库、保存书库、开架书库 (常用:按馆藏的内容学科属性、类型、文种、用途等混合进行划分) 通常可以划分为 基本文献库:又称总书库(如我馆各图书借阅室) 辅助文献库:如外书库、密集书库 特藏文献库:如善本库、电子阅览书库 问题:我馆的图书借阅室属于书库还是阅览室?

  44. (2)图书馆馆藏排架 • 排架号又叫索书号(可以定位检索图书) (分类号、种次号/著者号、年代、卷期标示、版本标识、复本号) TD235-62 23=2 C. 2P.3 总论复分表:—44习题集,—63目录,—64图表 中图类号 版本项:2就是2版 分类号 种次号 计算机格式 书标 格式 多部头书第2部 第2部的第3分册

  45. 书架排序方法(从小号到大号) • 先依分类号,再依书次号 • 面对书架,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 • 分类号对位排列,先比较一级类号,再比较二级类号,依次类推。 以一个书架为单位,从左至右,由上而下排,再排右侧的第二个书架,仍从左至右,由上而下. 第一 个书架 第二个书架 第三个书架 1 4 7 5 8 2 9 3 6

  46. 图书编目种次号规范 • 1.多卷书录入,同一种次号用“:”做区分 例:1.列宁全集1-50卷,索书号A2/1:1...A2/1:10...A2/1:28...A2/1:50.2.同种文献印刷次数不同,同一种次号以“-”做区分 例:导游基础知识2001.04第2次印刷,索书号:F590.63/5-2 • 3.同种文献版本不同,用同一种次号以“=”做区分 例:旅行社经营管理第2版,索书号:F590.63/19=2 • 4.同种文献只是年代不同(连续出版物)用同一种次号以“:” 例:F01/10:1980  ,F01/10:1984  ,F01/10:1991...... 

  47. 常识学习 • 1.书标 红书标:90年以前图书(中小型分类法)在机子上显示时种次号前加: “Z”,如。K23/z5。 绿书标:外文图书 蓝书标:中文图书(中图法) • 2.条码意思 ZS2075----赠书 XL2075----学位论文 XT2075----西文图书 • 3.书标位置(如书籍处过薄,贴上书标后看不到内容,书标应贴到该书封底右上角) • 4.条码位置(条码除书名页贴一个外,一般在第10页处还有一个) • 5.红书标信息:红书标的书如果索书号等信息缺失,在封皮内侧有老的借书卡带上有信息

  48. 6.馆际协调分工与馆际互借 • 馆际协调分工: 1.Calis系统的文献上传与下载 2.特色馆藏的分工建设 • 馆际互借 1.高校图工委的互借证(北院借书处) 2.文献传递与电子书发送(信息部,电子书一次仅能发送30页) 3.网上的免费的开源资源

  49. 四、藏书建设的现状 1、购置经费面临的现状 • 从表面上看,各高校对图书经费的投入越来越多,而实际上大多数高校所增加的文献购置经费在很大程度上都难也满足需求,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国内外书刊价格持续不断的上涨 (2)各馆对书刊购进比例的缩小 (3)电子文献资源的引进, (4)各高校不断扩招 (5)高校评估指标造成的突击购买图书

  50. 2、文献购置过程中面临的现状 • 存在的问题 (1)纸质图书借阅量的下降与电子图书经费的增长 (是否减少纸质图书的购买量) (2)扩招造成的纸质图书欠账,如何补齐历史欠账 (是否大批量的购买,不管借阅率) (3)理论性图书与社科娱乐性图书的购买比例问题 (社科娱乐性书少了,借阅率就下来了) (4)是否对图书进行复选,对有些书是否剔旧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