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1

哲學概論 課程網頁: myweb.scu.tw/~tsemeiwu/

哲學概論 課程網頁: http://myweb.scu.edu.tw/~tsemeiwu/. 第一週:課程導論 哲學是什麼?學哲學有什麼用?. 一、前 言. 談到「哲學」,你想到什麼? 有智慧的話或思想 艱深難懂的話或思想 脫離現實、不切實際 無用的學問. 一、前 言. 在今天的課程裡,我們要談: 1. 什麼是哲學? 別再誤解哲學家啦 2. 課程簡介 選課之前總得知道老師的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 3. 學哲學有什麼用? 看看我能不能說服你,讀點哲學還不錯. 二、什麼是哲學?. 蘇格拉底 ( Socrates, 469-399BC ) 的故事:

eagan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哲學概論 課程網頁: myweb.scu.tw/~tsemeiwu/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哲學概論課程網頁:http://myweb.scu.edu.tw/~tsemeiwu/哲學概論課程網頁:http://myweb.scu.edu.tw/~tsemeiwu/ 第一週:課程導論 哲學是什麼?學哲學有什麼用?

  2. 一、前 言 • 談到「哲學」,你想到什麼? • 有智慧的話或思想 • 艱深難懂的話或思想 • 脫離現實、不切實際 • 無用的學問

  3. 一、前 言 • 在今天的課程裡,我們要談: 1.什麼是哲學? • 別再誤解哲學家啦 2.課程簡介 • 選課之前總得知道老師的葫蘆裡賣的是什麼藥 3.學哲學有什麼用? • 看看我能不能說服你,讀點哲學還不錯

  4. 二、什麼是哲學? • 蘇格拉底(Socrates, 469-399BC)的故事: • 他喜歡在雅典的廣場和市集找人討論問題,迫使對談者對習以為常的看法,做深一層的思考。 • 雅典的統治階級視之為眼中釘,指控他腐化青年人的心靈、褻瀆雅典人信奉的神明。 • 蘇格拉底拒絕妥協或道歉,堅稱自己沒做錯任何事。他自稱是雅典城的「牛虻」,作法是為了刺激雅典人思考。 • 被雅典公民組成的陪審團判處死刑後,雖有機會逃獄,但他不願違反法律,寧願喝下毒酒。

  5. 二、什麼是哲學? • 蘇格拉底告訴我們四件事: 1.未經檢視的生命不值得活 (Life without examination is not worth living) 2.如果要過美好生活,必須遵守一些有效的思想和行動原則,這些原則是客觀的真理。 3.真理不是存在於星辰、傳統、宗教書或大眾的意見裡,而是在每個人的內心。透過不放鬆的批判性自我檢驗,它將會對你展露。 4.有些人(稱之為老師、哲學家或牛虻)有能力問問題,刺激人們開始進行自我檢驗。

  6. 二、什麼是哲學? (一)哲學是什麼? • 定義:哲學是用理性、批判性的方式思考最根本的問題。 • 早期哲學家探討的問題包羅萬象,從宇宙、自然到人生等問題,都是哲學家思考的對象。 • 「哲學」的希臘文‘φιλοσοφία’(philosophia),意思是「愛智」。 • 哲學思考的目的是追求真理,讓人更有智慧、更具自我反思能力,且因此成為更好的人,過比較幸福、更有價值的生活。

  7. 二、什麼是哲學? (二)哲學的研究領域: • 傳統四大領域: 1.知識論(epistemology):研究人如何知道事物?知識的界限是什麼?人的知識有何確定性? 2.邏輯(logic):對良好的推理和論證所進行的系統性研究。 3.形上學(metaphysics):跳出物理、經驗世界的現象,找尋事物背後更普遍、終極的原理。 4.倫理學(ethics):研究人應該做什麼?如何才能過美好人生?

  8. 二、什麼是哲學? • 和其他學科領域結合:用理性和批判性的方式思考各學科的基本概念或假設。 藝術哲學 宗教哲學 歷史哲學 政治哲學 法律哲學 科學哲學

  9. 二、什麼是哲學? (三)科學比哲學可靠嗎? • 在多數時候、對許多問題或許是,但也別忘記: 1.世上仍有許多科學無法解釋的事。例如,奇蹟、意識。 2.波柏(Karl Popprt, 1902-1994):科學依賴歸納法,所有科學定理只是到現在為止還沒有找到反例的臆測(conjectures),隨時有被否證(falsify)的可能,並非不變的真理。 3.有許多問題不是科學能夠回答的。例如,道德問題、生命的意義。 • 哲學與科學各司其職,以不同方式思考不同問題。

  10. 三、課程簡介 • 授課教師:吳澤玫 • 學歷:國立臺灣大學哲學博士 • E-mail:tsemei72@yahoo.com.tw • 個人教學網頁:http://myweb.scu.edu.tw/~tsemeiwu/ • 每週上課使用的教學投影片和補充教材都會放在課程網頁裡。 • 教學投影片檔案最晚會在上課前一天上傳,建議預先下載列印,可減少上課抄筆記的時間和精力。

  11. 三、課程簡介 (一)修課要求: • 彼此尊重―上課不聊天:請不要在上課時間私下聊天,但歡迎同學有疑問時隨時發問或提出討論。 • 誠實―考試不作弊:「誠實」不但是最好的策略,也是最基本的品格要求。考試作弊者成績以零分計算,並送交學校懲處。 • 絕非營養學分:本課程對於教材閱讀、考試和小組討論皆有一定程度的要求,建議無意投入學習心力的同學宜多做考慮。

  12. 三、課程簡介 (二)成績考核: • 課堂出席與參與表現15%:學生應每週出席,積極參與課堂提問與討論。如果無法來上課,須於上課前寄信跟教師請假,後續出示請假證明。 • 小組討論15%:修課學生須進行分組(每組5人),各組針對教師設計的課堂延伸問題進行討論,以書面方式紀錄成果並輪流做口頭分享。若未出席課堂小組討論,將影響個人的小組討論成績。 • 期中考試35%:範圍包括第1-7週教學內容。 • 期末考試35%:範圍包括第10-17週教學內容。

  13. 三、課程簡介 (三)指定教科書: • 主要教材: 1.陳榮華,《形上學:理論與批評》,臺北市:五南,2013。[統一印製講義] 2.邁可‧桑德爾(Michael J. Sandel),《正義:一場思辨之旅》,樂為良 譯,臺北市:雅言文化,2011。[同學自行借閱或購買]

  14. 三、課程簡介 • 參考書籍: 1.林火旺,《為生命找道理》,臺北:天下,2010。 2.伊利特‧科恩(Elliot D. Cohen),《這麼想就對了:哲學家教你破除11種負面想法》,蔡淑雯 譯,臺北市:心靈工坊文化,2012。 3.黃藿 編訂,《哲學入門:哲學概論精簡版》,臺北市:學富文化,2002。 4.湯瑪斯.內格爾(Thomas Nagel),《哲學入門九堂課》,黃惟郁 譯,臺北市:究竟出版社,2002。 5.馬丁.柯亨(Martin Cohen),《101個兩難的哲學問題》,陳信宏 譯,臺北市:究竟出版社,2004。

  15. 三、課程簡介 6.史蒂芬.羅(Stephen Law),《哲學健身館》,謝佩妏 譯,臺北市:小知堂文化,2005。 7. Michael J. Sandel, Justice: What's the Right Thing to Do? New York: Farrar, Straus and Giroux, 2009. 8. Michael J. Sandel, What Money Can't Buy: The Moral Limits of Markets. New York: Farrar, Straus and Giroux, 2012. 9. Robert Paul Wolff, About Philosophy. 10th ed., Upper Saddle River, N.J.: Pearson/Prentice Hall, 2009.

  16. 三、課程簡介 (四)教學內容規劃: • 第1週 課程導論:哲學是什麼?學哲學有什麼用? • 第2週 哲學推理的方法:建立與評估論證;認識常 見的推理謬誤 • 第3週 心靈與身體Ⅰ:心身問題的二元論 • 第4週 心靈與身體Ⅱ:心身問題的一元論 • 第5週 自由意志Ⅰ:決定論 • 第6週 自由意志Ⅱ:自由論 • 第7週 人格同一性 • 第8週 學術交流週(放假) • 第9週 期中考試

  17. 三、課程簡介 主題一:心靈與身體 黑白房裡的瑪麗: • 瑪麗從出生起就生活在一個只有黑白顏色的房間裡。她透過自學成為最頂尖的腦部專家,瞭解大腦在感知紅色時引起的所有身體反應,即神經和大腦裡的化學物質如何活動。 • 有一天,一個科學家交給瑪麗一顆成熟的蕃茄,她看得目瞪口呆,發現原來「看見紅色」是這樣的視覺體驗。 • 思考:心靈(意識)和身體(大腦)是相同還是不同的東西?它們有什麼關係?

  18. 三、課程簡介 主題二:自由意志 我其實可以做別的: • 今晚跟朋友到吃到飽的火鍋店聚餐,吃得超級撐。回到家以後實在有點後悔,跟妹妹抱怨:「又要變胖了。真希望沒有吃那麼多,我其實可以少吃點的」。 • 妹妹:「事出必有因,你沒辦法控制,不可能做別的選擇」。 • 思考:我說得對,還是妹妹說得對?人可以做不同於原來的選擇嗎?

  19. 三、課程簡介 主題三:人格同一性 神經學家:人頭移植已可行 但有道德風險 [新頭殼newtalk 2013.07.03] • 義大利神經外科學者卡納維洛(Sergio Canavero)認為,依照目前的科技水準,頭顱移植已經是可行的技術,並可以藉此拯救諸如癱瘓、肌肉萎縮症,甚至癌症等重症病患。…… • 思考:當A的頭顱(連同大腦、記憶、人格特質)被移植到我身上時,那麼「我」是誰?

  20. 三、課程簡介 • 第10週 效益主義:道德是追求最多數人的最大幸福? • 第11週 極端自由主義:自由至上,政府少干涉? • 第12週 市場與道德:什麼是錢買不到的東西? • 第13週 康德的義務論:動機很重要嗎? • 第14週 羅爾斯的自由主義:正義的社會為什麼應該 照顧弱勢族群? • 第15週 亞里斯多德的德行理論:誰應得什麼? • 第16週 端午節(放假) • 第17週 追求個體性:如何擁有「做自己」的勇氣和 智慧? • 第18週 期末考試

  21. 三、課程簡介 案例一:反哄抬法之辯 • 2004年,佛羅里達州遭颶風侵襲,造成多人死亡和嚴重的財物損失。颶風過後,冰塊一袋從2元漲到10元;250元的小型發電機漲到2000元;旅館一晚的房價從40元漲到160元。 • 高漲的物價讓民眾譴責商家發災難財,要求應該以該州的反哄抬法加以制裁。但也有經濟學家認為,反哄抬法於理無據,價格應由市場供需決定,民怨不構成政府干預自由市場的正當理由。 • 思考:What is the right thing to do?

  22. 三、課程簡介 案例二:紫心勳章之辯 • 美國軍人若在戰爭中受傷或死亡將獲頒紫心勳章。該勳章不只代表榮耀,受贈者還可在退伍軍人醫院裡享有特別待遇。 • 2009年國防部宣布:因作戰而罹患創商後壓力徵候群、重度憂鬱者無法獲頒紫心勳章。理由是精神病症並非敵軍故意造成,且其難以客觀診斷。 • 反對者認為這理由太牽強,心理受創比起許多生理傷害更嚴重且更持久。 • 思考:國防部的這個決定是對的嗎?

  23. 三、課程簡介 案例三:華爾街紓困案之辯 • 2008-2009年期間,美國經歷嚴重的金融風暴,房貸價值崩盤,股市狂跌。小布希總統請國會撥款七千億美元,為大銀行和金融機構紓困,考量的是如果金融業倒下,整個金融體系也將崩潰。 • 有媒體報導,受政府金援的幾家業者準備以極高額的紅利來犒賞主管和員工,引發強烈抨擊。 • 思考:紓困金引發民怨的原因是什麼?在整體經濟狀況和公平正義之間,又該如何取捨?

  24. 三、課程簡介 追求個體性:如何擁有「做自己」的勇氣和智慧? 柏拉圖(Plato, 427-347BC)的洞穴預言: • 一群人從小就被囚禁在洞穴裡,身體被銬住無法移動,只能看到前面的東西。他們身後有矮牆,矮牆後面有火堆,囚犯們看見操縱傀儡投射出的影子,以為這些來回移動的影子就是事物本身。 • 某天,一個囚犯獲得自由,看見洞穴裡的真相,更走出洞穴看見外面的世界。當他回到洞穴告訴其他人時,他們卻取笑他,認為他瘋了。 • 請問:哲學家可以提供什麼解藥,讓我能夠做自己,不再趕流行、人云亦云?

  25. 三、課程簡介 (五)課程特色: • 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Problem Based Learning):透過案例、思想實驗、新聞時事引導教學,以提升學習興趣、促進推理與應用能力。 • 以小組為基礎的學習(Team Based Learning):透過每週課堂的小組討論,培養集思廣益、審議、傾聽與說服的能力。 • 注重個人反思、論證推理與表達:首要目標在於培養反思批判的態度、建構合乎邏輯的推論與系統性的表達溝通能力。

  26. 四、學哲學有什麼用? (一)法國的高中哲學教育: • 法國所有高中生在高三時都必須修哲學課程;在六月攸關大學入學的畢業會考中,考試科目之一就是哲學。 • 2011年哲學會考題目: 文學組:我們是否能證明科學假設?人類注定活在自身形成的幻覺中嗎?試解釋尼采著作《歡愉的智慧》一書選文。 科學組:文化是否讓人脫離自然的原貌?即使與事實相違背的情況下,我們是否可能依然有理?試解釋帕斯卡(Pascal)《思想錄》書中選文。

  27. 四、學哲學有什麼用? 經濟與社會組:自由是否因平等而受限?相較科學,人文藝術(Art)是否較不必要?試解釋塞內卡(Sénèque/Seneca)著作《論善行》書中選文。 技術類組:如果要掌握自我,是否必須先瞭解自己?當我感受到不公平存在,是否能因此學習到什麼才是公平正義?試解釋尼采一段選文。 • 這些題目,你會幾題呢? • 思考:法國人為什麼需要哲學教育?

  28. 四、學哲學有什麼用? (二)哲學之用: 1.思索人生:伊比鳩魯(Epicurus, 341-270BC)曾說:「哲學是用來醫治靈魂的」。它讓我們思考人為什麼要活下去?應該怎麼活才精彩? 2.學習獨立思考和批判:哲學始於「好奇」和「懷疑」,不輕易接受專家或權威的說法,拒絕標準答案,自己去檢視所有被視為理所當然的想法。 3.學習以「理」服人的論辯(debate)能力:哲學思考是挖掘問題、掌握問題意識、定義概念並進行論證的過程。以充分的理由、證據和論證來說服別人。

  29. 四、學哲學有什麼用? 4.成為審議的公民:哲學教育將帶出具知識性和理性能力的公民關懷。在參與公共事務時,願意理性溝通,且不會只依據個人的喜好直覺做判斷,而能思考政策的合理性以及取捨之間的代價。 5.避免受騙上當:學習建立簡潔論證、瞭解複雜思路或揭穿邏輯謬誤的哲學思考技巧讓你不至於被狡猾的售貨員、邪門歪教、奸商或政客欺騙。

  30. 五、結 語 • 在這門課程裡,我們將一起思考、分析、批判各種哲學問題。你可能會發現,思考這些問題不但對你和人類的幸福很重要,而且很有趣。 • 歡迎所有同學選修,但仍要提醒各位,如果你只是想修一門又涼又補的營養學分,那麼這門課不適合你,請慎重考慮。 • 下週課程主題: 哲學推理的方法:建立與評估論證;認識常見的推理謬誤

  31. 參考書籍 • 指定閱讀: 林火旺,《為生命找道理》,臺北:天下,2010。pp.34-59。 • 延伸閱讀: 1.黃藿 編訂,《哲學入門:哲學概論精簡版》,臺北市:學富文化,2002。第一章。 2.史蒂芬.羅(Stephen Law),《哲學健身館》,謝佩妏 譯,臺北市:小知堂文化,2005。第7-11頁。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