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4

黃俊傑 台灣大學特聘教授 Email: chun_chieh_huang@hotmail Website:huang.ntu.tw

《 孟子思想的現代探索 》. 黃俊傑 台灣大學特聘教授 Email: chun_chieh_huang@hotmail.com Website:http://huang.cc.ntu.edu.tw http://www.eastasia.ntu.edu.tw. 第六講 孟子思想中的「公」與「私」: 「理」之衝突問題及其解消. 1. 引言 上週講孟子 「王道」政治思想之中國知識份子「永恆的鄉愁」 :  理想 V.S 現實二重主體性  公 V.S 私領域不同.

ouida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黃俊傑 台灣大學特聘教授 Email: chun_chieh_huang@hotmail Website:huang.ntu.tw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孟子思想的現代探索》 黃俊傑 台灣大學特聘教授 Email: chun_chieh_huang@hotmail.com Website:http://huang.cc.ntu.edu.tw http://www.eastasia.ntu.edu.tw

  2. 第六講 孟子思想中的「公」與「私」: 「理」之衝突問題及其解消

  3. 1. 引言 上週講孟子「王道」政治思想之中國知識份子「永恆的鄉愁」:理想V.S現實二重主體性 公V.S私領域不同

  4. 1:1 孟子與桃應的對話: 《孟子.盡心下.35》 桃應問曰:「舜為天子,皋陶為士,瞽瞍殺人,則如之何?」 孟子曰:「執之而已矣。」 「然則舜不禁與?」 曰:「夫舜惡得而禁之?夫有所受之也。」 「然則舜如之何?」 曰:「舜視棄天下,猶棄敝蹝也。竊負而逃,遵海濱而處,終身訢然,樂而忘天下。」 孟子(軻,371-289B.C.?) 《孟子》書影

  5. 1:2 本講問題 • 東亞思想家如何因應或解決「私人領域」責任與「公共領域」責任的衝突? • 在21世紀諸多領域交叉重叠的後現代社會情境中,我們如何因應諸多「理」互相衝突的問題?

  6. 2.中國古代思想中「公」「私」概念的發展

  7. 2:1 「公」「私」涵義的轉變 :具體的人或物 → 抽象的價值判斷標準 • 遠古至春秋(722-404 B.C)時期: 「公」「私」指具體的人或物 • 許慎(30-134)《說文解字》:「公,平分也。從八從厶,八猶背也。韓非曰:『背厶為公』」「厶,姦邪也。韓非曰:『蒼頡作字,自營為厶。』」 • 徐中舒(1898-1991):「私」(厶)就是耕作用的耒耜之形狀。 • 《左傳》魯僖公9(65B.C.)年:「公家之利,知無不為,忠也」:「公」指魯君而言。

  8. 2:1 「公」「私」涵義的轉變 :具體的人或物 → 抽象的價值判斷標準 • 戰國時期(403-222 B.C): 「公」「私」轉向抽象義之德性: 以「公」克「私」

  9. 2:1 「公」「私」涵義的轉變 :具體的人或物 → 抽象的價值判斷標準 • 荀子(約298-238 B.C)主張以「公」克「私」:「明分職,序事業,材技官能,莫不治理,則公道達而私門塞矣,公義明而私事息矣」。 • 韓非(280-233 B.C)主張政治上「公」的絕對優先性: 《韓非子‧五蠹》:「背私謂之公。」

  10. 公私有別 蔡志忠動畫.韓非子說

  11. 2:1 「公」「私」涵義的轉變 :具體的人或物 → 抽象的價值判斷標準 • 《墨子‧兼愛下》:「即此言文王之兼愛天下之博大也,譬之日月兼照天下之無有私也,即此文王兼也。」 • 《莊子‧則陽篇》:「四時殊氣,天不賜,故歲成;五官殊職,君不私,故國治;文武大人不賜,故德備;萬物殊理,道不私,故無名。」

  12. 2:2 「公」與「私」之緊張性:「理」之衝突 晉獻公長子申生楚昭王的司法官石奢田常 晉靈公的臣子鉏麑 忠 孝 不忠 背信

  13. 2:3 古人逃脫「公」「私」衝突的 普遍手段:「自殺」 • 面臨「公」「私」衝突而無法解決之時,古代中國人常常以自殺作為脫離生命困境的方法。 「懼,吾私也。死君,吾公也。吾聞君子不以私害公。」 《韓詩外傳》

  14. 2:3 古人逃脫「公」「私」衝突的 普遍手段:「自殺」 2. 古代中國自殺行為展現的意義: • 生理生命的「死」=文化生命的「生」 「生」「死」的延續性

  15. 蔡志忠動畫:世說新語 2:3 古人逃脫「公」「私」衝突的 普遍手段:「自殺」 2. 古代中國自殺行為展現的意義: • 司馬遷:「死有重於泰山,輕於鴻毛」具有強烈的「情境性」

  16. 2:3 古人逃脫「公」「私」衝突的 普遍手段:「自殺」 3). 「道義倫理」(deontologist ethics)優先於「功利倫理」=目的論倫理。 4). 中國文化在有限生命中創造無限的意義卡繆(Albert Camus1913-1960 , 1957獲諾貝爾文學獎) ,《薛西弗斯的神話》, (1941 年完成, 1943出版)將生命視為「荒謬」 (the absurd )

  17. Albert Camus受訪

  18. 3.東亞儒者對「公」「私」概念的看法

  19. 3:1 東亞儒者對「公」「私」領域 之關係的看法 • 主張「公」「私」領域的連續性,「公」是「私」的延伸或擴大: 「同心圓」 • 《論語‧子路》孔子答葉公攘羊之問。 • 《孟子‧離婁上》:「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20. 3:1 東亞儒者對「公」「私」領域 之關係的看法 • 主張「公」「私」有別,重「公」輕「私」: • 《荀子》: 「以公義勝私欲」 • 程頤(1033-1107):「義與利,只是個公與私」。

  21. 3:1 東亞儒者對「公」「私」領域 之關係的看法 • 主張「公」「私」相為輕重,不可偏舉: • 南宋楊時(1053-1135):「父子者,一人之私恩。法者,天下之公義。二者相為輕重,不可偏舉也 ……。 」 • 朱子(1030-1200):「皋陶知有法,而不知有天子之父,舜知有父,而不知有天下,各盡其道,而不相悖。 」

  22. 3:1 東亞儒者對「公」「私」領域之關係的看法 問題 : 1.優先問題? • 本質 2.輕重問題? b. 發生程序問題 ? 父-母 | 子女

  23. 3:2 東亞思想家化解「公」「私」領域緊張性之方法 • 以具有普遍性的「天」或「天理」作為評價標準 : • 朱子: 「蓋法者天下公共,在皋陶亦只得執之而已。若人心不許舜棄天下而去,則便是天也,皋陶亦安能違天?法與理便即是人心底,亦須是合下有如此底心,方能為是權制。 」 • 王夫之(船山,1618-1692) :「若但從宗社傾覆上說親之過大,則於利害分大小,便已乖乎天理自然之則。 」 • 〔韓〕趙翼(字飛卿,號浦渚,1579-1655)

  24. 3:2 東亞思想家化解「公」「私」 領域緊張性之方法 • 以「天下」概念作為評價標準 : • 〔韓〕李瀷(字自新,號星湖,1681-1763):…殺人者,天下之罪也,法者,天下之法也,以天下之法治天下之罪,斯固士之職也。然天子者,天下之父母也,以天下之父母負其父而逃,是天下失父母矣,於是天下呱呱然求父母之所在,奚暇念於殺人之罪,皋陶乃以天下之心率而就之也。…

  25. 3:3 問題 • 以「天理」作為評價標準者,「天理之正」如何判斷?由誰決定「天理之正」?如果諸多「天理」發生衝突時,應如何判斷何種「天理」為正? • 以「天下」概念作為評價標準者,「天下」之民意如何呈現?何人代表「天下」之公意?

  26. 老虎 vs. 兔子

  27. 猩猩餵小虎 蘋果日報http://hkm.appledaily.com/detail.php?guid=15482207&category_guid=15335&category=daily

  28. 短片:「理」與「理」之間的衝突性 資料來源:Walt Disney製作, The Lion King , 2003發行。

  29. 3:4 「理」論述中之「非理」 • 「理」或「天理」的解釋權被權力的掌握者所宰制,「理」之衝突就只能在權力的場域中依權力大小而解決。 戴震(東原,1723-1777)

  30. 3:4 「理」論述中之「非理」 2. 以「理」決定「當為」或「不當為」,容易造成判案者濫權:漢律中的「不當得為」、《唐律》中的「不應得為罪」 劉俊元點校,《唐律疏議》 (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31. 3:4 「理」論述中之「非理」 • 伊藤仁齋(1627-1705) :「非有理而後生斯氣。所謂理者,反是氣中之條理而已。」 強調「理」的具體性與時空性

  32. 4.結論

  33. 4:1 孟子思想中的公益與私利 蔡志忠.孟子說

  34. 4:2 「公」「私」兩個領域是具有高 度相對性而不斷開展的多層次的 同心圓

  35. 4:3 21世紀全球化時代的啟示 「理」(例如「全球化」之理)與「事」(例如各國家之間的互動)之辯證關係: 「之上」 → 「之中」

  36. 理事不圓融-全球化的環境問題 TVBS專題報導

  37. 思考問題 • 古人企圖以「理」或「天下」概念解決「公」「私」之衝突,您認為這種解決方式是否有效?為什麼? • 21世紀全球化時代是各國、各階級、各社群之「理」高度衝撞的時代,您認為應以何種方式解決新時代的問題?請申論您的理由及其理論根據。

  38. 關鍵詞 • 以公克私 • 道義倫理 • 理事圓融

  39. 閱讀作業: 1). 原典選讀 1.《論語.子路》 葉公語孔子曰:「吾黨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證之。」孔子曰:「吾黨之直者異於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

  40. 閱讀作業: 1). 原典選讀 2. 《孟子.盡心下.35》 桃應問曰:「舜為天子,皋陶為士,瞽瞍殺人,則如之何?」 孟子曰:「執之而已矣。」「然則舜不禁與?」 曰:「夫舜惡得而禁之?夫有所受之也。」「然則舜如之何?」 曰:「舜視棄天下,猶棄敝蹝也。竊負而逃,遵海濱而處,終身訢然,樂而忘天下。」

  41. 閱讀作業 • 2). 研究論著 • 黃俊傑:〈孟子思想中的「私人領域」與「公共領域」〉,收入《孟子》(台北:東大圖書公司,2006),頁111-131。 • 黃俊傑:〈孟子思想中的群己關係〉,收入《孟學思想史論》(卷一)(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1),頁91-110。

  42. 延伸閱讀 • 黃俊傑:〈東亞近世儒者對「公」「私」領域分際的思考:從孟子與桃應的對話出發〉,收入黃俊傑:《東亞儒學:經典與詮釋的辯證》(台北:台大出版中心,2007),第15章,頁387-410。

  43. 《讀經頌-夜讀》 月亮月亮高掛天上 星光星光遍灑地上 今夜今夜心意洋洋 唱誦經典心內清涼 晚風晚風輕拂面上 燈光燈光柔和灑桌上 伏案背誦如來經藏 今夜今夜如此清涼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