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7

2011 年农业节水科技奖

2011 年农业节水科技奖. 新型微灌沉沙池研究与示范. 完成单位:石河子大学 主要完成人:刘焕芳 宗全利 汤骅 梁启龙 温新民 苏 军 马新河 吴均. 2011 年 12 月. 汇报内容提纲. 一、项目背景 二、关键成果及取得方式 三、成果先进性 四、成果创新点 五、成果推广应用情况 六、效益分析 七、发展前景 八、相关支撑材料. 1 、目前节水灌溉中利用河渠水等地表水作为灌溉水源是必然趋势,而我国大多数地表水,都具有高含沙量的特点。因此必须对地表水所含泥沙进行处理,才能用于节水灌溉系统。. 一、项 目 背 景.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2011 年农业节水科技奖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011年农业节水科技奖 新型微灌沉沙池研究与示范 完成单位:石河子大学 主要完成人:刘焕芳 宗全利 汤骅 梁启龙 温新民 苏 军 马新河 吴均 2011年12月

  2. 汇报内容提纲 • 一、项目背景 • 二、关键成果及取得方式 • 三、成果先进性 • 四、成果创新点 • 五、成果推广应用情况 • 六、效益分析 • 七、发展前景 • 八、相关支撑材料

  3. 1、目前节水灌溉中利用河渠水等地表水作为灌溉水源是必然趋势,而我国大多数地表水,都具有高含沙量的特点。因此必须对地表水所含泥沙进行处理,才能用于节水灌溉系统。 一、项 目 背 景 2、目前,用含沙水进行大田微灌的堵塞问题还未取得突破,含沙水净化技术一直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4. 3、我们于1999年调研发现:若将渠道等地面水源直接用于微灌会严重堵塞灌水器,所以有必要在河渠水和微灌系统之间设一沉沙池,对其所含的超过微灌系统指标的以悬移质为主的泥沙进行处理,防止微灌系统的堵塞,从此开始对微灌用沉沙池的水沙性能进行立项研究。3、我们于1999年调研发现:若将渠道等地面水源直接用于微灌会严重堵塞灌水器,所以有必要在河渠水和微灌系统之间设一沉沙池,对其所含的超过微灌系统指标的以悬移质为主的泥沙进行处理,防止微灌系统的堵塞,从此开始对微灌用沉沙池的水沙性能进行立项研究。 一、项 目 背 景 节水灌溉首部设置的简易沉沙池

  5. 4、根据课题不同进展,先后获得相关项目支持:4、根据课题不同进展,先后获得相关项目支持: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微灌用新型沉沙池结构及水沙 性能研究(50869008); 2)石河子大学高层次人才专项:微灌用新型沉沙池水沙 性能研究(RCZX200538); 3)石河子大学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微灌用沉沙池应用研究 (Kjkfyzh2006-cgzh01); 一、项 目 背 景

  6. 在上述科研课题支持下,结合对微灌用新型沉沙池10年多的研究成果,我们对微灌用新型沉沙池的水沙性能和应用有了比较全面的研究成果,并在兵团范围内进行了大面积的推广应用。在上述科研课题支持下,结合对微灌用新型沉沙池10年多的研究成果,我们对微灌用新型沉沙池的水沙性能和应用有了比较全面的研究成果,并在兵团范围内进行了大面积的推广应用。 该成果2010年8月通过兵团科技局鉴定,鉴定结论:国际先进水平。 一、项 目 背 景

  7. 鉴定证书

  8. 二、关键成果及取得方式 • 微灌用新型沉沙池设计及理论研究 • 室内模型试验研究成果 • 数值模拟研究成果 • 原型观测研究成果

  9. 二、关键成果及取得方式 (一)微灌用新型沉沙池设计及理论研究 通过两方面技术创新:①沉沙池工作段首部设置调流板②在溢流堰上增设溢流槽,对传统沉沙池进行改进,设计提出了微灌用新型沉沙池,并获得国家专利1项(ZL200520135844.3) 调流板 溢流槽

  10. 二、关键成果及取得方式 (二)新型沉沙池室内模型试验研究成果 1、矩形沉沙池模型试验 2007年度和2008年度在石河子大学水力试验大厅修建了新型矩形沉沙池试验模型,模型全长10m,由进水段、渐变过渡段、沉淀室段和集水区四部分组成。

  11. 二、关键成果及取得方式 调流墙 溢流槽

  12. 二、关键成果及取得方式 2、梯形沉沙池模型试验 为了与原型应用沉沙池进行对比,2009年5月将兵直222团应用一个梯形新型沉沙池,按1:5比例修建了试验模型,并进行了大量实验,与原型观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 兵直222团应用的梯形新型沉沙池模型

  13. 梯形沉沙池模型 溢流堰 调流墙

  14. 3、模型试验及理论研究成果 二、关键成果及取得方式 (1)调流墙对水流流场的影响分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加调流墙后流速分布比不加调流墙时均匀的多,说明调流墙对流速具有较好调节作用,使沉淀室内流场分布更加均匀。

  15. (2)调流墙对含沙量沿程变化影响分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加设了调流墙后,含沙量沿程变化幅度比不加调流墙时要大,水流经过调流墙调节后,含沙量迅速减少,减小最大幅度为83.5%,提高了沉沙池截沙率,这说明调流墙对水流的调节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16. (3)溢流槽对沉淀效率影响分析 • 溢流槽对含沙量的影响规律 加溢流槽时含沙量沿程变化 不加溢流槽含沙量沿程变化

  17. (3)溢流槽对沉淀效率影响分析 • 溢流槽对粒径级配的影响 加溢流槽时沿程泥沙粒径级配曲线 不加溢流槽沿程泥沙粒径级配曲线

  18. (二)数值模拟研究成果 沉沙池进口处速度分布云图 沉沙池出口处速度分布云图

  19. 流场数值模拟对比 流场速度矢量图(有调流板) 流场速度矢量图(无调流板) 结论:从图可以看出,增设调流板后在沉淀室内水流的回流长度明显减小,经调流板调节后的水流,流场分布更均匀。

  20. (三)原型观测研究成果 1、农八师150团新型沉沙池原型观测结果 2007年和2008年对该团使用的新型沉沙池进行了原型观测(灌溉面积1000亩地,每小时流量200m3新型沉沙池),同时也对该团一些尚在使用原有传统沉沙池进行了观测(两种沉沙池长度都是50m,宽4.5m,深1.3m,底坡为零)。 观测的主要内容为:沿程泥沙淤积情况(主要是粒径级配)和水流含沙量情况。

  21. 新型沉沙池 传统沉沙池 (三)原型观测研究成果 两种沉沙池在池末泥沙粒径级配曲线 从图可以看出,在沉沙池末端水流溢出处,新型沉沙池中:淤积的细颗粒泥沙所占百分比较大,这充分说明了新型沉沙池能提高泥沙沉淀效率,尤其是对细颗粒泥沙沉淀效率的提高更为显著。

  22. (三)原型观测研究成果 两种沉沙池中含沙量沿程变化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新型沉沙池中:泥沙含沙量沿程变化幅度要比传统沉沙池大,说明了新型沉沙池中泥沙的沉淀率也要比传统沉沙池高,新型沉沙池能提高泥沙在沉沙池中的沉淀效率。

  23. (三)原型观测研究成果 2、兵直222团原型观测结果 2009年5月-8月对兵直222团应用新型沉沙池开展了原型观测工作。选定有代表性入池流量、含沙量和颗粒级配时期进行观测,主要观测项目包括入池流量、入池含沙量、入池泥沙颗粒级配、池中水位、含沙量沿程变化、泥沙沿程淤积情况、淤积物颗粒粒径沿程变化等。

  24. 原型观测现场

  25. 梯形断面沉沙池 传统沉沙池 矩形断面沉沙池 三种沉沙池池末泥沙粒径级配曲线 由图可以看出,在沉沙池末端,淤积泥沙中细颗粒所占比重明显大于传统沉沙池,说明增设溢流槽后,提高了细颗粒泥沙沉淀率,有利于引取表层清水。

  26. 三种沉沙池含沙量沿程变化 经测定,新型沉沙池出口断面悬沙中值粒径仅为0.05mm ,其中小于0.01mm细颗粒泥沙含量占30%。淤积物粒径沿程细化与悬移质含沙量沿程衰减相对应。

  27. 三种沉沙池出池含沙量 2009年4月-8月对应用梯形沉沙池进行原型观测结果分析,微灌用新型沉沙池比传统沉沙池泥沙沉淀效率更高。 三种沉沙池泥沙沉淀特性对比表

  28. 三、成果先进性 与国内外技术相比较,本项目先进性表现为: 1) 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相结合,研究了使入池水流流场分布均匀和降低出池水头,提高泥沙沉降效率的有效技术创新措施—调流板和溢流槽; 经国际查新:调流板和溢流槽这两种技术在沉沙池中应用,未见其它相关成果及报道。 2) 提出了较完整的新型沉沙池设计合理水力技术参数,给出计算方法和步骤,为新型沉沙池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29. 四、成果创新点 (1)在沉沙池首部设置调流板对入池水流流场进行调节 分析新型沉沙池流场分布情况,得出流场分布规律,研究出一种使流场分布有利于泥沙沉降调流板设计方案,并对流场的调节作用进行试验研究,为本项目解决的一个关键技术。 (2)在溢流堰上增设溢流槽来降低溢流堰水头 从泥沙沉降角度分析溢流槽提高沉沙池截沙率,并进行试验研究,获得溢流槽与泥沙沉降性能之间定量关系,是本项目解决的另一个关键技术。

  30. 五、成果推广应用情况 1、农八师新型沉沙池推广应用 在农八师石河子市水利局的协助下,组织、指导了农八师148团、150团、134团和石总场等新型沉沙池推广应用。2009年在农八师148团和150团推广应用面积8万亩,2010年在农八师134团和石总场推广应用面积16.5万亩。

  31. 五、成果推广应用情况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150团微灌用新型沉沙池

  32. 五、成果推广应用情况 2、兵直222团新型沉沙池推广应用 1)矩形断面新型沉沙池推广应用 与兵团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合作,在兵直222团进行了新型沉沙池推广应用,设计出了流量Q=150m3/h,长度L=30m,宽度B=3.4m的新型微灌用沉沙池,并于2006年秋季施工,2007年运行使用。 在兵团直属222团共建设了6个矩形断面新型沉沙池。

  33. 矩形沉沙池设计图纸

  34. 222团应用的矩形沉沙池(6座) 进水闸 调流墙 溢流槽

  35. 五、成果推广应用情况 2)梯形沉沙池推广应用 根据矩形新型沉沙池成果应用情况,又对新型沉沙池进行了改进设计研究,将新型沉沙池由矩形断面改为梯形断面,由兵团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了梯形断面新型沉沙池图纸,2008年共修建了32个梯形断面新型沉沙池,这种梯形断面新型沉沙池便于施工,建设费用将进一步降低。

  36. 222团应用的梯形沉沙池(32座) 吸水池 溢流堰 调流墙 调流墙

  37. 六、效益分析 三种沉沙池经济性能指标对比表

  38. 六、效益分析 栏目 年份 节支总额(万元) 新增利润(万元) 2008 525 487.5 2009 1775 1560 2010 1595 1425 在兵直222团共修建了32座梯形断面新型沉沙池和6座矩形断面新型沉沙池,推广应用面积3.8万亩。经测算,每个沉沙池:节约成本40%,水泵叶轮使用寿命延长10-15%,流量增加20-25%,人工费用节约20%;每个沉沙池一年可节约基础设施投入和系统运行成本合计2.5万元。 2008至2010年在农八师134团、148团、150团和石总场以及兵直222团等单位推广应用面积达28.3万亩,增收节支总额3895万元。

  39. 七、发展前景 本项目研究成果创新性强,获得专利1项,撰写学术论文17篇,并有4篇学术论文获得新疆自治区和新疆水利学会优秀学术论文奖。 微灌用新型沉沙池,与现有的节水器材配套使用,可以大大减少微灌系统的堵塞,提高供水质量,并有效降低微灌系统的投资成本,延长如过滤器、水泵等配套设备的使用寿命;新型沉沙池可以在新疆大面积推广,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因此在新疆等地面水资源丰富但含沙量多西北地区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40. 八、相关支撑材料 1、获 得 专 利

  41. 2、论 文 目 录 1.刘焕芳,宗全利. 溢流槽对定期冲洗式沉沙池沉淀效率的影响分析研究,泥沙研究,2007年2月第1期:44-48. 2.刘焕芳,宗全利. 一种新型平流式沉砂池的设计,工业水处理,2005年4月,第25卷第4期:71~74. 3.Zong Quanli, Liu Huanfang, Tanghua, WU Jun, Hua Genfu .Study on Effect of Spillway Trough on Spillway Crest Length of Sand Basin, ICIII 2009:98-101(EI收录:20101012759249) 4.宗全利,刘焕芳,李强,蔡小超. 一种新型冲洗式沉沙池的设计探讨,长江科学院院报,第22卷第2期,2005年4月:13~16. 5. 宗全利,刘焕芳,吴均. 连续冲洗式沉沙池截沙率试验研究,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2008年2月第28卷第1期:16-19. 6.宗全利,刘焕芳,汤骅,吴均. 微灌用沉沙池泥沙沉降计算方法试验研究,节水灌溉,2007年第4期:23-26. 7.宗全利,刘焕芳,吴心蓉. 沉沙池水流流场分布均匀化改进研究,人民黄河,2007年4月第4期:73-75. 8.ZONG Quanli, LIU Huanfang .Design of a New-type Rectangular Sediment Tank, The Proceedings of the China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 3, 2007:791-795.

  42. 2、论 文 目 录 9.宗全利,刘焕芳,蓝军. 沉沙池排沙廊道分流量计算的试验研究,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版),2007年2月第25卷第1期:99-102. 10.汤骅,宗全利,吴均,刘焕芳.新型微灌沉沙池沉沙效率试验研究,人民长江,2008年10月,第39卷第19期:78-80 11.吴均,宗全利,刘焕芳,刘持峰. 沉沙池中调流板对水流调节作用的试验研究,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07年10月第18卷第5期: 6-9 12.吴均,刘焕芳,宗全利,汤骅. 一维超饱和输沙法恢复饱和系数的对比分析. 人民黄河,2008年,第30卷第5期:25-27 13.华根福,刘焕芳,汤骅等.沉沙池中水流流态的数值模拟,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8月:482-486 14.华根福,刘焕芳,汤骅等.微灌沉沙池在新疆兵团节水灌溉中的应用研究,节水灌溉,2010年4月:44-46,51 15.华根福,刘焕芳,汤骅等.新型平流式沉淀池沉淀效果试验研究,中国水利,2010年5月:8-10 16.华根福,刘焕芳,汤骅等. 一种新型平流式沉淀池沉淀效果的试验研究,西南给排水,2009年6月:16-19 17.华根福,刘焕芳,汤骅等. 一种新型平流式沉淀池运行效果研究,环境工程,2010年2月:23-25

  43. 3、论 文 获 奖 1、2007年5月,新疆自治区第九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 2、2008年2月,获得新疆水利学会新疆优秀水利科技论文奖二等奖 3、2009年3月,新疆自治区第十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 4、2010年12月,新疆水利行业优秀青年科技论文一等奖

  44. 谢谢各位专家 敬请批评指正!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