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1

第三章 酸碱滴定法 Acid-base titration

第三章 酸碱滴定法 Acid-base titration. 3.1 酸碱质子理论 3.2 分布系数 δ 计算 3.3 质子条件和 pH 的计算 3.4 酸碱缓冲溶液 3.5 酸碱 指示剂 3.6 酸碱滴定基本原理 3.7 终点误差 3.8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3.1 酸碱质子理论. 1 酸碱质子理论的基本概念 2 酸碱 反应的平衡常数 3 酸碱的强度、共轭酸碱对的关系. 一、基本概念 酸:是能给出质子的物质。 碱:是能接受质子的物质。

cerise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第三章 酸碱滴定法 Acid-base titration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三章 酸碱滴定法Acid-base titration 3.1 酸碱质子理论 3.2 分布系数δ计算 3.3 质子条件和pH的计算 3.4 酸碱缓冲溶液 3.5 酸碱指示剂 3.6 酸碱滴定基本原理 3.7 终点误差 3.8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2. 3.1 酸碱质子理论 1 酸碱质子理论的基本概念 2 酸碱反应的平衡常数 3酸碱的强度、共轭酸碱对的关系

  3. 一、基本概念 • 酸:是能给出质子的物质。 • 碱:是能接受质子的物质。 • 水溶液中的 能接受质子(反应后生成水),所以是一种碱,但它也不是碱的唯一标志了。当一种酸给出质子之后,剩下的酸根自然对质子具有某种亲和力,因而是一种碱,这样就构成了如下的共轭酸碱体系(共轭酸碱对): • 酸 碱

  4. 这样的反应叫酸碱反应:酸失去质子后转化为它的共轭碱,(碱)得到质子后转化为它的共轭酸。这样的反应叫酸碱反应:酸失去质子后转化为它的共轭碱,(碱)得到质子后转化为它的共轭酸。 • 看下面的一些共轭酸碱对:

  5. 质子理论认为:酸碱反应的实质是质子的转移(得失)。它就是说,酸碱反应是两个共轭酸碱对共同作用的结果。质子理论认为:酸碱反应的实质是质子的转移(得失)。它就是说,酸碱反应是两个共轭酸碱对共同作用的结果。 • 例如:在水中的离解: 半反应1 半反应2 酸1 碱1 酸2 碱2 如果没有作为碱的溶剂(水)的存在,就无法实现其在水中的离解。

  6. 半反应不能独立存在,酸碱反应实际是质子在两对共轭酸碱之间的转移。因此它由两个酸碱半反应组成。半反应不能独立存在,酸碱反应实际是质子在两对共轭酸碱之间的转移。因此它由两个酸碱半反应组成。 • 溶剂分子之间发生的这个反应,叫溶剂的质子自递反应。例如水的质子自递反应:

  7. 二、酸碱反应的平衡常数 浓度、活度和活度系数之间的关系:  =  iC i为i的活度系数,表达实际溶液和理想溶液之间偏差大小。对于强电解质溶液,当溶液的浓度极稀时,离子之间的距离是如此之大,以致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可以忽略不计,活度系数就可以视为1,即=c。

  8. 离子强度(ionic strength)与溶液中各种离子的浓度及电荷有关: 对于AB型电解质稀溶液(<0.1molL-1),德拜-休克尔公式能给出较好的结果: 简化式:

  9. 酸碱反应进行的程度可以用相应平衡常数的大小来衡量。例如: 活度常数 只与温度有关 浓度常数 混合常数 和 除与温度有关外,还与离子强度有关。 和

  10. 三、酸碱的强度、共轭酸碱对的关系 • 酸碱的强度是相对的,与本身和溶剂的性质有关。 • 在水溶液中,酸碱的强弱由酸碱平衡常数来衡量: • 共轭酸碱对中,酸性越强,碱性越弱。酸的越大,其共轭碱的就会越小。

  11. 多元酸碱各级离解常数的大小:多元酸碱各级离解常数的大小: 或 ,如: • 每一对共轭酸碱对之间均存在:

  12. 3.2 分布系数δ计算 • 分析浓度与平衡浓度 • 酸的浓度与酸度,碱的浓度与碱度 • 分布系数δ的计算及分布图

  13. 一、分析浓度与平衡浓度 1.分析浓度(analytical concentration) 一定体积溶液中含某种物质的量,包括已离解和未离解两部分,也称总浓度,用c表示。 2.平衡浓度(equilibrium concentration) 溶解达到平衡时,溶液中存在的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用[ ]表示。

  14. 二、酸的浓度与酸度,碱的浓度与碱度 1.酸的浓度与酸度(acidity) 酸的浓度又叫酸的分析浓度,指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某种酸的物质的量(mol),包括未解离的和已解离的酸的浓度。酸度是指溶液中H+的浓度或活度,常用pH表示。 2.碱的浓度与碱度(basicity) 碱的浓度又叫碱的分析浓度,指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某种碱的物质的量(mol),包括未解离的和已解离的碱的浓度。碱度是指溶液中OH-的浓度或活度,常用pOH表示。

  15. 三、分布系数δ的计算及分布图(distribution coefficient and distribution diagram) 溶液中某酸碱组分的平衡浓度占其总浓度的分数,称为分布系数,以表示。分布系数取决于该酸碱物质的性质和溶液H+浓度,与总浓度无关。 分布系数能定量说明溶液中的各种酸碱组分的分布情况。通过分布系数,可求得溶液中酸碱组分的平衡浓度。酸度对溶液中酸(或碱)的各种存在形式的分布的影响规律,对掌握反应的条件具有指导意义。 各种存在形式的分布系数的和等于1。

  16. 1.一元酸溶液(monacid solution) 如HAc:HAc,Ac-

  17. * δAc-随pH的增高而增大, δHAc随pH的增高而减小。 * 当pH=pKa(4.74)时, δAc- = δHAc =0.50, HAc与Ac-各占一半; * pH<pKa,主要存在形 式是HAc;pH>pKa, 主要存在形式是Ac-。 *δ与总浓度c无关,是pH和pKa的函数。[HAc]和[Ac-] 与总浓度c有关。

  18. 2.二元酸溶液(dibasic acid solution) 如草酸:H2C2O4, HC2O4-,C2O42— δ0

  19. 草酸的三种形式在不同 pH时的分布图。 * pH<pKa1, 主要存在形式是H2C2O4, • pKa1 < pH<pKa2, 主要存在形式HC2O4-, • pH>pKa2, 主要存在形式是C2O42—。 • 当pH=pKa1,δ0 =δ1 =0.50 当pH=pKa2,δ1 = δ2 =0.50

  20. 3.多元酸溶液(polyprotic acid solution) 例如 磷酸:H3PO4,H2PO4-1,HPO42-,PO43-

  21. 3.3质子条件和pH的计算 1 物料平衡、电荷平衡和质子平衡 2 pH的计算 * 强酸(强碱)溶液 * 一元弱酸(弱碱)溶液 * 多元酸(碱)溶液 * 弱酸混合溶液 * 两性物质溶液 *酸式盐,弱酸弱碱盐

  22. 一、物料平衡、电荷平衡和质子条件 1.物料平衡方程,简称物料平衡(material balance equation) 用MBE表示。在一个化学平衡体系中,某一给定物质的总浓度,等于各种有关形式平衡浓度之和。 例 浓度为c (mol/L) HAc溶液物料平衡为 浓度为c (mol·L-1)的Na2SO3溶液的物料平衡为:

  23. 2.电荷平衡方程,简称电荷平衡(Charge balance equation)用CBE表示。单位体积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的量(mol)应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的量(mol)。 例浓度为c(molL-1)的NaCN: [H+] + [Na+] = [CN-] + [OH-] [H+] + c = [CN-] + [OH-] 浓度为c(mol·L-1)的CaCl2溶液: [H+] + 2[Ca2+]=[OH-]+[Cl-]

  24. 3.质子条件,又称质子平衡方程(Proton balance equation)用PBE表示。溶液中得质子后产物与失质子后产物的质子得失的量相等。反映了溶液中质子转移的量的关系。 Na2S的[OH-]表达式 NaHCO3的质子条件为

  25. 选好质子参考水准。以溶液中大量存在并参与质子转移的物质为质子参考水准,通常是原始的酸碱组分及水。选好质子参考水准。以溶液中大量存在并参与质子转移的物质为质子参考水准,通常是原始的酸碱组分及水。 • 写出质子参考水准得到质子后的产物和失去质子后的产物,并将所得到质子后的产物平衡浓度的总和写在等式的一边,所有失去质子后的产物平衡浓度的总和写在等式的另一边,即得到质子条件。 • 在处理多元酸碱时应注意浓度前的系数。 • 在质子条件中不应出现作为质子参考水准的物质,因为这些物质不管失去质子或是接受质子都不会生成它本身。

  26. 写出NH4H2PO4水溶液的质子条件式: +H+ -H+ H+← H2O → OH- NH4+ →NH3 H3PO4←H2PO4-→HPO42- H2PO4- → PO43 [H+]+[H3PO4]=[OH-]+[NH3]+ 2[PO43-]+[HPO42-]

  27. 二、酸碱溶液pH的计算 1. 强酸(强碱)溶液 → 强酸溶液 A.最简式 [H+]=Ca(Ca≥10-6mol/L) B.近似式 (Ca<10-6mol/L)

  28. →强碱溶液 A.最简式 [OH-]=Cb(Cb≥10-6mol/L) B.近似式 (Cb<106mol/L)

  29. 2. 一元弱酸(碱)和多元弱酸(碱) →一元弱酸 A.最简式: (CKa≥20Kw及C/Ka≥500) B.近似式: (CKa≥20Kw及C/Ka<500) (CKa<20Kw及C/Ka≥500)

  30. → 一元弱碱 A.最简式: (CKb≥20Kw及C/Kb≥500) B.近似式: (CKb≥20Kw及C/Kb<500) (CKb<20Kw及C/Kb≥500)

  31. →多元酸(碱) A.最简式: 当CKa1≥20Kw, ,C/Ka1≥400时, B .近似式: 当CKa1≥20Kw, 时,

  32. 3. 强酸与弱酸混合溶液 Ca mol/L HCl + C mol/L HAc A.最简式 [H+]≈Ca(Ca≥20[Ac-]) B.近似式

  33. 4. 两种弱酸的混合 HA CHA KHA HB CHB KHB 最简式 (CHAKHA>>CHB KHB)

  34. 5. 两种弱碱的混合 (CB1KHB1>>CB2 KHB2)

  35. 6. 两性物质 →酸式盐 NaHA 近似式: ([HA-]≈C,忽略HA-的离解) ([HA-]≈C,Ka2>20Kw忽略HA-和水的离解) 最简式: ([HA-]≈C,Ka2 >20Kw C > 20Ka1)

  36. →一元弱酸弱碱盐 如NH4Ac,NH4F 近似式: ([HA]=[A-]≈C,忽略HA和A-的离解) ([HA]=[A-]≈C,Ka’≥20Kw,忽略HA、A-和水的离解) • 最简式: ([HA]=[A-]≈C,Ka’≥20Kw, C > 20Ka)

  37. →多元酸的盐 如(NH4)2CO3、(NH4)2S 最简式:

  38. →HAc + NaF,H3BO3 + NaAc的混合液 近似式: 最简式:当KHAcCHAc≥20Kw,CF-≥20KHF时,

  39. 3.4 酸碱缓冲溶液 1 酸碱缓冲溶液定义 2 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 3 缓冲容量 4 缓冲溶液选择的原则

  40. 一、酸碱缓冲溶液定义 →Buffer solution,一种能对溶液的酸度起稳定作用的溶液。若往缓冲溶液中加入少量酸或少量碱,或因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产生了少量的酸或碱,或将溶液稍加稀释,溶液的酸度基本不变。 →缓冲溶液通常由浓度较大的弱酸及其共轭碱所组成。pH范围一般为2~12。例如,HAc-Ac-,NH4Cl-NH3等。 →强酸(pH<2)或强碱(pH>12)溶液也是缓冲溶液,可以抵抗少量外加酸或碱的作用,但不具有抗稀释作用。

  41. 二、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 →近似式: (当pH≤6时) (当pH≥8时) →最简式:当Ca,Cb≥20[H+]或Ca,Cb≥20[OH-]时

  42. 三、缓冲容量(buffer capacity)    使1L溶液的  值增加一个单位所需强碱的量为或者使1L溶液的  值减小一个单位时所需强酸的量称为缓冲容量.  数学表达式:   越大,缓冲能力越强。可以证明:

  43. (1)当  和  一定,即  一定时,随着 的增大, 也增大。(1)当  和  一定,即  一定时,随着 的增大, 也增大。 • (2)当 一定时,越  接近1, 越大。 • (3)当     时,       ,此时     。 • (4)如果  比值偏离1越远, 越小,甚  至失去缓冲作用。 • 缓冲溶液的缓冲范围:

  44. 四、缓冲溶液选择的原则 →缓冲溶液对测量过程应没有干扰。 →所需控制的pH应在缓冲溶液的缓冲范围之内。如果缓冲溶液是由弱酸及其共轭碱组成的,pKa值应尽量与所需控制的pH一致,即pKapH。 →缓冲溶液应有足够的缓冲容量,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缓冲物质应廉价易得,避免污染。

  45. 3.5 酸碱指示剂 1 酸碱指示剂的原理 2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3 影响影响变色点pH的因素 4 混合指示剂

  46. 一、酸碱指示剂的原理 →酸碱指示剂(indicator)一般是弱的有机酸或有机碱,它的酸式与其共轭碱式相比应具有明显不同的色调。当溶液的pH改变时,指示剂失去质子由酸式转化为碱式,或得到质子由碱式转化为酸式,由于结构上的改变,引起了颜色的变化。

  47. →甲基橙(methyl orange,MO)-双色 pH≤ 3.1,酸式色,红色; pH 4.4, 碱式色,黄色; pH 3.1-4.4,两种形式共存,为混合色,橙色。

  48. →酚酞(phenolphthalein PP)- 单色在酸性溶液无色,在碱性溶液中转化为醌式后显红色。 →甲基红(methyl red MR)- 双色在酸性溶液红色,在碱性溶液中显 黄色。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