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通識教育研討會 2010 國民教育與通識教育 二零一零年 六月二十二日 梁恩榮 副教授 教育政策與領導學系 副總監 管治與公民研究中心 香港教育學院

通識教育研討會 2010 國民教育與通識教育 二零一零年 六月二十二日 梁恩榮 副教授 教育政策與領導學系 副總監 管治與公民研究中心 香港教育學院. 公民教育的第四階段 --- 透過通識教育 ( 現代中國 ) 推行國民教育的四個重要議題 國民教育的目的: 培育批判性愛國者 (critical patriot) : 能及願意以客觀、持平的態度來「是其是、非其非」, 並且對國族有情、有承擔,願意投入共同改善國家陰暗面的國民 。 主流論述傾向只談國家的光明面,避談其黑暗面,有違培育批判思考的要求。 (本地議題). (2) 要發展包括政治向度的國民教育

dai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通識教育研討會 2010 國民教育與通識教育 二零一零年 六月二十二日 梁恩榮 副教授 教育政策與領導學系 副總監 管治與公民研究中心 香港教育學院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通識教育研討會 2010 國民教育與通識教育 二零一零年 六月二十二日 梁恩榮 副教授 教育政策與領導學系 副總監 管治與公民研究中心 香港教育學院

  2. 公民教育的第四階段--- 透過通識教育(現代中國)推行國民教育的四個重要議題 • 國民教育的目的: 培育批判性愛國者 (critical patriot): • 能及願意以客觀、持平的態度來「是其是、非其非」, 並且對國族有情、有承擔,願意投入共同改善國家陰暗面的國民 。 • 主流論述傾向只談國家的光明面,避談其黑暗面,有違培育批判思考的要求。 (本地議題)

  3. (2) 要發展包括政治向度的國民教育 • 現時主流論述傾向非政治化, 所培育的並是國 民身份,而是中華文化身份。 (本地議題) (3) 國民身份認同和容納各種不同文化社群的關係 (國際議題)。 (4) 多元公民身份:普世價值與特殊價值

  4. (2) 發展包括政治向度的國民教育 • 例如在「中國的改革開放」主題中與政治有最直接關係的例子,“中央人民政府回應改革開放的例子:法制建設、民主政治建設,和與國際標準接軌的立法和政策”。 • “政府管治的不同面向和改革開放帶來的影響,例如資源分配的優次決定、政府職能和辦事效率、政策和法規的制定和實施…、回應市民和社會團體、組織的需要、政府的認受性、政府與人民的關係、中央人民政府與地方人民政府的關係”。

  5. 課本的一些例子: • 現今中國民主政治建設的幾個特點: 根據中國政府的定義,民主就是讓人民當家作主,有機会参與國策决定,但民主不一定需要選舉。那麼,中國民主政治的建設又是怎樣的呢? • 民主法治改革 ……… 開放政務、 建立基層民主 …… 辯論比賽: 中國有條件實行全面民主嗎? • 如果教師能具備足夠相關的知識是可以發展包括政治向度的國民教育。

  6. (1) 培育批判性愛國者 (critical patriot) 課程內容中鼓勵以不同角度去探索中國政治,而不是局限於中國的「光明」面。 課本的一些例子: 根據資料2,中國實行甚麼政党制度? 根據資料3, 該制度有甚麼優點? 你認同該制度有上述優點嗎? 試加以解釋。 • 如果教師能具備足夠有關中國政治的知識和意識,加上適當的教學法、及對盲目的愛國存在警惕,培育批判性愛國者的空間是存在的。

  7. (3) 國民身份認同和容納各種不同文化社群的關係。 • 單元「現代中國」並沒有重視少數民族問題。 • 例如 (1) 在「中國的改革開放」主題中,雖然包括了團結,人權和公正的態度,但並沒有涉及任何有關少數民族的東西。 • (2)「中華文化與現代生活」 的說明部分則包括了「多元和多樣文化」,「尊重不同的生活方式」、 「多重性」。不過,這些都是包括在中國傳統生活方式相對現代生活方式的內容中,而不涉及少數民族的多樣性。

  8. 在單元「今日香港」 中則輕描淡寫。 • 「少數族裔」和相關的非中國籍的人,都只各出現了一次。 • 香港社會被視為同質社區,而沒有對少數族裔的問題,作合理關注。 • 在多元化身份只是指全球,國家和地方的身份,而不是族裔身份。 • 在「法治和社會政治參與」 的主題,種族則被視為利益集團。 • 意味著,LS視少數族裔問題為一個不重要的香港本土問題,而非國民教育的問題。

  9. 結論:在LS中有關少數族裔的討論與全球公民教育的趨勢完全脫節,當全球的國民教育正邁向一個更包容的方向時,LS則嚴重忽視調和及容納不同種族和文化社區的需要。結論:在LS中有關少數族裔的討論與全球公民教育的趨勢完全脫節,當全球的國民教育正邁向一個更包容的方向時,LS則嚴重忽視調和及容納不同種族和文化社區的需要。 (4) 「多元公民身份」 : 全球化單元 • 本地公民、國家公民、「世界公民」。 • 使國民超越國族潛藏的狹窄利益,而進入人類共同福祉的普世關懷中。 • 除了愛自己的國族外,更要堅守維護人類尊嚴和福祉的普世價值,例如公義、和平、多元、寬忍、人權及民主等。 • 普世價值 (人權教育)與特殊價值的探討。 http://www.informaworld.com/smpp/content~db=all~content=a794234338

  10. 教學策畧的反思 • 一些有影响力的政治社教化因素/教學策畧: • 在開放式課室的氣氛討論争議性的議題 + 探討社會/政治議的體驗(服務)學習活動 + 老師的個人特質。 • LS :強調議題學習、体驗式學習 、專題研習。與上述有潛在影响力的政治社羣化因素相似。 • 不足: • 強調學習,對参與改變的強調不足。 • LS所建議的參與學習策略並不是以培育「變革促進者」(changing agent)為目的,而是要 “幫助學生達到某些單從課堂學習難以達到的學習宗旨和提供學習機會,使學生可透過觀察、調查、面談和各種形式的實地考察來探索社區”

  11. 培養學生成為積極參與公民的目標只是與LS的目標(e) “處理價值觀的衝突” 和目標 (f) “ 成為對社會、國家和世界有認識和負責任的公民” 較接近。 • 目標(d)技能發展則只強調知識和溝通技巧,而不是實際的行動技能。 • 缺乏行動的公民教育 (action poor)。 建議 • 引入倡議性的NGOs,強化體驗。 • 加強批判性反思。 結論 • 機會已具備,但我們是否已預備好迎向挑戰? 完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