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2

Study of The Nucleon Pair Approximation (NPA)

配对近似壳模型的研究与应用. Study of The Nucleon Pair Approximation (NPA). 作者:徐正宇 雷杨 张丽华 导师:赵玉民 教授. Outline. 模型理论研究学习的背景 配对近似壳模型的基本框架 关于集体对性质的讨论 配对空间截断有效性的讨论 对铅“ 208Pb” 区原子核的系统研究 结论与总结. 1. 研究背景 ( 1 ). 核物理研究的困难: 确定核子间的相互作用 —— 核力非常困难 严格求解薛定谔方程极其困难 解决方法 —— 寻找唯象模型理论 费米气体模型 液滴模型 壳模型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Study of The Nucleon Pair Approximation (NPA)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配对近似壳模型的研究与应用 Study of The Nucleon Pair Approximation (NPA) 作者:徐正宇 雷杨 张丽华 导师:赵玉民 教授

  2. Outline • 模型理论研究学习的背景 • 配对近似壳模型的基本框架 • 关于集体对性质的讨论 • 配对空间截断有效性的讨论 • 对铅“208Pb”区原子核的系统研究 • 结论与总结

  3. 1. 研究背景 (1) 核物理研究的困难: • 确定核子间的相互作用 —— 核力非常困难 • 严格求解薛定谔方程极其困难 解决方法 —— 寻找唯象模型理论 • 费米气体模型 • 液滴模型 • 壳模型 • 集体运动模型等等

  4. 1. 研究背景 (2) 自1949年壳模型提出以来,它一直被视作是研究原子核结构的基础理论。但是,由于壳模型自身的特点——组态空间的维数随着粒子数的上升和单粒子轨道数目的上升,增加剧烈,给人们对角化大型哈密顿矩阵提出了难题,在应用于中重核和重核的研究时存在局限性。

  5. 1. 研究背景 (3) • 相互作用玻色子模型(IBM)在壳模型的组态空间基础上进行了近似,认为核子倾向于配成角动量是0和2的对,并且将这些对近似为sd玻色子。由于其简单的数学结构和所包含的丰富的物理,IBM得到了人们大量的研究和应用。被认为是研究原子核结构的有效的模型理论。 • IBM仍然存在一些无法回避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尝试用费米子的配对来代替IBM中的玻色子。

  6. 2. 模型框架(1)

  7. 2. 模型框架(2) 如果我们研究一个N对核子系统,我们的空间基矢就是通过将这些配对核子依次耦合得到的。 在我们的模型空间中,基矢具有如下的数学形式:

  8. 2. 模型框架(3)

  9. 2. 模型框架(4) 定义好哈密顿量的具体形式和基矢的数学形式,我们可以计算哈密顿矩阵元并对角化哈密顿矩阵,求得本征值及其相应波函数。 此处省略了具体计算公式,详细的公式及推导可参考文献: • [1] J. Q. Chen, B. Q. Chen and A. Klein, Nucl.Phys.A554, 61(1993). • [2] J. Q. Chen, Nucl. Phys.A562, 218(1993). • [3] J. Q. Chen, Nucl. Phys. A626, 686(1997). • [4] Y. M. Zhao, N. Yoshinaga, S. Yamaji, J. Q. Chen, and A. Arima, Phys. Rev. C62, 014304 (2000).

  10. 3. 关于集体对性质的讨论(1) • 由于我们研究学习的对象是原子核的低激发态,我们希望得到这样的结构系数 y(abr),使得对应于我们所用唯象壳模型哈密顿量,集体对拥有尽可能低的能量。 • 确定S对结构系数的“基本空间”定义为:(Sj1Sj2…SjN)(0). 目标: < SN | g. s. > = 最大值. • 确定D对结构系数的“基本空间”定义为 : (SN-1Dj1,j2)(2). 目标: < SN-1D | g. s. > = 最大值.

  11. 3. 关于集体对性质的讨论(2) 针对原子核202Pb(包含6个价中子),我们细致考察了不同空间下得到的SD对结构系数的差别。

  12. 3. 关于集体对性质的讨论(3) 我们用来确定SD对结构系数的空间是合理的,在研究原子核低激发态时有效的。 • 确定S对的结构系数所用空间的具体形式为: (Sj1Sj2…SjN)(0). • 确定D对的结构系数所用空间的具体形式为: (SN-1Dj1,j2)(2). • 确定其它角动量的集体对X(自旋J=x)的结构系数我们可以采用与确定D对结构系数相似的空间: (SN-1Xj1,j2)(x).

  13. 4. 配对空间截断有效性的讨论(1) 针对原子核46Ca,多种不同组态空间截断下的能谱计算结果及实验比较。 “exp”表示46Ca的实验能谱。“SM”表示取自严格壳模型组态空间的计算结果。“BP”表示取自单对破缺空间的计算结果。 其它的字母表示计算空间中所包含集体对的具体种类。 S是自旋J=0的对; D和D’是自旋J=2的对; G是自旋J=4的对; I是自旋J=6的对。

  14. 4. 配对空间截断有效性的讨论(2) 不同截断空间下波函数与相应壳模型波函数的重叠计算结果。 壳模型与不同截断空间下相应角动量宇称的子空间的维数大小和对比。

  15. 5. 对铅“208Pb”区原子核的系统研究(1) 在具体的数值计算中,我们取209Bi 和207Pb 实验能谱中最低的1/2-,3/2-,5/2-,7/2-,9/2-和13/2+态的能量,分别作为我们质子和中子的单粒子能级。他们的具体数值列于下表: 针对质子空间,我们在传统SD截断空间中引入了一个角动量 J=4,6,8的对。 针对中子空间,我们在传统SD截断空间中引入了一个角动量 J=4的对

  16. 5. 对铅“208Pb”区原子核的系统研究(2) 部分偶偶核能谱计算结果和实验对比 部分奇A核能谱计算结果和实验对比

  17. 5. 对铅“208Pb”区原子核的系统研究(3) 部分偶偶核磁矩与电四极矩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的比较

  18. 5. 对铅“208Pb”区原子核的系统研究(4) 部分奇A核磁矩与电四极矩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的比较

  19. 5. 对铅“208Pb”区原子核的系统研究(5) 部分偶偶核电四极跃迁概率B(E2)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的比较

  20. 5. 对铅“208Pb”区原子核的系统研究(6) 部分奇A核电四极跃迁概率B(E2)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的比较

  21. 6. 总结 • 我们研究讨论了空间中配对结构系数的性质,从数值上证明了我们确定结构系数的空间在低激发态是有效并且可靠的。 • 利用配对近似壳模型的算法,我们在多种不同的配对截断空间下进行了对46Ca的计算,并将结果于严格壳模型空间的结果进行比较,从而确定了不同集体对在低激发态中的贡献。 • 我们对208Pb区域的原子核进行了系统的计算研究,经过尝试,我们发现质子空间内J=4、6、8的对,中子空间J=4的对在低激发态有很强的贡献。我们的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的符合程度非常好。

  22. 谢 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