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第九组 PPT 制作:章盼盼、樊文杰 发言人:姜青华

细胞因子的研究进展. 第九组 PPT 制作:章盼盼、樊文杰 发言人:姜青华. 目录. 1 、 回顾 2 、 干扰素对人体好的方面的作用 3 、 干扰素对人体的毒副反应 4 、 干扰素的发现 5 、 动物干扰素的研究进展 6 、 干扰素应用研究存在的问题. 细胞因子分类. 细胞因子被分为白细胞介素,干扰 素,肿瘤坏死因子,集落刺激因子,生长 因子和趋化性细胞因子六类.. 干扰素对人体好的方面的作用. 1 、是一种广谱抗病毒剂,并不直接杀伤或抑制病毒,而主要是通过细胞表面受体作用使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从而 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 ;

eagan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第九组 PPT 制作:章盼盼、樊文杰 发言人:姜青华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细胞因子的研究进展 第九组 PPT制作:章盼盼、樊文杰 发言人:姜青华

  2. 目录 • 1、回顾 • 2、干扰素对人体好的方面的作用 • 3、干扰素对人体的毒副反应 • 4、干扰素的发现 • 5、动物干扰素的研究进展 • 6、干扰素应用研究存在的问题

  3. 细胞因子分类 细胞因子被分为白细胞介素,干扰 素,肿瘤坏死因子,集落刺激因子,生长 因子和趋化性细胞因子六类.

  4. 干扰素对人体好的方面的作用 1、是一种广谱抗病毒剂,并不直接杀伤或抑制病毒,而主要是通过细胞表面受体作用使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从而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 2、可增强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和T 淋巴细胞的活力,从而起到免疫调节作用,并增强抗 病毒能力。 3、它们在同种细胞上具有广谱的抗病毒、影响细胞生长,以及分化、调节免疫功能等多种生物活性。

  5. 干扰素对人体的毒副反应 干扰素在对疾病起治疗作用的同时也会 给机体带来一定的毒副反应,尤其是在治疗 肾癌、恶性黑色素瘤等恶性疾病时,由于用 药剂量高,毒副反应相对较明显,这些副作 用可能会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所下降,严 重时甚至会使医生和患者不得不调整最初的 治疗方案。

  6. 干扰素对患者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 精神系统也有副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副作用 表现为昏睡和意识障碍,在外周神经系统表现为 肢体麻痹和刺痛感。 干扰素还会影响下丘脑-垂体轴的许多激素, 刺激激素的分泌,使得肾上腺皮质激素过量释放 和男性激素的分泌不足,甚至可以引起男性性功 能障碍。

  7. 干扰素的发现 1957年,英国病毒生物学家Alick Isaacs和瑞士研究人员Jean Lindenmann,在 利用鸡胚绒毛尿囊膜研究流感干扰现象时了解 到,病毒感染的细胞能产生一种因子,后者作 用于其他细胞,干扰病毒的复制,故将其命名 为干扰素。

  8. 1966-1971年,Friedman发现了干扰素的抗 病毒机制,引起了人们对干扰素抗病毒作用的 关注,而后,干扰素的免疫调控及抗病毒作用、 抗增殖作用以及抗肿瘤作用逐渐被人们认识。 1976年Greenberg等首先报道用人白细胞干扰 素治疗4例慢性活动性乙肝,治疗后有2例 HBeAg消失。但是由于人白细胞干扰素原材料 来源有限,价格昂贵,因此未能大量应用于临 床。

  9. 1980-1982年,科学家用基因工程方法在大肠 杆菌及酵母菌细胞内获得了干扰素,从每1升细 胞培养物中可以得到20-40毫升干扰素。 从1987年开始,用基因工程方法生产的干扰素进入了工业化生产,并且大量投放市场。

  10. 动物干扰素的研究进展 鱼类干扰素 禽类干扰素 猪干扰素

  11. 在鸡干扰素的研究方面,近年来,研究人员采用PCR技术先后成功报道了丝羽乌骨鸡IFN、惠阳胡须鸡IFN—α、鸡γ—干扰素、石岐杂鸡α、γ—干扰素,鸭Ⅰ、Ⅱ干扰素等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克隆得到的鸡IFN—α、γ基因的开放阅读框架ORF分别由约579个和492个核苷酸组成;同时对禽类IFN基因的同源性进行了分析,确定了一些新的亚型。序列比对发现,不同品种鸡的同类IFN核苷酸同源性在90%以上,与相应的鸭IFN同源性在70%左右,提示同种不同品系禽类之间IFN基因序列变异不大。在鸡干扰素的研究方面,近年来,研究人员采用PCR技术先后成功报道了丝羽乌骨鸡IFN、惠阳胡须鸡IFN—α、鸡γ—干扰素、石岐杂鸡α、γ—干扰素,鸭Ⅰ、Ⅱ干扰素等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克隆得到的鸡IFN—α、γ基因的开放阅读框架ORF分别由约579个和492个核苷酸组成;同时对禽类IFN基因的同源性进行了分析,确定了一些新的亚型。序列比对发现,不同品种鸡的同类IFN核苷酸同源性在90%以上,与相应的鸭IFN同源性在70%左右,提示同种不同品系禽类之间IFN基因序列变异不大。

  12. 猪干扰素是研究最早的动物干扰素之一。研究表明,猪白细胞干扰素对猪的许多病毒性传染病如流行性腹泻、猪瘟、传染性胃肠炎等,以及对牛病毒性腹泻、小鹅瘟、羔羊腹泻等都具有不错的疗效,试验证实猪干扰素与牛羊等动物之间存在交叉活性。最近几年,猪干扰素α、β、γ基因的分子克隆与序列分析获得成功。

  13. 鱼类也是干扰素研究较早的动物之一。邵健忠等关于草鱼干扰素诱生条件的研究表明,草鱼IFN的合成受温度、病毒种类、病毒剂量、鱼体营养状况等因素的影响,25℃水温下诱生的IFN活性明显高于15℃和8℃。鱼类也是干扰素研究较早的动物之一。邵健忠等关于草鱼干扰素诱生条件的研究表明,草鱼IFN的合成受温度、病毒种类、病毒剂量、鱼体营养状况等因素的影响,25℃水温下诱生的IFN活性明显高于15℃和8℃。 采用细胞病变抑制法测定病毒诱导前后草鱼外周血中干扰素的活性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经病毒诱导的草鱼血清中出现明显的干扰素抗病毒活性。

  14. 草鱼组织干扰素体外诱生试验结果表明, 从脾脏、外周血和胸腺组织中均能诱生出IF N,并且体外诱生的白细胞IFN与体内诱生 的血清IFN是同一种物质,同时初步证实了 T淋巴细胞是草鱼产生IFN的主要白细胞。

  15. 干扰素应用研究存在的问题 从多个角度对IFN的结构进行改造,以赋于其 新的功能及大量生产高质量的IFN 制剂,可能是最 重要的两大问题。 不同IFN的组织亲和性和生物学作用亦有待了 解,IFN的提纯和测定方法尚不够稳定和简化。应用 干扰素诱生剂和人工干扰素产品治疗病毒性疾病取 得了一定进展,今后一段时间内要加快基因工程干 扰素产品的商品化研制。

  16. 相对而言,由中草药等诱生剂诱导产生IFN , 因纯化工艺复杂,产量少,作用缓和等诸多因素的影 响而极大限制了在临床和科研上的应用。而考虑在规 模化生产中推广使用干扰素,必须建立高效生产干扰 素的体系,利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重组干扰素是一条 有效途径。根据畜牧生产和疾病发展以及对干扰素的 研究情况,应优先开发猪白细胞干扰素和鸡干扰素产 品,由于γ干扰素具有较强的免疫调节功能,可以用 于体质弱、免疫功能低下的病畜。

  17. 总的来说,目前干扰素在基础理论和实践应用上仍需要进行大量的研究,但相信随着干扰素进入分子生态学研究阶段,动物干扰素的分子结构、理化特性、生物学特性、产生和作用机理不断得到阐明,各种动物干扰素基因得到克隆和表达,基因工程产品的问世,将给目前严重危害畜牧业生产的疾病,特别是病毒性和肿瘤性疾病的防治带来新的希望。

  18. 谢谢观看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