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6

ECDIOKS ——北邮 CDIO 探讨与实践

ECDIOKS ——北邮 CDIO 探讨与实践. 纪阳 北京邮电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北邮教育技术研究室 中国生生实验室网络. E-CDIO-KS 概念剖析. E -CDIO- KS E ,即 Experience ,为体验。在构思前,对移动互联网的服务进行一定数量的体验。通过体验了解移动互联网的服务。 K ,为 Knowledge ,就是根据实际的工程实施经验,进行知识总结。通过作品、论坛汇聚显性资源和隐性资源,构建知识中心。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ECDIOKS ——北邮 CDIO 探讨与实践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ECDIOKS——北邮CDIO探讨与实践 纪阳 北京邮电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北邮教育技术研究室 中国生生实验室网络

  2. E-CDIO-KS概念剖析 • E-CDIO-KS • E,即Experience,为体验。在构思前,对移动互联网的服务进行一定数量的体验。通过体验了解移动互联网的服务。 • K,为Knowledge,就是根据实际的工程实施经验,进行知识总结。通过作品、论坛汇聚显性资源和隐性资源,构建知识中心。 • S,为Sharing,对作品通过开源的方式开放代码,共享知识成果,通过开放进化平台的方式,提供更多的开放能力给其他开发者。把未来需要继续努力的技术挑战开放出来,把问题留给后面的人进行优化。 • E-CDIO-KS模式,是一种改进的CDIO创新模式,利用信息技术与混合式学习模式,汇聚和吸收更多的创新成果,形成创新知识库;强调体验、共享和演进性。更具互联网的开放性,可实施性。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3. Experience • 构思的缺陷: • 中国长期以来的教育方式决定了高校的学生几乎没有生活积累,对本专业相关行业的需求几乎一无所知。 • 因此导致CDIO的第一个环节——构思——往往无法得到可行的结论。 • “E”的过程强调对生活的体验、强调沉浸、强调融入、强调实践,是对CDIO概念的有益补充。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4. Knowledge • 运营的困境: • 社会环境决定了学生运营举步维艰,即使在欧美发达国际亦是如此 • 另一个导致运营很难实施的原因是年轻的创业者们不懂“总结”,一批又一批的在同样或类似的困难上碰得头破血流 • “K”强调总结、强调分析、强调反思,解决了传统的CDIO很难形成闭环的困境。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5. Sharing • 总结出来的知识如果不分享,就只是沉睡的信息。 • 分享才创造价值,分享才能促进CDIO的良性循环。 • 通过网络教育平台等信息化手段能够做到高效、稳定的知识分享与积累。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6. E-CDIO-KS在《移动互联网》课程中的应用 • 体现CDIO的实质: • 基于做中学 • 基于项目的学习,项目贯穿课程始终 • 通过大赛方式--移动生活俱乐部组织,竞赛小组,以俱乐部模式组织学生深入钻研,弥补课堂的不足,最大化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群体的自发形成。 • 与企业项目紧密结合--三星公司支持。有利于学生和企业之间形成互动关系。在企业专家指导下,进行移动互联网技术创新,缩短企业和学校的距离,丰富学校的知识结构。 • 体现多学科交叉 • 通信计算机,媒体艺术,工业设计 • 教育技术学-整体设计,课程包装,理念提升,基于开放平台的网络课程教学设计 • 以学生为中心,以大赛为线索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7. E-CDIO-KS在《移动互联网》课程中的应用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8. E-CDIO-KS在《移动互联网》课程中的应用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9. E-CDIO-KS在《移动互联网》课程中的应用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10. 第一阶段成果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11. 第一阶段成果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12. 第二阶段成果 • 形成进化式的网络课程(开放,共享,进化) • 大赛作品展示 • 生生实验室知识中心 • 为下一届学生提出的问题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13.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 • 什么是“混合学习”教学模式 • Face to Face加e-Learning • 开放、共享、在线式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14. 传统教育教与学的关系 教 学 上百年来,教育专家围绕如何进行教与学的问题进行了不懈的探求。为适应社会进步对人才提出的要求,教学模式改革一直是学校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15. 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 传统的学习观点“空水壶”,以教为中心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16. 混合式教育教与学的关系 教 学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17. 建构主义下的教学理念 通往世界的窗口 认知 结构 发现 事件 和 事物 思维加工 学习是从经验中获得有意义的变化 思维的方法和技巧 Richard Bawden's Visual representation of Kolb's (Kolb 1984)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18. 混合式教育模式下的教学理念 • 建构主义的思想 • 建构主义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个人自己决定的,每个人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构建客观现实世界(谢新观,2000)。 • 建构主义对学习的理解 • 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何克抗,1997)。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19. 混合式教育模式下的教学理念 • 建构主义挑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对整个教育界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框架。 •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 教师角色的转变,逐渐放弃传统教学中对课程知识所占有的话语霸权,引导学生共同研究课程。 • 学生由知识的消费者转变为学习内容的生产者、发布者、分享者和受益者。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20. 混合式学习下的评价方式 • 学习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对学生个体学习的进展与变化进行的价值判断活动 • 评价方式的三个阶段 • 一次性评价:考试—教师主导 • 过程性评价:活动+考试-教师主导 • 发展性评价:活动+考试+自评互评-教师学生共同主导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21. 作业评价的三明治方法 • 批评的消息处于肯定和建议的中间 • 肯定:常常努力、理解正确、一定克服了许多困难 • 批评:清楚、准确,指出原因 • 建议:如何做、好的开头、继续努力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22. 混合式学习下的评价方式 • 发展性评价提出的背景 • 人本主义教育思潮 •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多元智能理论 • 评价方式-核心位置:人的价值,不仅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高层次技能,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不仅关注学习结果,还要关注学习过程 • 评价形式多元化-测验、任务、作品展示、行为观察、笔记 • 评价主体多元化-教师、同伴、学习者自己 • 反馈形式多元化-成绩、评语、问卷、量表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23. 混合式学习下的教学交互 • 操作交互: • 学生与媒体界面的交互。 • 对学生而言,过程简单,容易实现,对其他交互没有影响。 • 操作交互的最高境界是学生感觉不到媒体的存在。 • 如何提高操作界面交互水平:改善媒体界面,进行技术培训。 • 信息交互:学生与教学要素之间的交互。 • 学生与学习资源之间的交互:是学生与教师之间交互的特殊形式。以促进概念交互为目的。 • 学生与教师的交互:以促进概念交互为主要目的,多种形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 学生与学生的交互:可以有教师和没有教师参与。新维度。 • 概念交互:是其他交互追求的目标。其他交互的有效性所在。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24. 混合式学习下的平台建设 • 平台建设的三个阶段 • LMS-学习管理系统:关注功能 • LCMS-学习内容管理系统:图书馆模拟 • LAMS-学习活动管理系统:课堂模拟 • LSMS-学习服务管理系统:继承性、学校模拟 • 创新人才培养平台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25. 北京邮电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26. Thanks http://livinglab.nesdu.com/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