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9

信號偵測理論 Signal Detection Theory (SDT)

信號偵測理論 Signal Detection Theory (SDT). 何明洲 中山醫學大學心理系. 問題. 絕對閾以及差異閾代表的到底是甚麼? 感覺系統造成的障礙? 觀察者的判斷標準? 還是兩者? SDT 提供分析方法來區分兩者. 結論:受試者容易偵測中性刺激? 抑或,受試者傾向按中性刺激?  導致假警報機率高. 中性刺激的反應偏誤被移去,情緒刺激的優勢出現!. 呈現刺激 判斷是否為目標 呈現刺激(物理量) 編碼為心理量( 回想量值估計法) 判斷目標出現與否 呈現刺激(物理量) 編碼為心理量( 回想量值估計法) 判斷訊號 加上噪音出現與否.

fleur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信號偵測理論 Signal Detection Theory (SDT)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信號偵測理論Signal Detection Theory (SDT) 何明洲 中山醫學大學心理系

  2. 問題 • 絕對閾以及差異閾代表的到底是甚麼? • 感覺系統造成的障礙? • 觀察者的判斷標準? • 還是兩者? • SDT提供分析方法來區分兩者

  3. 結論:受試者容易偵測中性刺激? 抑或,受試者傾向按中性刺激?  導致假警報機率高

  4. 中性刺激的反應偏誤被移去,情緒刺激的優勢出現!中性刺激的反應偏誤被移去,情緒刺激的優勢出現!

  5. 呈現刺激判斷是否為目標 • 呈現刺激(物理量)編碼為心理量(回想量值估計法)判斷目標出現與否 • 呈現刺激(物理量)編碼為心理量(回想量值估計法)判斷訊號 加上噪音出現與否

  6. 純粹的訊號不可得,訊號一定會伴隨內在(神經系統所引起)以及外在(所呈現的外在刺激)的噪音純粹的訊號不可得,訊號一定會伴隨內在(神經系統所引起)以及外在(所呈現的外在刺激)的噪音 • 訊號+噪音 (Signal + Noise, SN) • 噪音 (Noise, N)

  7. 機率分佈 • 回想:sampling distribution • 多次都呈現物理性質一樣的刺激(例如振幅都一樣的pure tone),受試者所知覺到的心理量(響度, loudness)還是會不同  形成心理量的機率分佈 • 由N (Noise)引起的心理量分佈:每次均呈現物理性質為N的刺激 • 由SN (Signal+Noise)引起的心理量分佈:每次均呈現物理性質為SN的刺激

  8. 此心理量是N或SN所引起的機率 SN N C2 C3 C1 心理量

  9. 機率分佈 • SN分佈的平均數永遠大於N分佈的平均數 • 假設:常態分佈 • 假設:兩個分佈的標準差相同 • 回想推論統計的假設

  10. 問題 • 絕對閾以及差異閾代表的到底是甚麼? • 感覺系統造成的障礙? • 觀察者的判斷標準? • 還是兩者? • SDT提供分析方法來區分兩者

  11. 回答問題 • SDT以數學方法區分以下兩者 • 感受性(Sensitivity or detectability, d‘): 受到信號強度(物理層次)以及感覺系統的敏感程度  研究重點 • 判定標準(Criterion, β): 影響觀察者判斷的非感覺因素(如期望、動機等)

  12. 此心理量是N或SN所引起的機率 d' S+N N NO,目標沒有出現 YES,目標有出現 β 心理量

  13. 計算d‘ 和β之方法

  14. 數字為反應的次數 500 500 497 503

  15. 數字為反應的次數百分比 主要的計算依據 1.00 P(Y|SN) 1.00 P(Y|N)

  16. 此心理量是N或SN所引起的機率 d' S+N N Hit P(Y|SN) NO,目標沒有出現 YES,目標有出現 False alert P(Y|N) β 心理量

  17. 計算方法

  18. 知道P(Y|SN)和 P(Y|N)之後,就可以查表得出Z • 回想:統計課講的常態分佈,以及p與Z的互換(查表)

  19. Hit rate > .5 此心理量是N或SN所引起的機率 d‘ = 絕對值(ZN) + 絕對值(ZSN) d' S+N N β MeanN MeanSN ZN ZSN

  20. Hit rate < .5 此心理量是N或SN所引起的機率 d‘ = 絕對值(ZN) - 絕對值(ZSN) d' S+N N β ZSN MeanN MeanSN ZN

  21. N SN 大 N SN d' N SN 小

  22. 計算方法 • β : • fSN(c) = OSN, fN(c) = ON • 在中央=1, 往右>1, 往左<1 • 知道P(Y|SN)和 P(Y|N)之後,就可以查表得出OSN和ON

  23. 此心理量是N或SN所引起的機率 OSN SN N ON NO,目標沒有出現 YES,目標有出現 β 心理量

  24. 數字為反應的次數百分比 主要的計算依據 1.00 P(Y|SN) 1.00 P(Y|N)

  25. d ' = 1.080 – (– 1.036) = 2.116 β = 0.2333/0.2227 = 1.05

  26. ROC curve • ROC =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s • d ' 和β是兩個獨立的變項 • d ' 、β、P(Y|SN)、P(Y|N)之關係可由ROC curve看出

  27. β小 (容易反應,高假警報) β大 (不易反應,低假警報)

  28. 固定d’,移動β

  29. 前述均為Yes/No實驗 (two responses)且刺激種類只有一種 • SDT可擴展到更複雜的實驗 (>2 responses且 >1刺激種類) • 例如三類情緒刺激(正、中、負向),三種反應類別(正、中、負向)

  30. 問題 • 以重量差異閾為例,你認為d‘ 和β如何影響你對重量差異的判斷 • 以重量差異閾為例,請填妥以下表格 (個人即可)

  31. 數字為反應的次數

  32. 數字為反應的次數百分比 1.00 1.00

  33. 計算A’ • 每個人均計算A’ (another estimator of sensitivity • If H > F, A’ = 0.5 + (H-F)(1+H-F)/ 4 / H / (1-F) • If H ≤ F, A’ = 0.5 – (F-H)(1+F-H)/ 4 / F / (1-H)

  34. 問題 • 請在書面報告和口頭報告回答 • 每組以重量差異閾由低到高排名(敏感度為高到低) • 每組以A’由高到低排名(敏感度為高到低) • 這兩個排名一樣嗎? 為什麼?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