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1

Listen to China’s voice!

Listen to China’s voice!. — 浅谈中国话语权问题. CHINA VOICE 中共 450 亿争夺话语权 2008 年,中国遭遇空前国际形象挑战。为改善国际形象,扩大中国影响力,让“北京声音”拥有话语权,一个规模宏大的媒体扩张计划,正在大陆低调而紧锣密鼓地进行。 本港 《 南华早报 》 报到 :“ 中央政府准备耗资 450 亿元人民币,将分别用于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国家级媒体增设海外业务,以改善国家在国际上的形象。”

guido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Listen to China’s voice!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Listen to China’s voice! —浅谈中国话语权问题

  2. CHINA VOICE 中共450亿争夺话语权 2008年,中国遭遇空前国际形象挑战。为改善国际形象,扩大中国影响力,让“北京声音”拥有话语权,一个规模宏大的媒体扩张计划,正在大陆低调而紧锣密鼓地进行。 本港《南华早报》报到:“中央政府准备耗资450亿元人民币,将分别用于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国家级媒体增设海外业务,以改善国家在国际上的形象。” 除《南华早报》外,《纽约时报》1月14日援引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的话说,450亿详细计划还没拟出,但主旨已经拟定,就是要改善中国的国际形象。 新华社主办的《国际先驱导报》2月初刊登封面文章《中国全面启动国家公关》,侧面回应了此前的传闻。报道称:“国家有关部门日前已经全面启动国家公关战略。《南华早报》则揭开了中国国家公关战略的一角。” (《凤凰周刊》2009年第07期)

  3. 2008,中国形象之痛 2008年,大陆从官方到民间,均深刻感受到中国国际形象遭遇空前挑战的危机。 3月14日,拉萨骚乱。大陆媒体新华社和中央电视台的报道,几乎不被国际社会采信。西方社会对华负面报道,瞬间升温。 4月,奥运火炬传递,沿途遭遇的抵制、抗议和抢夺火炬更让中国上下瞠目结舌。 4月9日,火炬经过美国旧金山,CNN素来以言辞刻薄著称的主持人卡弗蒂称:“我知道我们跟中国的关系肯定有改变。我认为,他们基本上同过去50年一样,是一帮暴徒和恶棍。” 火炬不仅在伦敦、巴黎等地受扰,且背叛不断改变和缩短传递路线,而西方对话舆论攻击也愈演愈烈。一些欧洲国家政要突然变脸,纷纷拿中国“人权”开刀,一些政要甚至直接宣称将不参加奥运会开幕式。 从拉萨骚乱到奥运火炬传递,西方舆论对华的负面报道,涉及之广、程度之深,甚至超过了1989年春夏 指教的政治风波。 英国BBC国际台赞助的最新民意调查显示,国际社会2008年对中国的印象有转为负面的倾向。尤其是“3.14”事件过后,中故宫的形象跌倒了极点。 (《凤凰周刊》2009年第07期)

  4. …2008年12月,中央电视台成立50周年,胡锦涛主席发去贺信,提出“努力吧中央电视台建成技术先进,信息量大、覆盖广泛、影响力强的国际一流媒体”的新要求。 同年12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纪念中国电视事业诞生暨中央电视台50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时,罕见地使用了“话语权”这个词。李长春说:“在国内外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中,争取第一时间发出我们的声音,传播我们的观点,赢得话语权、掌握主动权。” … … 话语权

  5. 什么是话语权? 1、“话语权”是指公民有就社会公共事务和国家事务发表意见的权利,是一种表达权和参与权的体现。 2、话语权是指支配力量而非利益享用,是通过媒体发出的团体或个人的声音,它与大街上人们的言论自由不可等同.广播电视传播的话语权与媒介人物的传播权紧密相连,记者、编辑、主持人都有电视传播权和话语权 。 3、话语权代表着某种“游戏规则”。 这个规则的实质就是指在社会上,谁有权说话,谁说的话能传达出去。

  6. · 简言之,就是说话权,即控制舆论的权力。话语权掌握在谁手里,决定了社会舆论的走向。   后现代思想家福柯指出,人类的一切知识都是通过“话语”而获得的,任何脱离“话语”的事物都不存在,人与世界的关系是一种话语关系,“话语意味着一个社会团体依据某些成规将其意义传播于社会之中,以此确立其社会地位,并为其他团体所认识的过程。” 话语权作为一种潜在的现实权力,更多程度上体现的是一种社会关系。对于权力的理解,以科尔曼为代表的“信任——权威”模式认为,权力只能存在于群体中,权力是个人基于利益的权衡由信任(尽管在具体个体上并不总表现如此)而出让对自身一定行动的控制所形成的外部管理约束机制,也就是说个体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出让自身的一部分利益由他人掌控的一种社会行为。媒体的话语权就是受众出于对个体自己或整个社会发展的形势考虑,将自身的一部分利益由媒体来间接控制(尽管有时候是非自愿的),而这种控制是潜在的,它通过社会的职能部门来完成最终的行为,因为人们并没有给予媒体直接的权力,他只是通过媒介价值和形成的社会舆论影响了社会行为。

  7. 据统计,世界上大多数报刊发表的国际新闻,有90%来自西方“四大通讯社”:据统计,世界上大多数报刊发表的国际新闻,有90%来自西方“四大通讯社”: 合众国际社、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 合众国际社(United Press International,UPI) 美联社 路透社 法国新闻社(L'Agence France-Presse,AFP)

  8. 话语权的决定因素 1、国家实力 政治实力、经济实力、软实力(文化、制度、传媒) 2、话语队伍/意识形态工作队伍 理论队伍和新闻队伍(反应快、能战斗、有深度、有远见、懂政策 ) 政府/民间 本土/海外 专业/业余 3、话语平台/媒介 传统媒体:报纸、杂志、图书、学校讲台、研讨会、论坛、电台、电视台等 新媒体 :互联网、手机网络等

  9. 中国话语权现状

  10. 奥运会火炬传递 3.14事件 5.12地震

  11. 奥运会举办 全球金融危机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

  12. 中国话语权现状 · 近来有西方人士在海外中文媒体刊发文章,对中国在全球话语中表现出的弱势表示担忧。文章说:当前进行着有关21世纪人类前景的三种辩论,即威权国家复兴、寻求资源和大宗商品价格飙涨以及人道主义(军事)干预。这三种辩论均由西方政策学者、媒体评论家、政治人士和活动分子设置议程并主导。而中国则处于“话语弱势” 的境地,成为全球媒体批评的对象,却常常不能据理力争。 (新华网) · “中国当前最缺乏的是自己的国际意见领袖、国际名专栏作家、国际名记者队伍,中国还缺乏第三种声音为党和政府设置议程、制造舆论、行程影响力。” (李希光 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凤凰周刊》) · 国际交流和国际事务中,由于缺乏有效的对外宣传,没有强而有力话语权,使得西方世界无法了解中国的真实国情。因此在反华势力的歪曲和误导下,中国的形象被扭曲,总是受到不负责任的指责。 (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宗庆后) · 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促进全球经济复苏的过程中,中国正在用实际行动作为提升其话语权的有力支撑。 (国际在线)

  13. · 有评论认为,中国如今在发表自己声音时的技巧明显提高了。国际金融新秩序,全球气候变化与应对,这两个主题在2009年所有重要的国际会议中都占据着最为重要的地位;而在其上面都能够听到中国的声音,让世界越来越无法忽视“中国声音”。后危机时代的到来,给中国一个重新定位其国际经济社会中角色的机会。(东方财富网) 从整体上讲,中国话语权仍处于“西强我弱”的形式。 从发展趋势上看,中国话语权处于增强状态。(经济实力) 中国当务之急是壮大话语队伍、打造话语平台

  14. VS

  15. China Central Television 拥有者: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开播日期:1958年5月1日 主要使用语种:汉语、英语、西班 牙语、法语、阿拉 伯语、俄罗斯语 覆盖范围:在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落地入户(中文国际频道、英语国 际频道通过卫星传送覆盖全球。西班牙语国际频道、法语国际频道、阿拉伯语国际频道覆盖欧洲、南美、中东、北非等众多国家和地区。海外戏曲频道和海外娱乐频道登陆北美地区。) 拥有者:时代华纳公司 开播日期:1980年6月1日 主要使用语种:英语、西班牙语 覆盖范围:212个国家和地区 Cable News Network

  16. 受众数量:10亿 规模:拥有15个有线和卫星电视频道网络。12个网站,2个当地电视网络和2个广播网络。总部在亚特兰大,另有9个国内分部和28个国际分部。 政治角色:美国向外推广、输出其政治体制、文化、价值体系的工具。 影响力:向世界24小时不间断地播报来自全球任何角落的新闻、时事。企业品牌在世界品牌实验室编制的《2006年度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中名列第15位。 China Central Television 受众数量:11亿 规模:与世界134个国家和地区的208个媒介机构建立了业务关系。全球设有14个常住记者站。 政治角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电视台,是国家事业单位体制,按照中宣部、广电总局的部署,采用企业化管理模式,自身定位为宣传机构。 影响力:CCTV是大陆民众了解信息和新闻的主要渠道。在港、澳、台地区和其他国家、地区中有一定的影响力。企业品牌在世界品牌实验室编制的《2006年度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中名列第299位。 Cable News Network

  17. 结论 ·CCTV作为中国国家电视台,受到政府部门的庇护,长期处于垄断地位,在其发展的过程中缺乏竞争和挑战,导致其缺乏竞争意识,缺少进步动力。 · 在过去的50年里,CCTV较于国际传媒集团而言,整体处于发展滞后状态,但近两年来,有全面、快速发展的趋势。 · 就语种和覆盖范围而言,CCTV在今年开通阿拉伯语和俄罗斯语之后,已经保证了联合国6种官方语言的使用,但相较于CNN等国际知名传媒集团而言,起在语种的使用和覆盖范围之上还有待加强。 · 就其品牌力量和国际影响力而言,CCTV近年有上升、增长之势。但由于其进入市场时间短并且受到中国政治制度等因素的影响,目前仍然赶不上一些国际知名传媒集团。 CCTV作为中国的主流媒体,作为中国对外宣传的主要窗口,必须得到全面的发展和完善,以提高其在国际的话语权和中国的国际话语权。

  18. 如何增强中国话语权? 在进一步提高中国政治、经济和软实力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引进高素质的话语队伍,打造一流的话语平台。 合理使用450亿资金,通过从新闻产品和外宣内容、选题、写作和制作上的创新、改造来克服传播上的障碍。在涉及中国的核心利益、政治制度和基本价值体系的问题上,尽量在中西文明之间实现对话,并且制造对自己更有利的国际新闻话语、新闻议程和国内议程。

  19. 让世界倾听中国的声音!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