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6

2010 年成都市高三政治分科研讨会

2010 年成都市高三政治分科研讨会. 2010.3.18. 精典复习,备战高考. 2011 年文综政治最后阶段复习策略. 设计、制作、主讲 :吴 峨. 前 言. —— 政治学科第三轮复习要务. 一、主干知识 二、热点时政 三、解题策略. 知识的内在联系,知识运用. 复习要求 学 生 : 记忆、考试、评讲 老 师: 整理、讲解、组题、 阅卷、评讲. 专题复习,掌握的程度. 政治试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解题方法和技巧. 中学高级教师 中学政治学科带头人. 主 讲. 吴 峨.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2010 年成都市高三政治分科研讨会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010年成都市高三政治分科研讨会 2010.3.18.

  2. 精典复习,备战高考 2011年文综政治最后阶段复习策略 设计、制作、主讲 :吴 峨

  3. 前 言 —— 政治学科第三轮复习要务 一、主干知识 二、热点时政 三、解题策略 知识的内在联系,知识运用 复习要求 学 生: 记忆、考试、评讲 老 师: 整理、讲解、组题、 阅卷、评讲 专题复习,掌握的程度 政治试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4. 解题方法和技巧 中学高级教师 中学政治学科带头人 主 讲 吴 峨 设计、制作、主讲 :吴 峨

  5. 解 题 目 录 1.解题三关………………………………………………… 6 2.解题方法 ………………………………………………… 7 3.经济常识的计算………………………………………… 20 4.漫画和成语、俗语、古诗词的哲理解法 …………… 66 5.主观性试题的解题思路………………………………… 78 数字表格试题……………………………………… 81 图型材料试题(坐标图、柱状图、饼状图)…………… 92 文字材料试题大切口(107)、小切口(118) …………106 6.实现教、学、考、评的有机统一………………………162

  6. 一、解题三关 (1)知识关:主干知识 (2)审题关:切题准确 (3)答题关:一教材二新观点三找材料 (内在联系、运用分析,前提和基础) (解读材料、分析设问,关键) (重要条件) 答案要点文字表述 学科术语书写格式

  7. 二、解题方法 考试能力 新的四种能力 (1)获取和解读信息 (2)调动和运用知识 (3)描述和阐释事物 (4)论证和探讨问题 (分析材料) 审题 (调动知识) 编答

  8. 1. 解题的五步法 一读二抓三析四联五编 一读:泛读与精读背景材料,要求概括层次大意,明确中心论题。 二抓:狠抓题干和关键词,设问角度、设问层次、中心论题。 三析:分析材料,明确材料讲什么,几点有关,获取有用信息。 四联:联系教材理论,从材料中引申和归纳教材理论。 五编:编写答案,不是背答案,要善于模仿编答。 答案三法: 三材料中引申和归纳 一教材 二新观点 理论知识 意义、政治述语 材料中的做法 为什么(大切口) 怎么办(小切口)

  9. 2. 审题的五步法 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 辩证唯物论与唯物辩证法等 (1)审设问的角度: (2)审设问的主体: (3)审设问的客体: (4)审设问的指向(层次): (5)审设问的分值: 我国、企业、农民、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等。 党、政府 、国家机关、公民与国家关系、国际社会等。 即中心论题,时政热点(就事论事) 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办 答案要点与分值成正比,分值高多答要点, 10分的分值答3点;12分的分值答4点。

  10. 注意:设问的指向(层次) 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办: (多管齐下) 内容、目标、特点、体现、反映、说明等 原 因:理由、依据、现状、必要性、 重要性、作用、意义等 惯用词语:是……要求、由……决定、 有利于、关系着等。 怎么做、如何、办法、措施、启示等。 惯用词语:坚持、贯彻、加强、提高、完善、 实施、履行、充分发挥、把……结合等动词

  11. 3.设问的针对性 注意:区别不同的问法 党和国家 党和政府(省委与省府) 经济意义与政治意义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资源优势与经济优势 国家宏观调控与国家管理经济职能 经济现象与经济道理(依据、理由)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如何做) 设问角度、问题层次、中心论题(主题思想)

  12. 注1:区别不同意义的说法 经济意义: ①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积极性、解放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益、 增加收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②有利于发挥市场作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建立统一 大市场,促进结构调整、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 就业等。 ③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④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等。 • 描述国内 • 经济意义: • 描述对外 • 经济意义: ①有利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进对外贸易,增强国际 竞争力,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实施“走出去”战略,为我国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等。    ②有利于经济全球化,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建立统一大市场,促进各国经济交流与合作,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等。

  13. 政治意义 • 对国家的 • 政治意义: • 对党的 • 政治意义: ①有利于人民当家作主,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等。 ②有利于依法治国,实现公民权利,转变政府职能。 ③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建和谐社会等。 ④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等。 ①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保持 党的先进性,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等。 ②关系着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关系着中国社会 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着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等。

  14. 例:治理房地产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 Ⅰ 经济意义: Ⅱ 政治意义: ①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 势头有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减少金融市场的潜在风险。 ②有利于保障城市居民的住房权利,改善人居环境,提高人 民生活水平和实现共同富裕。 ③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宏观调控成果, 保持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等。 置换:收入分配 “三农”问题等 ①有利于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坚持以人为本的要求。 ②有利于保障城市居民的住房权利,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③有利于解决民生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维护社会的长治久安等。

  15. 思想文化意义 ①有利于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思想 保证,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国民的科学文化素质等。 ②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和价值观等。 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国家宏观调控与国家管理经济职能 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 产值、生产成本、能耗、利润、盈亏、经济利益等 诚实守信、合法经营、行业道德、社会责任、服务社会等 三大手段(经济手段等) 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

  16. 区别经济现象与经济学道理(依据、理由) 下表为中国人民银行自2008年9月起 存款利率调整时间及调整内容表。 根据材料,说明中国人民银行调整利率的理由。(10分)

  17. 【答案】 ①市场是资源配置的手段,但市场不是万能的,需要国家进行宏观调控,政府通过调整利率促进经济发展是宏观调控的重要表现。(3分) ②中国人民银行是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依法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是其重要的职能。(3分) ③2008年8月中旬之后CPI开始回落,但PPI一直居高不下,又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央行从2008年9月中旬开始连续3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以此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2分) ④针对我国GPI和PPI从2010年6月开始一直呈上升趋势,央行从2010年8月至2011年2月连续3次提高存款基准利率,治理物价上涨,防止通货膨胀。( 2分) 【解析】 注意审题:设问角度和主体是《经济常识》的中国人民银行。思维层次是“理由”,属于“为什么”。“理由”应该是理论根据和现象分析。学生只从经济现象来分析,分析“央行”前三次上调利率和后“三次”下调利率的作用和解决的问题,只能得4分。而完全忽视“央行”的性质和职能,也忽视“央行”调整利率属于国家宏观调节属于“经济手段”,而且要在市场基础作用上调节。因此容易失掉①②点而失去6分。 如果设问变成:根据材料,分析表格所反映的经济现象。(4分)那么只需回答后两点。

  18. 注意:认识和区别监督权 监督“一府两院” 1. 人大: 2. 政协: 3. 公民: 依法监督 (依法选举、产生、决定、 任免、质询、监督等) 监 督 权 对政策实施 对国家机关 (监督其贯彻) 民主监督 (批评和建议) 对人大代表进行监督 监督权 (选举和罢免) 对国家机关 (人民群众) (批评和建议、申诉、控告、检举) 在我国监督权主要有:①人大监督(依法监督) ②民主党派和人民政协的监督(民主监督) ③公民监督权 ④司法监督(法院和检 察院) ⑤新闻舆论监督 ⑥党内监督(纪律检察、内部监督) ⑦行政体xi监督(上级部门、审计、检察部,内部监督) 等

  19. 注意:围绕“依法治国”的不同提法 ① 党: ②人大: ③政府: ④司法: ⑤政协: ⑥公民: (人民群众) 依法执政(领导立法,提出立法建议,通过法定程序) 依法立法(有法可依,依法监督“一府两院”工作) 依法行政(依法办事,依法行使政府权力,有法必依) 依法办案(公正司法,严格执法) 依法参政议政(建议批评,共商国事等) 公民意识和法制观念(依法治国的基础) (人民群众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学法、守法、用法、护法;公民依法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批评建议、申诉、控告、 检举等。)

  20. 看图说理 三、经济常识的计算试题 (1)特点和要求:选择题 (2)解题方法和技巧:选择题 ①试题较难,关键在理解分析材料,计算较简单。 ②解读材料内容,理解原理和公式,计算选择结果。 ①解读 ②理解 ③公式 ④分析 ⑤计算 ⑥选择 (3)经济常识共有九种计算题: ①价值量 ②货币发行量 ③银行利润和存款利息④企业的经济效益 ⑤股票价格 ⑥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 ⑦个人所得税和增值税 ⑧劳动收入、非劳动收入、财产性收入 ⑨外汇及汇率等

  21. 理解、分析、公式、计算 1.理论和公式: 例如:价值量、货币发行量、股票价格、国民收入分配、 企业的经济效益、外汇汇率等 2.比例关系:两种 (1)正相关:正比用乘法(教材理论) (2)反相关:反比用除法(教材理论) 3.变化情况:多种多样 (1)当提高时,用加法; (2)当降低时,用减法(试题材料) Y= W÷(1 + x %) Y= W÷(1 - x %) Y=W×(1+x %) Y=W×(1-x %) 正比 反比 4.分步计算:三步或四步 通过计算、比较、选择等

  22. (一)价值量的计算 注意:运用价值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例1:(1)当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时,同一劳动同一时间生产的 a.价值量 ( ) b. 价值总量 ( ) c. 使用价值量 ( ) (2)当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时,同一劳动同一时间生产的 a. 价值量 ( ) b. 价值总量 ( ) c. 使用价值量 ( ) A 不变 B 增多 C 减少 B C A A B B 不考虑物价 变化因素 • 结论:当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价值量减少(价格降低), • 价值总量不变(价格总额不变),使用价值量 (商品数量)增多。 • 当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价值量不变(价格不变), • 价值总量增多(价格总额增多),使用价值量 (商品数量)增多。

  23. 举例说明:生产彩电 (1)当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时,同一劳动同一时间生产的 提高前:10t 1台 5000元 提高后: 5t 1台 2500元(价值量减少) 10t = 2台 × 2500元 = 5000元 (不变) (2)当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时,同一劳动同一时间生产的 社会:10t 1台 5000元 个别: 5t 1台 5000元 (价值量不变) 10t = 2台 × 5000元 = 10000元(增多) 注 意:生产者与消费者喜欢哪种状况?

  24. 价值量的典型计算题 例1:2008年某商品价值为1元。 2009年生产该商品的 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其它条件不变, 该商品的价值是 ( ) A.0.75元 B.0.80元 C.0.85元 D.1.25元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商品的价值量及其变化情况。 因为2007年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 那么2007年该商品价值量: 1 元 ÷( 1 +25% )= 0.8元 故选B项。

  25. 例2:某W商品2008年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200元/件,该商品生产部门全年共生产2亿件W商品。如果2009年该当商品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则2009年单位W商品的价值量和该部门创造的价值总量分别为 ( ) A.150元和400亿元 B.160元和400亿元 C.150元和300亿元 D.160元和300亿元 【解析】首先计算出2008年的价值总量:200元×2亿 = 400亿元;然后计算2009年的价值量:200元÷(1+25%)= 160元; 根据题意和理论分析:2009年的价值总量为400亿元,因为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时,价值量降低,价值总量不变。故选B项。 例3:2010年某部门生产某种商品200万件,每件商品的价值量为7元。如果2009年该部门每件商品的价值量为5元,那么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部门2010年生产这种 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比2009年提高了 ( ) A.50% B.35% C.40% D.45%

  26. 例4:假定去年生产1克黄金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例4:假定去年生产1克黄金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 生产1克白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8倍,且5件A商品 =2克黄金。如果今年全社会生产黄金的劳动生产率 提高1倍,那么5件A商品的价格用白银表示为 ( ) A.4克B.8克 C.16克 D.32克 如果问5件A商品的价格 用黄金表示为 ( ) • 【解析】 此题分为四步理解计算: • ①1克黄金 = 8克白银,即 1 :8 • 5A商品 = 2克黄金 • ③黄金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意味黄金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一半,黄金的价值量减少一半,那么此时1克黄金 • = 4克白银,即 1 :4 。 • ④去年5件A商品=2克黄金=2×8=16克白银。今年生产A商品和白银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都没变,只是黄金价值量减少,故5件A商品=2×2×4=16克白银。 • 故选择C项。

  27. 例6:假设某国去年生产一件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1小时,其价值等于10元;甲企业生产一件M商品所花费的个别劳动时间为1.2小时。如果甲企业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50%,其他条件不变,则甲企业今年销售一件M商品的价格是 ( ) A.6元 B.8元 C.10元 D.12元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个别劳动时间 的关系以及各自的意义,价值决定价格。 ①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单位商品价值量,个别劳动时间与 价值量无关,但并非没有意义。 ② 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1小时,其价值等于10元, 单位商品价值量也是10元,价值决定价格,也是10元。 ③题中的1.2小时和甲劳动生产率提高50%为个别劳动时间, 属于干扰内容,此题不需要计算。故选择C项。

  28. (二)货币量的计算 注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 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或速度 例1: 假定某国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生产的商品数量比上年增加10%,物价水平比去年上涨5%,假设货币流通次数不变,该国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应该 ( ) A.与上年持平 B.比上年增加15.5% C.比上年增加50% D.相当于去年货币量的105% 【解析】 假设原来的商品数量和物价水平为1,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商品价格总额 (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 货币流通次数 ﹦[(1+10%)×(1+5%)] / 次数 ﹦(1.1×1.05)/ 次数 ﹦1.155/次数,1.155中有1是原来的,增加的是0.155,应是15.5%。应选B项。

  29. 例2: 假定今年待售商品价格总额由去年的2000亿元上升为3000亿元,货币流通速度由去年的一年4次上升为今年的一年5次,那么今年流通中需要的纸币量应有这样的变化 ( ) A.需要发行纸币400亿元 B.需要增发纸币100亿元 C.纸币发行量不变 D.需要增发纸币10亿元 【解析】 根据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 商品价格总额 / 货币流 通次数可以得出,流通中需要的纸币量 = (3000÷5)-(2000÷4)﹦100(亿元)。应选B项。

  30. 例3:如果某国在一年里全社会用现金支付的待售商品总量为40亿件,平均价格水平为150元/件,在这一年里每1元货币平均流通6次。那么,该国在这一年里纸币发行量应为亿元;如果该国政府当年由于多发行纸币而使商品价格上涨了25%,那么当年该国实际发行了亿元纸币。 ( ) A.1000 1250 B.1200 1350 C.1000 1200 D.1400 1300 【解析】 纸币发行量要以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来确定,根据流通中实际所需货币量的计算公式: 流通中实际所需货币量 = 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 =(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 货币流通次数 这一年该国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40亿×150元)/ 6 = 1000(亿元)。而这一年实际由于该国政府多发行纸币使商品价格上涨了25%,这一年该国实际发行的纸币应为:1000 + 1000×25% = 1250(亿元)。 领悟:纸币本身不是商品,没有价值,不能贮藏。所以无论发行多少纸币,它的总体购买力都只能与实际所需的金属货币量一致。应选A项。

  31. 例4:某国待售商品20亿件,平均每件商品价格150元,若当年该国多发行了250亿元纸币,导致商品价格上涨25%,则当年该国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和该年每1元货币平均流通次数是 ( ) A.1000亿元 6 B.1200亿元 3 C.1000亿元 3 D.1200亿元 6 【解析】根据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 / 货币流通次数或速度。 设流通次数为x,实际所需货币量为y, 则 Y = 20×150 / x, 250 + y = 20×150×(1+25%)/ x。 解得,x = 3,y = 1000。应选C项。

  32. (三)银行利润和存款利息的计算 ★银行利润 = 贷款利息 - 存款利息 - 费用 ★存款利息 = 本金×存款年限×年利率×(1 - 5%) (注:5%为利息税率,2008年11月暂时免征利息税。) 例1:某居民将2万元人民币存入银行,存款为1年期教育储蓄,年利率为2.25%,1年后可得利息为 ( ) A.20360元 B.90元 C.360元 D.450元 【解析】因为教育储蓄免征收利息税,所以根据存款利息 ﹦本金×存款年限×年利率(1- 5%)可得出,某居民1年后 利息为:2(万元)×1(年)×2.25%×(1-0) ﹦ 450元。 应选D项。

  33. 例2:如果全年物价上涨3%,居民一年定期存款利率为3.33%,利息税为5%。那么,居民若存款一万元,一年的实际收益为 ( ) A.300元 B.333元 C.16.35元 D.316.35元 【解析】 根据题意分析,四步计算。 ① 一年后10000元的利息:10000元×3.33% = 333元 ② 扣利息税为5%,应该上缴利息税:333元×5% = 16.65元 ③ 扣利息税为5%,10000元应该获得利息333元-16.65元 = 316.35元 ④全年物价上涨3%,10000元的实际收益为 316.35元-10000元×3%=16.35元。 应选C项。

  34. 例3: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0年10月20日起将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2.25%提高到2.50%。同时国家统计局公布10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4.4%,创25个月新高。老王现有10万元现金,假设上述条件在一年内都不变的情况下,他在10月20日将钱存进例3: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0年10月20日起将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2.25%提高到2.50%。同时国家统计局公布10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4.4%,创25个月新高。老王现有10万元现金,假设上述条件在一年内都不变的情况下,他在10月20日将钱存进 银行,一年期满后他获得的实际收益是 ( ) A.2250元 B.2500元 C.-2150元 D.-1900元 【解析】 ①根据题意理解,计算得出 (4.4 % - 2.50%)×10万元 = 1900元 ②因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4.4%, 高于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2.50%, 实际收效益 下降,为负数,所以-1900元。故选D项。

  35. (四)企业经济效益的计算 ★经济效益 = 生产总值 / 生产成本 = 1 + 利润 / 生产成本 例1:下列选项能说明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是 ( ) A.原来每年获利5 000万元,现在资本扩大一倍, 每年获利1亿元 B.投资规模比前一年扩大20%,利润增长10% C.在本年度内,产品成本量和利润总量各增长50% D.产品成本总量减少80%,利润总量不变 【解析】 根据经济效益 = 1 + 利润 / 生产成本得出,A中利润和 成本分别扩大一倍,经济效益没有变;B项中经济效益减少了; C项中经济效益没有变;D项中的经济效益增加。应选D项。

  36. 例2:对企业而言,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例2:对企业而言,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意味着 ( ) A.生产成本下降,生产总值提高 B.生产成本下降,经济效益提高 C.生产总值下降,利润增加 D.生产总值提高,经济效益提高 【解析】 根据经济效益 = 生产总值 / 生产成本 ﹦1 + 利润 / 生产成本可知,资源利用效率提高,意味着成本下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经济效益提高。应选B项。 例3:某企业在某年中有总资本300万元,其中生产资料实际消耗50万元,产品利润120万元,支付工人工资50万元, 纳税10万元。则该企业在该年中的经济效益是 ( ) A.40% B.80% C.120% D.约109% 【解析】 根据经济效益 = 生产总值 / 生产成本 = 1 + 利润 / 生产成本 可知,1 + 120万元 / (50万元 + 50万元)= 120%。应选C项。

  37. 例4:下列情况说明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是 ( ) ①某企业占用资金100万元,获利40万元; 今年扩大资金上升到150万元,获利为60万元 ②某企业的投资规模缩小1/2,利润总量减少花钱多办事1/3 ③某企业占用的资金比以前减少20%,利润总量没有变化 ④某企业规模扩大了10倍,利润也增加了10倍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据此分析: ①经济效益不变; ②企业规模和利润都减少了,但后者的 幅度没有前者大,经济效益提高了; ③企业经济效益提高的具体表现; ④中企业的经济效益不变。应选C项。

  38. (五)股票的计算 ★ 股票价格 = 预期股息 / 银行利率 例1:针对我国当前经济增速过快,固定投资规模过大等情况,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06年8月1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银行加息不久,我国房地产股价纷纷下挫。这说明股票价格 ( ) A.与股票的票面金额一致 B.由预期股息决定 C.与银行利率成反比 D.与预期股息成反比 【解析】 股票价格与股票的票面金额并不完全一致,有时高,有时低,A错误。根据股票价格 ﹦预期股息 / 银行利息率,可知股票价格的高低取决于预期股息、银行利息率这两个基本因素。题目叙述的是提高利率对房地产股价的影响,没有涉及预期股息。应选C项。

  39. 例2:某人持有每股面值100元的股票1 000股,预期股息率为3%,当其他条件不变,同期股票银行存款利率从2.5%降为2%时,他的股票 ( ) A.升值35000元 B.升值30000元 C.贬值25000元 D.贬值20000元 【解析】 股票价格 与预期股息 成正比,与银行利率成反比。 根据股票价格=预期股息/银行利率,股票升值额为 100元/股 × 1000股 ×(3% ÷2% - 3% ÷2.5%) ﹦30000元。应选B项。

  40. 例3:某酒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A种股票发行7200万股,当年每股预测收益0.48元,发行价7.34元,上市首日开盘价16.5元,最高价17元,收盘价15.2元,当年银行存款利息率为年息4%,据此回答1~2题。例3:某酒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A种股票发行7200万股,当年每股预测收益0.48元,发行价7.34元,上市首日开盘价16.5元,最高价17元,收盘价15.2元,当年银行存款利息率为年息4%,据此回答1~2题。 1.假如在股票上市第一天就以最高价把100股原始股全部卖 掉,可以获利 ( ) A. 966元 B. 1200元 C. 48元 D. 786元 2.假如在该股票上市第一天就以最高价把100股原始股全部 卖掉,总收入为 ( ) A. 966元 B. 1200元 C. 1700元 D. 48元 【解析】 一定数量股票以一定价格(开盘 价、最高价、收盘价)卖出的获 利情况。 计算方法是:收益 =(卖出价格 - 发行价)× 卖出数     依据此公式解(17 - 7.34)× 100 =966(元) 【解析】 解法为总收入 = 本钱 + 收益,即7.34 × 100 + 966 =1700(元)

  41. 例4:王某购买了某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发行的每股面额为10元的股票1000股,预期每年可得5%的股息,而当年的银行存款利率为4%。如果没有其他因素的影响,那么一年后王某所持股票的总价格为 ( ) A.10000元 B.12000元 C.12500元 D.15000元 【解析】 股票价格的高低,一般取决于两个基本因素: 预期股息和银行利息率。 股票价格与预期股息成正比,与银行存款利息率成反比。 股票价格=预期股息/银行利息率。 该股票每股的价格为: 10×5%/4%=12.5(元) 王某购买的1000股总价格应为:12.5×1000=12500(元)

  42. 例5:小李有10000元准备用于投资,当时银行存款一年期利率例5:小李有10000元准备用于投资,当时银行存款一年期利率 为4%,国债年收益率为6%,某股票(票面金额为1元) 预期年收益5%。若没有其他因素的影响,为保证投资收 益最大化,则小李应该 ( ) A.购买债券,一年后可得15000元 B.购买债券,一年后可得10600元 C.存款储蓄,一年后可得10400元 D.购买股票,一年后可得12500元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投资方式的理解和运用。根据题意 分别计算存款、债券、股票的结果,然后进行比较。 ①存款储蓄:10000元×(1+4%)=10400元 ②购买债券:10000元×(1+6%)=10600元 ③购买股票:(10000元×1×5% )÷ 4% = 12500元 通过比较,小选择购买股票,故选择D项。

  43. (六)社会总产值与 国民收入的计算 ★国民收入 = 社会总产值 - 生产资料的价值 ★社会总产值 = C + V + P + 税 例1: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最终形成 ( ) A.社会物资储备 + 生活消费 B.物质生产部门基金 + 非物质生产部门基金 C.国民收入 + 企业基金 + 劳动者个人收入 D.积累基金 + 消费基金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根据题意分析应选D项。

  44. 例2:某国社会总产值50000亿美元,其中已消耗并转移到新产品上的生产资料的价值为15000亿美元,上缴国家税金20000亿美元,企业留利10000亿美元。则该国国民收入与进行个人消费品分配的部分各是 ( ) A.45000亿美元 1000亿美元 B.35000亿美元 5000亿美元 C.50000亿美元 15000亿美元 D.30000亿美元 10000亿美元 【解析】 ★国民收入 = 社会总产值 - 生产资料的价值 50000亿美元 - 15000亿美元 = 35000亿美元。 ★国民收入按最终用途分为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 积累用于扩大再生产、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和社会物资储备; 消费又分为公共消费和个人消费。 个人消费品分配的部分 = 国民收入- 税金 - 企业留利。 35000亿美元 - 2000亿美元 - 1000亿美元 = 5000亿美元。

  45. 例3:某国物质生产部门一年内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为5000亿元,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工资为1000亿元,上缴国家的税金为400亿元,企业利润为150亿元,那么例3:某国物质生产部门一年内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为5000亿元,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工资为1000亿元,上缴国家的税金为400亿元,企业利润为150亿元,那么 该国在当年创造的社会总值和国民收入分别是 ( ) A.6550亿元 1550亿元 B.5000亿元 1550亿元 C.550亿元 550亿元 D.5550亿元 1500亿元 【解析】 ★ 社会总产值 = C + V + M。 公式中,C表示已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V表示支付给工人的工资等,M表示国民收入中支付给职工工资后的利润余额。题中C为5000亿元,V为1000亿元,M为(400 + 150)亿元。该国社会总产值 = C+ V + M = 5000 + 1000 +(400 + 150)= 6550(亿元)。 ★国民收入是净产值。国民收入 =(C + V + M)- C = V + M,它表示劳动者新创造的价值。该国创造的国民收入= V + M = 1000 +(400 + 150)= 1550(亿元)。故选A项。

  46. 例4:某国的社会总产值为3000亿美元,当年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为1500亿美元,发放工资500亿美元,全国总人口为500万人,则该国当年的 人均国民收入为 ( ) A.20000美元 B.40000美元 C.30000美元 D.10000美元 【解析】 社会总产值 = C + V + M。根据题意分析得出, 人均国民收入: = (社会总产值 - 消耗的生产资料价值)÷ 总人口数 = (3000亿美元 - 1500亿美元) ÷ 500万人 = 30000美元。应选C项。

  47. (七)个人所得税与 增值税的计算 ★个人所得税应纳税 =(本月收入总额 - 个人所得税起 征额)-(本月收入总额 - 个人所得税起征额)在相应 税率级数中超出部分×对应的税率 ★增值税的计税方法是:企业商品销售额 × 税率 - 上一 环节已纳税金。 ★注意:消费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利息税、出口退税等

  48. 注:今年全国人大会议 调整3000元个税起征点 例1: 以月薪6000元工薪阶层为例 ①如果在个税起征点为2000元的情况下 应纳的所得额=6000-2000=4000元 应缴纳个税=500×5%+1500×10%+2000×15%=475元 ②如果个税起征点上调至3000元,少交税150元 在级差和税率不变的情况下,免征额上调为3000元 应纳所得税额=6000-3000=3000元 应缴纳个税=500×5%+1500×10%+1000×15%=325元 注意: 税率(%)不变的情况下,计算方法一致的。

  49. 例2:图示理解个人所得税 小王的全月收入 为8000元,小王全月 应纳税所得额为多少? 20000元 20% 25+150+450=625元 5000元 15% (5000—2000)× 15% = 450元 2000元 10% (2000—500元)× 10% = 150元 500元 500元 × 5% = 25元 5% 起征点: 3000元

  50. 例3:如果我国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从2011年4月1日起,例3:如果我国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从2011年4月1日起, 由2000元/月上调到3000元/月。假如王先生 2011年5月的月工资应纳税所得额为4000元, 那么他应交纳的税款是 ( ) A.175元 B.325元 C.360元 D.215元 【解析】 ①月工资与月工资应纳税所得额是不同的概念。月工资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个人月工资、薪水所得减去2000元(起征点)以后的余额。 ②题目中4000元是王先生的月工资应纳税所得额,不是月工资所得;而王先生的月工资所得应该为4000元 + 2000元 = 6000元。 ③起征点为2000元时,个人所得税为: 500×5%+1500×10%+1000×15% =25元 + 150元 + 150元 = 325元。故应选B项。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