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0 likes | 502 Vues
物料需求規劃 楊 明 賢 聯合技術學院經營管理系 2003.3. 獨立性需求與相依性需求. 獨立性需求 製成品(最終產品)及服物零件的需求 需求由市場狀況決定,預測決定需求量 ( 計畫生產 ) 需求亦可由顧客訂單決定 ( 訂單生產 ) 相依性需求 組成最終產品之零、組件的需求 生產 100 輛自行車需要: 200 個輪胎、 100 個座墊、 100 條鍊條等, 輪胎、座墊、鍊條即為相依性需求項目. 再訂購點存量管制模式. 再訂購點的設定 庫存量降至再訂購點時即須再採購 物料項採購前置時間內的需求,加上安全庫存 假設需求穩定
E N D
物料需求規劃 楊 明 賢 聯合技術學院經營管理系 2003.3
獨立性需求與相依性需求 • 獨立性需求 • 製成品(最終產品)及服物零件的需求 • 需求由市場狀況決定,預測決定需求量(計畫生產) • 需求亦可由顧客訂單決定(訂單生產) • 相依性需求 • 組成最終產品之零、組件的需求 • 生產100輛自行車需要: • 200個輪胎、100個座墊、100條鍊條等, • 輪胎、座墊、鍊條即為相依性需求項目
再訂購點存量管制模式 • 再訂購點的設定 • 庫存量降至再訂購點時即須再採購 • 物料項採購前置時間內的需求,加上安全庫存 • 假設需求穩定 • 即使有變動,也可以安全庫存來吸收
再訂購點存量管制模式與物料需求計劃的比較 • 未區分獨立性需求與相依性需求 • 缺乏決定需求之明確時間的能力 • 需求為批次需求的相依需求項目並無意義 • 為避免缺貨而堆積龐大的安全庫存
物料需求計劃的意義 • 根據總生產日程計劃(MPS)之獨立需求資料 • 參考物料清單(BOM) • 現有庫存 • 在製品量 • 已訂未到量 • 訂購方針 • 前置時間 • 計算應於何時? • 採購或自製何種零組件項目? • 多少數量?
MRP之輸入 • A.總生產日程計劃 • MPS的規劃時間長度,通常大於最終產品之零組件的採購及製造的累積前置時間 • B.零組件的額外訂單 • 售後服務維修零件的需求,或同業間廠際的訂單 • C.物料表 • 父子件、階層關係、使用率、自製與外購件 • D.存貨記錄 • 存貨狀況資料與計劃因素
MRP之輸出 • 計劃訂單的發出:採購單與製造之計劃訂單。 • 例外報告:物料的計劃訂單可能會有延誤。 • 據以計算產能需求計劃,若產能不足則修改主生產日程計劃。 • 各種執行行動的依據。
物料需求計劃的步驟 (1)釐定總生產日程表 (2)決定各零組件的毛需求 (3)計算各零組件的淨需求: • 淨需求=毛需求-(庫存量+已訂未到量) +安全庫存+已指定用途量 (4)選擇適當的批量方法,決定計劃訂單的接收數量。 (5)前置時間向前推移: • 從計劃訂單的接收日期向前推移前置時間, 得到計劃訂單的發出日期。 (6)重覆(2)到(5)的步驟直到最低階層的物料項目為止。
步驟二:組件A的MRP展開 • 計畫於第一週發出A的製造命令單150個;此製 造命令單應於第三週完成。
組件F的MRP修正 修正建議:訂單NO.AA-7訂購數量3,700交期第5週, 提前到第4週交貨
選擇性零件(OPIONAL PARTS) • 下圖之產品組合多達180種 • 安排MPS或MRP展開,針對所有產品是不切實際的 • 可用具有選擇性組件的BOM來解決
計劃物料表(PLANNING BOM) • 根據經驗或預測,決定各種OPTION的百分比 • MPS只考慮總需求量即可 • MRP展開到有OPTION零件時,根據PLANNING BOM推算各OPTIONAL PARTS的毛需求量
比率物料表(FRACTION BOM) • 選用件的需求量= 父件的需求量*標準使用率*選用比率
線上零件(BUILT-ON-THE-LINE PARTS) • 有些零件在工程設計上有存在的必要,以表達產品的組成關係 • 但在管理上該零件並無實際的存貨帳,該零件由子件組成後立即又組合在其父件中 • 以虛料號來解決,如下圖中的D
再生式MRP • 再生式是每隔一段時間,MPS定期「修正再生」所有的需求重新依此計算 • MPS的每一項目都必須加以展開。 • 用到每一BOM。 • 重新計算每一物料項目的需求量。 • 有大量的資料處理與資料輸出。 • 花費時間較長,通常是每隔一段時間整批作業 • MPS、BOM或其它相關因素有所變動時資訊無法即時的更新
淨變動式MRP • 即當某項需求或其它相關因素發生變化時,只針對變動部份進行運算以更新資料
實施MRP的效益 (1)減少原物料存貨投資 (2)提高客戶的服務水準 包括減少訂單交貨延遲與降低庫存缺貨。 (3)降低生產成本 包括減少裝配員工與提高全體生產效率。 (4)減少間接人員 (5)降低在製品庫存
實施MRP的先決條件 • 必須要有MPS且能與BOM相戶配合。 • 所有的物料項目均須有一個且唯一的物料編號。 • BOM應能正確表達產品製程的組合關係。 • 基本資料(庫存狀況、BOM等)的正確與完整
實施MRP的基本假設 • 所有的輸入資料都是正確的。 • 每一物料項的採購或製造前置時間為已知。 • 每一物料項進出庫均須作管制。 • 在製造命令開出時所需的原物料均已備齊。
實施MRP的失敗原因 • 技術與觀念不完整 • BOM與存貨記錄不正確、MPS不可行、前置時間不合理、電腦程式設計不當、相關人員不明白MRP。 • 領導與組織的配合不夠 • 高階管理者的支持不足、相關人員的教育訓練不足、部門間缺少協調與溝通。 • 人為的障礙 • 員工對新技術的心理抗拒、缺乏積極行動的精神。 • 外在環境的影響 • 供應商的交期延誤、品質不良、緊急訂單過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