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

T-SPOT .TB 临床案例分析

T-SPOT .TB 临床案例分析. 列入欧美国家诊疗指南的结核感染诊断新技术. T-SPOT .TB 的临床应用. 结核治疗 效果评估. 发热感染 结核排筛. 免疫抑制人群. 眼科,骨科,血液科,神经内科等肺外结核诊断. 干燥综合征合并肺结核. 陈某,女, 37 岁,职员。 2009 年 5 月诊断为 " 干燥综合征 " ,予 " 泼尼松15 mg/d 、帕夫林 " 方案治疗。. 免疫抑制人群. 图 1. 胸部 CT ( 2010-09-10 ). 图 2. 胸部 CT ( 2010-10-15 ). 胥魏、邹耀红 无锡市人民医院.

ita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T-SPOT .TB 临床案例分析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T-SPOT.TB 临床案例分析 列入欧美国家诊疗指南的结核感染诊断新技术

  2. T-SPOT.TB 的临床应用 结核治疗 效果评估 发热感染 结核排筛 免疫抑制人群 眼科,骨科,血液科,神经内科等肺外结核诊断

  3. 干燥综合征合并肺结核 陈某,女,37岁,职员。2009年5月诊断为"干燥综合征",予"泼尼松15mg/d、帕夫林"方案治疗。 免疫抑制人群 图1. 胸部CT(2010-09-10) 图2. 胸部CT(2010-10-15) 胥魏、邹耀红 无锡市人民医院 2010年9月10日“发热六天”。诊断“干燥综合征、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右肺结节性质待查"。PPD24小时结果无硬结。 PPD72小时(+),T-SPOT.TB检查,A孔斑点计数>50,考虑“结核感染可能”。 胸部CT:右侧胸膜多发占位,右上肺少许炎性样病变,右肺上下叶结节。 2010年10月15日,术前诊断:“右肺结节胸膜间皮瘤可能”。

  4. 干燥综合征合并肺结核 免疫抑制人群 图3. 病理切片 图4. 胸片(2011-01-19) 胥魏、邹耀红 无锡市人民医院 2010年10月19日,开胸肺活检。 术后病理示:“右下肺、右胸壁、部分膈肌均为结核性肉芽肿”。 术后诊断:“右下肺结核性肉芽肿、右胸壁结核”。 三联抗痨治疗后体温正常并维持至今,随访无特殊不适。 本病例误诊的原因:①临床症状不典型;②CT表现;③PPD结果判定。 将IGRA替代PPD试验作为筛选潜伏结核感染的标准,并建议对结果阳性的患者在使用抗TNF-α治疗前进行预防性抗结核治疗。

  5. 狼疮活动合并结核性脑膜炎 免疫抑制人群 图1. 患者头颅MRI资料 ——杨华夏,吕玮等. 结核病播散狼疮活动.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10 患者,女性,35 岁。因发热、头痛2月余入院。 病史: • 2007年5月患者因低热、双眼睑浮肿于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性肾炎",予甲基泼尼松龙和环磷酰胺治疗。 • 2008年9月20日出现发热,无明显规律。胸部CT:双肺纹理增多及点片状条索影。腹部B超:右肾轻度积水。头颅CT:右侧基底节区多发腔梗。考虑"结核性脑膜炎可能性大"。四联抗结核治疗,无明显改善,2周后停用。 A. 2008年11月19日增强MRI显示软脑膜异常强化,脑实质内多发异常强化结节; B. 2009年2月MRI显示脑实质内病灶明显缩小 入院诊断: 发热、头痛原因待查—结核性脑膜炎可能性大 系统性红斑狼疮—狼疮性肾炎,狼疮脑病?

  6. 狼疮活动合并结核性脑膜炎 免疫抑制人群 ——杨华夏,吕玮等. 北京协和医院 诊治经过: • 入院初期(08年11月-12月):发热无规律,伴头痛。外周血T-SPOT.TB检查:(+),ESAT-6:292 SFCs/106 PBMC,CFP-10:36 SFCs/106 PBMC。脑脊液检查:分枝杆菌培养(+)。SLE稳定期,结核性脑膜脑炎明确。予五联抗结核治疗,和甲基泼尼松龙。 • 病情稳定期(09年1月-3月):体温高峰逐渐下降,头痛症状好转。脑脊液T-SPOT.TB检查:(-)。复查脑脊液:分枝杆菌培养(-)。结核性脑膜脑炎得到控制,狼疮稳定。 诊断: 结核性脑膜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 狼疮性肾炎 消化道、泌尿系平滑肌系累 对SLE合并TB感染的患者, 在二者难以鉴别之时, T-SPOT.TB 为TB 治疗情况的监测和临床症状的鉴别提供了一个非常有利的辅助手段。

  7. 全身播散性结核病 男性, 53岁,干咳7年、发热2周。 病情描述: 6年前发现右侧颈根部黄豆大小淋巴结,胸部CT示右上肺胸膜下及左肺可见小结节,纵隔多发肿大淋巴结。4联抗结核治疗3个月,症状无明显缓解,复查CT提示肺部病变较前加重。 3年前复查胸部CT病变进展。此后间断给予对症止咳治疗。 入院前2周,患者出现发热,不规则热型。结核菌素皮试(-),多次血培养及骨髓培养(-),痰涂片、培养及抗酸染色(-)。肺泡灌洗液抗酸染色、细菌培养、真菌培养均(-)。胸部增强CT: 双肺多发结节影及小斑片影,双肺门及纵隔多发肿大淋巴结,部分钙化。 诊断方法: T-SPOT.TB检测和全身PET/CT检查, 并根据检查结果在多个病变部位进行活检和穿刺, 获得组织培养结果后送检基因芯片分析。 发热感染 结核排筛 ——张蛲,刘晓清等. 多种诊断技术在全身播散性结核病诊治中的联合应用.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9

  8. 全身播散性结核病 发热感染 结核排筛 图1. 患者PET结果 张蛲、刘晓清等 北京协和医院 A. 患者的躯干PET正位投影图,显示全身多发放射性增高病灶; B-D. 分别显示左锁骨上淋巴结、左上肺病灶和右髂后上嵴病灶的PET/CT横断面融合图(箭头指示病变位置)

  9. 全身播散性结核病 发热感染 结核排筛 图2. 患者诊断时和治疗10周后结合特异性γ干扰素释放分析T-SPOT.TB检测斑点图 张蛲、刘晓清等 北京协和医院 初筛时: 10周抗结核药物治疗后: ESAT-6:3908SFCs/106PBMCs ESAT-6:1528 SFCs/106 PBMCs CFP-10:3400 SFCs/106 PBMCs CFP-10:1460 SFCs/106 PBMCs T-SPOT.TB检测比PPD更加直观,受人为因素影响小,与卡介苗和多数非结核分枝杆菌无交叉反应,具有更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10. 结核性脑脊髓膜炎和椎体结核 肺外结核诊断 图1. 头颅MRI ——赵相如,殷清宏等.酶联免疫斑点法技术用于辅助诊断结核病临床病例报道. 亚太传统医药, 2009 患者,男,64岁。 病情描述: • 人院前3月无诱因下颈部疼痛,1个月前左上肢麻木,进行性乏力,伴发热,体温在38℃左右。左侧颈部可扪及肿大淋巴结。 • 脑脊液抗酸染色,细菌涂片培养,真菌涂片培养均阴性。 头颅MRI:双侧额叶、侧脑室旁多发斑点状异常信号

  11. 结核性脑脊髓膜炎和椎体结核 肺外结核诊断 A B 图2. 颈椎MRI ——赵相如,殷清宏等. 舞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诊断与治疗: • 高度怀疑颈部与颅内异常信号为转移性肿瘤可能性大,但骨髓穿刺,腹部B超,腹部CT,颈部淋巴结活检均未发现异常。PPD(-)。 • ELISpot法检测该患者血液标本,结果阳性。四联诊断性抗痨治疗,同时加用甲强龙。 • 治疗3d后,体温平。1周后,颈部疼痛好转,左上肢肌力逐渐恢复。2周后,左上肢肌力基本恢复正常。 A. 治疗前颈椎MRl:颈2-4椎体间有异常信号,并伴硬膜增厚; B. 治疗后MRI:原先的异常信号降低,硬脊膜增厚略有减轻。 ELISPOT敏感性与特异性显著高于传统的TST,而且所需时间少。有利于结核病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意义重大,对隐性结核感染也有诊断价值。

  12. T-SPOT.TB在肺结核治疗中结果分析 表1. 研究对象的基本特性 结核治疗 效果评估 ——Ribeiro S, Dooley K, et al. BMC Infect Dis, 2009 方法: • 在肺结核治疗中,用T-SPOT.TB方法评估治疗效果。在治疗开始前,治疗16周和24周后,分别计数ESAT-6和CFP-10刺激产生的斑点数。 • 共研究了58位患者,其中57位为HIV阴性。

  13. T-SPOT.TB在肺结核治疗中结果分析 结核治疗 效果评估 图1. 所有研究对象ESAT-6, CFP-10和总RD1在治疗前,16周后和24周后的平均斑点数(n=58) 图2. 痰培养阳性(n=10)和阴性(n=48)患者ESAT-6, CFP-10和RD1在治疗前,16周后和24周后的平均斑点数 ——Ribeiro S, Dooley K, et al. BMC Infect Dis, 2009 结果: • 在24周完整疗程后,ESAT-6, CFP-10和总RD1产生的平均SFCs分别从42.7, 41.2和83.8降到23.3, 23.2和46.5 。

  14. T-SPOT.TB在肺结核治疗中结果分析 结核治疗 效果评估 图3. 痰涂片阴性患者总RD1在24周治疗中的斑点数变化(n=48) 图4. 痰涂片阳性患者总RD1在24周治疗中的斑点数变化(n=10) ——Ribeiro S, Dooley K, et al. BMC Infect Dis, 2009 结论: • T-SPOT.TB试验中检测的γ-干扰素RD1特异T细胞,可能与肺结核患者在治疗中的结核杆菌量直接相关。

  15. 各国对潜伏感染风险人群的筛查指南

  16. 例1:英国结核诊疗指南更新 The 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linical Excellence (NICE) released new clinical guidelines for the use of innovative TB blood tests called interferon-gamma release assays (IGRAs) for diagnosing 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 (LTBI) on 24th March 2011. 英国国家健康与临床卓越研究所(NICE)发布了新的临床指南,指出用创新TB全血实验,即γ-干扰素释放实验,来诊断潜伏性结核感染。

  17. 例2:英国皮肤病学诊疗指南 Guidelines for pre-TNF alpha screening were issued in 2009: 2009年英国皮肤病学中TNF-α治疗前结核筛查指南:

  18. 例3:瑞士抗TNF-α治疗前筛查潜伏感染指南 • Experts in rheumatology, gastroenterologyand pneumologyagreed that: 1. A definite risk of tuberculosis exists withanti-TNF agents, and all patients shouldbe screened for tuberculosis and latenttuberculosis infection prior to any anti-TNF-a therapy. 2. The screening should be based on history,chest x-ray and an IGRA test. • 瑞士关于抗TNF-α治疗前筛查结核潜伏感染的指南中建议,要求所有接受抗TNF-α治疗患者在治疗前都应该进行结核病检测和潜伏感染的筛查。筛查应该基于既往史,X摄片和γ干扰素释放实验(即 T-SPOT.TB方法)。

  19. 感谢聆听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