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0 likes | 911 Vues
詹万生 2011 年 12 月 1 日 . 北师大苏州班. 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 构建学校和谐德育体系 —— 深入贯彻 《 纲要 》 精神,增强校长文化自觉. 贯彻纲要精神构建学校和谐德育系. 一. 构建学校和谐德育体系的重要意义. 二. 构建学校和谐德育体系的基本思路. 构建学校和谐德育体系的主要策略. 三. 四. 一、贯彻 《 纲要 》 精神,构建学校和谐德育体系.
E N D
詹万生2011年12月1日.北师大苏州班 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 构建学校和谐德育体系 ——深入贯彻《纲要》精神,增强校长文化自觉 和谐德育研究与实验总课题组 中国伦理学会德育专业委员会
贯彻纲要精神构建学校和谐德育系 一 构建学校和谐德育体系的重要意义 二 构建学校和谐德育体系的基本思路 构建学校和谐德育体系的主要策略 三 四 和谐德育研究与实验总课题组 中国伦理学会德育专业委员会
一、贯彻《纲要》精神,构建学校和谐德育体系一、贯彻《纲要》精神,构建学校和谐德育体系 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为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党中央、国务院于今年7月29日 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纲要》的颁布是我们教育界的大事。 和谐德育研究与实验总课题组 中国伦理学会德育专业委员会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全会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一、贯彻《纲要》精神,构建学校和谐德育体系 和谐德育研究与实验总课题组 中国伦理学会德育专业委员会
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不仅是文化界的大事,也是我们教育界的大事。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战略布署的全局来看,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教育是属于文化建设的范畴,教育中的德育是文化建设的核心。从文化的视角来看德育,我认为德育是“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一支重要力量。因此,我们的校长应当站在这样的高度来认识德育工作,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不仅是文化界的大事,也是我们教育界的大事。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战略布署的全局来看,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教育是属于文化建设的范畴,教育中的德育是文化建设的核心。从文化的视角来看德育,我认为德育是“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一支重要力量。因此,我们的校长应当站在这样的高度来认识德育工作,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一、贯彻《纲要》精神,构建学校和谐德育体系 和谐德育研究与实验总课题组 中国伦理学会德育专业委员会
一、贯彻《纲要》精神,构建学校和谐德育体系一、贯彻《纲要》精神,构建学校和谐德育体系 今后十年,中国教育是全面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十年。《纲要》指出: ——中国教育的战略主题是“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其中的重点内容是“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中国德育的战略任务是“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中国德育的战略措施是“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 和谐德育研究与实验总课题组 中国伦理学会德育专业委员会
一、贯彻《纲要》精神,构建学校和谐德育体系一、贯彻《纲要》精神,构建学校和谐德育体系 中国德育的主要内容是“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坚定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念和信心;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 和谐德育研究与实验总课题组 中国伦理学会德育专业委员会
一、贯彻《纲要》精神,构建学校和谐德育体系一、贯彻《纲要》精神,构建学校和谐德育体系 《纲要》明确规定的这些内容,如“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特别是其中“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正是我们和谐德育学术团队自“八五”规划以来一直承担的研究课题和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 和谐德育研究与实验总课题组 中国伦理学会德育专业委员会
和谐德育研究的实践阶段 和谐德育研究的发端阶段 和谐德育的研究进程 “十一五”时期 和谐德育研究的发展阶段 “十五” 时期 和谐德育思想的形成阶段 “九五”时期 “八五”时期 和谐德育研究与实验总课题组 中国伦理学会德育专业委员会
“八五”时期:和谐德育研究的发端阶段 和谐德育研究与实验总课题组 中国伦理学会德育专业委员会
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的 李岚清同志的批示 和谐德育研究与实验总课题组 中国伦理学会德育专业委员会
“九五”时期:和谐德育研究的实践阶段 和谐德育研究与实验总课题组 中国伦理学会德育专业委员会
“九五”时期最终研究成果 和谐德育研究与实验总课题组 中国伦理学会德育专业委员会
“十五”时期:和谐德育思想的形成阶段幼儿学段的研究成果“十五”时期:和谐德育思想的形成阶段幼儿学段的研究成果 和谐德育研究与实验总课题组 中国伦理学会德育专业委员会
高职学段的研究成果 和谐德育研究与实验总课题组 中国伦理学会德育专业委员会
和谐德育研究与实验总课题组 中国伦理学会德育专业委员会
“十五”时期的最终研究成果 和谐德育研究与实验总课题组 中国伦理学会德育专业委员会
和谐德育研究与实验总课题组 中国伦理学会德育专业委员会
和谐德育研究与实验总课题组 中国伦理学会德育专业委员会
“十一五”时期:和谐德育研究的发展阶段 和谐德育研究与实验总课题组 中国伦理学会德育专业委员会
“十一五”时期研究成果 和谐德育研究与实验总课题组 中国伦理学会德育专业委员会
“十一五”时期最终研究成果 和谐德育研究与实验总课题组 中国伦理学会德育专业委员会
一、贯彻《纲要》精神,构建学校和谐德育体系一、贯彻《纲要》精神,构建学校和谐德育体系 从“十二五”开始,和谐德育进入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阶段。 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的总体思路:以班级和谐德育体系构建为基础,构建班级、校本、区域“三级”和谐德育体系。 第一级——班级和谐德育体系,是微观层次和谐德育体系,是学校和区域和谐德育体系构建的基础,这是实验教师(班主任)的任务。 第二级——中观层次和谐德育体系的构建,即校本和谐德育体系的构建,是德育体系构建的重点,这是实验学校的任务。 第三级——宏观层次和谐德育体系的构建,即区域和谐德育体系的构建,是德育体系构建的拓展,这是实验区的任务。 简言之就是“三级构建,班为基础,校为重点,区为拓展”。 目标:实验区有品牌,实验校有特色,实验班有亮点。 和谐德育研究与实验总课题组 中国伦理学会德育专业委员会
二、构建学校和谐德育体系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德育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建设 2、有利于学校德育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发展 3、有利于培养学生全面地、和谐地、健康地成长 和谐德育研究与实验总课题组 中国伦理学会德育专业委员会
1、有利于德育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建设1、有利于德育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建设 这里讲的德育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建设主要指班主任队伍建设。 第一,班主任专业职责 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要求“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充分发挥班主任在教育学生中的重要作用。班主任是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班主任要努力成为中小学生的人生导师。班主任是中小学的重要岗位,从事班主任工作是中小学教师的重要职责。 和谐德育研究与实验总课题组 中国伦理学会德育专业委员会
第二,班主任专业素质 ——育人为本的专业理念 ——德育为先的专业精神 ——关爱学生的专业道德 ——和谐育人的专业技能 和谐德育研究与实验总课题组 中国伦理学会德育专业委员会
第三,班主任专业能力 ——班集体的组织管理能力 ——主题班会的设计实施能力 ——班干部的指导培养能力 ——走进学生心灵的能力 ——任课教师的协调能力 ——学生家长的沟通能力 ——社会实践的组织能力等 ——书面表达和语言表达能力 ——个人才艺展示能力 和谐德育研究与实验总课题组 中国伦理学会德育专业委员会
加强班主任专业化建设,担当班主任专业职责,提高班主任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需要构建学校和班级德育体系。构建学校和班级和谐德育体系是德育队伍(班主任)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建设的必由之路。加强班主任专业化建设,担当班主任专业职责,提高班主任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需要构建学校和班级德育体系。构建学校和班级和谐德育体系是德育队伍(班主任)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和谐德育研究与实验总课题组 中国伦理学会德育专业委员会
2、有利于班级德育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发展 班主任工作是光荣而神圣的。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成败,系于教师。教师尤其是班主任的素质决定着学生的素质,学生的素质关系到祖国的前途和命运。 班主任工作是是繁重而艰苦的,班主任是班集体的建设者、组织者、领导者和管理者。一个有责任心的班主任总是全身心投入工作,呕心沥血,殚精竭虑,无私奉献。红烛精神、人梯精神,正是对班主任高尚人格的真实写照。 班主任工作又是科学而有规律的,在新的形势下,班主任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只凭老经验是不够的。 和谐德育研究与实验总课题组 中国伦理学会德育专业委员会
班主任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其一,盲目性。有的学校不重视班主任培训工作,班主任缺少理论学习和经验交流,对班主任工作规律性和科学性的认识不够,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 其二,零散性。有的学校没有班级德育工作纲要或班主任工作规程,班主任工作缺少计划性和系统性,处于“零敲碎打”的状态。 其三,随意性。有的学校对班主任工作疏于管理,缺少章法,没有规章制度,班主任工作缺少制度化和规范性,处于“自发随意”的状态。 和谐德育研究与实验总课题组 中国伦理学会德育专业委员会
要加强班主任专业化建设,使班主任工作上一个新台阶,达到一个新水平,就必须从盲目性转向科学性,从零散性转向系统性,从随意性转向规范性。构建班级和谐德育体系是班主任工作实现科学性、系统性、规范性的必由之路。要加强班主任专业化建设,使班主任工作上一个新台阶,达到一个新水平,就必须从盲目性转向科学性,从零散性转向系统性,从随意性转向规范性。构建班级和谐德育体系是班主任工作实现科学性、系统性、规范性的必由之路。 和谐德育研究与实验总课题组 中国伦理学会德育专业委员会
3、有利于培养学生全面地、和谐地、健康地成长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社会,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社会的这些基本特征与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是紧密联系、相互对应的。和谐社会的六大基本特征正是构建学校和班级和谐德育体系的基本内容。 和谐德育研究与实验总课题组 中国伦理学会德育专业委员会
——和谐德育坚持大德育观,主张德育应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和心理教育“五要素”。“五要素”各有自己的特定内涵,但又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为条件,互相制约,构成了和谐德育统一体。——和谐德育坚持大德育观,主张德育应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和心理教育“五要素”。“五要素”各有自己的特定内涵,但又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为条件,互相制约,构成了和谐德育统一体。 ——和谐德育要求完整、准确、全面地理解德育概念的内涵,坚持德育内容的“五要素说”,根据不同学段、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成长规律,由浅入深,从低到高,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分层递进,螺旋上升,构建学校和班级和谐德育体系,从而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发挥更好、更大的作用,培养学生全面地、和谐地、健康地成长。 和谐德育研究与实验总课题组 中国伦理学会德育专业委员会
三、构建学校和谐德育体系的基本思路 1、以和谐德育为基本理念 2、以德育六要素为基本框架 3、以主题班会课为基本模式 和谐德育研究与实验总课题组 中国伦理学会德育专业委员会
1、以和谐德育为基本理念 ——和谐德育,是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受教育者发展需要的和谐统一为出发点,在遵循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和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构建德育体系诸要素之间的和谐关系,使之协调相应、配合得当,形成合力,以引导教育者掌握德育规律,提高育人能力,从而促进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及整体素质和谐发展的一种教育模式。 和谐德育研究与实验总课题组 中国伦理学会德育专业委员会
和谐德育的基本内涵 1、民主融洽的师生观 ——教师、学生“双主体”和谐 2、整体优化的大德育观 ——学校、家庭、社会“三教”和谐 3、和谐有序的德育过程观 ——知、情、信、行“四环节”和谐 4、全面和谐的德育内容观 ——政治、思想、道德、法治、心理“五要素”和谐 5、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 ——德、智、体、美、劳“五育”和谐 和谐德育研究与实验总课题组 中国伦理学会德育专业委员会
1.民主融恰的师生观—— 教师、学生“双主体”和谐 教师是教育主体,学生是学习主体。德育过程主要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元互动过程,其互动的效果决定了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水平,而师生互动的效果则是由师生关系和谐程度决定的。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不仅是有效进行教育活动、完成教育任务的重要条件,而且本身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在德育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如果能够平等相处,诚恳相待,学生人格就会得到尊重,个性潜能就能得以激发;教师的高尚道德情操、优良个性品质就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感染学生。 和谐德育研究与实验总课题组 中国伦理学会德育专业委员会
2.整体优化的大德育观—— 学校、家庭、社会“三教”和谐 学校、社会和家庭是学生成长的基本环境,三者之间始终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学校、 家庭、社会在教育主体、内容、方式、方法上各有优势,只有在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教育力量和谐一致的时候,学生的品德发展才是顺利的和健康的。所谓整体化的大德育观,指的是充分发挥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个方面教育力量各自的优势,使之合而不同、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形成合力,推动学校、家庭、社会德育目标趋同,德育理念融通,德育内容方法互补,德育资源共享,德育评价一致,从而产生综合的德育效应,使学生成为学校的好学生、家庭的好孩子、社会的好公民。 和谐德育研究与实验总课题组 中国伦理学会德育专业委员会
3.和谐有序的德育过程观—— 知、情、意、行“四环节”和谐 和谐有序的德育过程是对受教育者传授道德知识、陶冶道德情感、培养道德意志,引导道德行为的过程。简言之,就是“知、情、意、行”相互作用的过程。学校德育工作要取得实效,取决于四个环节的和谐统一的程度。德育不同于智育,智育的任务是传授知识兼培养能力,它主要解决知不知、会不会的问题;而德育只到此并没有完结,它不仅要解决知不知、会不会的问题,而且更要解决信不信、行不行的问题,即不但要授之以知、晓之以理,而且更要动之以情、导之以行。和谐德育将“知、情、意、行”和谐地整合在一起,以传授道德知识作基础,涵养道德情感为关键,培养道德意志作保证,以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为归结,取得真正意义上的德育实效。 和谐德育研究与实验总课题组 中国伦理学会德育专业委员会
4、全面和谐的德育内容观—— 政治、思想、道德、法治、心理“五要素”和谐 和谐德育坚持的是大德育观,主张德育应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和心理教育“五要素”。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和心理教育,各有自己的特定内涵,但又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为条件,互相制约,构成了和谐德育的统一体。 和谐德育要求完整、准确、全面地理解德育概念的内涵,坚持德育内容的“五要素说”,使德育工作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相一致,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发挥更好、更大的作用。 和谐德育研究与实验总课题组 中国伦理学会德育专业委员会
5.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 德、智、体、美、劳“五育”和谐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劳动能力、社会生活能力、精神生活能力与个性发展辨证统一的过程。我们提倡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其实质在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谐德育主张要正确处理德、智、体、美、劳之间的关系,实现“五育”和谐发展 。一方面,强调德育首要地位,充分发挥德育对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另一方面使德育寓于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之中,充分发挥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对德育的传输、渗透、内化和巩固功能。“五育”相互交织、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共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和谐德育研究与实验总课题组 中国伦理学会德育专业委员会
2、以德育六要素为基本框架 和谐德育把学校德育工作的各个要素视为一个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整体。这个整体是由德育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管理、评价“六要素”构成。“六要素”和谐,就是把德育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管理与评价构成一个和谐有序的整体,是德育诸要素在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中获得最佳德育效果。构建班级和谐德育体系,就是要以德育“六要素”为基本框架。 和谐德育研究与实验总课题组 中国伦理学会德育专业委员会
(1)德育目标 德育目标是指学生在德育方面所要达到的要求和水平。它对构建和谐德育体系具有导向、激励、调节、控制等作用,是选择、构建德育内容的前提,也是提高整个德育科学性与实效性的关键。 班级和谐德育目标要具体化 ——要“近、小、实、亲” ——不要“高、大、空、远”。 和谐德育研究与实验总课题组 中国伦理学会德育专业委员会
(2)德育内容 ——就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想品德的发展规律,以道德、心理、法律、思想、政治等相关内容为横坐标,以低年级、中年级到高年级为纵坐标,理顺德育内容自身的逻辑关系,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进行合理部署与安排。 德育内容五要素: ——道德教育 ——心理教育 ——法律教育 ——思想教育 ——政治教育 德育内容体系构建原则: 德育内容,循序渐进; 德目规范,形成序列; 要素完整,层次清楚; 注意衔接,螺旋上升”。 和谐德育研究与实验总课题组 中国伦理学会德育专业委员会
(3)德育途径: 德育途径,对应内容; 一项内容,多条途径; 有主有辅,协调配合; 分工合作,形成合力。 七大类德育途径: ——课程类 ——实践类 ——组织类 ——环境类 ——管理类 ——咨询类 ——传媒类 和谐德育研究与实验总课题组 中国伦理学会德育专业委员会
(4)德育方法 德育方法具体化的原则: 根据内容,对应途径; 多种方法,优选组合; 辨证思维,法无定法; 留有余地,鼓励创新。 七大类德育方法: ——语言说理类 ——榜样示范类 ——修养指导类 ——实践锻炼类 ——行为训练类 ——规范制约类 ——评价激励类 和谐德育研究与实验总课题组 中国伦理学会德育专业委员会
构建班级和谐德育管理体系,就是建立健全班级规章制度,明确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职责,建立学生干部的培养、选拔制度,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家长联系卡,营造一种团结、民主的、和谐的班级人际关系,形成齐抓共管的班级德育工作格局。构建班级和谐德育管理体系,就是建立健全班级规章制度,明确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职责,建立学生干部的培养、选拔制度,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家长联系卡,营造一种团结、民主的、和谐的班级人际关系,形成齐抓共管的班级德育工作格局。 (5)德育管理 和谐德育研究与实验总课题组 中国伦理学会德育专业委员会
德育评价的方试 评分 评等 评语 德育评价的方法 家校结合 亲子互动 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 德育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 导向性和激励性相结合 科学性和系统性相结合 形成性和阶梯性相结合 主体性和个体性相结合 操作性和趣味性相结合 (6)德育评价 和谐德育研究与实验总课题组 中国伦理学会德育专业委员会
3、以主题班会课为基本模式 构建班级和谐德育体系是全程德育的体现。全程是一个时间概念,指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时间过程。全程德育,是指学校德育工作贯穿于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过程之中,德育无时不在,环环相扣,贯穿始终。班级和谐德育体系要针对学生成长的每一个阶段的需要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有利于增强德育的科学性、系统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和谐德育研究与实验总课题组 中国伦理学会德育专业委员会
例如小学的孝敬父母专题在六个年级具体内容的分配,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浅入深,由低到高,循序渐进,螺旋上升。例如小学的孝敬父母专题在六个年级具体内容的分配,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浅入深,由低到高,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一年级:我爱爸爸妈妈; 二年级:记住爸爸妈妈的生日; 三年级: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四年级:当爸爸妈妈不在家的时候; 五年级:我当一天家长; 六年级:我和爸爸同上一天班。 和谐德育研究与实验总课题组 中国伦理学会德育专业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