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9

第 10 章 真体腔不分节动物 软体动物门(贝类) ( Mollusca )

第 10 章 真体腔不分节动物 软体动物门(贝类) ( Mollusca ). 第二大类群 (13 万 ) 环节动物演化而来. 10.1 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一 . 身体的划分 ( 身体柔软,不分节,左右对称或不对称如螺类 ). 分化明显 ( 运动活泼 -- 腹足纲、头足纲 ) 不发达(运动迟缓 -- 石鳖) 消失 (穴居、固着 -- 瓣鳃纲). 头部. 足部. 块叶状(石鳖、田螺)、 斧状(河蚌)、腕(头足纲 ). 内脏团. 位于足的背面,容纳消化、生殖等内脏。.

nadine-pena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第 10 章 真体腔不分节动物 软体动物门(贝类) ( Mollusca )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10章 真体腔不分节动物 软体动物门(贝类) (Mollusca) 第二大类群(13万) 环节动物演化而来

  2. 10.1 软体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一.身体的划分(身体柔软,不分节,左右对称或不对称如螺类) 分化明显 (运动活泼--腹足纲、头足纲) 不发达(运动迟缓--石鳖) 消失 (穴居、固着--瓣鳃纲) 头部 足部 块叶状(石鳖、田螺)、 斧状(河蚌)、腕(头足纲) 内脏团 位于足的背面,容纳消化、生殖等内脏。

  3. 一、身体的划分 下一页

  4. 二. 外套膜(软体动物特有) • 外套膜-身体背部皮肤褶向下伸展形成,常包裹整个内脏团; • 形成外套腔(内有鳃 、足及多个开口); • 作用:能分泌形成贝壳;能形成肺室进行气体呼 吸 。

  5. 三、贝壳 • 数目:一个或2个甚至8个,有些种类无 • 成分:CaCO3、壳质素 • 分三层: 角质层(壳皮,壳基质, 薄, 外套膜边缘分泌) 棱柱层(壳层,碳酸钙,厚, 外套膜边缘分泌) 珍珠层(壳底,增厚, 外套膜 分泌)

  6. 四.消化系统 多数发达,内寄生螺则退化; 多数种类口腔具1-2对颚片,可辅助捕食; 齿舌为其特有,位于舌突上, 似锉刀,刮取食物 。 消化系统:由口、口腔(有唾腺)、胃、肠、肛门组成,有肝脏。滤食、刨食,食性复杂。

  7. 五.体腔和循环系统 1)体腔退化(残留围心腔、生殖腔、排泄腔等) 2)血窦:微血管与动脉、静脉管腔扩大且无血管壁包围,于是形成组织器官之间的空隙,血在其中流动,这些空隙称血窦。因此其循环方式为开管式: 心室 动脉 小动脉 血窦 吸入 小静脉 心耳 静脉 3)快速运动种类的循环方式为闭管式 4)血色为清色,含血清蛋白,有的则为红色,含血红蛋白

  8. 河蚌的循环系统

  9. 六 呼吸器官 水生种类:用鳃呼吸,位于外套腔内。由外套腔内面的上皮伸展形成 盾鳃----羽状(石鳖) 栉鳃----梳状(田螺) 瓣鳃----瓣状(河蚌等) 丝鳃---丝状(瓣鳃纲列 齿目) 无鳃(角贝) 陆生种类:一定区域的微血管网密集成 “肺”,直接摄氧。

  10. 七. 排泄器官 • 排泄系统:肾脏(多数为后肾)、 围心腔腺 • 肾脏-有肾口(开口在围心腔,收集代谢废物)、腺体、膀胱和肾孔(开口在外套腔)。 • 围心腔腺-围心腔表皮分化成,微血管密布,有排泄功能。

  11. 八.神经系统与感官 • 神经系统:一般 4对神经节,头足类的脑有软骨。 脑神经节:与脑和感官连 脏神经节:神经通向消化 道和内脏 足神经节:神经通向足部 侧神经节:通外套膜和 鳃,在瓣鳃类与脑神经 节合并 • 感官发达-有触角、眼、平衡囊等。

  12. 九.生殖 发育雌雄异体 • 生殖和发育: 大多♀/♂,少数为♀♂,如蜗牛;♀/♂有明显的特征即异型如田螺:♂,一对触角中,右触角粗短,而♀的一对触角相同。 • 除头足纲的盘裂外,其他的为完全卵裂的不等卵裂——螺旋卵裂 • 发育经幼虫期-担轮幼虫,面盘幼虫,河蚌要经过钩介幼虫,陆生种类直接发生。

  13. 软体动物分类 • 目前已记载13万种,依据它们的贝壳、足、鳃、神经及发生特征,分为七个纲: • 单板纲:新蝶贝 • 无板类:龙女簪 • 多板类:石鳖 • 腹足类:单个螺旋型的壳,前鳃亚纲--田螺,后鳃亚纲, 肺螺亚纲---蛞蝓 • 掘足类:角贝 • 瓣鳃纲:水生 • 头足类:鹦鹉螺亚纲--鹦鹉螺,蛸亚纲---乌贼

  14. 10.2 无板纲 • 为原始种类, 蠕虫状, 低潮线下数十米至深海海底的动物,穴居,身体外无贝壳,故名。如龙女簪,我国南海79M采得之。再如新月贝、毛皮贝等。

  15. 10.3 单板纲 • 大多数为化石,1952年,太平洋3570M深海处采得新蝶贝。原始贝类,肌肉周缘发达,中央簿,无吸附力,适于海底划行。活化石的原始贝类,对研究贝类的起源与演化提供新的资料。

  16. 10.4 多板纲 • 最常见的是石鳖,主要以块状的足和外套膜吸附于海滨礁石表面,不易采集,需借助一些工具如镊子等,贝壳石灰质,八大块板作覆瓦状排列,石鳖可食,但数量少,故经济意义不大。我国沿海毛肤石鳖,鳞带石鳖、锉石鳖

  17. 10.5 腹足纲 软体动物门中最大的一个纲, 10万种以上,仅次于节肢动物昆虫纲(动物界的最大纲)而为动物界的第二大纲,足位于身体腹面,故名。常有一个螺旋形贝壳,故又称为单壳类或螺类,由于内脏团发育过程中经过螺旋旋转而左右不对称。这是腹足类与其他软体动物的区别所在 . 海洋、淡水、陆地都有分布。雌雄同体或异体,发育经担轮幼虫和 面盘幼虫,河蚌则经钩介幼虫。分:前鰓亚纲-田螺等、后鰓亚纲-蛞蝓等、肺螺亚纲-蜗牛等。

  18. (一)代表动物---- 圆田螺 1.外形 螺壳 大,6-7层,生长线明显,缝合线深;头部发达,前端有一吻,基部两侧一对很长触角, 雄螺,右触手比左触手粗短,为交换器,♀♂的外部区别特征;厣:褐色卵圆形薄片,它能够将壳口封闭 ; 足:大型的肌肉质叶状足,具广阔的蹠面 卵胎生亦为腹足类的特点

  19. (二) 内部结构 1、消化系统 口腔:(位于吻前腹面、具 齿舌、磨碎食物的功能) 咽:口后的膨大部分 食道 :(狭长形、具唾液 腺、仅具润滑作用) 胃 :嵌于最基部一圈肝脏 间、黄褐色、分能泌 淀 粉酶和蛋白酶 肠 :在胃附近扭转180 度于输卵管平行 食性:植食性

  20. 2、呼吸系统 鳃 一个,鳃轴上一侧着生一排三角的鳃叶,故称栉鳃,蜗牛无鳃,外套膜高度泡化为肺。 3、循环系统 心脏和血管心脏位于胃于肾之间,心脏具一心耳和一心室,开管式C.S,血液为无色

  21. 4、排泄系统 肾一个,于 围心腔前方、直肠左侧、黄色三角形 5、神经系统与感官 4对神经节, 侧脏神经节索扭曲为“8”字型;感官为眼、触手 等 田螺 6、生殖系统 雌雄异体:触手大小相等为雌 ,右触手粗短于左触手为雄体,右触手雄性交接器

  22. 雌性生殖系统: 卵巢(插于直肠上半部与输卵管平行) 输卵管:与卵巢和子宫相连 子宫(育儿室) 生殖孔 雄性生殖系统: 精巢 较大、弯月 、黄棕色 输精管:连接精巢 ,伸于前列腺 阴茎:伸入 右触手 (特化为雄性交接器) 卵胎生亦为腹足类特有

  23. (三)左右不对称的起源 • 腹足类的头部和足明显两侧对称,内脏团螺形失去对称 • 腹足类动物在距今5.5亿年前的化石是对称的 • 发育经过的担轮幼虫是对称的 • 说明不对称的体制是次生性的 ,是在面盘幼虫后期,形成不对称体制的 • 可以用“扭转学说”解释

  24. (三)左右不对称的起源 • 腹足类的头部和足明显两侧对称,内脏团螺形失去对称 • 腹足类动物在距今5.5亿年前的化石是对称的 • 发育经过的担轮幼虫是对称的 • 说明不对称的体制是次生性的 ,是在面盘幼虫后期,形成不对称体制的 • 可以用“扭转学说”解释

  25. 腹足类体制不对称的起源-扭转学说 一侧器官受贝壳的压力退化,不能再恢复 蜗牛行逆转, 故不成“8”字型

  26. (三)、腹足类的分类 前鳃亚纲: 鳃于心耳前方、侧脏神经为“8”字形 ,具厣、一 对触角,雌雄异体,如鲍(石决明)、宝贝、 田螺等 后鳃亚纲: 鳃于心耳后方,壳退化,如海兔、壳蛞蝓、泥螺 肺螺亚纲: 无厣、无鳃、具“肺”,触角2对,如: 锥实螺(肝片吸虫的中间寄主) 扁卷螺(姜片虫的中间寄主) 蛞蝓 蜗牛

  27. 10.6 掘足纲 化石多,现存种类少,管状贝壳,如象牙状,头部不明显,头丝末端膨大,足可伸得长,挖掘泥沙。如胶州湾角贝,经济意义不大

  28. 10.7 双壳纲(瓣鳃纲、斧足纲) • 全部生活在水中,大多数海产,少数在淡水中,极少数内寄生(内寄蛤、恋蛤。约 2万种,分布广,一般行动缓慢,或穴居或营固着、附着生活,瓣鳃纲的身体两侧对称,左右各有一片贝壳的外套膜,故瓣鳃类又称双壳类,斧状足,故又称斧足纲。头部适应不太活动的生活而退化,感官不发达,外套腔中具瓣状鳃故称瓣鳃纲

  29. (一)代表动物---无齿蚌(河蚌) 1、外形 贝壳前端较圆,后端稍尖,两壳在背面以韧带铰合,腹缘分离,壳背方稍隆起(常为被磨损状)为壳顶,以壳顶为中心的同心圆线,称生长线。 与其穴居(底栖)生活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30. 2、内部结构 (1)外套膜 外套膜从左右两侧包蔽体软部,背缘必定愈合在腹腹缘互相紧靠,形成外套腔,后缘两外套膜没有完全闭合,形成出水管和进水管。

  31. (2)足 足斧状,左右侧扁,富肌肉,向前下方伸出,为蚌的运动器官 (3)肌肉 • 壳的开闭:前后闭壳肌 • 足的伸缩:前后缩足肌、 伸足肌 • 外套膜肌

  32. (4)消化系统 口:足背方,口两侧有一 对大的触唇,密生纤 毛,感觉和摄食功能。 食道:短、无消化腺 胃:胃的周围有一对肝 脏,其消化酶由导管 入胃,晶杆突于其中 肠:盘曲足背,最后以直 肠穿过围心壁和心室 肛门:出水管附近

  33. 在内脏团两侧各具两片状瓣鳃,即有4片瓣状鳃在内脏团两侧各具两片状瓣鳃,即有4片瓣状鳃 内鳃小瓣 外鳃小瓣  内外鳃小瓣前后缘及腹缘愈合为“U”,背缘为鳃上腔   鳃小瓣由鳃丝构成,表面有纤毛,鳃丝间有丝间隔,上有入鳃小孔 鳃小瓣间有瓣间隔,把两者空腔分隔成许多鳃小管 水流方向:入水孔-外套腔-入鰓小孔-鰓水管-鰓上腔-出水管 (5)呼吸系统 鳃瓣

  34. (6)循环系统 由心脏、血管、血窦组成   心室 (1个)   心耳 (2个) 开放式循环过程: 心室 前大动脉 足、内脏团 后大动脉 直肠 血窦 心耳 出鳃静脉 入鳃静脉 肾静脉 血液含血青蛋白,血青色   心脏

  35. (7)排泄系统 肾脏--位于围心腔两 侧,左右各 一,由腺 质和管状部组成。 围心腔腺--富含血 管,排泄物直接渗 入围心腔中。

  36. (8)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脑神经节(与脑和感官连)、脏神经节(神经通向消化道和内脏)、足神经节(有神经通向足部)、侧神经节与脑神经节合并

  37. (9)生殖系统 • 雌雄异体且异型,受精卵在外鳃腔中孵化,外鳃腔——育儿囊。 • 钩介幼虫:河蚌特有

  38. (二)瓣鳃纲分类 约有2万,依绞合齿形态、 闭壳肌发育程度、 鳃的结构 等分为3目: 列齿目 :毛蚶 泥蚶等 异柱目 :贻贝(淡菜)、扇贝(干贝)、牡蛎、江珧、珍珠贝 真瓣鳃目:无齿蚌 、三角帆蚌、蚬、文蛤、蛏等

  39. 10.8 头足纲 (一)一般特征 头足纲是最高等的软体动物,又为高等无脊椎动物 贝壳 : 外壳或内壳或消失(高等标志) 头部: 发达,两侧有一对发达的眼(结构与高等脊椎 动物相似) 足: 特化为腕和漏斗(快速运动器官) 外套膜:肌肉发达,左右愈合成囊状的外套腔或称胴部 神经系统:脑被软骨保护(高等标志) 循环系统:闭管式 生殖系统: 雌雄异体, 直接发育, 全海产

  40. (二)代表动物----乌贼 又称墨鱼、乌子,生活在远洋,游泳速度快,以甲壳类、鱼类及其他软体动物为食,我国北部沿海的最常见种——金乌贼。 1 .外形 头部发达,前端有口,两 侧具眼;足特化为腕和漏斗;颈部很短,连接头与躯干部;躯干部肌肉质的外套膜很厚包围内脏团左右两侧具鳍,起平衡作用。上皮色素细胞的变化可改变体色。

  41. 2、构造 (1)体壁:皮肤薄而柔软,含许多色素细胞 ,周围有放射肌,体色的变化可适应不同深浅颜色的海水。 (2)内骨骼:内壳和软骨。内壳背侧壳囊内,长椭圆形,称海螵蛸,疏松的石灰质结构充满气体,使身体减轻而便于游泳。主要软骨有头软骨,包围中枢神经系统和平衡囊。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