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0

彼得生於 1958 年 5 月,他有一個姐姐和一個哥哥。當時巴菲特已經事業有成,家境優裕,家裡有豐富的藏書,還有鋼琴等樂器。

近日,知名美國音樂製作人、艾美獎 ( 美國電視界最高獎項 ) 獲得者彼得·巴菲特在他的《人生由你打造》一書中,以親身經歷告訴人們,即使他的爸爸是 “股神”沃倫·巴菲特,他依舊“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 彼得 · 巴菲特. 彼得生於 1958 年 5 月,他有一個姐姐和一個哥哥。當時巴菲特已經事業有成,家境優裕,家裡有豐富的藏書,還有鋼琴等樂器。. 三個孩子和母親在一起. 讓父母感到吃驚的是,小彼得六七歲時,就對音樂如癡如醉。他的樂感非常強,心情不佳時,並不哭鬧,而是走到鋼琴前,彈奏一曲,輕快的旋律被他彈得像哀樂,家人常常聽到音樂,就能判斷他的心情。. 巴菲特全家福.

nailah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彼得生於 1958 年 5 月,他有一個姐姐和一個哥哥。當時巴菲特已經事業有成,家境優裕,家裡有豐富的藏書,還有鋼琴等樂器。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近日,知名美國音樂製作人、艾美獎(美國電視界最高獎項)獲得者彼得·巴菲特在他的《人生由你打造》一書中,以親身經歷告訴人們,即使他的爸爸是 “股神”沃倫·巴菲特,他依舊“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 • 彼得·巴菲特

  2. 彼得生於1958年5月,他有一個姐姐和一個哥哥。當時巴菲特已經事業有成,家境優裕,家裡有豐富的藏書,還有鋼琴等樂器。 三個孩子和母親在一起

  3. 讓父母感到吃驚的是,小彼得六七歲時,就對音樂如癡如醉。他的樂感非常強,心情不佳時,並不哭鬧,而是走到鋼琴前,彈奏一曲,輕快的旋律被他彈得像哀樂,家人常常聽到音樂,就能判斷他的心情。 巴菲特全家福

  4.  彼得小時候就感受到父親的辛勞。“他每週要工作6天半,我想,要刻苦讀書,不要給父親增加麻煩。

  5. 1997年巴菲特與妻子蘇珊和女兒 • ”小學四年級時,學校舉辦了一次飛機模型比賽,為了參賽,彼得到父親的公司做了15天“清潔工”,用這筆收入為自己購買了一架飛機模型。

  6. “父親經常引述的一句話是:‘有能力的父母應該給子女一筆能夠做事,但不足以遊手好閒的財產’。有個良好的開端總是好事,但讓子女習慣於靠伸手要‘免費票’就是害人、幫倒忙。”

  7. 19歲那年,彼得得到一筆不算多的財產。這是來自於出售一處農場的收益,並轉換成了他父親旗下公司的股份。“我變賣了手裡的股票,得到了約9萬美元。19歲那年,彼得得到一筆不算多的財產。這是來自於出售一處農場的收益,並轉換成了他父親旗下公司的股份。“我變賣了手裡的股票,得到了約9萬美元。 • 巴菲特與蘇珊·湯普森

  8. 如果,我什麼也不做,那麼現在股票的價值應該有7200萬美元了。”當時,彼得還是一名斯坦福大學的在校生。“很多人認為我瘋了,但是我用積蓄購買了比金錢更寶貴的東西---時間。” • 小兒子彼得頗具藝術家的氣質

  9. 彼得退了學,用這筆錢開始了他的音樂之路。他忐忑不安地與父親談了從事音樂事業的打算。“父親以他的習慣,認真傾聽,不做評論,也不直接提建議。 巴菲特的妻子蘇珊·湯普森

  10. 直到有一天,他對我說:‘彼得,你知道嗎,你和我其實在做一件事情,音樂是你的畫布,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是我的畫布,我每天都在上面畫上幾筆。’這就是我需要的回答,直到現在仍覺得很珍貴。父親的事業如此成功,卻把他的工作和我的工作相提並論,平等看待。”

  11. 在彼得印象中,父親“在金錢方面管得很嚴”。孩子們很小就知道,要從父親那裡獲得精神支持很容易,金錢支持幾乎不可能。從小,姐弟三個的零花錢都是以“貸款”形式獲得的。

  12. 作為備受父母疼愛的小兒子,彼得沒得到任何優待,他至今記得掙到第一筆錢的感受:“第一次配樂,不知道自己能否成功,內心很焦慮、苦悶。當我拿到100美元的稿費時,我哭了。我將這100美元放在鏡框裡,掛在牆上,每天看到它,就給了自己一種動力。”

  13. 在彼得30歲時,他再一次感受到父親的“吝嗇”。那時,事業小有所成的他想買套大房子,希望父親能借給他一部分錢。巴菲特卻以“我們父子不要談錢”這樣的理由拒絕了。在彼得30歲時,他再一次感受到父親的“吝嗇”。那時,事業小有所成的他想買套大房子,希望父親能借給他一部分錢。巴菲特卻以“我們父子不要談錢”這樣的理由拒絕了。 • 彼得·巴菲特和妻子珍妮佛·巴菲特

  14. 彼得很生氣,轉而去銀行貸款。後來他才明白父親的用意,“如果父親真給了我錢,我反而沒有機會體會到靠自己努力取得的成就感。我認為這是他愛的一種表達方式。”

  15. 1991年,彼得導演的影片《與狼共舞》,獲得了第六十三屆奧斯卡最佳音樂和最佳音響獎。1991年,彼得導演的影片《與狼共舞》,獲得了第六十三屆奧斯卡最佳音樂和最佳音響獎。

  16. 2008年,巴菲特第一次在公開場合聽了兒子的音樂會。他只說了一句話:“我是來看看我(給兒子)的鋼琴課投資,得到了什麼。”台下掌聲雷動。

  17. “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才能獲得真正的滿足感,這是父母的財產無法給予的。經濟浪潮起起伏伏,唯有人的價值觀是最穩定的貨幣,它永遠不會貶值、破產,並為我們帶來最豐厚的回報。” 彼得·巴菲特和妻子珍妮弗·巴菲特在北京

  18. 在“股神”巴菲特的詞典裡,從來沒有出現過“富不過三代”這樣的字眼,因為他不曾考慮過要把家產留給自己的孩子。

  19. 巴菲特宣佈捐款決定後與蓋茨夫婦合影 • “父親百年之後將把所有的資產捐給慈善機構。他的價值觀就是熱愛生命,做一些對他人有幫助的事情,而不是僅僅追逐個人利益。”

  20. .巴菲特和大女兒蘇珊 • 巴菲特的3個孩子受父親影響,熱心公益,把錢看得很淡。他們過著舒適、但絕不奢侈的生活,並在自己的基金會中賣力地工作。

  21. 彼得的大姐蘇珊,在奧馬哈經營一家毛衣編織廠,同時打理自己名下的基金會。蘇珊的基金會關注女性生育健康和家庭規劃;

  22. 哥哥霍華德的基金會已經向40多個國家捐款,尤其關注對非洲的保護和建設; 長子霍華德在農場勞作

  23. 而彼得的基金會則重點在援建西非國家兒童教育等慈善事業上。 彼得·巴菲特與非洲貧困兒童在一起

  24. 彼得在書中寫道,父母傳給他唯一“真正的東西”就是---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其實,這是已經在巴菲特家族傳承三代的“祖訓”了。彼得在書中寫道,父母傳給他唯一“真正的東西”就是---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其實,這是已經在巴菲特家族傳承三代的“祖訓”了。 • 沃倫.巴菲特出生於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的奧馬哈市

  25. 巴菲特的父親曾擔任4屆國會議員,行事作風相當保守沉穩,他沒有給過初進金融圈的巴菲特什麼財力幫助,卻在精神和思想上給了他莫大的支持。 • 巴菲特的父親—霍華德·巴菲特

  26. 他的言傳身教對巴菲特影響很大。在巴菲特成為世界級富豪之後,依然對父親充滿感佩之情。如今,他又把這個家訓傳給了下一代。

  27. 巴菲特至今還住在這棟50多年前用3萬多美元買下的老房子裡巴菲特至今還住在這棟50多年前用3萬多美元買下的老房子裡 • “爸爸曾告訴我,生下來嘴裡就含著一個銀勺的人,最後可能變成背上紮著銀匕首的人,因為他們容易產生權力感而鮮有成就。”

  28. 作為一個貨真價實的“富二代”,彼得清醒、自立,他對財富、成功的認識以及回饋社會、承擔責任的理念,給了中國剛剛成長起來的“富二代”們,再好不過的借鑒。

  29. 2011.1.8 • 根據《作案文摘》文字資料編輯製作 • 圖片摘自網路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