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

含桂皮酸酯基側鏈共聚物之合成及其光配向特性研究 謝慶東*、劉堯欽、潘世偉、卓昭伶 南台科技大學化學工程與材料工程系 E-mail: nthcd@mail.stut.tw

含桂皮酸酯基側鏈共聚物之合成及其光配向特性研究 謝慶東*、劉堯欽、潘世偉、卓昭伶 南台科技大學化學工程與材料工程系 E-mail: nthcd@mail.stut.edu.tw. 摘要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含桂皮酸酯基側鏈共聚物之合成及其光配向特性研究 謝慶東*、劉堯欽、潘世偉、卓昭伶 南台科技大學化學工程與材料工程系 E-mail: nthcd@mail.stut.tw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含桂皮酸酯基側鏈共聚物之合成及其光配向特性研究 含桂皮酸酯基側鏈共聚物之合成及其光配向特性研究 謝慶東*、劉堯欽、潘世偉、卓昭伶 南台科技大學化學工程與材料工程系 E-mail: nthcd@mail.stut.edu.tw 摘要 本研究以PVA及P(HEMA-MMA)共聚物為主鏈與cinnamoyl chloride製備含光反應性桂皮酸酯基側鏈之共聚物P(VA-VCI), P(MMA-CEMA),另添加雙桂皮酸酯基低分子EDCi提高配向熱穩定度,合成之聚合物製備配向膜,分別以照射斜向非偏極化(NPUV)、線性偏極化紫外光( LPUV )及加熱等方式,探討配向膜之光反應及熱效應,共聚物薄膜之FT-IR、UV-Vis及1H-NMR圖譜顯示照射UV光後呈現碳碳雙鍵之E-Z異構化及[2+2]二量化, P(VA-VCI) 之秩序參數S為0.50,添加EDCi之P(VA-VCI)(1/9,w/w)為0.77,POM圖呈現均勻暗、亮態圖紋,顯示其配向方向為垂直於UV極化方向之平面配向,AFM圖顯示照射UV光後呈現與偏光方向相互垂直之微溝槽,其表面型態之微溝槽方向與配向性一致 。 關鍵詞:光配向、桂皮酸酯、E-Z異構化、[2+2]環加成 一、前言 目前工業界在LCD製程上較常使用擦拭配向的方法,此方法具有快速、方便、易量產的優點,但在製程上有粉塵污染和靜電等缺點,因此許多學者、業界都致力於開發新方法,而光配向為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光配向主要是利用感光性基團經偏極紫外光照射,使其產生光聚合、光裂解或光異構化反應,並利用反應後的異向性形成溝槽或表面親疏水性,達到排列液晶分子的目的。F. Lv利用自組裝反應在石英玻璃表面形成薄膜,照射線性偏極紫外光產生光二量化反應,使分子具有異方向性達到配向的目的[1]。N. Kawatsuki研究含桂皮酸脂基與二苯乙炔基之光交鏈液晶聚合物,認為秩序性及方向與結構上甲基數量、位置及照射光波長相關[2] 。而S-J. Sung則探討桂皮酸和香豆素兩種感光性材料光交聯和熱交聯反應差異[3]。 新一代的LCD將具備可撓曲式之軟性電子材料特性,其製程以高效率連續式滾輪製程(Roll to Roll)為主,因此具有透光性及可撓曲性之塑膠基板將會是主要材料,但為了配合塑膠基板特性,此製程必須使用比傳統製程較低溫的方式製備,因此基於考慮光配向製程應用於軟性顯示器上,本研究使用具順向性聚乙醇及高透光性、Tg可調整之聚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接上桂皮酸酯側鏈感光基團,利用桂皮酸酯基之光順反異構化反應和[2+2]環加成反應特性使配向膜表面分子產生光交鏈反應及光異方向性,探討其在液晶光誘導配向膜上的應用性。 Fig-4. 單體與HEMA/MMA比分別為1:1 、1:2 、2:1 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之FT-IR圖。 Fig-3.P(VA-VCI) 溶液照光60 min後之1H-NMR 圖 二、實驗 1. 含桂皮酸酯側鏈共聚物P(VA-VCI), P(MMA-CEMA) 及雙桂皮酸酯化合物EDCI合成 P(VA-VCI)之合成反應式如Scheme-1所示。P(MMA-CEMA)之合成反應機構如 Scheme -2、3所示。EDCi之合成反應式如Scheme -4所示。 2. 共聚物結構及特性分析 3. 薄膜與液晶盒製備 4.光配向特性分析 Fig-6. 含桂皮酸酯基側鏈聚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照射UV光,不同照光時間之FT-IR圖。 Fig-5.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之H-NMR圖HEMA/MMA比分別為 (a) 2:1 (b) 1:2 Fig-8. 含桂皮酸酯基側鏈聚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薄膜 照射UV光之UV-Vis變化圖。 Fig-7. 含桂皮酸酯基側鏈聚合不同比例之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溶液照射UV光之UV-Vis變化圖。 Scheme-1. Synthesis of copolymer P(VA-VCI). P(MMA-CEMA)之合成。 Scheme-2 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之合成。 Fig-11. P(VA-VCI)/EDCi(9/1)配向膜照UV光60 min後之液晶盒在兩偏光片互為垂直下之 POM圖,與其一偏光片角度分別為(a)0° (b)45° (50X) . Scheame-5 含桂皮酸酯基側鏈聚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之[2+2]環加成反應 3.光配項特性分析 添加少量二色性染料的液晶元件觀察其秩序性參數S值,P(VA-VCI)照UV光30min後組裝成液晶盒其秩序參數為0.50,其平面不同角度下之偏極圖如Fig-9所示,顯示照射UV光後誘導液晶排列,配向方向為垂直於UV極化方向之平面配向,為提高配向熱穩定度,同時達到快速有效之光配向特性,添加不同比例EDCi之P(VA-VCI)照UV光後,其秩序參數隨著EDCi的添加感光桂皮酸酯基增加,P(VA-VCI)/EDCi重量比為9:1秩序參數增大至0.77,但是隨著EDCi量增加又再下降如Table-1所示,其原因可能為小分子之EDCi本身的配向方向會平行於UV偏極方向,與高分子之P(VA-VCI)的配向性相反,因此當EDCi添加量增加雖然感光桂皮酸酯基增加,但是同時抵銷原來垂直配向,而導致配向性下降。液晶盒在兩偏光片互為垂直下之POM圖顯示,P(VA-VCI)/EDCi重量比分別為9:1、7:3、1:1皆可達到暗狀態及亮態之圖紋,重量比為9:1之POM圖如Fig-11所示。由AFM圖顯示, P(VA-VCI)/EDCi照UV光後會呈現與偏光方向相互垂直之微溝槽,重量比為9:1之AFM圖如Fig-12所示,顯示P(VA-VCI) 及添加EDCi其表面型態之微溝槽方向與配向性一致。 Scheme-3 含桂皮酸酯基側鏈聚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 Scheme-4. Synthesis of EDCi 三、結果與討論 1. P(VA-VCI)共聚物結構及特性分析: P(VA-VCI) 反應產物FT-IR 圖譜,1713 cm-1為C=O吸收,原1600 cm-1之苯環吸收與苯環外桂皮酸酯基C=C之吸收,因共振合一為1634 cm-1之吸收,利用界面反應法理論上無法使桂皮酸醯氯由PVA上的OH完全進行酯化反應,1HNMR之接CI側鏈之CH及接OH側鏈之CH之氫面積比為1:0.36,顯示P(VA-VCI)之CI側鏈基含量為73.5 mol%。Fig-1FT-IR圖顯示P(VA-VCI)在不同的照光時間下其C=C的變化。在1630 cm-1C=C雙鍵吸收峰完全消失可知最佳的照光時間為30min,且1710 cm-1的C=O會有位移的現象,其原因為照光後由共軛變成非共軛之現象。P(VA-VCI)溶於CDCl3經UV光照射60min,由1H-NMR圖可以看出來隨著照光時間的增加,會出現新增的順式HC=CH的5.82ppm及6.88ppm氫位移,而桂皮酸酯基團[2+2]光二量後的H-C氫位移約會出現在3 ppm左右,Fig-2為P(VA-VCI) 薄膜在不同的照光時間下之UV-vis吸收的變化圖。在277 nm處為桂皮酸酯基團的π-π*共軛雙鍵吸收特性峰,最初有HC=CH反式-順式的變化,隨著照射UV光的時間增加雙鍵逐漸形成[2+2]光環化,直到照光30min後此處的吸收峰幾乎完全消失。P(VA-VCI)在溶液狀態有較多的空間蠕動及移動,所以照光後同時存在[2+2]環加成與光順反異構化,但在薄膜狀態時聚合物不易移動,因此照光後相鄰的桂皮酸基團以[2+2]環加成反應為主。 Table-1. 不同重量比之P(VA-VCI)/EDCI秩序性參數 Fig-9.P(VA-VCI)照UV光30 min之液晶盒平面不同角度下之偏極圖 Fig-10.P(VA-VCI)/EDCi(9/1)照UV 60min後之液晶盒平面不同角度下之偏極圖 Fig-1. P(VA-VCi)在不同時間下照UV後之IR圖。 Fig-2. P(VA-VCI)膜不同照光時間下UV-Vis.圖 Fig-12. P(VA-VCI)/EDCi(9/1) (a)照UV光前(b)照Uv後之AFM圖 2.P(MMA-CEMA)共聚結構及特性分析 反應單體HEMA FT-IR特性吸收峰分別 (3200-3600 cm-1)、C=C(1638 cm-1) 、C=O(1719 cm-1),MMA之特性吸收峰則為C=C, (1638 cm-1) 、C=O, (1749 cm-1),反應後共聚物中C=C(1638 cm-1)消失、C=O則為(1727 cm-1 )、O-H(3200-3600 cm-1)可確認HEMA和MMA單體之聚合如Fig-4,Fig-5聚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結構NMR特徵峰、-OH(5.064 ppm)、-OCH2CH2-O (3.9 ppm)、-OCH3 (3.65 ppm) ,由HEMA的-OCH2CH2和MMA的-OCH3的氫數計算出單體進料HEMA/MMA莫耳比為1:2時,其共聚物之二者為32%比67%、HEMA/MMA比為2:1時,其共聚物為70%比30%,Fig-6 FT-IR顯示最佳的照光時間為30min,且1710 cm-1的C=O會有位移現象,其原因為照光後由共軛變成非共軛現象。由Fig-7 共聚物溶液之UV-Vis圖可知桂皮酸酯基團的π-π*特徵吸收峰為291 nm,而在254 nm上的isosbectic point交點代表E-Z異構化反應,並在30分鐘達到光穩定狀態,因此推測聚合物在溶液狀態下以E-Z立體異構化反應為主。Fig-8之UV-Vis圖顯示共聚物薄膜特徵吸收峰則為293 nm ,而在254nm上無明確的交點,以[2+2]環加成反應為主,其反應機構如Scheme-5。 四、結論 含感光桂皮酸酯基之P(VA-VCI)及P(MMA-CEMA)共聚物,經FT-IR、UV-Vis、1H-NMR分析顯示照UV光後會呈現E-Z異構化及[2+2]環化兩種結構。P(VA-VCI)秩序參數為0.50,POM圖呈現均勻暗態及亮態圖紋,顯示其配向方向為垂直於UV極化方向之平面配向,添加不同比例EDCi之P(VA-VCI)照UV光後秩序參數增加,POM圖顯示其配向方向與原P(VA-VCI) 相同,均為垂直於UV極化方向,AFM圖顯示,P(VA-VCI)/EDCi照UV光後會呈現與偏光方向相互垂直之微溝槽,其表面型態之微溝槽方向與配向性一致。 • 五、參考文獻 • F. Lv , Z. Peng ,L.Zhan ,L.Yao ,Y.Liu and L.Xuan , Liquid Crystals,Vol. 36, 43-51, 2009 • N. Kawatsuki, A.Yamashita, Y. Fujii, C. Kitamura andA. Yoneda, Macromolecules, 41, 24, 9715, 2008 • 3. S-J. Sung , K-Y. Cho , H. Hah , J. Lee , H.-K Shim , J-K. Park, Polymer 47, 2314-2321, 2006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