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6

Excellent customer service requires control over inventories.

Excellent customer service requires control over inventories. 庫存成本 vs. 顧客服務水準. 庫存管理 . 藉由 生產管理計畫 和 相關資訊系統 ( 例如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 ERP) 的人工智慧功能 ,使 物料管理 工作 單純化、標準化及效率化 。 同時達成 降低庫存成本、提高供貨率 之目標,使企業 提升競爭力 。. 庫存管理系統 . 存貨管理系統 存貨編號 ABC 分類 存貨管制模式 倉儲作業系統 收料作業 發料作業 呆廢料處理 盤點作業.

nyx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Excellent customer service requires control over inventories.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Excellent customer service requires control over inventories. 存貨管理

  2. 庫存成本 vs. 顧客服務水準 存貨管理

  3. 庫存管理 • 藉由生產管理計畫和相關資訊系統(例如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的人工智慧功能,使物料管理工作單純化、標準化及效率化。 • 同時達成降低庫存成本、提高供貨率之目標,使企業提升競爭力。 存貨管理

  4. 庫存管理系統 • 存貨管理系統 • 存貨編號 • ABC分類 • 存貨管制模式 • 倉儲作業系統 • 收料作業 • 發料作業 • 呆廢料處理 • 盤點作業 存貨管理

  5. 存貨管理系統 • 存貨管理的基本概念 • 物料主檔(Item Master) • 物料分類與編號 • 存量管制的方法 存貨管理

  6. 存貨管理的基本概念 • 掌握正確的存貨狀況 • 分析存貨成本與顧客服務水準之抵換關係(trade-off)訂定兼顧兩者之存貨政策 • 存貨管制功能需求會隨著下列變數之複雜度高低而變化 1. 組織業務性質(零售、製造) 2. 擴編、跨組織(Local/Global) 3. 會計制度(成本/利潤中心制) 4. 倉庫類別(成品倉/原物料倉) 5. 存貨的特性(危險物料、成品(獨立需求)、在製品(相依需求)) 6. 與供應商/客戶的關係(例如供應鏈管理、顧客關係管理) 7. 資訊系統模組間的連結(採購、製造、訂單) 存貨管理

  7. 存貨的功能 • 滿足預期的需求 • 使生產需求順暢 • 使生產—配送系統的依賴度降低 • 避免缺貨 • 得到訂購週期的優點 • 避免價格上漲,或得到數量折扣的優點 • 配合作業 存貨管理

  8. 物料主檔(Item Master) • 物料主檔為為物料管理系統中最基礎之標準資料檔,建立物料主檔的主要目的為: • 建立正確的物料基本資料管理與維護 • 作為其他相關模組之索引 • 進行資料維護之用 存貨管理

  9. 物料主檔的內容 • 技術資訊(物料項目名稱、編號、單位、用途類別區分、圖號、工程變更記錄、檢驗標準代號等), • 庫存資訊(儲存場所、庫存量、入出庫累計、安全存量等), • 訂購資訊(前置時間、訂購政策、批量方法、供應商資料等), • 成本資訊(材料、人工、製造費用等), • 軟體資訊(Low-level coding,LLC、生產別代碼等)。 存貨管理

  10. 物料主檔之使用模組 排程 品質 基本資料 (材料主檔, item master) MRP 物料資料 主檔 成本 採購 會計 儲存 預測 存貨管理

  11. 品項 基本資料 品項類別確認 品項編號確認 進行 品項類別辨識 品項資料建立 結束 系統維護:存貨管制觀點 系統維護:採購觀點 系統維護:生產管制觀點 系統維護:財務管制觀點 物料分類與編號 存貨管理

  12. 適當分類編號的效益 • 易於查核管制,可以節省人力、減少開支、降低成本 • 便於電腦化資料整理分析 • 增加存貨商品資料的正確性 • 提高存貨商品活動的工作效率 • 削減存貨:因有了統一的編號,可以防止重複訂購相同的貨品 • 可考慮選擇作業的優先性,並達到貨品先進先出的目的 存貨管理

  13. 簡單性 單一性 彈性 完全性 組織性 充足性 易記性 一貫性 分類展開性 適應機械性 分類編號原則 存貨管理

  14. 問題 • 車牌加一碼...(充足性、單一性) • 學號...(分類展開性) • 世新大學資源投入的重點?→招生狀況最好的系所…(物料分類) • 全校有30位雅婷…(不同物料、相同料號) • 碩士專班學號的起始碼為S?(易記性) • 大學部學生的學號:甲班為單號,乙班為雙號…丙班為???(一致性) 存貨管理

  15. 存量管制的功能 • 防止商品損失及浪費 • 降低超額存量,減少成本,增加可用資金 • 迅速出貨,使顧客缺貨之損失得以避免 • 減少呆料之發生,避免商品之過時與跌價 • 使商品出貨趨於正常與穩定 存貨管理

  16. 存貨的類型 • 獨立需求品項 (independent demand) :即各種存貨品項的需求數量與其他存貨的需求數量不具任何關聯者。企業的最終產品或製成品即為獨立需求存貨的典型代表。 • 相依需求品項:當某種存貨品項的需求,會隨著其他存貨品項的需求呈現正向變動時,稱此二者屬相依需求品項; 此類存貨多為最終產品或製成品在製造過程中所使用的組合零件。 存貨管理

  17. 獨立需求品項的管制方法 • ABC分析法 • 訂購量之決定 • 訂購時機之決定 存貨管理

  18. 有10-30%的存貨項目,其價值約佔全部庫存價值的70-80%,此類存貨通稱為A類存貨有10-30%的存貨項目,其價值約佔全部庫存價值的70-80%,此類存貨通稱為A類存貨 有40-60%的存貨項目,其價值約佔全部庫存價值的5-15%,其則被歸為C類存貨 剩餘的存貨則被稱為B類存貨。 100 存貨佔每年使用金額百分比 70 25 50 75 存貨項目百分比 ABC分析圖 ABC分析法 存貨管理

  19. ABC分析法之分析步驟 • 由出貨資料與物料彙整資料,製作ABC分析表 • 求算每年耗用金額(或收益…) = 單價 × 年預計使用量 • 按存貨年耗用金額,由大至小順序排列 • 計算各類貨品之年累計使用金額及其所占百分比 • 計算貨品佔全部品項的百分比 • 根據累計百分比,按實際情形分類,分類等級應按事實的需要而決定 • 製作ABC分析圖 存貨管理

  20. ABC分析法分類標準之設定 • 按企業內部實際擁有之材料品項數調整分類的分類標準。 • 材料價值、需求變動幅度、及對時間敏感度等因素之考量。 存貨管理

  21. ABC分類之差別管制方法1 • 處理A類之原則 • 進行嚴密的管制活動,並隨時保持完整的、精確的存貨異動資訊 • 根據過去的資料,進行預測需求,以決定訂單發出的時機 • 儘量縮短前置時間,且對交期嚴加控制 • 使需求之變動減少,減少安全存量 • 增加交貨次數,採取分批交貨的方式, • 增加循環盤點次數,以提高庫存精確度, • 物品放置於容易入出庫之處。 存貨管理

  22. ABC分類之差別管制方法2 • 處理C 類之原則 • 可以實施較不嚴謹的管理手續。 • 可以大量訂購以取得數量折扣,並簡化採購程序, • 採用定期盤點方式,僅量簡化庫存管理程序, • 同一地方放置多種類的商品。 • 處理B類之原則 • 其原則介於A、C類之間。 存貨管理

  23. 存貨成本的類型 • 持有成本(holding (or carrying) cost):關於實體儲存項目的成本。 • 包括:利息、保險、稅金、折舊、過時、變形、損壞、失竊、破損與儲存成本…。 • 訂購成本(ordering costs) :訂購與接收存貨的成本。 • 包括:決定所需要的數量、開立發票、運送成本、到貨時貨品數量與品質的檢驗,以及將貨品搬運到暫存區…。 • 短缺成本(shortage costs) :當需求超過現有庫存的供應量時所產生的成本。 • 包括:未能銷售的機會成本、對顧客商譽的損失、遲延的費用,以及類似的成本。 存貨管理

  24. 存量管制政策 • 持續檢視政策(continuous review policy) (Q system) • 訂購量之決定 • EOQ (economic order quantity) • EPQ (economic production quantity) • 數量折扣模型 (quantity discounts) • 訂購時機之決定―再訂購點模型(reorder point) • 週期檢視政策(periodic review policy) (P system) 存貨管理

  25. 訂購量之決定 • 經濟訂購量模型(Economic Order Quantity Model,EOQ) • 經濟生產批量模型Economic Production Quantity Model,EPQ) 存貨管理

  26. 經濟訂購量模型之基本假設 • 市場需求與商品銷售為一定值,並與時間成線性相關 • 每一次的購買數量,不受儲存空間的限制 • 每批次的購置準備成本與購買量無關,即每批次的購置準備成本都相同,商品的購買成本及儲存成本皆為定值 • 不考慮數量折扣 • 前置時間為不變 • 不允許缺貨發生 存貨管理

  27. 經濟訂購量模型相關符號定義 • D:規劃時程內之總需求量 • S:每批次的訂購準備成本(元/次) • P:每件商品的購買成本(元/件) • H:每件商品的每單位時間儲存成本(元/件﹒時間) • Q:每批次的購買數量(件/次)或(件/時間) • K:某特定期間 T 的總購買次數(次) • L:前置時間。 存貨管理

  28. Total cost = HC + OC Annual cost (dollars) Holding cost (HC) Ordering cost (OC) Lot Size (Q) Economic OrderQuantity 存貨管理

  29. Current cost 3000 — 2000 — 1000 — 0 — Q 2 D Q Total cost = (H) + (S) Annual cost (dollars) Q 2 Holding cost = (H) D Q Ordering cost = (S) | | | | | | | | 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Current Q Lot Size (Q) Economic Order Quantity 存貨管理

  30. 經濟訂購量 其中Q*為經濟訂購量, TC*為最低總成本。 前置時間L 一 年 存量 最高存量 訂購點 時間 經濟訂購量模型 存貨管理

  31. p:生產率 d:使用率 Imax:最大存貨量 使用期 使用期 使用期 生產與 使用期 生產與 使用期 生產與 使用期 經濟生 產批量 p 最高存量 Imax d P-d 時間 經濟生產批量模型 經濟生產批量模型相關符號 存貨管理

  32. Q p Q Imax = P-d Q RT Imax RT d = p P Q RT = (P-d) Imax = P P-d RT RT (run time) Imax = (P-d) CT (cycle time) 經濟生產批量模型1 存貨管理

  33. 經濟生產批量模型2 存貨管理

  34. Q [ ] D [ ] [ ] (ipj)   pj  S TC= + D + 2 Q 數量折扣模型之步驟 1. 使用經濟訂購量模型,求得在每一單價下之最適訂購量EOQ1、EOQ2、... 、EOQn。 2. 決定可行的EOQ ,亦即合適其單價之數量範圍的EOQ。 3. 設EOQj為可行,則除EOQj外,Qj+1、... 、或Qn亦有可能為最適購買量。(j越大代表單價越低)因此須計算TC(EOQj)與TC(Qj+1)、... 、TC(Qn) 。 4. 選擇一最小之TC,最適購買量亦同時決定。 總成本函數為: 存貨管理

  35. 範例 存貨管理

  36. 單位持有成本為常數(H)時―加上PD(購買成本)不會改變EOQ單位持有成本為常數(H)時―加上PD(購買成本)不會改變EOQ 存貨管理

  37. 單位持有成本為產品價格(P)之一定比例(I)時― 有數量折扣的總成本曲線 存貨管理

  38. 曲線比較 存貨管理

  39. 訂購時機之決定的影響因素 • 前置時間 • 需求率 • 前置時間與需求率之變異性 • 對存貨短缺風險程度的接受性(service level,服務水準) 存貨管理

  40. 再訂購點(Reorder Point,ROP)模型 • 固定前置時間、固定需求率 • 固定前置時間、變動需求率 • 變動前置時間、固定需求率 • 變動前置時間、變動需求率 存貨管理

  41. 再訂購點模型相關符號 • d = 單位時間固定需求率 • = 平均或期望需求率 • σd = 需求率分配之標準差或預測誤差 • LT = 固定前置時間(lead time) • = 平均前置時間 • σLT = 前置時間分配的標準差 • SS = 安全存量(safety stock) • SL = 服務水準(service level)(不發生存貨短缺的機率) • z = 安全係數,偏離前置時間每日平均需求率 之標準差 存貨管理

  42. 訂購點之計算 • 再訂購點 = 前置時間期望需求 + 安全存量 = 平均每日使用量 x 前置時間 + 安全存量 存貨管理

  43. 安全存量及其影響因素 • 安全存量之義意 • 基於變動的需求率和前置時間,所保有超出預期需求的庫存量。 • 影響安全存量的因素 • 平均前置時間與平均需求率。平均前置時間愈長、平均需求率愈大,則安全存量愈大;反之則愈小。 • 前置時間與需求率之變異。前置時間與需求率的變異愈大,則安全存量愈大;反之則愈小。 • 期望服務水準。期望服務水準愈高,則安全存量愈大;反之則安全存量愈小。期望服務水準愈高,安全存量愈大,則存量短缺機率愈小,存量短缺成本也愈小。 存貨管理

  44. 固定前置時間與固定需求率 • 當前置時間與需求率皆為固定時,即亦表本系統不會發生存貨短缺的風險。因此在不會有存貨短缺的風險下,訂購點(ROP)即等於每日需求率乘以前置時間,即無須預備任何安全存量。 • ROP=LTd 存貨管理

  45. - E(ROP) ROP = z σ σ ROP ROP = E(ROP) + z ROP 再訂購點(ROP)為一常態分配之隨機變數時之通式 存貨管理

  46. 固定前置時間、變動需求率 • 此類模型通常有兩種基本假設: (1)相關隨機變數(前置時間、每日需求率)呈常態分配 (2)相關隨機變數(前置時間、每日需求率)相互獨立 ROP = 前置時間內之期望需求 + 安全存量 = 每日平均需求率 x 前置時間 + 安全存量 = 其中 存貨管理

  47. 變動前置時間與固定需求率 • 在變動前置時間與固定需求率下,假若前置時間為常態分配,則前置時間期望需求亦呈常態分配,而前置時間期望需求之變異數並非前置時間每日需求率變異數之和。何以如此?因為任何已知週期之實際前置時間為一個固定數。 存貨管理

  48. 變動前置時間與變動需求率 • 前置時間與需求率兩者皆在變動的情況下,顯然有必要準備較多的安全存量,以防止服務水準之降低。假設前置時間與每日需求率皆呈常態分配,則前置時間總需求亦呈常態分配。其平均需求率為,標準差則為前置時間變異數與每日需求率變異數之和再開根號。 存貨管理

  49. Total Q system costs D Q TC= (H)+ (S)+ HzδLTd Q 2 Q 平均存貨水準= +zδLTd 2 庫存水準上限=ROP+Q 存貨管理

  50. 服務水準 • 安全存量一方面可降低存貨短缺的風險,另一方面卻要增加安全存量持有成本。 • 服務水準(service level),係指所持有的安全存量,足以應付前置時間所有需求之機率(即需求不超過所持有的安全存量的機率)。 • 90%的服務水準代表著所持有的安全存量足以應付需求的機率為90%,其可能有10%存貨短缺的風險,即服務水準 = 100% - 存貨短缺的風險。 存貨管理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