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演說 1405 現代世界的 誕生 講 者: 掌門

演說 1405 現代世界的 誕生 講 者: 掌門. 《現代世界的誕生》 (2013) By Alan Macfarlane. 〈楔子〉現代世界的降臨. 現代世界隨著兩個革命 ---- 英國工業革命和法國大革命 降臨人間。 以馬克思主義觀點來看,當然是經濟面決定政治面, def. 現代世界就是工業革命後的世界 。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演說 1405 現代世界的 誕生 講 者: 掌門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演說1405現代世界的誕生講者: 掌門 《現代世界的誕生》(2013) By Alan Macfarlane

  2. 〈楔子〉現代世界的降臨 現代世界隨著兩個革命----英國工業革命和法國大革命 降臨人間。 以馬克思主義觀點來看,當然是經濟面決定政治面,def. 現代世界就是工業革命後的世界。 問題一轉而為 “現代世界”的本性為何?與 “前現代世界”有何區別? 韋伯提供了答案:現代世界講求「理性主義」,功利壓倒一切。*** 一國之內,生產為先;國際之間,貿易為主。簡言之,經濟至上,市場主導,一切向錢看;而諸般意識形態,包括宗教道德文藝….. 盡居下游,生活諸層面盡皆市場化。**** 據韋伯所言,這種 “理性” 為希臘文化所獨有,歐洲(尤其是西歐) 承其遺緒,獨領風騷。如此,現代化起於西歐為歷史之必然,尋且以先進物質文明 “教化”全球,而全球層面的現代化即是歐洲化,這種 “天朝心態” 就是鼎鼎有名的「歐洲中心觀」。***

  3. 〈楔子〉現代世界的降臨 “歐洲中心觀” 自覺或不自覺地主宰全球(包括 “落後的東方”) 意識形態二百餘年。*** 不料二戰後歐洲相對優勢急速衰落,雖有同文同種的美國繼起為超級強權,然而戰後智識茂勃,反倒是美國學術界(特別是歷史學和社會學) 率先對歐洲中心觀發起嚴厲的批判。 本書從歷史角度揭露現代世現的起源,史識增進,則邪觀不攻自破。 現代既源於工業革命,現代世界的推手,她的名字是: 〈大英(賺錢)帝國〉

  4. 大英(賺錢)帝國 維多利亞女王 十九世紀末葉,大英帝國在維多利亞女王朝代國勢達到人類歷史上的頂峯,其海軍縱橫七海,國旗日不沒落,以統治的土地面積計算,佔有世上陸地的1/4,真可謂立於世界之巔。但帝國真正利害之處,卻是其成就不世功業所任用的人員極之寡少。**** 當時全英人口只有8.5M,這如何可能? 考量其“高槓桿”之際,還需注意她是在地緣政治環境極其複雜和強敵環伺之下做出這業績的。 還有,她的壽命相當長,前後達三個多世紀,黃金期也明顯比其他殖民帝國久。 觀諸歷史,之前的所有帝國都是軍事帝國,又都是意識形態帝國。 他們征服外族,主要為了開疆闢土,攫奪人民;又或是宣揚國威,推行宗教。 統言之,是為了在政治上壓倒他族,強調建立霸權和區域統合;經濟動機一般是內隱的,甚或是附加的。

  5. 大英(賺錢)帝國 1921年鼎盛時期的大英帝國版圖

  6. 大英(賺錢)帝國 大英帝國則不然,她生來就有一種怪異之處-----其原始目的居然是為了“營商賺錢”!這點很重要,由於一心全繫於賺錢,她才能卸下意識形態包袱,行事純然講究務實和所謂 “理性”。*** 她在國策層面上放棄宣教,不輕易改動殖民地傳統社會結構****;盡量不施行直接統治,而將權力下放和承包予地方傳統菁英,行「間接統治」, 這就是她的成功之道。 她之所以這樣做可能是出於無奈,因為本身實在小國寡民;也可能是出於睿智,洞悉大局;更可能是兩者兼是。 對大英帝國來說, “貿易” “戰爭”和“帝國” 是一體的三位。***** 從十六世紀末「私掠船」(ie特許狀武裝商船) 時代開始,英國即以軍事手段推行遠洋貿易。****

  7. 大英(賺錢)帝國 16世紀的西班牙(白色)及葡萄牙(藍色)貿易航線

  8. 大英(賺錢)帝國 海洋有如草原,航海民族也如游牧民族一般,深植著貿易與刼掠的二元根性。 這兩種活動繁盛於類近的地理和人文條件當中: 其一,相互遠程貿易的族群必有迥異的資源和生產優勢。其次,天涯阻隔,必有高效的長程運輸手段然後得以通行。 另外,遠程貿易伙伴當中,貧窮的、弱小的一方必然是移動的一方。*** 道理簡單:機會成本作怪,膽正命平正好離鄉背井。 遠程刼掠道理一樣,經濟上貧窮、弱小的一方,只要加上一項重要條件:軍事優勢,立即成為主動出擊的一方。**** 英國人正就是那海上的匈奴人。貿易為先,有條件和機會即行刼掠(欠缺貿易條件則純行刼掠),如此良久,國力強大然後建立帝國,入主中原。(如其不成,印度亦可。)

  9. 貿易打造的帝國 伊利莎伯一世 「大英帝國」萌生於十六世紀末葉 伊利莎伯一世朝代,其時她丁點帝國的威嚴容貌也沒有。 她參與大航海並非如西班牙那般雄才偉略,氣吞天下; 她一心只想攔途截刼西班牙的寶船,幹其無本買賣,皆因其時她欠缺乏國力。 她利害之處是當海盜的經營方式:「契約股份制」***,由貴族銀主斥資 (註:女王一慣秘密參股。),海盜世家牽頭定策,其子弟負責執行,港口城鎮提供水手/賊伙。 每次出擊行動獨立營運核算,ie舖舖清,訂明分成,參予各方權利義務一清二楚,得手後委託專業人士在 安特衛普或阿姆斯特丹 脫手贜物。 一項行動前後費時近兩年,規劃精密,達到散播煙幕,聲東而擊西的水準。這是何等“理性主義”和“現代性”啊!

  10. 貿易打造的帝國 1588年伊后命 德雷克海軍/海盜上將 建立“皇家海軍”,出師大捷,擊滅來犯的西班牙“無敵艦隊”。 1600年頒發特許狀,成立股份制“英國東印度公司”。此兩事件為全球歷史轉折點,*** 遠洋軍事貿易作業正式浮上枱面,加以常規化及法律化,東印領袖風騷,影響極其深遠! 整個十七世紀,英國在大西洋“奴隸三角貿易”中大賺特賺。*** 這鐵三角指從西非運載黑奴往加勒比海甘蔗莊園,然後轉運蔗糖前往英國和歐陸,再運工業製品往西非。皇家海軍的職責當然是靖海澄洋,保護(奴隸)貿易了。

  11. 貿易打造的帝國 三角貿易航線 運奴船平面圖

  12. 貿易打造的帝國 到了十七八世紀之交,蔗糖已非暴利,遠洋貿易重心東移印度洋。 1663年葡萄牙公主以孟買Mumbai作嫁妝嫁給英王,英國得此作跳板,遂能染指印度次大陸。 她耐心經營,花了一百多年,才藉著1757年 普拉西之役大勝,佔領孟加拉邦。 1803年兵臨德里,取得全印統治權。 其時工業革命已竟全功,英國得以搜刮印度的棉花原料,運回本國織成棉布,行銷全球(包括印度)。帝國也搖身一變,主張自由貿易,成為解放黑奴的急先鋒,皇家皇軍依舊靖海澄洋,這回則是取締奴隸貿易了。 大英帝國的全盛期在十九世紀中末葉,以印度作跳板,更進一步, 主宰 華印英 新“三角貿易”。*** 新鐵三角指東印在印度大規模開發無敵人氣商品---鴉片,行銷識貨的中國市場。然後從中國購入茶葉, 回英銷售; 再由英國出口工業製品付運印度大陸。 1858年維多利亞女皇加冕為印度女皇, 印度正式成為英國屬國. 大英帝國一躍而成世界最強大國家, 稱雄七海, 日不沒落, GDP幾佔全球一半.***** 二千年來,只有北宋和二戰後極短時間的美國才能達到近似水平。 這一切豐功偉業皆由賺錢開始。

  13. 貿易打造的帝國

  14. 天朝文化 “現代” 的重要標誌之一是重視競爭性遊戲和運動. “英式足球soccer” 一詞源出於英國公學對 association football的俚稱; 棒球是英格蘭兒童的跑柱式遊戲rounders的變種; 板球、曲棍球、橄欖球(美式足球的前身)和 草地滚球 (保齡球是其變種) 都是地道的英國發明; 現代網球於倫敦Marylebone板球俱樂部(1787年創立) 訂立….. 英國人還 “發明” 了足球門柱、賽用划艇、 “大富翁monopoly” 和 秒錶; 首倡登山運動(1854) 、游泳比賽(1869) 和賽馬運動, 理所當然地也育種了現代賽馬. (註: 阿拉伯種.) 就算不是他們原創的遊戲, 他們也要為之制訂規則,跑步游泳划艇比賽的標準距離都是他們訂定的。 如此看來, 全世界都在英國陰影之下 “遊戲”。

  15. 天朝文化 人類, 其實只是現代人類, 為何成為集體遊戲狂? 遊戲有諸多功能: 教育人們怎樣競爭; 充當社交平台; 表達風格異同; 鍛鍊才智; 培養團隊精神; 協同目標和行動. 人們在小時候就是透過遊戲進行社會化的,*** 但這並非人們為之瘋魔的原因. 人們熱愛遊戲, 是因為它賦予人生某種意義, 對不幸作出某種解釋, 帶來一整套能將人們連成一體的儀式.**** “遊戲”在 “工作”之外重鑄了生活和人際關係, 人們在遊戲中獲得解放,找到朋友.

  16. 天朝文化 在前現代社會之中, 人們藉由宗教和親屬關係凝聚起來, 成為共同體.***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深遠的(甚至是天生的),廣泛結連的 (即認識的人彼此之間也互相認識,而不是點對點或綫性的關係。),利益層面上是 “互惠的” (即並非講究 “等價交換”的市場模式。) 。總體而言,雖然衝突多壓力大,然而關係密切,不愁孤單。 工業革命破壞了一切, 生產架構按資本主義方式高流動性地組合, 隨獲利機會進行調整, 人們則以遊離的單子身份鑲嵌進生產架構之內.**** 現代都市雖則人口密度極高,人情卻甚為疏淡,為了補償這種缺憾,人們必須在生產架構之外尋找新的群體方式,這就是自由結社。*** 結社必有核心的共同興趣或關懷,於是各種遊戲、運動和業餘愛好在工業革命的發源地英國乘時而興,創造新型的共同體格局,以滿足人類群黨的天性需求. 「現代運動是工業革命的副產品.」**** 這股風氣隨著工業革命散播全球.

  17. 天朝文化 前現代社會的生活單元是教會和家族家庭;現代社會的生活單元是核心家庭、生產單位和結社。 現代社會最強調的價值是核心家庭,但是核心家庭人員太少,且為高離婚率所苦;職場又冷淡寡情而流動性過高;結社的衝突和壓力沒前兩者那麽巨大,因此成為生活的重心平台和避難所,人們大量參與結社活動。 惜乎現代的競爭性運動已經變質,成為一種最龐大和最獲利的產業。 運動背離了「業餘性質」出發點---- 投入參與和建立人際關係 (在美國特別強調大社區凝聚力;在英國則強調階級身份認同。***);轉入「專業競爭」軌道,以賺錢為依皈,逐漸削弱了體育精神。從前的 “參與者”淪落為 “觀眾”,更為不幸的是,成為廣告商的圈獵對象! 結論:「現代遊戲是資本主義的一面鏡子.」****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