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1 likes | 1.13k Vues
『 如何教導兒女 』 How to teach your children. 但是上帝在聖經中教導我們對於父母的關愛是一致的: 「你們當孝敬父母」, 母親含辛茹苦的照顧我們, 父親也是無私的打拼在付出一生呢! 講到父親節,我就覺得特別蒙恩與幸福, 因為除了有一位地上的父親之外, 還有一位天上的「永在之父」。. 今天下一代如何處理父親節,有相當大的程度是建基於作為父親的如何教導有關父親節的意義, 當然我所指的教導,不是那一天是父親節當天有甚麼規則要守等等, 我所指的教導,是指作為父親的,如何以身教兒女,向他們指出,
E N D
但是上帝在聖經中教導我們對於父母的關愛是一致的:但是上帝在聖經中教導我們對於父母的關愛是一致的: • 「你們當孝敬父母」, • 母親含辛茹苦的照顧我們, • 父親也是無私的打拼在付出一生呢! • 講到父親節,我就覺得特別蒙恩與幸福, • 因為除了有一位地上的父親之外, • 還有一位天上的「永在之父」。
今天下一代如何處理父親節,有相當大的程度是建基於作為父親的如何教導有關父親節的意義,今天下一代如何處理父親節,有相當大的程度是建基於作為父親的如何教導有關父親節的意義, • 當然我所指的教導,不是那一天是父親節當天有甚麼規則要守等等, • 我所指的教導,是指作為父親的,如何以身教兒女,向他們指出, • 站在你面前的父親是一個值得讚賞的父親父親節正是他表達尊敬的時候。 • 這樣看來,父親節的焦點又應放在父親如何教導下一代的層面上。
當提及教導下一代,我相信在大家當中,都不乏有經驗的人仕。當提及教導下一代,我相信在大家當中,都不乏有經驗的人仕。 • 當要教導小朋友時,最重要溝通,不要責打, • 就算要打,亦要按打的規則行事等, • 我相信大家都已經相當熟識這些原則。 • 而我自己亦運用著這些原則,教導我的兒女。 • 但當在教會中提到如何教導兒女,相信我們必須從聖經作為起點,從屬靈的層次中談起。
然而,聖經對如何教導下一代卻不是一個專題,有關的經文,只是凌散的分佈在聖經之中。然而,聖經對如何教導下一代卻不是一個專題,有關的經文,只是凌散的分佈在聖經之中。 • 所以,我們今天都會多翻幾處經文。 • 首先,請看詩篇五十一篇第五節,聖經說:「我是在罪孽裏生的,在我母親懷胎的時候就有了罪。」 • 讀完了這節經文,不知道有沒有弟兄姊妹會認為我選錯了經文, • 這節經文通常都是佈道會用的,為何會用來在教導兒女上呢?
不是。我沒有選錯經文, • 或者我正要開始講的,是天下無一個父母喜歡聽的說話, • 就是你們的寶貝仔、寶貝女一生來就已經是罪人了。 • 這句話是沒有人喜歡聽的。 • 但今天我卻要將這事實告訴你, • 因為你如何看你的兒女,就決定你如何教你的兒女。
當你視兒女是神給你的寶貝,是完美無瑕無可指責時,你就不用教導了。當你視兒女是神給你的寶貝,是完美無瑕無可指責時,你就不用教導了。 • 但當你知道他們都是罪人時, • 你就知道你的責任在那裏,如何教導他了 • 尤其是一些已經等候了多年的弟兄姊妹, • 向主祈求兒女,等了五年、十年,
一對弟兄姊妹,各方面都相當成熟,絕對適合成為父母,一對弟兄姊妹,各方面都相當成熟,絕對適合成為父母, • 不斷祈求、等待,結果等了十二年,神才賜予一個兒子, • 如果此時此刻,你說:「小心呀!這是個罪人。」 • 相信朋友都做不成了。 • 稍為好一點的,以後就只說兩句話罷了。 • 這兩句就是“Hi” and “Bye”.
不過,無論如何,我今天仍然將這個事實告訴所有作父母,尤其是作父親的,不過,無論如何,我今天仍然將這個事實告訴所有作父母,尤其是作父親的, • 不單因為今天是父親節,而是父親在家庭中、在屬靈上有不可推卻的責任。 • 有釋經者認為,為何以色列人只有男丁受割禮,履行這個立約的記號呢? • 這正好反映了弟兄在家庭屬靈上的責任。 • 我一向都不反對弟兄大聲疾呼要求姊妹順服,因為這是聖經的教導,
不過,我要強調的是弟兄大聲疾呼要姊妹順服之時,不過,我要強調的是弟兄大聲疾呼要姊妹順服之時, • 弟兄有沒有盡當盡的責任,在屬靈的事上作帶領。 • 所以星期天去那裏吃飯,可以由姊妹決定 • 但星期天返不返教會敬拜,這就是父親的責任了。 • 作為父親的,是承擔了整個家庭的屬靈責任。
因此,屬靈的父親,一點也不易為。 • 而當一個弟兄能負起整個家庭的屬靈責任時,似乎姊妹又並無理由不順服。 • 其次,詩篇127篇第3節:「兒女是耶和華所賜的產業。」 • 很多父母一見這節經文,就以兒女為「自己」的產業,死手不放,據為已有。 • 但如果我們詳細研讀整篇127篇時,你會發覺這裏的產業, • 是用來承繼神給人的恩典,所以是會延續下去,你只不過是去管理而已。
兒女是神給我們管理,並不是我們所擁有,時候到了便要交回給神,兒女是神給我們管理,並不是我們所擁有,時候到了便要交回給神, • 還有,不要忘記,有一天當我們的兒女與別人二人成為一體時,就要怎樣呢? • 就要離開父母了。這是創世記說的,這時你要交出你的管理權。 • 所以,今天作為父親的,是要建立子女的獨立能力,幫助他們能面對人生的挑戰, • 而不是據為已有、畏縮不前,永遠依附父母的附屬品。
(弗Eph6:1-4) 1你們作兒女的、要在主裡聽從父母、這是理所當然的。Children, obey your parents in the Lord, for this is right. 2 ,3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長壽.這是第一條帶應許的誡命。"Honor your father and mother"--which is the first commandment with a promise--"that it may go well with you and that you may enjoy long life on the earth.“ 4你們作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只要照著主的教訓和警戒、養育他們。Fathers, do not exasperate your children; instead, bring them up in the training and instruction of the Lord.
從這段經文來看,其宗旨是教導父母與兒女間的相待之禮,從這段經文來看,其宗旨是教導父母與兒女間的相待之禮, • 而第四節尤其是在專講親子相處之道。 • 保羅是一位很重實際的傳道人,他根據人的本性、聖經、神的啟示以及自然律指出 • 身為基督徒父母與子女關係互動當中應有的原則與表現。
首先講到作兒女當盡的本分,是凡事要在主裡聽從父母的意見和勸告。首先講到作兒女當盡的本分,是凡事要在主裡聽從父母的意見和勸告。 • “在主裡聽從”這是聽從的原則; • 就是不違背主的旨意與真理, • 換句話說;父母的權威,不能超過主的權威, • 聽從父母應在主裡來聽從,不是盲目的聽從, • 或是不分善惡、是非、黑白的聽從。
父母要信主的兒女拜偶像、走後門送紅包說謊話欺騙人...,兒女均應智慧的婉拒。父母要信主的兒女拜偶像、走後門送紅包說謊話欺騙人...,兒女均應智慧的婉拒。 • 其次講到作兒女的也要孝敬父母﹔ • 就是要孝順敬愛父母。 • 這是無條件的、是天經地義的事,它是一條蒙福之路﹔ • 也是長壽之道;更是一條帶著應許的誡命 • 相信主的應許,一句也不落空。
第四節所用的字眼雖是「父親」,但他也可以指「父母」﹔第四節所用的字眼雖是「父親」,但他也可以指「父母」﹔ • 正如「弟兄」也是意指「弟兄姐妹」。 • 保羅吩咐作父母的「不要惹兒女的氣」,這是因為他明白兒女的心都很脆弱而極易受到傷害, • 作父母的也有人性的軟弱,因此勸勉做父母的不要用不當的言語來刺激、挑釁兒女以致激動他們的怒氣; • 「恐怕他們失了志氣」(西Col3:21)
作父親的雖名為一家之主,其實並非如此 • 主耶穌才是我們真實的一家之主。 • 因此為父者不要妄自尊大,也不能憑自己的一時惱怒而濫用權柄,無理動輒責打兒女, • 這樣會使其心裡被激怒而無所適從, • 並進而對自己所作所為失去自信心及判斷力,甚至產生很深的自卑感。
有的父母對兒女偏心溺愛, • 有的甚至把兒女當做洩憤的對象, • 因而造成他們從小就厭惡家庭,怨恨父母 • 因此父母當謹慎自己,才能避免惹兒女的氣。 • 至於父母該怎樣養育兒女呢? • 標準答案就是: • 「只要照著主的教訓和警戒養育他們」。
「養育」就是「教養」、「培育」; • 有的翻譯成「珍重疼愛」、「溫柔對待」 • 可見孩子需要來自父母的溫柔之愛與信任之安全感; • 就像愛我們的天父上帝,祂隨時隨地都給我們全然的保護, • 祂是我們四圍的盾牌。 • 教育兒女不能只用父母的權威, • 必須以“主的話”為權威,照著主的真理來教導他們。
父母的權威會因為兒女的長大而逐漸消減 • 而主的權威卻能終身約束兒女的良心和言行。 • 也就是不用世俗的方法,而用屬靈的方法 • 對兒女們要以禱告來代替指責, • 以鼓勵來代替責罵, • 以祝福來代替要求, • 使他們一生走在主的真道上,永不失腳。
怎樣的爸爸才是新好爸爸? • 我現在要從以弗所書6:4來分享我個人的看法。 • 一位新好爸爸務必要做到下述的政策:
一、不苛責 Don’t criticize • 現在時代的潮流是結婚率低、生育率低、人口老化; • 每個家庭頂多只有1-2個孩子,子女都當成寶貝, • 父母呵護備至,捨不得讓孩子吃苦。
e 世代的青少年像溫室裡的花朵,他們的人格特質是 • (1)抗壓性低 • (2)缺乏耐性 • (3)思想不集中 • (4)不願接受痛苦的學習,只喜歡簡單的學習環境 • (5)速度快 • (6)自主性高。
而做父母的,也常有某些傳統的偏差價值觀念和頑固的思想而用而做父母的,也常有某些傳統的偏差價值觀念和頑固的思想而用 • 「天下無不是的父母」、 • 「我給你飯吃、給你錢花,你就得聽我的」、 • 「我過的橋比你走的路還多」、 • 「違背父母就是不孝」等這種高壓主觀意識的方式跟兒女對話,
導致常從教訓開始, • 最後都以頂嘴衝突收場, • 無法親子同樂,形成代溝, • 家庭便成為冷戰場所, • 親子關係因而破壞。
作父母要常為兒女禱告,也要為自己禱告 • 求神賜下聰明智慧來養育神賜給我們的產業。 • 也請記得,神才是孩子的主人,父母只是管家而已。 • 故此,請別苛求兒女一生為你圓夢, • 也請別按你的喜惡來決定兒女的選科,職業 及娶嫁的人選。 • 否則,終會弄至親子關係破裂,十分可惜
(哀Lam3:27) 人在幼年負軛、這原是好的。It is good for a man to bear the yoke while he is young.
(箴Pro13:24) 不忍用杖打兒子的、是恨惡他.疼愛兒子的、隨時管教。He who spares the rod hates his son, but he who loves him is careful to discipline him. (箴Pro 29:15) 杖打和責備、能加增智慧.放縱的兒子、使母親羞愧。The rod of correction imparts wisdom, but a child left to himself disgraces his mother.
這幾節經文,並非主張「打罵教育」, • 而是強調在小孩可塑造的階段中不要太過於溺愛、放任, • 以免青少年的行為偏差而超乎常軌。 • 父母就要學會不斷的透過禱告,求神給智慧、能力來隨時糾正、管教、導引子女, • 但不要過度嚴苛,要嚴而不苛,恩威並濟
在路加福音15章,耶穌講了一個“浪子回頭”的比喻,在路加福音15章,耶穌講了一個“浪子回頭”的比喻, • 說明了一個作父親的不忍苛責他那放蕩無知的小兒子。 • 這個小兒子不了解父親的心,偏行己路,讓父親為他操心不已;
而今天我們其實也像這個小兒子一樣, • 有時不明白天父的心,常常使天父傷心, • 但天父仍然寬容我們, • 祂的愛不會因我們的行為缺點而改變, • 祂仍然樂意完全的接納我們。
二、不偏愛 Not bias • 父母對兒女如果有溺愛偏心、厚此薄彼、大小眼的情形, • 往往會因此而引起兒女之間的不和; • 所以,有偏心的父母,必定沒有和睦的家庭, • 因其會使兒女對父母積怨於心,甚至悲劇都由此而引起。
有的父母因某兒女漂亮聰明,或功課好而偏愛,有的父母因某兒女漂亮聰明,或功課好而偏愛, • 故管教有失公允; • 有的父母專門挑剔或打罵某個兒女,對其他兒女卻諸多縱容, • 這種管教能導致兒女心懷不平, • 產生妒忌紛爭。
所謂兄弟鬩牆、同室操戈、忘恩負義,在現代的社會中時有耳聞。 • 在聖經創世記37章記載,父親雅各愛約瑟甚於其他兒子, • 他特別送給約瑟一件美麗的「彩衣」, • 不料這一件彩衣,非但沒有給約瑟帶來歡樂, • 反而為他帶來禍患。
這一件原本用來表達父親之愛的彩衣, • 竟變成了一件血衣, • 似乎說明了父母不當的偏愛,反而造成父母、子女之間都兩受其害。
三、作榜樣 Set good example • 現在很多是雙薪或是單親家庭,由於父母都忙於上班工作而沒空照顧陪伴小孩, • 只好藉助於代理:諸如 • (1)外傭照顧 • (2)送到安親班或 • (3)任由其看電視玩電腦, • 以致家庭教育功能盡失。
諺語說﹕“上樑不正下樑歪”, • 好父(母)必須要以身作則,在管教上才能收事半功倍之效。 • 你要孩子有愛心, • 你必須是個有愛心,憐憫人的人, • 你要孩子用功唸書嗎? • 你必須也事事勤奮。 • 你要孩子孝順嗎? • 你必須孝敬 你和你配偶的父母。
你要孩子誠實嗎? • 你必須是個童叟不欺的人, • 你要孩子行事為人光明嗎? • 你也必須言行光明,心口一致…。 • 也請記得,父母相愛,有好榜樣,他們的勸導最有力。 • 而勾心鬥角,吵鬧不停的父母,已使孩子有家不想歸, • 請問他們的管教怎能有說服力?
我們知道父母親的一言一行、所作所為、形象、價值觀在在都會深深的影響到子女我們知道父母親的一言一行、所作所為、形象、價值觀在在都會深深的影響到子女 • 甚至進而流傳到下一代,因此榜樣之樹立至為重要。 • 為師者亦是如此,不但要做經師,也要做人師。 • 耶穌為要訓練門徒成為眾人的僕人,他以身作則放下自己、謙卑自己,身體力行, • 親自為門徒洗腳,以老師身份來服事學生其理即在於此。
在撒下13–18章記載一個家庭的故事, • 就是神稱為「合神心意的人」的大衛家庭 • 因為大衛這個作父親的, • 一方面沒有好榜樣,礙於自己的過失,不便管教兒女; • 另一方面是大衛太重感情,很溺愛兒女,導致這樣的下場。
子女是上帝所賜、所託付的產業, • 神要我們作父母的盡到管理教導的責任。 • 上帝造每個孩子都是獨特的, • 作父母的無法把他和別的孩子比較, • 更不是把他們穿上制服就可以變成規格化一致化。
施教時,要言出必行才能收效。 • 故此,請別誇大其詞,說些自己不能作的話,如 • “你再這樣,我就打死你”等等; • 兒女眼睛是雪亮的,知道你只不過是隻紙老虎, 虛張聲勢而已。 • 也有看見父(母)親要管教兒女,其配偶在旁攔阻,結果變成夫婦對罵,孩子無所適從。 • 故此,父母要互相配合,有時要輪流唱黑臉和白臉,
只要能同心為兒女好處着想而施教,效果會很好。只要能同心為兒女好處着想而施教,效果會很好。 • 子女的生命是他自己的,是神的, • 不是要他們來承襲父母上一代的恩怨, • 或是要他們來圓滿達成父母的期望或夢想 • 作父母的在日常生活當中要身教重於言教而言行一致, • 讓主的教訓在自己的身上活出生命的榜樣和見證給兒女看, • 如此才能將兒女帶到主的信、望、愛當中
只有以生命才能傳達生命,否則﹔ • 也僅只是知識的傳達而已。 • 如此才能使兒女信服於作父親的榜樣和管教的權柄,讓親子關係變的更親密,互動更良好。 • 當兒女的心、生命、生活行為被改變,在家庭中自然孝敬父母, • 在社會上也必做光做鹽, • 這樣才能體會做基督徒父親的喜樂與成就感, • 這樣的家庭才是一個蒙福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