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3

2014 中考语文复习研讨

2014 中考语文复习研讨. 盐城市教科院 席加宏. 一、20 14 年中考语文试卷命题导向. (一)在保持稳定的同时努力创新命题的形式。 20 14 年语文中考试题都会继续体现连续性和稳定性,不做大调整。努力在试题命制形式方面有一定创新,特别是对语文的情境创设上要多下功夫,名著阅读、 古诗词赏析的内容课外拓展 。 同时遵循 13 年的命题思路,突出语文积累的考查,突出对文章阅读感悟能力的考查,突出综合实践能力考查。.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2014 中考语文复习研讨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2014中考语文复习研讨 盐城市教科院 席加宏

  2. 一、2014年中考语文试卷命题导向 • (一)在保持稳定的同时努力创新命题的形式。 • 2014年语文中考试题都会继续体现连续性和稳定性,不做大调整。努力在试题命制形式方面有一定创新,特别是对语文的情境创设上要多下功夫,名著阅读、古诗词赏析的内容课外拓展。 • 同时遵循13年的命题思路,突出语文积累的考查,突出对文章阅读感悟能力的考查,突出综合实践能力考查。

  3. 一、积累与运用35分 题量6-8题 23.3% 名句默写(包括文学及文化常识);语言基础知识及运用(拼音及书写、词语及成语运用、语言运用);名著阅读;专题与综合性学习二、阅读理解55分 题量14-16题 36.7% 古诗词赏析;古文阅读(课内课外各一篇);说明文或议论文;记叙文(包括文学作品)。三、写作60分 1题 40%

  4. (二)进一步引导语文教学重视培养学生具体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语言材料的能力。(二)进一步引导语文教学重视培养学生具体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语言材料的能力。 • 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5. (三)进一步引导语文教学树立大语文教学观。(三)进一步引导语文教学树立大语文教学观。 命题要坚持密切联系生活、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正确方向,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把学习语文的空间由课堂扩大到整个生活。 在考查学生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的时候,更应注重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6. (四)坚持面向全体的命题原则,维持合理的难易梯度。(四)坚持面向全体的命题原则,维持合理的难易梯度。 • 认真做好题与题之间难度比例的设置。 • 既坚持面向全体考生,激发农村考生求学欲望,又兼顾星级高中对生源选拔需要。试卷区分度适当。 • 试题所选择的语言素材和创设的语言运用情景要充分考虑各地学生的生活实际、生活经验及各地社会发展状况。

  7. (五)提高语文专题和综合性学习命题技术水平。 • 深层次领会“综合性学习”的精神实质,把重点放在“语文活动”和“语文探究性学习”上。 • 不做简单的拼凑工作。认真考虑深入研究教材中“专题”的考查。

  8. 二、九年级语文复习的几点建议 (一)目前复习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 ●语文积累贫乏,视野狭窄,基础知识不系统; ●阅读理解能力、文字组织和表达能力不强; ●思想肤浅,思维单一,缺少灵活性和深刻性; 课堂—— ●训练缺乏思维含量; ●学生自主学习、思考和活动的空间很小; ●阅读理解和作文的训练常常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

  9. 教师—— ●讲风还是较盛,教学设计和实施没有顾及到学生的状况,教师仍占据课堂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问题的提出,结论的得出,都是教师作出的。 ●教师对学生的关注不够。大多数同学不能积极主动地发言,不乐意表达自己的意见,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参与面小,反馈面小,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积极的学生比例很小。 很多学生处于盲目、随从状态,有的学生甚至对教师的讲解漠不关心。学生学习的非智力因素没有得到教师应有的重视。 ●内容不扎实。存在“三偏”现象,即难度偏大、节奏偏快、活动偏少等问题。教学起点定位不准,容量过大,贪多求全。

  10. (二)复习内容。要具有针对性,切合学生的实际组织复习内容,提高复习效果;同时要对复习内容有一个总体的把握,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二)复习内容。要具有针对性,切合学生的实际组织复习内容,提高复习效果;同时要对复习内容有一个总体的把握,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积累与运用—— 1、识记字音字形,正确理解和使用词语,辨析病句,语言连贯等。这几项内容属于语文基础内容,是传统考点。 2、名句默写。引导学生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11. 3、名著阅读。从内容入手抓主干内容,注重对作品的整体理解、评价的考查。3、名著阅读。从内容入手抓主干内容,注重对作品的整体理解、评价的考查。 • 4、口语交际。一要读通情境,注意对象和场合,根据具体情境进行表达;二要能领会意图,语言表达要能“如出己口”,与人物性格、年龄等特征相符合;三要自信负责的表述自己的观点,清除、连贯、不偏离话题;四要注意礼貌,语言得体。 • 5、综合性学习(语文专题学习)。设置特定情境,考查学生开展语文活动、完成实际任务的能力。

  12. 阅读理解—— • 1、古诗词阅读(赏析)。 • (1)正确理解诗词内容, 熟悉相关背景材料,体会意境和作者情感。特别是对千古名句的分析理解。 • (2)赏析语言,从遣词、用句、修辞等方面揣摩、推敲、理解炼字达意的技巧。 • (3)从用韵、节奏、音调等方面品味语言音乐美。 • (4)理解诗歌中基本的表现手法,如诗歌中的实笔和虚笔,现实和想象,理解诗歌虚实相生、情景交融的特征。

  13. 2、文言文阅读 • (1)理解常见实词和虚词在文中的读音和意义。关键实词的含义及用法以及实词的古今含义等。 • (2)正确断句。正确划分句子的停顿。 • (3)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考查要点:读文译句;辨析译句正误等,特别是文段中的核心句、文眼句、精彩句的翻译。 • (4)整体感知文章(段)内容的内在联系,归纳内容要点,对文中思想观点作出评判。

  14. 3、现代文阅读 • 重视读写结合以及对文章整体感知能力的考查。 • (1)理清文章思路,理解主要内容。 • ●概括大意及中心; • ●理解材料与文章立意之间关系; • ●理解语段思路及语段内在结构层次。 • (2)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 ●联系语境理解词语字面义与派生的新义或特殊含义、深层含义;●理解重要语句与文章主旨的密切关系以及在文段中的地位和作用。

  15. (3)对文章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理解作者态度观点感情,能联系实际谈阅读感想,对文章整体或局部的思想内容作出肯定或否定的评价; ●评价文章的结构特点及表现技巧; ●品味文章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对作品思想感情倾向,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评价。

  16. (4)阅读科技作品—— • ●要筛选相关信息,准确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及要说明的事理; • ●理清说明条理,明确说明顺序及结构; • ●正确判断说明方法并理解其作用; • ●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简明; • ●了解说明中叙述、描述、抒情、议论等的表达作用。

  17. (5)阅读议论文—— ●要把握议论文的中心论点; ●分析论据及其作用; ●把握论证方法(事实、道理、对比、比喻论证)及其作用; ●理解议论文的结构和层次;体会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6)阅读文学作品(散文及小说)—— ●把握文章的线索,概括中心事件; ●分析人物形象;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体会文学作品语言的特色,进行鉴赏和评价; ●运用想象,丰富作品的内容。

  18. 写作—— • 努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加强对优美词句的积累,鼓励学生背诵经典名篇,对文章中生动的、有意蕴的语句要多加揣摩,对学生进行表达技巧的指导和训练,多让学生自己动手修改作文,写升格作文。 • 要注重培养学生基本的文体感,强化对基本表达方式运用的训练。 • 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梳理生活,感悟生活。 • 注重借鉴和提高。 • 培养学生语言求通、求精、求美的意识。 • 关注学生的分化现象,实施分层指导。

  19. (三)复习建议 1、强化复习的针对性 (1)《中考说明》要研究透彻,弄清中考到底考什么,怎么考。克服复习备考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2)弄清学生的问题和不足。在复习课和评讲课上要强调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和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依据学生情况优化教学策略。 学生文言文和基础知识的一些知识点还比较薄弱,要尽量编制优质高效的教学案,提高复习效率。

  20. 2、强化复习的系统性。 • (1)充分整合复习内容。 • ●将学生学过的知识加以整合。将平时的知识前后联系,通过整合帮助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进行梳理、归纳,总结出规律,使其系统化,便于记忆,促进运用。 • ●复习内容要有取舍。要编好、选好相关的复习练习题。 • (2)有五大板块的整体意识,以板块来结构复习的思路。 • ●专题复习抓“点”,依据考纲使重点内容相互并联。 • ●综合复习突出“用”,依据学生实际和命题热点,使知识与能力勾连。

  21. 3、强化复习的实战性。 • (1)答案与评分标准。提高得分意识。阅读训练要提高得分率,要指导好主观题、开放题的答题要领,做好主观题表达的规范训练。 • (2)分类指导,查缺补漏。 • 要有重点突破意识,根据前期复习考试的情况,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对能突破的重点要选准并多投入时间和精力。 • 课后要给学生足够时间自查自纠。

  22. 4、强化复习的基础性 进一步做好学情调查,把准教学起点,提高复习的有效性。 要特别关注那些分数特低的学生,一定要加强辅导。辅导应特别关注两类学生,一是语文偏科的学生,这些学生的语文上去了,合格率相应也就提高了;二是后25%左右的学生,对这些学生,心理指导和解题方法的指导同样重要。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未能引起重视。 要抓住学生需求,主次分明。有些老师在复习课或评讲练习的时候,对难度很小或者根本没有难度的选择题花费过多的时间去分析,而需要下功夫分析的一些典型题,却由于课堂所剩时间太少而草率收兵。

  23. 预祝大家在2014年中考中取得好的成绩!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