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4

批判模式 -Giroux 之課程理論

批判模式 -Giroux 之課程理論. 指導教授 / 陳瓊花 導讀 / 林麗雲 100.3.29. 一、關於 Henry Giroux. "If You Can Think Differently, You Can Act Differently." 2010. 1943 生於德島州 巴靈頓羅德島州 高中社會科學教師六年 任職波士頓大學、邁阿密大學、賓州大學 曾發表 35 餘書籍 ,300 餘篇學術文章. 由教學轉入學術的動機 : 1970-1980 美國的菁英主義教學的弊端 (no children behind →most children behind)

tannar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批判模式 -Giroux 之課程理論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批判模式-Giroux之課程理論 指導教授/陳瓊花 導讀/林麗雲 100.3.29

  2. 一、關於Henry Giroux • "If You Can Think Differently, You Can Act Differently." 2010

  3. 1943生於德島州 • 巴靈頓羅德島州 高中社會科學教師六年 • 任職波士頓大學、邁阿密大學、賓州大學 • 曾發表35餘書籍,300餘篇學術文章

  4. 由教學轉入學術的動機: 1970-1980美國的菁英主義教學的弊端 (no children behind →most children behind) 深信可以學術的力量改造社會

  5. 二、 Giroux批判理論的學術淵源 1.法蘭克福學派、Adorno、Marcuse、Habermas 等馬克思主義學者 A、批判實證主義合理性:忽略歷史卻無法逃脫歷史 B、理論的辨證思考:檢視理論的政治與社會層面 C、文化分析:意識型態文化霸權 D、精神分析學:基本壓抑&多餘壓抑

  6. 2.後現代主義 後現代主義強調尊重差異、多元,Giroux即指出後現代主義最重要的貢獻為增進教育者了解文化、權力和知識的關係。 電子媒體訊息;中心&邊緣;高/低級文化;日常生活的研究客體 Deterritorialization;remapping Lyotard;Derrida;Baudrillard;Jameson…

  7. 3.後現代女性主義 後現代女性主義反對現代主義與後現代主義的二元對立,批判的擷取了兩者之間的許多概念,結合現代主義的公平、正義、自由,以及後現代主義中反對客觀唯一的真理。Giroux從後現代女性主義中,澄清了從社會批判轉向後現代中面對的矛盾與衝突。 *政治優先性,忽略Kristeva;Irigaray的解構

  8. 4.民主思想 Giroux將民主理論與教育理論視為一體的兩面,教育者必須將學校視為民主的公共領域,培養大眾民主的知能,培養學生為批判的公民。 Dewey Huntington1975《民主的危機》1983 《危機中的國家》0r雷根主義 公民主動參與政治;重視差異;以民主的鬥爭實現烏托邦的方案;學校為民主的公共領域;培養教師為基進知識分子

  9. Giroux 的精神導師─Paulo Freire 1921 –1997 was a Brazilian educator and influential theorist of critical pedagogy. 教育是一種公共範圍,旨在培養批判的公民,在生活中注入民主的觀念,發展正義、自由和良好生活的社群。

  10. 三、 Giroux的當代課程理論立場 • 批判科學化的課程理論 Bobbit1918《課程》教育的工程師 Tyler1949 《課程與教學的基本原理》 Bruner課程知識結構 A.忽略理論或將理論工具化 B.知識並非外加客觀事實 C.客觀性與價值中立的謬誤 D.維護現狀的政治保守主義色彩 E.忽略歷史的層面 *課程面臨死亡是因為它在政治與倫理方面的衰退 科學無罪卻經常成為某些特殊團體壓迫他者的口實

  11. 對現象學課程理論的觀點 轉向生活經驗的本質;存在的研究;四步驟:回溯、展望、分析、綜 合;自傳課程研究法,Huebner有價值的教育經驗 *認同點: 學生班級互動→意義互動的社會化模式 質疑知識的客觀本質 學生參與對自身世界的定義與再定義 班級研究的焦點從組織行為轉移到學生與語言、社會關係和意義範疇的互動 *批判處: 缺乏適切理論;屈從於文化相對性;忽略主觀覺知須透過辯證過程,而非單純反映

  12. 對社會批判課程理論與後現代課程理論的觀點 * 再製理論:Bourdieu;Bernstein臣服於某版本的文化霸權 意識型態 *抗拒理論:Freire《被壓迫者的教育》基進教育理論─授與 權能(重構階級、種族、性別) *尊重多元;媒體研究;去中心→擴展、解釋、批評解構 →邊界教育論:對抗文本

  13. 四、Giroux之社會批判課程理論( 1970-1990 ) 圍繞批判課程理論的基本觀念: Foucault1980: 如果權力只是壓抑與否定,人們就不會服從它。權力之所以被接受是因為能夠產生事物、引起愉悅、形成知識,產生論述。它是在整個社會流動的生產性網路,它不是獨斷的,從未被完全控制。在每個時刻權利都運作於個人之中,經由個人而產生和形成功能,因為權力是可欲的,而不只是一種限制。

  14. 基本概念: *意識型態:資本主義中,意識型態的概念必然涉及生產與再製這種社會的物質實施、意識模式和沉澱的生活史。不質疑”物化” *文化霸權:政治的也是教育的過程 *權力:社會控制不只是為了達成支配,也可能是自由和解放的實施型式 *文化:重視文化領域的壓迫,企圖以政治的觀點取代物化的文化觀點,了解和深化文化與權利的關係

  15. 批判課程理論: 1.課程是政治的 2.課程理論是批判性和可能性的 3.課程內容即真正有用的知識 4.學校即民主的公共領域 5.教師即轉型的知識分子 6.學生即解放的公民

  16. *課程:課程應以民主與公民為核心,提出「教育更具政治性,政治更具教育性」。*課程:課程應以民主與公民為核心,提出「教育更具政治性,政治更具教育性」。 *教師角色:教師應為轉化型知識份子。 *學生角色:學生應為解放之公民,培養批判之思考能力。

  17. 五、Giroux的後現代課程理論(1990~) 1.文化研究與課程 • Birmingham CCCS (Centre for Contemporary Cultural Studies)傳統文化文本轉向大眾文化與媒體研究→擴充的文化,跨學科,跨階層、種族、性別等文化情境中的權力作用,透過重劃、挑戰而轉型 (邊界的混合)

  18. 2.大眾文化與課程 *大眾文化是承載多重情感、欲望、身體存在和意識型態的位置(知識、權力、愉悅)→ A.在文化霸權和對抗文化霸權的鬥爭中,欲望的生產和管理和意義的建構一樣重要 B.在政治層面要重視愉悅的經驗和觀念,才能分析身體如何變成愉悅的客體和主體 C.在教育上大眾文化組成充滿可能性的領域,授與師生權能

  19. 3.表徵教育論 (a pedagogy of representation) *後現代的文化中音樂和影像取代文字印刷文本,身體成為愉悅、抗拒和支配的場所→媒體成為經驗的替代品 *媒體識別 *表徵是社會和歷史建構的文本,產生中心和邊緣的特殊權力關係。表徵教育論是特殊場所的教育(a padagogy of place),它提出經驗、問題、語言和歷史的特殊性,作為學生和社群建構集體認同和可能性,並形成社會轉型的敘事基礎。

  20. 4.邊界教育論(Border Pedagogy) *邊界是巔覆不安的概念,跨越不同的文化範圍,保持內外在的通道,挑戰封閉學科邊界及其所帶來的安全感。 A.對抗文本(counter-text)破除文本權威 B.差異政略(the politics of difference)打破中心與邊緣 C.對抗記憶(counter-memory)破除權威的歷史傳統

  21. 六、 Giroux的課程理論的批評 • 理論本身的問題 1.基礎理論的危機 2.重抽象理論的建構沒有解決具體實際的問題 3.以主宰敘事為他者發言實際上忽略了他者的聲音 4.忽略自我批判 5.邊界及其相關概念造成的混淆 6.理論成為一種後現代的併貼

  22. 理論實施的問題 1.脫離實際教學情境的課程目標 2.未發展具體可行的課程內容 3.學生使用聲音表達符合教師要求的虛幻自我 4.教師扮演全知受告解的神父角色 5.學生表達意見的困難和混亂

  23. 價值觀混亂的問題 • Jameson(1993)認為後現代文化透過傳播媒體走向大眾化、多元化、商品化、感官化、平面化、複製化, 而呈現真理消失、主流意識解體, 非理性的價值。李瑋宸(2006)

  24. 參考書目: • 施良方 (1997)。課程理論。高雄:麗文。 • 周珮儀(1999)。從社會批判到後現代-季胡課程理論之研究。師大書苑。 • 李瑋宸(2006) 。批判模式-Giroux之課程理論。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 。(http://www.nhu.edu.tw/~society/e-j/54/54-13.htm)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