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0 likes | 770 Vues
第六节 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战爆发的原因有哪些?. 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大战爆发的具体原因: 大战的直接原因 :. 帝国主义这之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是各帝国主义之间矛盾的根本原因。不平衡改变了列强力量的对比,造成了后起的强国实力与所占殖民地不平衡的状况,形成了几个帝国主义大国加紧争夺霸权和殖民地的激烈斗争。当世界已被瓜分完毕时,就必然会出现重新瓜分世界领土的战争。 三对欧洲列强的基本矛盾导致了 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这就是为重新瓜分世界在欧洲最终爆发战争的具体原因。
E N D
一战爆发的原因有哪些? 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大战爆发的具体原因: 大战的直接原因: 帝国主义这之间的矛盾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是各帝国主义之间矛盾的根本原因。不平衡改变了列强力量的对比,造成了后起的强国实力与所占殖民地不平衡的状况,形成了几个帝国主义大国加紧争夺霸权和殖民地的激烈斗争。当世界已被瓜分完毕时,就必然会出现重新瓜分世界领土的战争。 三对欧洲列强的基本矛盾导致了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这就是为重新瓜分世界在欧洲最终爆发战争的具体原因。 萨拉热窝事件
一、大战爆发的原因 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列强力量对比显著变化。 根源: 实质: 表现: 争夺殖民地和霸权(实力与殖民地不平衡的倒挂状况,必然导致出现重新瓜分世界领土的斗争) 法德矛盾(欧洲大陆霸权) 三对基本矛盾 俄奥矛盾(巴尔干) 英德矛盾(世界市场和殖民地) next
项 目 英 德 法 美 1870-1913年工业增长速度(倍数) 1.3 4 4.6 2 1.9 3 8.1 1 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3 2 4 1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 4 2 5 英、德、法、美比较表 back
德国外交部长皮洛夫在议会中的两次演说 (1)1897年12月6日的演说 但我们无论如何应抱有这项见解,即在别的民族争取统治那些具有发展前途的国家之竞争里,一开始就不该把德意志关在门外。当初有过一个时候,德意志人把领土让给这个邻邦,把海洋让给那个邻邦,而自己留置于纯粹空谈的天空里,但那个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我们认为正是在东亚,鼓励和发展我们的航运、我们的贸易、我们的工业的利益是我们最主耍任务之一…… 然而我们不会同意在中国所保持的论调,说许与我们的便是不许与别人的东西。我们所必须要求的是,使德意志传教师、德意志企业家、德意志商品、德意志国旗、德意志商船在中国应受尊重,正和其他强国在这方面所受到的一样。最后我们准备考虑其他大国在东亚的利益,并坚信我们的利益该同样取得应有的重视。一旬话说来,我们完全不原把人家推在阴暗里,但我们自己要求在太阳下的地位。
(2)1899年12月11日的演说 我们不能容忍任何外国,任何国外的主神向我们说道:“怎么办?世界已分割完了!”我们不原阻挠任何人,但我们也不容许任何人妨碍我们的道路。我们不原消极地站在旁边……而让他人分割世界。我们不能,也不原意容忍这样。我们在全世界各地有着自己的利益。如果英国人谈论建造大不列原帝国,法国人谈论建造新法兰西帝国,俄国人谈论占领亚洲领土,那末,我们要求建造大德意志帝国……对我们来说,没有巨大威力,没有强大陆军,没有强大海军,而要获得幸福,那是万万办不到的;只有在我们懂得这一道理的时候,我们才能站到高峰而不坠……在未来世纪里,德意志人民不做铁锤,便将做铁砧了。
皮洛夫的两次演说,充分暴露了德国帝国主义疯狂侵略的企图。他在演说中公开提出建立“大德意志帝国”;“要求在太阳下的地位”;建立强大的陆军和海军;分割世界;称霸全世界等极端横蛮的特别富于侵略性的口号。皮洛夫的两次演说,充分暴露了德国帝国主义疯狂侵略的企图。他在演说中公开提出建立“大德意志帝国”;“要求在太阳下的地位”;建立强大的陆军和海军;分割世界;称霸全世界等极端横蛮的特别富于侵略性的口号。
2、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突尼斯问题) 意 法 德 英 奥 俄 1882 (普法战争后果) 1904 (世界市场和殖民地问题) 1882 1892 (巴尔干问题) 1907 1879 (巴尔干问题)
1907年 1882年
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德两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呈现出怎样的不同特点?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这种不同对两国之间的关系乃至整个世界局势产生了什么影响? 特点:英国经济发展速度相对缓慢,德国经济飞速发展。 原因:英国是老牌子资本主义国家,占优势的纺织业等旧工业部门的企业设备陈旧,资本家为获得更大利润,宁愿把大量资本输往国外,而不愿更新国内设备和采用新技术;英国拥有广大的殖民地,也就掌握了广大的销售市场、原料产地和廉价劳动力,即使在技术水平较低的情况下,英国资本家也能从殖民地获取巨额利润。德国国家统一完成,开辟了统一的国内市场;普法战争后法国50亿法郎的赔款和得自法国的矿藏,为德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资金和补充了重要的资源;德国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更易于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以提高生产率。
3、直接原因:1914、6、28 萨拉热窝事件 试结合巴尔干半岛地理位置、民族关系和欧洲列强在该地区的矛盾,分析说明巴尔干半岛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火药库的原因。
①巴尔干半岛地处欧、亚、非三洲交界之处,扼黑海和地中海的咽喉,战略地位十分突出,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②巴尔干半岛地区民族关系复杂,其中斯拉夫人居多数。这里过去长期处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统治之下,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罗马尼亚、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和阿尔巴尼亚等国相继摆脱奥斯曼帝国的统治,取得了独立。但欧洲列强都想乘机向巴尔干半岛扩充势力。 ③欧洲列强为争夺巴尔干,相互之间矛盾尖锐。俄国打着大斯拉夫主义旗号,向巴尔干半岛扩张,插手巴尔干事务;奥匈帝国致力于兼并巴尔干领土,1908年,奥吞并了波斯尼亚和黑色哥维那,但又怕它统治下的斯拉夫人脱离奥匈帝国独立。俄奥矛盾尖锐。德国支持奥地利,俄德有矛盾。英国既不愿德国过分强大,也不愿俄国的势力在巴尔干过分膨胀。这样,英、德、俄、奥矛盾错综复杂。到20世纪初,巴尔干成为帝国主义国家矛盾的焦点,局势特别紧张,使该地区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火药库。
萨 拉 热 窝 事 件 (一九一四年六月二十八日)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同盟国集团:4个 协约国集团:27个 德、奥匈 英、法、俄 (奥斯曼、保) (塞、比、意、日、中、美) 二、经过 1、爆发: 参加国家:31个 参战双方: 1914、7 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欧洲战场 西线(东线、南线) 2、主要战场: 主要战线: 主要战役: 马恩河战役 凡尔登战役 索姆河战役 日德兰海战 西线
3、三个阶段: 俄 1914—— 1915 1916 1917—— 1918
东线:波罗的海南岸至罗马尼亚 俄德、奥匈 西线:比利时、法国北部和德法边境 英法德 南线:巴尔干 塞尔维亚奥匈 Back
时间:1916年7月-11月 兵力:153个师 伤亡:一百三十余万人 结果:西线再度转入阵地战 时间:1914年9月 兵力:一百五十万人 伤亡:三十四万人 结果:德国消灭法军主力的 计划失败,双方形成 相持局面。 时间:1916年2月-12月 兵力:一百三十个师 伤亡:七十余万人 结果:虽未决出胜负,但此后, 德奥方面困难重重,每况 愈下,开始走下坡路。此 战役为此成为一战的 转 折点。 索姆河 凡尔登 马恩河 巴黎 back
美国参战的原因: A、俄国二月革命的胜利,把交战国人民的反战运动推向了高潮,引起了各国统治阶级的惊恐。 B、美国在大战前期利用“中立”地位大发战争横财,1917年,一战已进入尾声,为抢夺战利品及在战后夺取世界霸权,美国参战。 美国为什么在1917年才参战?为什么参加协约国一方? 准备不足,等待恰当时机。利益与协约国紧密联系在一起。
美国参战的借口——德国无限制潜艇战 1915年5月7日,德国潜艇用鱼雷击沉英国邮轮卢西塔尼亚号。百余名美国乘客和社会名流丧生,为1917年4月美国参战的借口。
三、结果 给人类造成巨大的物质和精神损害。 • 严重削弱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力量: 摧毁--------四大帝国(战败国、革命) 削弱---------英、法、意等帝国主义国家。 (战胜国) • 战争引起革命: 俄国无产阶级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 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出现高涨的新局面。
列宁论战争引起革命 我想起了科学社会主义的伟大创始人之一恩格斯在1887年讲的话是多么正确,他说,欧洲战争的结果,不仅是成打的皇冠从皇帝头上落下来,没有人去拾,而且将使整个欧洲变得空前的野蛮、退化和落后,这一战争的结果,不是工人阶级取得统治,就是创造条件使这种统治成为必然。 革命在1914—1916年提上了日程,革命潜伏在战争中,并从战争中发展起来。应当是以革命阶级的名义“宣布”这一点,大胆地彻底地指出它的纲领:在战争时代,没有反对反动透顶的、罪恶的、使人民遭受无法形容的灾难的资产阶级的国内战争,社会主义是不可能实现的。 世界帝国主义大战所引起的第一次革命已经爆发了。这第一次革命大概不会是最后一次革命。 这第一次革命即1917年3月1日俄国革命的第一阶段,根据在瑞士所得到的有限的材料来看,已经结束了。这第一阶段大概不是我国革命最后一个阶段。
帝国主义战争进行了2年多的时间,交战双方都消耗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濒于困境。沙皇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遭遇的危机特别严重。1917年初,俄国二月革命胜利,沙皇的专制统治被推翻。资产阶级组织了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工人和农民在11月7日举行武装起义,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苏维埃政权。苏维埃国家坚决地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在十月革命影响下,交战各国的革命运动空前高涨。1918年10月下旬,奥匈帝国瓦解,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宜布独立。1918年10月底到11月初,德国基尔军港的水兵起义,接着起义席卷全国,德皇被迫退伍。11月11日,德国宜布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结束了。这充分说明了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的道理。帝国主义战争进行了2年多的时间,交战双方都消耗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濒于困境。沙皇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遭遇的危机特别严重。1917年初,俄国二月革命胜利,沙皇的专制统治被推翻。资产阶级组织了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工人和农民在11月7日举行武装起义,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苏维埃政权。苏维埃国家坚决地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在十月革命影响下,交战各国的革命运动空前高涨。1918年10月下旬,奥匈帝国瓦解,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宜布独立。1918年10月底到11月初,德国基尔军港的水兵起义,接着起义席卷全国,德皇被迫退伍。11月11日,德国宜布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结束了。这充分说明了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的道理。
四、一战的性质 历史上的战争分为两类:一类是正义的,一类是非正义的。一切进步的战争都是正义的,一切阻碍进步的战争都是非正义的。我们共产党人反对一切阻碍进步的非正义的战争,但是不反对进步的正义的战争。对于后一类战争,我们共产党人不但不反对,而且积极地参加。前一类战争,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双方都是为着帝国主义利益而战,所以全世界的共产党人坚决地反对那一次战争。反对的方法,在战争未爆发前,极力阻止其爆发;既爆发后,只要有可能,就用战争反对战争,用正义战争反对非正义战争。 (毛泽东:《论持久战》(1938年),《毛泽东选集》第443—444页。)
四、一战的性质 从战争的全局来看,无论是起因、作战双方的目标、酝酿的过程都说明,是大帝国主义集团重新瓜分世界的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由于帝国主义大国加紧争夺霸权,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引起的,大战是在英法俄组成的协约国和德奥组成的同盟国两大帝国主义侵略集团之间进行的(意大利加入协约国方面作战),因此,这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虽然塞尔维亚是为保卫主权和独立而战,具有正义的民族解放性质,但这不能改变整个战争的性质。 列宁:“从双方来说,都是帝国主义的(即侵略的、掠夺的、强盗的)战争”
主要交战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目的 德国:实现世界霸权,企图建立“中欧帝国”,还要摧毁英国的海上霸权,夺取英法的殖民地。 奥匈帝国:奴役巴尔干,使塞尔维亚沦为附属国. 英国:保住世界霸主地位,打败最大的竞争对手德国,瓜分德国的殖民地,在西亚肢解土耳其帝国。 俄国:摧毁德奥在土耳其和巴尔干的势力,确立自己在这一地区的统治。 日本::是为了夺取德国在太平洋上的属地和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进一步侵略中国。 意大利:瓜分北非沿岸和阿尔巴尼亚等国家和地区,在地中海地区建立霸权。 美国:为了捞取战利品,夺取战后世界霸权。
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具体原因、直接原因与帝国主义国家对殖民地争夺有着怎样的关系?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具体原因、直接原因与帝国主义国家对殖民地争夺有着怎样的关系?
第二次工业革命 垄断组织形成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 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 两大军事 集团形成 三对基本矛盾 一战
结论: 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规律,随着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这种不平衡性加剧了,它改变了列强力量的对比,造成了后起的强国实力与所占殖民地不平衡(倒挂)的状况,因而形成了几个帝国主义大国加紧争夺霸权和殖民地的激烈斗争。
1、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错综复杂,但矛盾主要集中于哪两个国家之间: A、法、德 B、俄、奥匈 C、英、奥匈 D、英、德 2、在列强签订的以下条约中,距离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间最近的是: A、德奥同盟条约 B、英俄协约 C、德奥意三国同盟条约 D、英法协约
3、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德两国的矛盾实质上反映了3、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德两国的矛盾实质上反映了 A.争夺欧洲大陆霸权的矛盾 B.争夺殖民地的矛盾 C.新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D.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矛盾 4、下列关于美国正式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原因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援助英法协约国集团 B.维护世界和平 C.争夺世界霸权 D.遏制俄国二月革命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 A.英德矛盾不可调和 B.资本主义经济政治不平衡性加剧 C.垄断资产阶级抢占世界市场 D.世界反战力量不足以制止战争 2.20世纪初欧洲列强间最主要的矛盾是( ) A.法德矛盾 B.俄奥矛盾 C.英德矛盾 D.德俄矛盾 3.1879年,德奥同盟是哪一矛盾发展的结果 A.德奥矛盾 B.俄奥矛盾 C.法德矛盾 D.德俄矛盾
4.欧洲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的标志是( ) A.三国同盟的建立 B.法俄同盟的建立 C.英法协约的签订 D.三国协约的建立 5.“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就其实质而言说明了( ) A.英法俄与德意奥双方的利益不同 B.英德矛盾已成为列强的主要矛盾 C.欧洲列强为各自的利益相互勾结 D.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日趋激烈
6.使德军速战速决计划破产的战役是( ) A.马恩河战役 B.凡尔登战役 C.日德兰海战 D索姆河战役 7.下列哪项不是加速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因素( ) A.美国参加对德作战 B.俄国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 C.中国等国投入战争 D.意大利倒向协约国一方 8.下列各项中,使巴尔干半岛成为“欧洲火药桶”的主要因素是:①地理位置②民族矛盾③资源丰富④大国干预( ) A.①③ B.①②③④C.①②④ D. ②③④
9.“一战”的最大后果是( ) A.社会主义的苏联建立 B.欧洲霸权发生了严重动摇 C.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高涨 D.以欧洲为中心的政治格局发生转移 10.下列有关“一战”对政治格局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 A.欧洲世界霸主地位发生动摇 B.社会主义制度在世界出现 C.亚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D.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什么?哪些事件加速了大战的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什么?哪些事件加速了大战的结束? ------非正义的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 ------俄国二月革命、十月革命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各交战国的革命运动 美国的参战
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际关系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指出其根本原因和造成的主要影响。 (1)总体特征: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殖民地和争夺世界霸权。 (2)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 (3)主要影响:帝国主义国家矛盾加剧,出现法德矛盾、俄奥矛盾、英德矛盾等,形成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侵略集团,酿成一战;垄断资产阶级加紧压迫,剥削人民,导致社会主义运动新发展和列宁主义诞生,帝国主义加紧扩张,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
思考题:为什么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同帝国主义国家对殖民地的争夺有密切关系?思考题:为什么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同帝国主义国家对殖民地的争夺有密切关系? 答:①大战的爆发同帝国主义对殖民地的争夺有直接关系。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德国,想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手中夺取殖民地;英国等不仅要维持原有的殖民地,还想进一步扩大殖民地。 ②大战的爆发也同一些帝国主义国家间在殖民地问题上的妥协有关。如英法在非洲问题上的妥协、英俄在亚洲问题上的妥协。这种妥协是争夺的另一种方式。
阅读与思考 日本政府……和英国政府就英日同盟的目标之一……——巩固与维护东亚地区普遍和平——决定和英国共同采取有关的必要措施……通知德国政府如下: ①全部德国军舰应立即从日本与中国邻近海面撤出。凡不能撤出的船舶应解除武装。 ②德国政府应在1914年9月16日以前,将全部胶洲湾租借地无条件地和无补偿地移交日本当局,以便归还中国。 ……如果在本月23日,星期日正午以前得不到德国政府无条件接受上述建议的答复,日本政府就采取它所认为必要的行动。 ——日本致德国的最后通牒(1914年8月15日) 主要有:①19世纪末,在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德国强占胶洲湾。②1914年秋,日本侵入山东,取得原来德国在山东占有的权益,后又以支持袁世凯做皇帝为条件,提出“二十一条”,其中包括承认日本接管德国在中国山东所享有的一切权利并加以扩大。③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巴黎和会上,中国政府代表提出,日本在战争时期夺取的原来德国在山东的权利,必须由中国收回。这一合理要求,被控制这次会议的英美等国所拒绝,由此导致中国的“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代表拒绝和约。 日本的目的不是为了把胶洲湾等中国领土“归还中国”,而是要取代德国占领山东。 请回答 1、日本准备向德国宣战的目的,是为了把中国的胶洲湾“归还中国”吗? 2、你还了解哪些与上述中国山东问题有关的历史事件?请简要列举。
研究性学习:从历史资料中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研究性学习:从历史资料中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组建学习小组: 二、小组成员分工 六人——1、组长或整体策划人 2、时间控制人 3、资料搜索人 4、第一发言人 5、材料组织、POWERPOINT制作人 6、讨论、研究进程记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