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6

重庆大学图书馆 管理系统 ADLIB2.0

重庆大学图书馆 管理系统 ADLIB2.0. 魏群义 重庆大学图书馆 2007.8 于桂林. Index. 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的现状 Lib2.0 的思考 ADLIB2.0 的系统架构 数字图书馆实践 ADLIB 2.0 Demo. 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的现状. 传统文献服务和网络信息服务系统分离; 仅仅是以图书馆业务为主线的自动化管理系统,不能全面管理图书馆工作,不能作为图书馆的信息交流平台,难以满足图书馆现代管理的需求; 随着数字图书馆的发展,越来越无法集成全部的业务工作,独立的系统日益增多,“信息孤岛”现象初见端倪;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重庆大学图书馆 管理系统 ADLIB2.0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重庆大学图书馆管理系统ADLIB2.0 魏群义 重庆大学图书馆 2007.8 于桂林

  2. Index • 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的现状 • Lib2.0的思考 • ADLIB2.0的系统架构 • 数字图书馆实践 • ADLIB 2.0 Demo

  3. 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的现状 • 传统文献服务和网络信息服务系统分离; • 仅仅是以图书馆业务为主线的自动化管理系统,不能全面管理图书馆工作,不能作为图书馆的信息交流平台,难以满足图书馆现代管理的需求; • 随着数字图书馆的发展,越来越无法集成全部的业务工作,独立的系统日益增多,“信息孤岛”现象初见端倪; • 馆长们用什么系统?如何体现管理的思路?

  4. lib2.0的思考 • Lib2.0:个性化,人性化,共同参与,知识服务,学科服务 (1) 个性化:个性化界面,个性化服务,如:我的图书馆 (2) 人性化:以读者服务为核心,基于“人”,面向服务;如:馆藏位置指引系统, 校友身份 ,馆员工作助手 (3) 共同参与:读者也应该参与图书馆的建设,如:期刊数据库建设 (4) 知识服务:现代图书馆的核心竞争力。基于资源的知识服务

  5. 、现代图书馆学的基础架构

  6. ADlib2.0 的系统架构 用 户 认 证 中 心 馆 员 通行证 基于馆员的现代 图书馆管理系统 读 者 通行证 基于读者的 知识服务系统 ADlib2.0

  7. 信息推送系统 • 数字资源管理系统 • “我的图书馆” • “我的资料夹” • 参考咨询;科技查新 • 文献传递 • …… • 资源建设系统 • 读者服务系统 • OPAC系统 • 馆际互借系统 • 内部办公系统 • 资产管理系统 • ……

  8. Lib2.0的实践 • 改变原有图书馆系统基于业务工作为核心的自动化系统,成为以“人”为核心的管理系统。“人”包括馆员和读者; • “人”流、图书流、知识流的完整解决方案,体现了图书馆的发展趋势; • 全架构的B/S模式;运行最新的FLEX技术,体现C/S模式的优点; • 在系统中随处体现“图书馆群”的理念,以地区为中心构建图书馆群,便于资源共享和文献传递;

  9. 以馆员和读者为线索,实现业务模块的权限控制,整合全部业务工作;便于升级和扩展,也便于与今后各商业系统做用户的系统接口,随时新增功能模块; • 增加管理者的参与和控制,基于LSP(企业ERP系统发展而来的新概念,Library Service Planning,图书馆服务计划)的理念,馆长可以对业务工作进行调控,分派各类业务工作,并随时查看图书馆的运行状况,如目前各阅览室的读者情况等。部室主任负责定期提交规范报表,作为工作内容而非统计功能,规范运作;

  10. 体现图书馆的管理思路,整合除传统图书馆业务工作之外的其他图书馆管理工作:资金运行管理、资产管理、公文系统、人事管理、党务党员管理、计划生育、消防管理、培训记录、奖惩记录等。适合国情、馆情,极大方便图书馆开展各项管理工作,符合图书馆管理的实际情况,提高综合管理水平 ; • 体现日常工作中的人性化设计,馆员就会有多个模块协助其开展各项日常业务工作:公文系统、规章制度库、通讯录、工作日志、计划任务等

  11. 构建与门户系统相适应的知识管理系统,按照学科建设知识体系,有针对性地为学科读者开展服务;同时提供信息推送系统,随时将最新的学科信息提供给读者;构建与门户系统相适应的知识管理系统,按照学科建设知识体系,有针对性地为学科读者开展服务;同时提供信息推送系统,随时将最新的学科信息提供给读者; • 采用web2.0技术,实现读者的个性化服务。读者登陆门户系统后,可以自行定制自己的个性化图书馆,并提供适当空间,按照门户系统提供的元数据标准,建设自己的专题数据库备查,也可以在整个系统中共享;提供BBS、Blog、WIKI服务,便于读者进行知识交流;

  12. 基于用户的开放平台便于进行功能扩展,随时根据网络发展提供新的知识服务。基于用户的开放平台便于进行功能扩展,随时根据网络发展提供新的知识服务。 • 新增流通排架子系统,读者可以检索到图书的在某个书库的某个书架位置,大大方便读者利用馆藏图书; • 新增全部用户的系统短讯功能,便于联络和发布图书馆各类通知;新增与手机短信的接口,重要信息发送到读者手机中。

  13. 全新构建WebOPAC系统,不仅包括馆藏图书的检索,还整合提供数字图书、数字期刊和其他资源,方便读者检索利用;数字图书和期刊,将由数据库商按照图书馆元数据要求提供数据,放在统一的检索平台中,数据库商的平台逐渐回到后台,方便读者;全新构建WebOPAC系统,不仅包括馆藏图书的检索,还整合提供数字图书、数字期刊和其他资源,方便读者检索利用;数字图书和期刊,将由数据库商按照图书馆元数据要求提供数据,放在统一的检索平台中,数据库商的平台逐渐回到后台,方便读者; • 基于WebOPAC系统构建新的书评系统,体现图书馆的文化功能;

  14. 新增科技查新系统,完全按照教育部科技查新中心的规范要求和工作流程进行运作;新增科技查新系统,完全按照教育部科技查新中心的规范要求和工作流程进行运作; • 新增电子采购系统,完善了图书馆基础业务工作; • 完善移动采购系统,方便现场采购图书; • 新增互联网资源采集系统,大大提高数字图书馆专题资源库的建设速度; • 与数字化校园的无缝接口;与一卡通系统的无缝接口。

  15. 数字图书馆实践 1、我的图书馆 2、资源整合 3、手机图书馆 4、“抓住读者的心”

  16. 1、我的图书馆 (1)个性化服务 个人借阅情况、常用数据库、常用电子期刊、常用电子图书 我的图书库、我的音乐库、我的视频库、我的博客

  17. (2) 个性化学习平台 RSS聚合技术 有效运用各类有用资源(馆内、网络资源)

  18. 2、资源与服务整合 • 电子图书平台 • 馆藏图书与电子图书的整合 • 馆藏期刊与电子期刊的整合 • 一键搜索 • 使用“用户认证中心”和“通行证”

  19. 电子图书平台

  20. 馆藏图书与电子图书的整合

  21. 一键搜索 目前搜索的范围:馆藏图书、电子图书; 希望增加中文电子期刊数据库

  22. 使用“用户认证中心”和“通行证” 统一认证模式

  23. 3、手机图书馆 • 服务的必要性:读者手机拥有比例高,使用手机的频率高 • 服务内容: 日常信息通知(图书预约、到期信息)、信息服务(图书查询、借阅历史查询、办理挂失、图书排行榜等) • 服务方式:发送指令

  24. 4、 “抓住读者的心” • 扩展数字图书馆的功能,打造学习交流中心 、休闲娱乐中心 • 多种服务:FTP、论坛、BLOG、WIKI、短信中心、图书库、音乐库、视频库

  25. 系统建设时间表 • 2006年5月,完成可行性论证报告; • 2006年9月,完成系统需求研究; • 2006年10月,进入代码开发阶段; • 2006年11月,新的图书馆展示门户网站、用户管理、短讯系统、图片系统; • 2006年12月,采访与编目系统; • 2007年1月,典藏系统。

  26. 2007年2月,读者Blog • 2007年3月,流通系统、后台管理系统、办公系统、WebOPAC、数字图书导航、书评系统、数字期刊导航 —————————————————— • 2007年4月,业务决策与分析系统;个人图书馆;学科WIKI;网络知识服务系统; • 2007年5月,图书馆人事系统、公文系统、资产管理系统、资金运行管理系统等; • 2007年6月,系统管理模块、数据和流程整合。 • ……

  27. 4、DEMO A 为读者设计的门户

  28. B. WebOPAC系统 B 具有访问统计分析功能的数字资源管理系统

  29. C 馆员工作平台

  30. D 编目系统的MARC著录窗口(玻璃效果)

  31. E 短信系统

  32. F 图片资源库

  33. G 专业的统计分析工具

  34. G 专业的统计分析工具

  35. The End!谢谢聆听,欢迎探讨 • Email:wqy@cqu.edu.cn • 手机:13996479475 • 电话:023-65112020 重庆大学数字图书馆:http://lib.cqu.edu.cn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