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

第三次以、阿戰爭 ( 1967 年) 亦稱六日戰爭 爆發時間: 一九六七年六月五日 參 戰 國: 以色列 對抗 埃及 、 約旦 、 敘利亞 。

第三次以、阿戰爭 ( 1967 年) 亦稱六日戰爭 爆發時間: 一九六七年六月五日 參 戰 國: 以色列 對抗 埃及 、 約旦 、 敘利亞 。. 以、阿第三次戰爭起因: 1. 歷史上的恩怨: 2. 難民問題: 3. 約旦河水糾紛: 4. 蘇俄對中東之野心: 5. 埃及封鎖阿卡巴灣: 6. 先發制人戰略:. 雙方作戰構想: 一、以色列: 以軍以各個擊滅敵之目的,先期運用空軍實施反制作戰,獲取空優;以各以一部對約、敘軍暫取守勢持久;集中主力,先擊滅西奈之埃軍,再轉移兵力擊滅約、敘兩軍。.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第三次以、阿戰爭 ( 1967 年) 亦稱六日戰爭 爆發時間: 一九六七年六月五日 參 戰 國: 以色列 對抗 埃及 、 約旦 、 敘利亞 。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三次以、阿戰爭(1967年) 亦稱六日戰爭爆發時間:一九六七年六月五日參 戰 國:以色列對抗埃及 、約旦、敘利亞。

  2. 以、阿第三次戰爭起因:1.歷史上的恩怨:2.難民問題:3.約旦河水糾紛:4.蘇俄對中東之野心:5.埃及封鎖阿卡巴灣:6.先發制人戰略:以、阿第三次戰爭起因:1.歷史上的恩怨:2.難民問題:3.約旦河水糾紛:4.蘇俄對中東之野心:5.埃及封鎖阿卡巴灣:6.先發制人戰略:

  3. 雙方作戰構想:一、以色列:以軍以各個擊滅敵之目的,先期運用空軍實施反制作戰,獲取空優;以各以一部對約、敘軍暫取守勢持久;集中主力,先擊滅西奈之埃軍,再轉移兵力擊滅約、敘兩軍。雙方作戰構想:一、以色列:以軍以各個擊滅敵之目的,先期運用空軍實施反制作戰,獲取空優;以各以一部對約、敘軍暫取守勢持久;集中主力,先擊滅西奈之埃軍,再轉移兵力擊滅約、敘兩軍。

  4. 二、阿盟:聯軍以封鎖隔絕,分區擊滅敵之目的,各兵團向特拉維夫取向心攻擊,分割敵軍為南北兩部後,先集中兵力擊滅加薩附近敵軍,再轉移兵力擊滅海法附近敵軍。二、阿盟:聯軍以封鎖隔絕,分區擊滅敵之目的,各兵團向特拉維夫取向心攻擊,分割敵軍為南北兩部後,先集中兵力擊滅加薩附近敵軍,再轉移兵力擊滅海法附近敵軍。

  5. 空軍作戰經過:◆6月5日約7時20分,以色列各式飛機約二百架,第一波飛機起飛四架一組),向西方超低空飛行。◆自7時45分開始,以機連續攻擊二個多小時。◆下午以空軍再使用延時炸彈攻擊埃及機場。◆6月3日前以機在阿卡巴灣上空活動,造成埃戰機南移,當6月5日作戰開始後又飛回北部參戰,但因基地被毀,油料耗盡勉強迫降時遭以機擊毀。◆5月日下午11時許向約旦、敘利亞及次日向伊拉克實施空中攻擊。◆以空軍往後作戰重點即轉為對地面部隊密接支援。空軍作戰經過:◆6月5日約7時20分,以色列各式飛機約二百架,第一波飛機起飛四架一組),向西方超低空飛行。◆自7時45分開始,以機連續攻擊二個多小時。◆下午以空軍再使用延時炸彈攻擊埃及機場。◆6月3日前以機在阿卡巴灣上空活動,造成埃戰機南移,當6月5日作戰開始後又飛回北部參戰,但因基地被毀,油料耗盡勉強迫降時遭以機擊毀。◆5月日下午11時許向約旦、敘利亞及次日向伊拉克實施空中攻擊。◆以空軍往後作戰重點即轉為對地面部隊密接支援。

  6. 圖七

  7. 海軍之作戰 • 6月5日,以色列DD┼FAB→TF,於夜間攻擊塞得港,埃軍以飛彈快艇二艘迎戰,於艇身受創潰退時發射冥河飛彈,擊沉以DD伊拉特號。 • 以另一艘潛艇,載運蛙人滲透至亞力山大港進行爆破,炸毀埃軍潛艇及飛彈快艇各二艘,而以蛙人亦全部犧牲。 • 6日深夜,埃派潛艇三艘,分赴以色列北方沿海重鎮海法及其南面海域,企圖對以色列本土偷襲,但行動暴露,以海軍以深水炸彈擊沉一艘餘逃逸。 • 以海軍成果不及空軍豐碩,但對維護沿海側翼及海域城市安全之任務,均能圓滿達成。

  8. 西奈〔南方〕戰場作戰經過:A.1967年6月5日上午8時15分,以軍北、中、南三個縱隊同時發起攻勢,北路縱隊奪取拉法,迫使加薩埃軍及巴勒斯坦步兵第二十師投降,其主力繼續向艾拉里希前進。B.中央縱隊突穿埃軍第一線陣地後,在耶拜爾里尼以北 地區垘軍裝甲師到達,雙方展開坦克大決戰,以軍在空軍及空降突擊營支援下,於黃昏時擊潰埃軍。C.南路縱隊在阿布阿吉拉附近遭遇埃軍第二師堅強抵抗,激戰十餘小時,以軍終於突穿埃軍陣地。D.7日開始,以軍各路縱隊在空軍支援下,不分晝夜, 追擊埃軍。8日凌晨3時,埃軍兩個旅,由蘇伊土鎮向西奈半島增援,但被以軍擊退。同日子夜,以軍主力己到達運河附近,埃軍全部覆沒,9日晨,雙方中止戰鬥。

  9. 圖九

  10. 中央戰場作戰經過A.6月5日上午9時10分,約軍砲擊特拉維夫, 同時耶路撒冷舊城之約軍向新城之以軍發起 攻勢,激戰終日,約軍略有進展。B.6日晨,以軍奪取那不勒斯後,在空軍支援 下,南下攻擊耶路撒冷約軍之側背,約軍傷 亡極大,尤其兩個裝甲旅幾乎全部被殲滅, 殘部退回約旦河東岸。C.7日,約、以兩國接受聯合國停火建議。

  11. 北方戰場作戰經過:A.1967年6月5日,敘軍砲擊以色列北部若干村莊。B.6日,對以色列開始攻擊,以軍一個步兵旅 實施遲滯作戰,至同日黃昏,敘軍進展約十二哩。C.7日,以軍增援部隊到達,從加利利海南北 同時轉移攻勢,重點保持於北翼,並以一個傘兵營突擊戈蘭高地敘軍陣地之後方,雙方激戰至10日下午7時30分,敘軍終於放棄陣地,向大馬士革退卻,以、敘即行停戰。

  12. 第三次以阿戰爭雙方傷亡損失概況 ----------------------------------------------------------------------- 陣亡 負傷 被浮/失蹤 傷亡總計 戰車損失 戰機損失 以色列----- 983 4,517 15 5,515 394 40 對埃及-- 303 1,450 11 1,764 122 --- 對約旦-- 553 2,442 0 2,995 112 --- 對敘利亞-127 625 4 756 160 --- 阿拉伯----4,296 6,121 7,550 17,967 965 444 埃及 3,000 5,000 4,980 12,980 700 356 約旦 696 421 2,000 3,117 179 18 敘利亞 600 700 570 1,870 86 55 伊拉克 --- --- --- ---- --- 15 …………………………………………………………………………… 1.大約半數經維修後,重新投入作戰。 2.以色列將大約150輛俘獲的T-54/55於戰後改裝運用,大致彌補了戰損。 3.其中322架於開戰首日損失。 4.最近之數字,官方對失蹤人數的估計;失蹤數字的20﹪歸入傷亡數字。 5.其中530員為戰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資料來源:Trevor N.Dupuy,"Elusive victory:The Arab-Israeli Wars,1947-1974,"(New York:Harper & Row, Publishers,1978),p.212.

  13. 第三次以、阿戰爭結局:1.以色列以極少代價造成埃及、約旦、敘 利亞三國重大損失。以色列戰後首次有 天然障礙,埃及西奈半島、約旦、敘利 亞戈蘭高地皆被以色列佔領。2.以色列占領埃及西奈半島,蘇伊士運河 以東的全部土地和敘利亞的戈蘭高地, 併吞整個巴勒斯坦。3.以色列佔領耶路撒冷的回教聖地,是回 教世界無法忍受的大事。

  14. 本次戰爭雙方備戰措施檢討: • 一、阿盟方面: • 1‧已設立聯合軍事指揮部,但對各 • 國無約束力。 • 2‧反情報措施不夠徹底,用以欺騙 • 以色列空偵而配置的四十%的假飛 • 機,全被以軍所悉。 3‧無法對以色列偵蒐軍事情報。 4‧動員欠積極: •  A一九六七年五月,僅約旦、科威 • 特、蘇丹三國宣布動員。 •  B埃及廿萬現役部隊,其中五萬在 • 葉門打內戰,其餘僅八萬人有受 • 過軍事訓練。

  15. C敘利亞可動員十萬人,但 •   幹部與裝備不足,僅能編 •   6個旅。 • D約旦可召集九至十萬人, •   且雖勇猛強悍,但均因缺 •   乏訓練與經驗,無法參加 •   正規戰。 • 5‧後勤支援能力脆弱,均仰 •   賴蘇俄,且儲存不足。 • 6‧通信裝備缺乏,指揮官無 •   法掌握全軍之通信連絡。 • 7‧官兵生活待遇懸殊,上下 •   離心、士氣低落。

  16. 二、以色列方面 • 1‧知道戰爭無可避免,詳擬作戰計畫 • ,積極充實戰備。 • 2‧對敵軍事情報清楚﹝與美及西德情 •   報局合作﹞。對敵軍兵力、部隊特 • 性、地形及指揮官姓名、嗜好、能 • 力及弱點皆瞭如指掌。 • 3‧建立完整的動員體制: •  陸軍↓卅小時〈裝甲兵廿六小時〉 • 海軍↓六八小時 •  空軍↓八小時 •  僑民↓自動回國參戰,人數雖不多 •    ,但對民心士氣鼓舞效果甚大。 • 4‧後勤妥善率高達百分之九0以上, •   惟其零附件須仰賴進口,持續力受 •   到限制,是為美中不足之處。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