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 likes | 574 Vues
猪瘟 ( Swine fever, Hog Cholera). 概述. 是一种急性、热性和高度接触传染的病毒性传染病。其特征为 发病急,高热稽留和细小血管壁变性、引起全身泛发性小点出血、 脾梗死。 急性猪瘟由强毒引起,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而弱毒感染不表现 临床症状则可能不被觉察。 猪瘟在世界养猪国家有不同程度流行,国际兽疫局将本病列入 A 类传染病之一。1955年我国研制成功了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具有 高度安全性和优良的免疫原性。. 病原
E N D
猪瘟 (Swine fever, Hog Cholera)
概述 是一种急性、热性和高度接触传染的病毒性传染病。其特征为 发病急,高热稽留和细小血管壁变性、引起全身泛发性小点出血、 脾梗死。 急性猪瘟由强毒引起,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而弱毒感染不表现 临床症状则可能不被觉察。 猪瘟在世界养猪国家有不同程度流行,国际兽疫局将本病列入 A类传染病之一。1955年我国研制成功了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具有 高度安全性和优良的免疫原性。
病原 猪瘟病毒(HCV)是黄病毒科(Flaviviridae)瘟病毒 属(pestivirus)的 一个成员。病毒粒子直径40-50nm,基因组为单股RNA,约12kb长。 HCV与同属的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之间,基因组序列有高度同源性,抗原关系密切,既有血清学交叉反应,又有交叉保护作用。 猪肾细胞是最常用的培养HCV的细胞。病毒复制部位限于细胞浆,且不产生细胞病变。 目前仍认为猪瘟病毒为单一血清型,尽管分离不少变异性毒株,但都是属于一个血清型,所以HCV只有毒力强弱之分。
理化特性 • 60℃作用10min可使细胞培养液失去传染性 • 脱纤血中的病毒在68℃30min尚不能灭活 • 含毒的猪肉和猪肉制品几个月后仍有传染性 • 在猪粪便中HCV于20℃可存活2周,4℃可存活6周以上 • 乙醚、氯仿和去氧胆酸盐等脂溶剂可很快使病毒失活 • 2%氢氧化钠仍是最合适的消毒药
流行病学 • 猪是本病唯一的自然宿主,病猪和带毒猪是最主要的传染源,感染猪在发病前即可从口、鼻及泪腺分泌物、尿和粪中排毒,并延续整个病程 • 康复猪在出现特异抗体后停止排毒 • 强毒在猪群中传播快,造成的发病率高。慢性的感染猪不断排毒或间歇排毒 • 持续的先天性感染对猪瘟的流行病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 猪群引进外表健康的感染猪氏猪瘟爆发最常见的原因
在自然条件下HCV的感染途径是口鼻腔,间或也可通过结膜,生殖道粘膜或皮肤擦伤进入。在自然条件下HCV的感染途径是口鼻腔,间或也可通过结膜,生殖道粘膜或皮肤擦伤进入。 • 经口和注射感染后,病毒复制的主要部位是扁桃体,然后经淋巴管进入淋巴结,继续增殖,随即到达外周血液,从这时起病毒在脾、骨髓、内脏淋巴结和小肠的淋巴组织繁殖到高滴度,导致高水平的病毒血症。 •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一般以春、秋较为严重。
近来猪瘟流行病学新特点 • 流行范围广 • 散发流行 • 发病猪的年龄小 • 病情较温和 • 持续性感染 • 能发生胎盘感染和免疫耐受 • 免疫力低下 • 混合感染和并发症多
分子流行病学特点 • 遗传变异:我国目前流行着2.1,2.2,2.3和1.1。 • 优势流行毒株:基因2群。110个中占93.6%。 • 多态性分布:2.1和2.2亚群全国分布,2.3仅限于南方部分地区。1.1亚群大多数分布于青海、西藏、贵州和广西。 • 中国猪瘟的传染源:欧洲 • 传播途径:运输和贸易带来的猪群流动 • 遗传变异与致病和免疫的关系
导致目前猪瘟频发的原因分析 • 生猪和猪制品流通频繁 • 疫苗质量问题较多 • 免疫程序不合理 • 其他免疫抑制疫病的影响
发病机理 猪瘟病毒进入扁桃体后,16-18h血液中病毒浓度达到致病 程度,15-24h病毒出现于淋巴系统和血管壁,48h出现于各 实质器官。 病毒主要在小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致使上皮细胞肿胀、变 性、血管闭锁、小血管周围发生细胞浸润,导致各器官和 组织充血、出血、坏死和梗死,并引起败血症,体温升 高。 猪瘟病毒持续性感染多由低毒力毒株感染引起慢性型和迟 发型两种。
症状 • 一.急性型猪瘟 • 由HCV强毒引起,开始仅几只猪显示临床症状,表现呆滞,被驱赶时站立一旁,呈弓背或怕冷状,或低头垂尾。食欲减少,进而停食。 • 体温上升便秘下痢;白细胞数减少. • 病猪有眼结膜炎. • 随着病的发展,群内更多的猪发病,最初的病猪出现步态不稳等衰弱症状,随后通常发生后肢麻痹。 • 病初的皮肤充血到病的后期变为紫绀或出血,以腹下、鼻端、耳根和四肢内侧等部位为常见。 • 急性型猪瘟大多数病猪在感染后10-20d之间死亡。
二.慢性型猪瘟 • 早期即急性期,有食欲不振、精神萎顿、体温升高和白细胞减少等症状。 • 几周后食欲和一般状况显著改善,体温降至正常或略高于正常,但仍有白细胞减少,此时为第二期。 • 后期病猪重现食欲不振、精神萎顿症状,体温再次升高直至临死前不久才下降。病猪生长迟缓,常有皮肤损害。 • 慢性猪瘟病猪可存活100d以上。
三.迟发性(lateonset)猪瘟 • 胚胎感染低毒HCV,如产下正常仔猪,则终生有高水平的病毒血症,而不能产生对HCV的中和抗体,这是典型的免疫耐受现象。 • 感染猪在出生后几个月可表现正常,随后发生轻度食欲不振、精神沉郁、结膜炎、皮炎、下痢和运动失调。 • 病猪体温正常,大多数能存活6个月以上,但最终不免死亡,妊娠猪先天性HCV感染可导致流产、胎儿木乃伊、畸形、死产、产出有颤抖症状的弱仔或外表健康的感染仔猪。子宫内感染的仔猪皮肤出血常见,且初生死亡率高。
病变 • 急性和亚急性猪瘟呈现以多发性出血为特征的败血症变化 • 淋巴结和肾脏是病变出现频率最高的部位 • 脾脏的梗死是猪瘟最有诊断意义的病变 • 大多数猪瘟病猪都有脑炎,其主要病变是血管周围袖套,也可见到内皮细胞增生,小胶质细胞增多和局灶坏死 • 先天性HCV感染可引起胎儿木乃伊化、死产和畸形。死产的胎儿最显著的病变是全身性皮下水肿,腹水和胸水
实验室诊断 一.病毒分离 病毒分离一般采取病死猪的脾或淋巴结等含毒量较高的组织,将含毒组织经滤器研磨后冻融3次,离心取上清,过滤除菌后接种PK15、PK2a或ST等敏感性高的猪肾细胞和猪睾丸细胞系。 此法虽然准确但费时、费力且没有细胞病变。这个也给对猪瘟病毒的科学研究带来困难。
二.动物接种试验 • 易感猪接种是检测CSFV的最敏感方法:采取发病猪的血液或病死猪的淋巴结、脾脏、扁桃体等含毒组织,无菌处理后接种易感猪,观察发病情况。 • 中监所建立了应用家兔代替易感猪诊断猪瘟的方法即兔体交互免疫试验,对猪瘟诊断确实可靠,但所需时间较长,仅用于其他诊断方法难于确诊时使用。
三.血清抗体检测 • 目前市场销售的试剂有 ELISA诊断试剂盒、猪瘟DOt-ELISA诊断试剂盒、猪瘟正向间接血凝试剂。免疫酶染试剂、免疫金标快速诊断试纸条等。检测血清抗体可为猪瘟免疫提供依据, • 在猪瘟诊断中只能是一种辅助手段,抗体阳性只能说明猪体内有猪瘟病毒粒子,但不能区分是野毒感染还是疫苗免疫结果,必须结合临床诊断和分离到病毒粒子才能确诊。
四.抗原检测 对冰冻切片作直接荧光抗体(FA)试验是最常用的检查HCV抗原的方法。扁桃体是首选病料,因为它是HCV最早繁殖的部位。FA法简单、快速、可靠,很多国家将它作为执行消灭猪瘟规划的法定诊断试验。但该方法需要倒置荧光显微镜,难以在基层兽医站实行,更不用说在猪场了。
目前市场上快速、便捷检测猪瘟病毒粒子有2种常用试剂盒:目前市场上快速、便捷检测猪瘟病毒粒子有2种常用试剂盒: • 一种是国内中国兽药监察所研制成功的单克隆抗体ELISA试剂盒,可以区分疫苗弱毒感染、野毒感染和混合感染。 • 另一种是美国INDXX公司销售的猪瘟病毒单克隆抗体竞争ELISA试剂盒,因为我国使用的兔化弱毒疫苗免疫后17天猪血液和脾脏中已无病毒,通过能检测到猪接种疫苗第17天后的脏器中的病毒颗粒来区分弱毒疫苗和野毒感染,此法准确但价格昂贵,难以普及。
常用猪瘟疫苗 • 大兔淋脾湿苗和冻干苗 • 牛体反应苗 • 乳兔冻干苗 • 细胞培养苗
猪瘟新型疫苗的研制 • 活载体疫苗 • 标记疫苗 • 核酸疫苗
防控的主要措施 • 强化计划免疫,使猪群保持良好的免疫水平 • 加强卫生检疫 • 发生疫情采取紧急措施 • 建立生物安全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