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3

Super Skills 干擾行為之介入策略與 實例探討

Super Skills 干擾行為之介入策略與 實例探討. 台中市自閉症教育協進會 台中市肯納自閉症社會福利基金會 廖敏玲. 干擾行為是關鍵因素 掌握干擾行為 = 有效教學 技術層面:處理問題行為本身( I have to…) 、行為的功能 價值層面: Cusps(I want to …) ,動機、建立自信、未來的價值. 例:國中生上學遲到. 相同功能 較佳結果. 替代行為. 提示. C 後果 自我刺激 逃避 要求注意 表達需求. A 前因 預防 情境. B 行為. 指導缺陷能力. 被期待的行為. 提示. 教導新的行為. A

tiger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Super Skills 干擾行為之介入策略與 實例探討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Super Skills干擾行為之介入策略與實例探討 台中市自閉症教育協進會 台中市肯納自閉症社會福利基金會 廖敏玲

  2. 干擾行為是關鍵因素 • 掌握干擾行為=有效教學 • 技術層面:處理問題行為本身(I have to…)、行為的功能 • 價值層面:Cusps(I want to …),動機、建立自信、未來的價值

  3. 例:國中生上學遲到 相同功能 較佳結果 替代行為 提示 C後果 自我刺激 逃避 要求注意 表達需求 A前因 預防 情境 B行為 指導缺陷能力 被期待的行為 提示

  4. 教導新的行為 A 前因、指令 B 行為 C 結果、增強物 提示

  5. 創造、引發動機維持新的行為 A 前因 指令 C 結果、 增強物 B 行為 M 動機 提示 零錯誤學習 彈性 變化

  6. 願意嘗試新的行為 A 前因 指令 C 結果 增強物 B 行為 自 信 M 動機 提示 無條件的支持 零錯誤學習

  7. 相同功能 較佳結果 替代行為 自信 C後果 自我刺激 逃避 要求注意 表達需求 A前因 預防 情境 B問題行為 指導缺陷能力 被期待的行為 零錯誤學習 動機

  8. 處理干擾行為 • 無論做了多麼好的計畫與準備,在Super Skills課程中無可避免會出現問題行為。 • 這些問題行為,都是孩子在每天日常生活環境中所經歷問題的重現。 • 能讓帶領者了解孩子在家與在校會出現,源自於溝通失敗的崩解與壓力造成的反應。 • 對於試著要幫助自閉兒發展出新的適應技能並且能成功地運用而言,這些資料是極為珍貴的。

  9. 什麼是干擾行為 • 會妨礙團體進步的行為。 • 打斷了團體的活動與進展,讓原本安排好的課程難以進行。教師陷入兩難 • 當這種干擾行為出現時,通常表示帶領者需要介入而且要對團體結構做些改變。 • 這並不是孩子故意要犯錯。

  10. 干擾行為的訊息功能 • 有時候孩子可以了解規則,可以列出適當的行為,但是在情境發生時就是沒辦法運用。(訊息處理模式、做中學) • 干擾行為的出現表示我們需要去教導孩子何時以及如何使用替代行為、更適當的互動方式。 • 典型的干擾行為像是大發脾氣、憤怒、破壞物品、拒絕、打人或攻擊行為、自傷行為、過度煩躁不安、爭辯、獨占發言。

  11. 猜拳猜輸而離開教室的--小云

  12. 說什麼也不原諒的—小可愛

  13. 被拒絶而大叫的—小紅

  14. 沒有得到第一就躺在地上的—小藍

  15. 干擾行為的常見功能 為了滿足某個需求 • 要求注意 • 逃避、拒絕、抗議 • 取得事務,如食物、活動、物品 • 從事感官回饋(自我刺激)、儀式行為 • 表達情緒狀態:壓力、困惑、無聊、挫折、害怕、生氣 • 攫取權力和主導權;脅迫 • 表達失落感 • 反應強迫性思考 (Myles & Southwick, 2005)

  16. 要求注意 • 語言能力有限的孩子出現生氣、打人等攻擊行為。 • 滔滔不絶地談論自己特有的興趣。 • 讓孩子有機會用別的方式得到別人的注意。 • 給孩子機會秀一下。 • 炫耀特定的知識。 • 做示範。 • 當帶頭的(組長)。 • 指定其完成特別的任務。

  17. 逃避、拒絶、抗議 • 最常見的干擾行為。 • AS對於會影響到自己的環境有很強烈的控制慾。 • 要求AS接受別人指示是困難的。 • 允許孩子擁有某些主控權。 • 運用正增強。 • 教孩子應付情境的替代方式。

  18. 取得事物:如食物、活動、物品 • 表示這是他們以往慣用的成功策略。 • 孩子早就學會用大發脾氣來強迫父母(買店裡面想要的東西)。 • 用和人爭辯來主控活動或結果。 • 用攻擊行為強取玩具。 • 得到答案(有一個點 沒有解決就卡住了。) • 依干擾行為的細節來選擇所要教的替代技能。

  19. 從事感官回饋(自我刺激)、儀式行為 • 儀式行為指長期以來固定的次序和固定的行為。 • 是孩子們的自發行為,但在一般人看來卻是異常的。 • 例如:用固定的順序關好碗櫥的門;用預定好的顏色次序畫著色本;把喜歡的玩具一列。 • 通常只會造成輕微干擾。 • 可以事先處理或忽略。

  20. 表達情緒狀態:壓力、困惑、無聊、挫折、害怕、生氣表達情緒狀態:壓力、困惑、無聊、挫折、害怕、生氣 • 會以很多方式呈現:攻擊、破壞、大聲衝動的行為。 • 當機、退縮到自我世界。 • 煩躁不安。 • AS孩子害怕失敗或犯錯的強烈想法。 • 長期有憤怒、挫折處理困難的人時常容易發怒。 • 教導自我控制與替代的應對策略。 • 密集的訓練。 • 週遭每個人的協助。

  21. 攫取權力和主導權;脅迫 • 孩子要掌控現況、脅迫別人或展示權力。 • 當事情與他要求不一樣時總是說髒話、在遊戲中攪亂、破壞團體計畫。 • 以預防策略來處理。 • 運用減低長期干擾行為的策略。

  22. 表達失落感 • 有些孩子只要覺得丟臉或覺得自己不是最聰明、第一名、最佳演員,就會引發干擾行為。 • 孩子覺得自尊受損,他的反應就是不舒服的表現。

  23. 反應強迫性思考 • AS孩子有要堅守一種非理性想法的心理需求,常被看成強訂規則的行為,也可能是干擾行為的功能。例如: • 我每次都要選藍色的遊戲板。 • 我都要第一個來角色扮演。 • 只有某某人可以和我同組。 • 我不可以用粉紅色的資料夾。 • 孩子需要學的技能: • 保持彈性 • 輪流 • 合作

  24. 減低輕微干擾行為的策略 • 有意的忽略 • 接近控制 • 使用暗號 • 激發興趣 • 幽默 • 重新建構課程 • 移開引誘的物品 • 防止反彈行為的惡化 • 現實評估

  25. 實例探討

  26. 策略-1 有意的忽略 接近控制 當孩子開始感到有壓力或煩躁時,走近他 支持坐在有行為控制困難的孩子身旁 將手穩穩地放在他們的肩膀上,會讓他們有得到再度保證的感覺 安排家長坐在教室的角落,在孩子視線之內 • 每個孩子都有多樣的缺陷,如果產生的每個問題都要處理的話,整個團體很快地陷入不愉快的經驗中 • 最好將焦點放在正向行為上,增加正向回應的頻率 • 事先檢視團體成員POSD,決定哪些行為是要忽略的。

  27. 策略-2 使用暗號 激發興趣 用來提高注意力的策略: 涵蓋孩子特別專有的興趣 直接問問題,不要給任何一個人主導。 指定工作給每個人,每個人都要有事做。 保持活動時間的緊湊,不要有空白時間。 儘快結束沒有興趣的活動 • 當孩子有輕微的干擾行為 • 帶領者注意到孩子遭遇困難或沮喪想要提醒他時 • 使用沒有伴隨語言的暗號、手勢或警告暗號,暗示孩子要改變他們的行為。 • 上課開始時,在團體裡簡單敎一些暗號並加以練習

  28. 策略-3 幽默 重新建構課程 要謹守課程的結構和流程 有時準備好的課程方案並不如預期,變得太複雜或枯燥,使得孩子焦躁、注意力降低。 要趕緊結束,進行下一個活動,不要硬撐 當學生有個人問題或經驗,學習如何應對這樣的事件,練習“如何閱讀別人的心情” • 可以長期減少問題的產生 • 自閉兒常常不能理解幽默 • Super Skills 是學習了解幽默、運用幽默的安全環境 • 有些孩子笑的太大聲、有的人笑的不適當(時間、場合),有些在情境中不知道有什麼好笑。 • 要跟不暸解為什麼好笑的孩子解釋幽默事件的發生。

  29. 策略-4 移開引誘的物品 防止反彈行為的惡化 要在學生失控前運用。 在孩子行為改變顯示可能會惡化失控時(繃緊肌肉、做鬼臉、變聲調、特別的不安躁動),直接差遣孩子去做點事情。(去幫你拿「忘記拿」的物品、拿紙條給人、去找一份資料或拿一瓶飲料。) 大多孩子會察覺到需要休息,等他們回來時多半能夠成功地加入活動。 • 學生從家裡帶玩具物品容易造成孩子分心。通常可以要求孩子在上課時間將玩具交給父母保管、放在椅子下或是某個指定地點。 • 如課程特別的要求帶來,像是手足的家庭相片,就先收及好放在展示時容易取得的地方。

  30. 策略-5 • 現實評估(reality appraisal)(小紅) • 目的是向團體裡說明:什麼樣的行為,為什麼不恰當或不能被接受,要說明因行為所導致的後果:「如果你這麼做,『然後』就會發生這樣。」 • 如果你不遵守規則,就不能獲得貼紙。在Super Skills每個人都拿貼紙,換取獎品。 • 如果你一直都是你講,別人就沒有機會。在Super Skills,我們輪流講。 • 如果你不參加角色扮演,就不會得到貼紙,在Super Skills,每個人都要參加角色扮演的活動。

  31. 運用同儕的力量

  32. 慢性干擾行為 • 不要使用為懲罰性的方式如暫停(罰站)、隔離、身體約束,因為這些方式並沒有聚焦於行為的意圖。 • 馬克喊「閉嘴!」主要是要表達生氣與挫折,在行為之後叫馬克去暫停(罰站)不是個好策略,因為馬克需要的是學習自我控制。 • 生氣是可以的,問題在於該如何表達他的生氣。較好的策略是開始教導該說什麼及如何處理憤怒。

  33. 減低慢性干擾行為的策略 重新評估你的期待與教學策略 • 增加視覺提示。圖片、清單、個人提示卡、手勢 • 減少閱讀或書寫的活動。 • 使用故事。通常對年紀小的學生有益。 • 縮短或取消討論時間。 • 縮短角色扮演時間。 • 更換夥伴。 • 確認孩子了解你要他做的事。 • 簡化口語指示。直接了當切入重點。 • 評估增強間隔。

  34. 我們希望孩子不出現慢性干擾行為,不是為了要避免被處罰,而是因為他能用更被社會接受的方法去得到他所要的東西。我們希望孩子不出現慢性干擾行為,不是為了要避免被處罰,而是因為他能用更被社會接受的方法去得到他所要的東西。

  35. 功能性分析 • 要為行為的功能或目的提出一個假說 • 可以從行為發生前的事件來得到線索。這就是所謂前因 • 決定功能是甚麼對於教導替代行為是最重要的。 • 確定替代行為是否在孩子既有的能力範圍 • 增強期待的行為

  36. rage cycle怒氣的週期 • 生氣發怒都是有潛在原因的。 • 在這個前因(trigger as antecedence)之後,接著進入一個週期:醞釀期->發怒期->復原期。 • 每個時期的時間不一,可能幾分鐘到數小時。 • 在這3期的前後有"可教學的時刻teachable moment":只有在這兩段時間才是孩子能學習的時機。

  37. 理想VS現實 • 解讀干擾行為訊息的功能。 • 行為觀念的改變需要時間。 • 教適當的替代行為而非“禁止情緒的出現”。 • 正向的行為增加、負向的行為減少。 • 吸引孩子主動參與。 • 接納孩子的“不完美”表現。 次數減少,強度降低就是進步!

  38. 糾正學生錯誤 • 經常糾正學生錯誤,而未給學生情緒上的支持或鼓勵,容易使本身自信可能已經很差的學生,將教師的糾正錯誤詮釋為對學生個人的批評 (Cabello & Terrell, 1994)。 • 可能會被學生詮釋為是對個人批評的教師糾正行為,應該在支持及鼓勵性的環境下發生(Cabello & Terrell, 1994)。 • Iam not good enough. I am not OK.

  39. TA

  40. 自信可以教嗎? • 跟著廖老師學習一年多,不時把看到的教學現場與自己原來的 教學知識基礎ABA對照,每每有跳躍式、恍然大悟的領悟!"正向行為支持"在ABA的研習已經看到10年了;"零錯誤學習"在幾年前學到,以為就是"給學生比需要多一點的協助";行為的基本模式,動機->前因(指令)->行為->結果。但是看到好多大大小小的孩子,在揮之不去的社交挫折之後,自信被磨耗到蕩然無存!結果不是用極度退縮、就是用攻擊來處理來自人群的壓力!自信能教嗎?自信能重建嗎?我這一年多學到的:自信就是用"無條件的支持",讓學生藉著"零錯誤學習",去經歷成功的經驗,知道"原來我也做得到!""原來我可以去嘗試,因為一定有人幫我!"⋯⋯自信回來了,然後學生可以拿出他塵封的"動機",然後新的社交行為一個一個出現,好的社交成果就能回來加強"動機"。

  41. 因為我相信有人幫我所以我願意去嘗試,這是多麼窩心的支持,有了依靠,我知道天塌下來也會有人跟我一起承擔,因此,我會試著踩出步伐,突破自己的障礙來學習。(新竹融合藍老師)因為我相信有人幫我所以我願意去嘗試,這是多麼窩心的支持,有了依靠,我知道天塌下來也會有人跟我一起承擔,因此,我會試著踩出步伐,突破自己的障礙來學習。(新竹融合藍老師)

  42. 正確的增強 • 增強,是為了要提高新的行為出現的頻率; • 在社交技巧課,要增加的是:學生新的、適當的社交行為。

  43. 當老師看到一個技能:A學生表現90分,B學生表現30分,要給誰增強?當老師看到一個技能:A學生表現90分,B學生表現30分,要給誰增強? • 一般老師會給A增強,然後希望B能見賢思齊! • 少數老師會懲罰B,希望B能改過遷善

  44. 但是… • 如果這個技能是A本來就會的(100分),給表現90分的A增強,並不能增加他的能力(因為A本來就會了); • 這個技能是B本來不會的(10分),毫無信心的。他努力的在各種環境支持下表現了30分,應該大大地增強,是可以幫助B知道:”原來我可以做到。 ”這樣可以增加B的能力。

  45. 看到學生的努力 • 所以,老師要知道學生的"起始能力"、要察覺到學生有待支持的自信、要解讀學生的困難、要看到學生的努力 ,然後用老師特有的"增強權力",為學生加持! • 所以,如果老師只以表面的好表現,來決定增強A,是懶惰的、不適當的。過度增強學生"本來就會"的能力,會讓學生習於"玩弄"老師、阻礙學生的進步。

  46. 退縮 • 如果老師只以表面不夠好的表現,來決定處罰B,是XX的、不適當的。 • 讓好不容易往前嘗試的勇氣,瞬間消失:”我再努力也沒有用”、”我果然做不到“ • “鼓勵”代替”處罰“

  47. 給學生無條件的支持!為學生的努力拍拍手!

  48. 從此之後... • 從令老師不知所措的孩子,因為建立了自信,因為擁有了學習的樂趣與成就感變成令老師疼惜的孩子! 老師與學生 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

  49. 我覺得『角色扮演』部分很難帶領孩子去真正體驗題目的情境~~~該如何拿捏協助的部分以及該如何引導學生做到書上精隨部分,需要思考的點很多很多......仍需要努力帶孩子操作要先理解孩子哪部分有困難,但我們似乎抓錯重點教學了==‘ 囧不過在帶的過程中,有位孩子自己說:等待很難,但我能做到!當下真的覺得他超棒的!!!!!上這個課孩子真的可以獲益良多!!而且老師和孩子都一直處在正向快樂的氛圍當中~~(新竹林老師)

  50. 角色扮演這部分,我在學校的課堂,也確實明顯看到孩子的進步,去年九月,每當角色扮演時間,小孩總是支支吾吾,一個勁兒的抓頭,到現在,已經具備獨立協調分配角色,流暢的演出,對角色扮演認真投入,連原本最抗拒角色扮演的孩子,現在最喜歡這個時間,真的很神奇!(宜蘭賴老師)角色扮演這部分,我在學校的課堂,也確實明顯看到孩子的進步,去年九月,每當角色扮演時間,小孩總是支支吾吾,一個勁兒的抓頭,到現在,已經具備獨立協調分配角色,流暢的演出,對角色扮演認真投入,連原本最抗拒角色扮演的孩子,現在最喜歡這個時間,真的很神奇!(宜蘭賴老師)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