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 likes | 1.41k Vues
第 16 課. 競爭與效率. 課文概覽 16.1 經濟學上的效率 16.2 完全競爭與效率 16.3 無效率與淨損失 16.4 偏離效率. 課文概覽. 在上一課,我們已利用總社會盈餘的概念來量度市場交易的總得益。. $. S. 總社會盈餘. D. 數量. 0. Q 0. 課文概覽. 在 本課 ,我們 將. 1. 運用總社會盈餘的概念,討論達至有效率的條件;. 2. 解釋完全競爭市場如何能有效率地配置資源;及. 3. 討論政府干預對效率的影響。. 探究活動 16.1. 我們經常聽到「效率」一詞。. 成本效率. 根據字典:
E N D
第16課 競爭與效率 課文概覽 16.1 經濟學上的效率 16.2 完全競爭與效率 16.3 無效率與淨損失 16.4 偏離效率
課文概覽 在上一課,我們已利用總社會盈餘的概念來量度市場交易的總得益。 $ S 總社會盈餘 D 數量 0 Q0
課文概覽 在本課,我們將 1. 運用總社會盈餘的概念,討論達至有效率的條件; 2. 解釋完全競爭市場如何能有效率地配置資源;及 3. 討論政府干預對效率的影響。
探究活動 16.1 • 我們經常聽到「效率」一詞。 成本效率 根據字典: 效率指「辦事妥當、有效果而不浪費時間、金錢或能源」。 能源效率 政府效率 你知道「效率」在經濟學上的意思嗎? 答案: 在經濟學上,當總社會盈餘達到最大時,資源配置便達至有效率。
A. 效率的定義 總社會盈餘達到最大 當 時,資源配置便達至有效率。
B. 資源配置達至有效率的條件 1. 邊際利益等於邊際成本 2. 消費者盈餘與生產者盈餘的總和達到最大(當市場只有消費者和生產者時) 3. 邊際社會利益 = 邊際社會代價(有界外影響時)〔 在第17課討論〕
16.2 完全競爭與效率 • 在完全競爭市場下, 為使消費者盈餘達到最大,所有消費者會增加購買物品,直至其邊際利益等於價格為止; 為使生產者盈餘達到最大,所有生產者會生產至邊際成本等於價格的水平。 $ 因此, S • 邊際利益等於邊際成本; • 市場交易的總得益會達到最大; 消費者盈餘 Pe 生產者盈餘 • 市場達至有效率。 D 數量 0 Qe
16.3無效率與淨損失 • 資源配置無效率代表總社會盈餘沒有達到最大。 當邊際利益不等於邊際成本時,便會出現無效率。 既然市場未能有效率地配置資源,便必然會引致淨損失。 淨損失可以是: 當邊際利益高於邊際成本(即生產不足)時,未被攫取的潛在得益 當邊際利益低於邊際成本(即生產過剩)時,總社會盈餘的損失
1. 生產不足 • 當產量低於有效率的水平時,市場便會出現生產不足 。 假設產量是Q1,低於有效率的水平Qe。 淨損失 $ S = MC a MB1 在Q1與Qe之間的產出(Qe除外),邊際利益 > 邊際成本。 b Pe c MC1 D = MB 由於潛在得益未被全部攫取,所以市場出現淨損失(面積abc)。 數量 0 Q1 Qe
1. 生產不足 當產量低於有效率的水平時,市場便會出現生產不足 。 增加產量會使總社會盈餘增加。 淨損失 $ S = MC a MB1 Q1不是有效率的產量。 b Pe c MC1 D = MB 數量 0 Q1 Qe
2. 生產過剩 • 當產量高於有效率的水平時,市場便會出現 生產過剩 。 假設產量是Q2,高於有效率的水平Qe。 淨損失 $ S = MC y MC2 Qe與Q2之間的產出(Qe除外),邊際利益 < 邊際成本。 由於總社會盈餘受損,所以市場出現淨損失(面積xyz)。 x Pe MB2 z D = MB 數量 0 Qe Q2
2. 生產過剩 • 當產量高於有效率的水平時,市場便會出現 生產過剩 。 減少產量會使總社會盈餘增加。 淨損失 $ S = MC y MC2 Q2不是有效率的產量。 x Pe MB2 z D = MB 數量 0 Qe Q2
堂上速習 16.1 • 參閱右表。 計算以下產量分別帶來的淨損失,並藉此解釋這些產量是否無效率。 a. 2 個單位b. 4 個單位 c. 5 個單位 答案: 邊際利益 a. 淨損失 =(第 3 個單位的 − 第 3 個單位的 ) +(第 4 個單位的 − 第 4個單位的 )= $+ $= $ 有效率/無效率 邊際利益 邊際成本 邊際成本 5 0 5
堂上速習 16.1 • 參閱右表。 計算以下產量分別帶來的淨損失,並藉此解釋這些產量是否無效率。 a. 2 個單位b. 4 個單位 c. 5 個單位 b. 淨損失= $ 有效率/無效率 答案: 0
堂上速習 16.1 • 參閱右表。 計算以下產量分別帶來的淨損失,並藉此解釋這些產量是否無效率。 a. 2 個單位b. 4 個單位 c. 5 個單位 答案: • 淨損失 = 第 5 個單位的 − 第 5 個單位的= $ 有效率/無效率 邊際成本 邊際利益 5
更進一步16.1 效率與無形之手 政府對市場的干預常被稱為「有形之手」。另一方面,經濟體系也有「無形之手」。那麼,究竟甚麼是「無形之手」? 在市場機制下,雖然沒有任何個別人士就整體的生產及消費進行協調, 圖16.4 無形之手的概念由現代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夫(1723-1790 年)提出。 • 但所有人在追求自身利益的過程中,會間接促進市場達到均衡,給社會帶來最大的好處。
更進一步16.1 效率與無形之手 • 消費者會增加購買物品,直至其邊際利益等於價格為止,而生產者會生產至邊際成本等於價格的水平。結果,當邊際利益、價格和邊際成本三者相等時,便達到有效率。 • 市場價格被稱為無形之手。市場價格以這種方式引導個人行為,為整個經濟體系帶來最大的得益。 圖16.4 無形之手的概念由現代經濟學之父——亞當斯密夫(1723-1790 年)提出。
更進一步16.1 效率與無形之手 • 香港是最能展示如何以無形之手配置資源的例子。 ⋯⋯ 香港奉行自由放任的資本主義政策⋯⋯ 這項政策成效出眾。二次大戰後,香港還是個極貧窮的小島,人均收入大概只及當時英國的四分之一。到了 1997 年,⋯⋯ 即使英國同期的人均收入也有可觀增長,香港的人均收入已差不多等於其前殖民地宗主國。這無疑展示了自由所帶來的生產力,也展示了容許人們自由追求自身利益所能發揮的力量⋯⋯ 佛利民 2006 年 10 月 6 日
16.4偏離效率 • 政府有時會干預市場, 導致無效率。 常見的政府干預 價格管制 數量管制 從量稅 從量津貼 配額 價格上限 價格下限
探究活動 16.2 • 誰人是正確的?為甚麼? 設立有效的價格上限會令市場價格下降,消費者必然因此受惠。 不。消費者未必受惠,因為…… 嘉莉 彼得 答案: 嘉莉/彼得是正確的。即使市場價格下降,但從整體而言,消費者也不一定會因此得益。這是因為有效的價格上限會使交易量增加/減少。
探究活動 16.2 • 誰人是正確的?為甚麼? 消費者盈餘可能會增加/減少,視乎(由價格下降導致的)消費者盈餘的得益/損失和(由數量減少導致的)消費者盈餘的得益/損失的相對大小而定。 設立有效的價格上限會令市場價格下降,消費者必然因此受惠。 不。消費者未必受惠,因為…… 嘉莉 彼得 答案:
A. 價格上限 設立有效的價格上限後: 交易量會由 Qe減少至 QC。 $ A S = MC PX 在 QC,邊際利益 > 邊際成本。 C G Pe E 潛在得益未被全部攫取。 F PC 價格上限 D = MB B 市場因生產不足而出現淨損失。 數量 0 Qe QC 市場是無效率的。
A. 價格上限 設立有效的價格上限後: 生產者盈餘(PS)由面積 PeGB減少至面積 PcFB。 $ A S = MC PX C G Pe 消費者盈餘(CS)由面積 PeGA變為面積 ACFPc。消費者盈餘可能增加、減少或維持不變,視乎消費者盈餘的得益和消費者盈餘的損失的相對大小而定。 E F PC 價格上限 D = MB B 數量 0 Qe QC
A. 價格上限 $ $ S = MC C S = MC C Y G G E E Y Pe Pe X X PC PC 價格上限 價格上限 F F D = MB D = MB 數量 數量 0 0 QC QC Qe Qe 消費者盈餘的得益 (X) 消費者盈餘的損失 (Y) 消費者盈餘的得益 (X) 消費者盈餘的損失 (Y) b. a. < > 消費者盈餘減少 消費者盈餘增加 圖16.6 消費者盈餘的變動視乎消費者盈餘的得益和損失的相對大小而定。
探究活動 16.3 • 彼得是對的。你能解釋箇中原因嗎? 正如第 1 冊第 6 課所述,有些勞工會因最低工資而失業。以生產者盈餘作考量,當(由工資上升導致的)生產者盈餘的得益/損失 大於/小於(由數量減少導致的)生產者盈餘的得益/損失時,從整體來說,勞工的生活會比未立法時更差。 最低工資令勞工的收入上升,因此對他們有利。 最低工資未必能惠及所有勞工。整體來說,他們的生活可能比未立法時更差。 嘉莉 彼得 答案:
B. 價格下限 設立有效的價格下限後: 交易量會由 Qe減少至 Qf。 $ A S = MC PX C 在 Qf,邊際利益 > 邊際成本。 G Pe E 潛在得益未被全部攫取。 F Pf 價格下限 D = MB B 市場因生產不足而出現淨損失。 數量 0 Qf Qe 市場是無效率的。
B. 價格下限 設立有效的價格下限後: 消費者盈餘由面積 AGPe減少至面積 ACPf。 $ A S = MC C PX G Pe 生產者盈餘由面積 BGPe變為至面積 BFCPf。生產者盈餘可能增加、減少或維持不變,視乎生產者盈餘的得益和生產者盈餘的損失的相對大小而定。 E F Pf 價格下限 D = MB B 數量 0 Qf Qe
B. 價格下限 $ $ S = MC S = MC C C Pf Pf 價格下限 價格下限 G G X X Pe Pe E E Y Y D = MB F F D = MB 數量 數量 0 0 Qf Qf Qe Qe 生產者盈餘的得益 (X) 生產者盈餘的損失 (Y) 生產者盈餘的得益 (X) 生產者盈餘的損失 (Y) b. a. < > 生產者盈餘減少 生產者盈餘增加 圖16.8 生產者盈餘的變動視乎生產者盈餘的得益和損失的相對大小而定。
學習錦囊 16.1 供不應求、供過於求和生產不足 • 不論是供不應求,還是供過於求的個案,都會出現生產不足。 交易量均低於有效率的產量,導致邊際利益均大於其邊際成本。 由此可見,要判別有否出現生產不足或生產過剩,我們應該 : 比較交易量下的邊際利益和邊際成本,或 比較交易量和有效率的產量。
堂上速習 16.2 • 在完全競爭市場實施有效的價格上限和有效的價格下限,會出現甚麼影響?試在下表選出答案。 邊際利益 邊際成本 邊際利益 邊際成本
堂上速習16.3 • 假設政府就房屋租金設立有效的價格上限。在下列情況下,總社會盈餘會如何轉變?市場能否達至有效率?(無須繪圖說明) a. 由於房屋的租住需求減少,該價格上限變得無效。 答案: 總社會盈餘會增加/減少,而市場能/不能達至有效率。
堂上速習 16.3 • 假設政府就房屋租金設立有效的價格上限。在下列情況下,總社會盈餘會如何轉變?市場能否達至有效率?(無須繪圖說明) b. 政府取消該價格上限 。 答案: 總社會盈餘會增加/減少,但市場能/不能達至有效率。
堂上速習 16.4 • 就你在本課所學,解釋最低工資不一定讓勞工受惠的原因。 答案: 以生產者盈餘作考量,當(由工資上升導致的)生產者盈餘的得益/損失 大於/小於(由數量減少導致的)生產者盈餘的得益/損失時,從整體來說,勞工會因有效的最低工資而受損[參閱圖16.8(b)]。
舊試重題 1. 下圖顯示在一個完全競爭市場內物品 X 的需求和供應曲線。假設價格下限設在 P1。結果, • 效率損失(deadweight loss)等於面積BEF。 • 生產者盈餘等於面積 P1BC0。 • 消費者盈餘等於面積 AEPe。 • 總社會盈餘等於面積 P1BCG。 A 價格 ($) B S P1 Pe F E G C D 數量 0 (HKDSE 練習卷,題 15)
C. 配額 設立有效的配額後: 交易量會由 Qe減少至 Qq。 $ S’’ A S = MC PX E Pq 在 Qq,邊際利益 > 邊際成本 G Pe F 潛在得益未被全部攫取。 S’ D = MB C 市場因生產不足而出現淨損失。 數量 0 Qq Qe 市場是無效率的。
C. 配額 設立有效的配額後: 消費者盈餘由面積 AGPe減少至面積 AEPq。 $ S’’ A S = MC PX E Pq 生產者盈餘由面積 PeGC變為面積 PqES’C。生產者盈餘可能增加、減少或維持不變,視乎生產者盈餘的得益和生產者盈餘的損失的相對大小而定。 G Pe F S’ D = MB C 數量 0 Qq Qe
堂上速習 16.5 • 在完全競爭市場實施有效的配額,會出現甚麼影響?試在下表選出答案。 邊際利益 邊際成本
舊試重題 • 2. 參閱以下某物品的供需圖。政府為該物品設立配額Q1。 • 下列哪項是減少該物品配額的結果? • 對該物品的總支出可能上升或下降。 • 消費者盈餘會下降。 • 總社會盈餘可能上升或下降。 價格 S1 S0 A. 只有 (1) B. 只有 (1)、(2) C. 只有 (2)、(3) D. (1), (2) 及(3) D0 數量 0 (HKDSE 2003 題 19)
D. 從量稅 開徵從量稅後: 交易量會由 Qe 減少至 Qt。 $ S2 = MC + 從量稅 A 在 Qt,邊際利益 > 邊際成本。(邊際成本以徵稅前的供應曲線 S1 計算) 稅款 S1 = MC C P1 G Pe E P2 F 潛在得益未被全部攫取。 B D = MB 市場因生產不足而出現淨損失。 數量 0 Qt Qe 市場是無效率的。
D. 從量稅 開徵從量稅後: 消費者盈餘減少至面積 ACP1,減幅為面積 P1CGPe。 $ S2 = MC + 從量稅 A 稅款 S1 = MC C P1 G Pe 生產者盈餘減少至面積 P2FB,減幅為面積PeGFP2。 E P2 F B D = MB 數量 政府的稅收等於面積 P1CFP2。 0 Qt Qe 從量稅下的總社會盈餘 生產者盈餘 政府稅收 消費者盈餘 + + =
D. 從量稅 P1 C P1 C CS < Pe 淨損失 G 稅收 PS P2 F P2 F $ S2 = MC + 從量稅 A 稅款 S1 = MC C P1 G Pe E P2 F B D = MB 數量 0 Qt Qe
堂上速習 16.6 • 假設政府調高某物品的從量稅,試解釋這對以下項目的影響: a. 消費者盈餘 答案: 增加/減少。這是因為市場價格上升/下降而消費量增加/減少了。
堂上速習 16.6 • 假設政府調高某物品的從量稅,試解釋這對以下項目的影響: b. 生產者盈餘 增加/減少。這是因為生產者所收取的價格及其銷售量同樣增加/減少了。 不確定。政府稅收的變動視乎需求與供應的 而定。 答案: c. 政府稅收 答案: 彈性
堂上速習 16.6 • 假設政府調高某物品的從量稅,試解釋這對以下項目的影響: d. 總社會盈餘 增加/減少。即使稅收增加,其升幅亦會高於/低於消費者盈餘和生產者盈餘兩者總和之 升幅/跌幅。 答案:
探究活動 16.4 我認為津貼與從量稅、價格上限、價格下限等其他政府措施是不同的。 為甚麼? 消費者和生產者均能從津貼獲益,沒有人因而受損。因此,津貼必然使總社會盈餘增加。 妳可能忽略了某些因素…… 嘉莉 彼得 你同意嘉莉的說法嗎?她是否忽略了一些東西? 答案: 我不同意嘉莉的說法。
探究活動 16.4 我認為津貼與從量稅、價格上限、價格下限等其他政府措施是不同的。 為甚麼? 消費者和生產者均能從津貼獲益,沒有人因而受損。因此,津貼必然使總社會盈餘增加。 妳可能忽略了某些因素…… 嘉莉 彼得 你同意嘉莉的說法嗎?她是否忽略了一些東西? 答案: 嘉莉忽略了津貼是由政府付出的。政府付出的津貼總額大於/小於消費者盈餘和生產者盈餘兩者總和的增加/減少。總社會盈餘會增加/減少,社會整體會因此受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