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2

学术组织结构 要适应科学技术发展要求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蔡克勇 2006.4.

学术组织结构 要适应科学技术发展要求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蔡克勇 2006.4. 一学科交叉综合趋势 要求改革学术组织结构 二、今天大学面临的问题: 如何发展跨学科的合作? 三、大力推进学术组织 结构改革的动因. 一、学科交叉综合趋势 要求改革学术组织结构. 哈佛大学教授饭桌上 产生控制论的启示. 1、 “ 在科学发展上可以得到最大收获的领域是各种已建立起来的部门之间的被忽视的无人区 ” 。.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学术组织结构 要适应科学技术发展要求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蔡克勇 2006.4.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学术组织结构 要适应科学技术发展要求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蔡克勇 2006.4.

  2. 一学科交叉综合趋势 要求改革学术组织结构 二、今天大学面临的问题: 如何发展跨学科的合作? 三、大力推进学术组织 结构改革的动因

  3. 一、学科交叉综合趋势要求改革学术组织结构

  4. 哈佛大学教授饭桌上产生控制论的启示 1、“在科学发展上可以得到最大收获的领域是各种已建立起来的部门之间的被忽视的无人区”。 2、“到科学地图上的这些空白地区去作适当的查勘工作,只能由这样一群科学家来担任,他们每人都是自己领域中的专家,但是每人对他的邻近的领域都有十分正确的熟练的知识。” 维纳:《控制论、序言》

  5. 两门 三门 两门 四门学科交叉 三门 三门 两门 三门 两门 继相对论和量子论之后,横断学科又一次“彻底改变了世界的科学图景和当代科学家的思维方式。”

  6. 马克思在一百多年前的预言 • 自然科学往后将包括人的科学,正像关于人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一样,这将成为一门科学。 • 钱学森十分推崇这句话,并称这一过程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一体化。

  7. 爱因斯坦漫画

  8. 钱学森的经验总结 • “从思维科学角度看,科学工作总是从一个猜想开始的,然后才是科学论证;换言之,科学工作源于形象思维,终于逻辑思维。形象思维源于艺术,所以科学工作先是艺术,后才是科学。相反,艺术工作必须对事物有个科学的认识,然后才是艺术创作。在过去,人们总是只看到后一半,所以把科学与艺术分家,其实它们是分不了家的,科学需要艺术,艺术也需要科学。”

  9. 钱学森对温家宝说:把科学和文化艺术合作起来钱学森对温家宝说:把科学和文化艺术合作起来 • 2005年7月29日,温家宝到医院看望钱学森同志,温家宝向钱老介绍制定新一轮科技发展规划后,钱老说:“我要补充一个教育问题,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问题。一个有科学创新能力的人不但要有科学知识,还要有文化艺术修养。没有这些是不行的。小时候,我父亲就是这样对我进行教育和培养的,他让我学理科,同时又送我去学绘画和音乐。就是把科学和文化艺术合作起来。我觉得艺术上的修养对我后来的科学工作很重要,它开拓科学创新思维。现在,我要宣传这一点。” ----(2005年7月31日)《中国教育报》:《深切的交谈》)

  10. 推进学术组织创新和管理创新 • 消除各种不必要的行政壁垒,搭建科技创新大平台。要克服学校现有的院系管理组织的弊端,打破人才部门和单位所有的壁垒,打破影响团队形成和发展的制度壁垒,探索和建立以学术带头人为核心,凝炼学科方向、汇聚学科队伍和构筑基地的机制,组建一批多学科集成的创新团队和创新群体。

  11. 成功的模式:学术大师加创新团队 • 没有大团队,就不能搭建大平台、争取大项目和取得大成果,就不能造就学术大师、多出快出人才,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也难以提高。经验表明,学术大师加创新团队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模式,是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战略抓手。在中国的国情条件下,更应着重培养和造就创新团队,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创建创新团队上。这方面搞得好的话,高校就会出更多的创新成果,教师队伍建设也会有一个新的局面。 • 当前高校还普遍存在着力量分散的问题,单干户、夫妻店、父子兵、小作坊,无法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自然也很难提高学科水平,难以出“将才”和“帅才”,也培养不出大批人才。要下大决心、花大力气,用特别的努力、举措和办法,改变这一状况。

  12. 创新人才聚集相互影响综合创新能力成倍增加 • 创新的流动是发生在社区、地区和城市间。 • 几个世纪以来,情形都是如此:从雅典到纽约,这些城市长期以来都是创新的摇篮。 • 这种现象是由一种重要的社会和经济力量所推动的:当创新人才聚集在一起的时候,他们的综合创新能力并非简单的叠加。 • 实际的情况是,他们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使得每个个体的生产力成倍增加。

  13. 创新力量往往在某个中心聚集 • 作为现代全球经济发动机的科技创新比以往任何时候在地理上都更为集中。全球专利的大部分仅仅来自十几个城市和地区,如东京、旧金山、柏林、巴黎、纽约、台北等。 • 2003年,仅加利福尼亚这一所大学所获得的专利就超过了印度和中国,而IBM公司所获得的专利是这两个国家加在一起的5倍。

  14. 一个创新中心需要具备的要素 • 一个重要的推动要素就是一所或多所世界一流大学的存在;许多人都注意到了麻省理工学院给波士顿带来的影响,以及斯坦福大学给硅谷带来的影响,但大学要帮助推动增长,还需要有更多的创新性产业、支持机构以及一个丰富多彩的充满活力的劳动力市场环绕在其周围。 • 关键的一点是该地区对人才的接纳程度:一个地方能够从社会各个阶层吸引创新性人才的能力。除了工作和收入以外,居民还希望城市能为他们提供一些不是那么具体的东西——如美感、交通便利和新鲜的观点等。 • 今天的创新中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集中:那些有才能的创新性人才不再受制于某项具体的工作或某个具体的居住地。在当今的全球经济中,人们对了不起的大学和了不起的城市都非常重视,为了维持创新中心,推动生产力和经济增长,这两者需要进行密切合作。

  15. “横化管理纵向化”的改革趋势 • 放眼世界,由于科学技术发展的综合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以及经费的紧缺,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开始出现所谓“横化管理纵向化”的改革趋势。这种趋势发端于美国的哈佛大学,后来又波及英国的牛津大学等。

  16. 哈佛大学进行的改革 哈佛大学的一所包括法、商等十一所学院这内的综合大学。它长期以来实行的是一种分散管理的政策,允许每个学院制定自己的政策并负责自己预算的制订和资金的筹措。但是,自尼尔.L.陆登庭于1991年担任校长之后,便一直致力于 改变这种过于分散的状况,努力把这十一所互不联系的学院组成较为统一的大学。 陆登庭认为,这是为了适应新的形势所必须进行的改革。首先,现在许多大学都面临着削减预算的问题,把各学院组成一个较为统一的实体可以更好地控制成本和分配资金。其次,是建立一种必要的机制,鼓励各学院之间更多地进行合作,促进教师把注意力放在国家面临挑战的五个主攻领域上。它们是:环境研究、公立学校教育、保健、职业道德和价值、智能和人类行为之间的关系,这些都是目前正在迅速成长的热点学科领域。这位校长还认为,主攻这些目标会增强美国在世界新舞台上的竞争能力,从而也将有助于维护哈佛大学作为国家领头大学的威望。哈佛大学的这项改革,获得了大多数教授和学生的好评与认可

  17. 牛津大学进行的改革 牛津大学也进行类似哈佛大学的改革,即大学的中心权威在加强。众所周知,牛津大学内部管理实行的是自治制:各个学院在组织和财政方面和大学独立;每个学院都是一个小社会,俨然象一个小家庭,但是这种情况正在改变,大学作为一种中心的权威正在加强。进行这种加强学校中心的权威的改革,是居于以下四个原因: 其一,世界在缩小,统一的压力在增大,学院的自治正受到削弱; 其二,实验仪器越来越精密复杂,越来越昂贵 其三,越来越多的学生到别的学科系去完成学业; 其四,牛津大学的视野正在扩大。

  18. 走跨学科联合之路防止滋生“小作坊” • 从哈佛到牛津进行的这场改革,都是为了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综合化趋势和有效利用资源的要求。这是具有普遍意义的 • 走跨学科联合之路,对我们的许多合并院校来讲,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首先要坚决按教育部的要求,实行统一领导、统一结构、统一制度、统一财务和统一规划。在实现这五个统一的基础上,使多校区走向集中,为发挥多学科融合的优势提供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根据已有的经验,“磨合”就是“摩擦”。过多的犹豫,过多的考虑安排干部,把学院越分越小,专业重复叠加,就会滋生“小作坊”,导致山头林立。这也就背离了院校合并的初衷。

  19. 全面协调校、院、系的职权 在高度集中统一的政治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其基本特征之一是管理权限的高度集中,全国集中在教育部,学校集中在校本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健全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高等教育的集权制正在发生变化,学校的部分管理权限正在下放给院、系。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特别是那些合并院校,这种放权趋势更为明显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个度。全面协调校、院、系的职权,掌握好这个度,是当前这项改革所必须十分注意的问题。

  20. 二、如何发展跨学科的合作? • 耶鲁大学校长莱温:这是今天大学面临的问题。学科发展中不断产生新的领域,需要跨学科合作才能不断发展下去,这不是每个人都能解决好的问题: ---不同部门合作做一个项目应有一个研究中心,由中心主任牵头。 ---教学方面主要与学院结合,研究方面通过项目与中心结合,这听起来简单做起来复杂。 如何协调好工作具有挑战性。 .

  21. 科技平台把教授们凝聚起来的力量 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说: • 多学科合作在大学里是不容易的,因为每个教授都希望自立、自由,硬要把他们捏在一起这很困难,这是个难题。 • “我们要有一种把教授们凝聚起来的力量,这就是科技平台,从外面给他提供一个条件,可能产生很好的效果,包括资金、机制,从而把这些人联合在一起,围绕一个中心课题或实验室来努力。” • “我相信它的前景和效果会很好。”

  22. 基层学术组织的结构性改革 • 周济部长在第二届中外校长论坛的总结讲话中,特别强调进行基层学术组织的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他说:高水平大学必须承担起教学和科研两个中心的任务。但是,总的来看,科研这个中心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只有把科研提高到世界水平,才能真正吸引优秀人才,培养优秀人才,才能真正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我反复思考这个问题,得出的结论是:如果我们能够适应当今世界大学和经济、科技结合日趋紧密的趋势,大胆地进行高校科研体制的改革和科技创新,就有可能在这一领域形成体制性、结构性的优势,不仅将有力地促进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而且能够为吸引人才、培养人才营造更加宽广的舞台。我们必须有勇气在世界高等教育领域进行一次领先性的探索,这应当是实施二期“985工程”的一个战略突破口。在实践中,关于基层学术组织的结构调整,已经形成了三种模式。

  23. 第一种模式:院系管教学、所室管科研 • 第一种模式,是院系管教学、所室管科研。大学内部的教学和科研体制,过去主要是以教研室为主,不利于集中力量进行科技创新。现在很多高校已经在这方面做了许多创新性和探索性的工作,比如在院系内部,建立了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研究机构,提高了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缺点是缺乏承担大的科研项目和创新工程的实力。

  24. 第二种模式:院系之外建设科技创新平台 • 第二种模式,是在院系的体制之外建设一批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平台,进一步形成更大规模的科研组织模式。比如设立国家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中心,建设一些多学科的研究中心,正如我们在建设的科技创新平台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这个体制的基本特点,是一种矩阵式、网络化、柔性化的结构,教师和研究生都是这个网络结构中的一个结点,既属于纵向的院系结构,又属于横向的研究基地。今后,“985工程”和“211工程”的主导方向,要通过整合资源,迅速形成一批有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团队,使之在2至3年内有能力承担国家重大科技创新任务,并获得国家更大投入,形成研究型大学的良性发展机制。

  25. 第三种模式:产学研结合建立科技创新和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第三种模式:产学研结合建立科技创新和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 第三种模式的产学研结合,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共同建立科技创新和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发达国家的许多大学也在这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参加这次论坛的华威大学、奥=2汀大学、巴黎十一大学,柏林工业大学是这方面的代表。我国大学有直接参与科研成果转化和知识服务的经验,这种模式也很有可能成为我们的一个优势。当前产学研合作新的趋势,是从零散的、小型的、短期和项目式的合作,转向系统的、有规模的、中长期的和机构性的合作。一些地方政府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与高校联合建设重点实验室 、设立思想库,大型企业和高校建立了联合研发中心、签订了长期科研合作合同等,这也反映了我国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发展、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不断深化产学研合作,这既是高校为现代建设服务的主要途径,也是高校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26. 我国高校科技组织呈三大发展趋势 • 教育部科技委化学化工学部有关专家指出我国高校科技体系将朝着以下三大方向发展: 1.以课题组为核心的基层学术单元 2.继续发展横向联合的研究组织方式 3.快速发展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迫在眉睫

  27. 以课题组为核心的基层学术单元继续发展 • 专家指们出,以课题组为核心的基层学术单元是我国高校从美国大学那里学到的组织方式,即由一个教授带一批研究生组成课题组。从世界范围看,研究型大学都具有这种相似的基本研究结构和研究组织方式。研究型大学就是由大量的专门学术单元组成的有机体。由科学家个人兴趣驱动的研究具有专门化与独特性,依靠这些个体独特、高度活跃的学术单元的运转,才有大学研究的生机与活力。这种组织方式适合于小型的创新性课题,适合于基础研究领域的活动。 • 但是,专家们也提出,这种研究组织方式在我国高校过度发展,也给高校研究工作带来一些问题,如课题组小型化、力量分散、无力建设高水平的仪器设施、无法承担大型研究项目等。这样既制约了原创性研究,也制约了重大应用性研究,还影响了高层人才的培养质量。

  28. 横向联合的研究组织方式快速发展 • 专家们认为,以下几个因素将推动横向联合的研究组织方式快速发展。一是随着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性、规划性的强化,面向明确目标的研究不断增多。如“973”、“863”等重大研究计划,单靠一个小型的课题组已无法承担该类项目所要求的任务,多个课题小组的联合随之发展。二是我国大学在研究方面与国内外的合作不断增长,特别是与国外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业等的合作的重要载体。三是我国高校的合并,使大学的综合性、多科性增强。学校政策的引导及科研的内在驱动使跨学科的研究所、研究中心的设立成为一种趋势。 • 据介绍,这种研究组织方式促进了我国高校矩阵式科技体系的发展,在实体的院系框架之外,发展了横向的多为虚构的研究组织。但受资源条件、研究水平的制约,实质性的交叉合作机制远未建立,多数交叉研究机构形同虚设。

  29. 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迫在眉睫 • 为什么建设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专家们指出,与真正的世界一流大学相比,我国高校的差距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科技创新能力和学术竞争力弱,具有国际影响的重大科技成果、原创性科技成果相当少;另一方面是教师队伍和学术团队的整体水平存在很大差距。从我国高校的科技体制来看,与世界一流大学的这样差距,一是未能发挥高校多学科的优势,对战略性基础研究和工程领域的重大基础研究进行多学科研究的态势尚未形成,且尚未吸引和稳定胜任此类研究的研究队伍;二是现有研究与技术平台的建设水平还不够,运行机制还存在严重问题,不能满足高水平研究的需求。因此,急需创造一种新的科学研究的组织形式,使我国高校能适应各科学的急速变化,组织有力的研究团队,创造一种学科交叉与融合的环境,促进新专业、新领域的开拓,促进面向重大科学问题的研究,促进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 • 专家们认为,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必须能弥补现有科技体系的缺陷,重点解决以下几个问题:科技创新平台要成为统一学科建设与可以发展的载体;成为强有力的学术发展与管理的重点单元;成为集中交叉学科优秀人才的研究基地和高层次人才的孵化器;创造一流的仪器设备与服务水平,实现充分的资源共享。 • (摘自《中国教育报》)

  30. 教育部启动“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 • 加快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和大力推进创新团队建设,成为教育部启动的“高层次创造人才计”的战略抓手。教育部每年遴选聘任100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00名长江学者讲座教授,与此同时遴选支持60个创新团队,目的是充分发挥优秀人才的群体力量,争创标志性重点成果。

  31. 东北大学:积极探索科研教学相融和的基层学术组织东北大学:积极探索科研教学相融和的基层学术组织 • 第一阶段:解散教研室,组建研究所,作为科研教学相融和的基层学术组织。 • 第二阶段:在研究所的基础上,进一步凝练方向,汇聚队伍,构筑了5个”科技创新平台”和一个“哲学社会科学基地”,尽快使其优先形成具有竞争力的科技创新“特区”;成立研究院,将分散在学院和科技产业集团的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有实力的省部级工程研究中心、与企业共建的研究中心纳入研究院体制。 • 研究所(或学科交叉的研究中心)作为科研教学相融和的基层学术组织,主要以基础性、探索性、前沿性、交叉性的研究为主,同时承担本科生与研究生的教学任务。科技创新平台(基地)是基层学术组织中的“特区”,以重大科技创新为主要目标,承担研究生和适量的本科生教学任务;研究院通过产学研结合的途径,以重大科技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为主要目标,承担研究生培养任务。

  32. 北京科技大学科研组织从“单兵种”到“集团军”北京科技大学科研组织从“单兵种”到“集团军” • 企业的抱怨:“学校的教授都很有能耐,今天来一个干这个,明天来一个干那个,最后每个人一小块,形不成整体。” • 校领导班子决定,整合学校与冶金相关的国家工程中心、部研究中心、企业与学校联合研发中心等科研部门,成立“冶金工程研究院”,建设一个集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新技术开发——新技术产业化为一体的科研体系,形成冶金领域新工艺、新技术深度开发的平台。 • 在研究院成立前,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大多由一支或几支这样的组织单位来承担,往往是一些零散的、小型的、短期的、项目式的合作。 • 徐金悟校长:“成立研究院,整合起集团军的力量,最重要的是改变了原有的科研组织形式,实现了学科间的高度交叉。”新的科研组织形式使学校有能力与企业展开系统的、成规模的、中长期的和共建基地型的合作,合作领域也由单纯的技术创新向基础理论创新与技术创新并重拓展。目前,冶金研究院的组成人员中有冶金、材料、机械加工、自动化、机械设备等多专业背景,“这些人在一起,可以解决一个钢铁企业生产从始到终的所有问题。”

  33. 北大:推动学科建设促进交叉学科发展 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在第二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说:“要以队伍建设为核心,推动学科建设,促进交叉学科发展为重点,提升创新能力。” 许智宏在考虑学校的发展战略中,把发挥基础学科和多学科优势、新建前沿交叉学科、鼓励资源共享、促进新思想和新技术的产生作为北大学科发展的主要方向。在这个明确的定位下,北大在其临床医学已经进入全球前1%研究水平的基础上,新建了生物医学交叉研究中心,与此同时,脑科学与认知科学中心、先进材料研究中心、化学基因组研究中心也纷纷建立起来。

  34. 中国科大强化学科特色促进学科交叉 • 在学科建设方面,科大不搞大而全,也不平均用力,而是集中人财物力,通过凝炼学科目标,强化学科特色,促进学科交叉。 • 火灾科学是中国科大的特色科学之一,这些年里,该校大力扶植“火灾安全与防治工程“这一新兴学科,在较短的时间内使该学科从理论研究、系统集成到应用开发等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成果广泛应用于人民大会堂、北京奥运场馆、中央电视台、布达拉宫等大型建筑的火灾暗器监控工程。 • 近年来,学校还在纳米材料制备、火灾防治、地球科学、生命科学等若干重要学科领域取得了具有国际水准的原创性成果,从而带动学校整体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的提高。

  35.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打破壁垒搭建学科大平台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过校内的学科资源的优化组成新学科的衍生和快速成长搭建了宽阔的平台。学校依托信息、电子等传统优势学科打破院系壁垒,瞄准国家需要的紧缺人才和技术,设立了4个跨学院研究中心和6个校内二级学科,闯出了一条依靠内涵发展、通过承担重大科研项目提升学校实力的学科建设新路子。 • “可以预料,未来重大创新也必将更多地出现在学科交叉领域。然而,像许多兄弟院校一样,西安科技大的很多专家教授尽管都在一所学校工作,但沟通交流很少,光学专家不了解通信技术、通信专家不熟悉光学知识,这种不利于学科发展的局面必须改变。”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校长段宝岩说。 • 学科交叉和融合大增强了西电科大的学科实力,科研氛围越来越浓,承担的国家重大科研项目越来越多,研究领域越来越宽。

  36. 早稻田大学实行项目研究所制度 早稻田大学实行项目研究所制度,目前早稻田大学有136个项目研究所。 早稻田大学教师组成的研究所没有固定的标准,3人以上如果提出了研究题目和简单的研究计划,得到相关委员会的同意即可成立。研究所的期限一般为2到3年,课题结束之后会自动取消。 在研究所建立之后,从企业争取经费,或向国家、政府申请课题获得经费。另外,在教学方面也可以这样做,允许教师自由组合,提出教学课题,早稻田大学有一半以上的教师是这样做的。 往往这样的研究或教学很受教师和学生的欢迎。研究所的研究成果要反馈于学校,服务于学校。

  37. 麻省理工学院:工程学与生命科学融合 • 麻省理工学院院长苏珊.霍克菲尔德女士把当今工程学和生命科学的融合,比作工程学与物理学的融合, 工程学与物理学的融合, 曾在50年前改变了科研环境。“与其他科学一样,工程学也进步了,”她说,”工程学仍是麻省理工的一股巨大力量,通过新领域的研究 (生命科学领域)发展壮大。”工程学的工具和原理被用于解决生物学问题,比如创造用于细胞移植医疗新技术,或寻找治疗癌症的方法。 • 例如,在麻省理工癌症研究中心,化学工程与生物学在携手进行研究.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系教授迈克尔.西玛正尝试开发一种微型芯片,能比目前的检测更早地发现各种不同类型的癌症。这种植入病人体内的芯片,将利用纳米粒子在人体内寻找癌症最早的征兆。 • 麻省理工大脑和认知大楼是世界上最大的神经研究中心。来自神经科学、生物学、化学和电子工程学等科学的40位教授,将携手进行研究,期待有朝一日找到治疗阿耳茨海默氏症、孤独症、精神分裂症和注意力缺乏综合症等病症的方法。

  38. 零碎搞研究做不成大事:法国模式值得借鉴 • 2004年7月成立的法国国家肿瘤学会模式值得我们借鉴。该学会是由法国总统希拉克发起组建的,隶属于总统计划,在2003——2007年内总计投入17亿欧元,统筹后用于肿瘤的预防、治疗、研究、健康教育和合作,并积极开展全国性的肿瘤干预。 • 该学会主席戴维.卡亚说:”法国几年前的情况和中国相似,总共3500个研究人员居然分散在1000多个研究小组,无法真正有效使用研究经费.”项目开展一年后,法国吸烟率已经下降42%.目前,法国肿瘤学会已经陆续在全国开展了3种肿瘤的筛查,在乳腺癌方面,建立全法普查体系,确保49_74岁的妇女每两年至少可以获得一次免费乳腺造影检查.

  39. 苏俄模式为何打不赢信息化战争 • 20世纪90年代的阿富汗战争,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中,苏联装备全部败于美国装备。 • 20世纪80年代,当时的苏军参谋总长奥加尔科夫元帅提出新技术革命理论,建议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带动一系列高技术群的发展,占领技术制高点,加速信息化军队建设的步伐。这个创造性思维很有超前性,可惜,在保守派的围攻之下,新技术革命的动议不仅彻底流产,而且奥加尔科夫也被降职使用。奥加尔科夫元帅的改革创意,很快被美国国防部副部长佩里接受并开始推行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转而大力发展以精确制导武器、电子信息装备和隐身战斗机为主的常规武器装备。之后,更是大张旗鼓地积极推行新军事变革,在武器装备、编制体制和军事理论方面进行全面改革创新。 • 近年来,俄罗斯为了进行武器装备出口,研究制了一系列新型武器装备,这些武器装备能基本处于三代水平,单件装备和单个系统而言性能是不错的,由于无法整合成中系统和大系统,无法实现跨军兵种武器装备的互联、互通、互操作,所以无论这样的武器装备性能能有多好,都难以发挥综合作战效能,在实战中还可能成为累赘。 • 伊拉克战争中伊军不堪一击,震惊了俄罗斯的一些军事战略家,引发了俄罗斯军界的深刻思考。普京总统任命46岁的少壮派军事专家亚力山大.布鲁金为总统军事顾问,开始强力加速推进军事变革.

  40. 形成团队精神取决于领导人的品质 • 王选说:“一个集体能否形成团队精神往往与领导人的品质有很大关系,劳头人过份追求名声和地位,就很容易自觉或不自觉地把下属功劳归到自己帐上,从而引起内部矛盾,狂妄自大、听不进不同意见,做错了事不承认,心胸狭隘,不愿意支持同事成功等等”。

  41. 如何发挥集体智慧 • 必须有一个尽可能意见不同的团体,成员必须尽可能相互独立,必须有分散的结构和良好的聚集方法. • 美国情报人员在”9.11”事件的准备阶段恰恰缺乏最后一个条件.他们组织得很好,但获得的知识没有被正确地总结、转达和评估.

  42. 好团队的组成--西游记的启示 • 唐玄奘是这个小团队的领导,非常有原则、坚韧得甚至有些固执,不达目的不罢休,具有完美型性格特征。 • 孙悟空是这个团队里的主力,相当于技术核心,攻关人物,无论什么困难,全然不放在眼里,遇到问题,也是干脆利落,三下五除二,一通大棒,问题多数便迎韧而解。但是他放荡成性,恃才自傲,不愿接受管理。是典型的力量型性格的人。 • 猪悟能看起来好吃懒做,又贪财好色,似乎总是个笑料,但他承担了团队的减压器的功能,他性格开朗,能够接受任何批评,能容忍委屈。他并非一点本领也没有,在应对挑战中,他常常是孙悟空的得力帮手,虽然有时有 畏难情绪,但在面对困难时仍然能挺身而上,甚至是悟空不愿意做的赃活累活。是典型的活泼人。 • 沙悟净少言寡语却心中有数,工作中任劳任怨,从不挑肥拣瘦,承担了挑担子这种劳苦而无聊的工作,使悟空能腾出手脚,专心除魔,而且,在关键时刻,沙悟净是整个团队的稳定器,在唐玄奘受难,悟空被逐,猪悟能嚷嚷散伙的时候,是沙悟净平和的心态,理智的劝解,最终化解了危机。这是和平型的人宝贵的品质。

  43. 三、大力推进学术组织结构改革的动因

  44. 1.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在高度分化的基础之上的高度综合。学科越分越细,门类越来越多,学科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相互交叉日益加剧: ----不同学科的界限在淡化和融合; ----学科知识与经验知识的界限在淡化和融合。 ----知识的整体化。

  45. 新世纪将对人类产生重大影响的十大科技趋势 • 由中国科学院、新华通讯社联合组织的预测小组对“新世纪将对人类产生重大影响的十大科技趋势”作出的预测: 其发展趋势的主要特征是多学科的综合化。 • 例如,提示人脑奥秘,探索意识、思维活动的本质的认知神经科学,就是一个综合性的多学科研究领域,它不仅仅是神经生理学界的事,还需要具备数、理、化、计算机、信息科学方面的知识,其研究和成果又将能带动一大批学科和半导体产生,计算机产业、机器人产业、信息产业的发展。

  46. 最具影响力的十大科学理论之一:大科学 • 英国《新科学杂志》2005年刊出了人类自诞生以来提出的最具影响力的科学理论,这是它向全世界数以千计的科学家进行问卷调查,最终评出的。 • 万物理论——大科学。有科学家称20世纪是物理学的世纪、近代物理学的两大支柱是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由于不断扩展研究,几乎包罗万象,便产生“万物理学”,又称“大科学——是将所有科学门类整合统一的大科学,其理论创导将人类对世界的认识系统化、综合化。 • 科学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完整的统一体,它所描述的是客观、准确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归属于人类要求认知领域及所有的思想活动。人类就一直不断地为科学的发展而努力,所形成的各科学门类,在整个科学大家庭中都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47. “技术融合”是21世纪产业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技术融合”是21世纪产业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 • 不同行业间的“技术融合”带动新产业的发展,是21世纪产业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 • 20世纪的主导产业是以钢铁、石油化工和汽车为代表,以“重、厚、长、大”为特征的大型产业,它们不断地膨胀和扩大,由此带动了那个时代的发展。 • 21世纪的主导产业,从整体潮流来看,将体现为多极分散型,由多个战略型的有发展前途的产业共同拉动。 • 20世纪的主导产业,从纺织业到汽车和电机行业,注重的是硬件,一直靠单一技术支撑着; • 21世纪的主导产业将由不同行业间的技术融合来支撑,在很多情况下,制造业和服务业,硬件和软件将融为一体,相互关联又相互补充,共同带动新产业的发展。

  48. 杨叔子院士:“集”是先进制造技术发展趋势 • “集”就是集成化: 一是技术的集成, 二是管理的集成, 三是技术与管理的集成; • 其本质是知识的集成,亦即知识表现形式的集成。 • 先进制造技术就是制造技术、管理科学与有关科学技术的集成。

  49. 世界电信发展趋势:大融合 • 世界电信业部分首脑2004年7月在北京聚谈后一致认为:融合正成为世界电信业发展的最新趋势。 • 这种融合包括网络、技术和产业三个方面的融合,并相应带动电信网、数据网和广播电视网的融合,这种融合将随着第三代、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而发展 • 这种融合是全面的,包括家电、电脑、通信的融合,宽带网络、IP技术和终端的融合。 • 这种融合超越国界,超越制式。手机将成为一个综合多种功能的终端在未来引领生活潮流。手机上网将超过PC机上网。微软公司技术人员甚至认为,以后超过25美元的商品(除了食品)都将连在互联网上。在这种形势下,加强跨国技术合作将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50. 中科院副院长白春礼院士:技术会聚趋势值得关注中科院副院长白春礼院士:技术会聚趋势值得关注 • 纳米、生物、信息、认知技术是全球公认引领21世纪科技发展方向的关键技术,目前出现的把四大技术融合在一起的努力反映了一种新的发展方向,再次表明科学交叉的重要性,这一动向值得中国科技界高度重视和关注。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