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2

「安全」管理架構與機制之建構

「安全」管理架構與機制之建構. 授課老師 : 黃俊能. 目 標. 介紹「安全」管理架構與機制之建構 參考資料: 王曉明,「安全管理理論架構之探討」,風險社會與安全管理學術研討會 , 頁 15~24 ,中央警察大學主辦,政大公企中心,中華民國 95 年 12 月 14 日。 章光明,「 建構安全管理機制之研究 」,風險社會與安全管理學術研討會 , 頁 25~38 ,中央警察大學主辦,政大公企中心,中華民國 95 年 12 月 14 日。

abdalla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安全」管理架構與機制之建構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安全」管理架構與機制之建構 授課老師:黃俊能 中央警察大學 警察政策研究所

  2. 目 標 • 介紹「安全」管理架構與機制之建構 • 參考資料: • 王曉明,「安全管理理論架構之探討」,風險社會與安全管理學術研討會,頁15~24,中央警察大學主辦,政大公企中心,中華民國95年12月14日。 • 章光明,「建構安全管理機制之研究」,風險社會與安全管理學術研討會,頁25~38,中央警察大學主辦,政大公企中心,中華民國95年12月14日。 • Fischer, Robert(2004). Introduction to Security. 7th edition, Elsevier Science. • Maslow, A. H. (1998). Maslow on management.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es. 中央警察大學 警察政策研究所

  3. 「安全」管理教育課程 • 安全管理(Security Management)在911 事件後成為一門備受矚目的學科 • 美國許多大學紛紛在原有的刑事司法(Criminal Justice)教育的基礎上教授安全管理課程 • 有的大學甚至成立研究所,致力於安全理論與實踐的研究。 • 全美第四大城休士頓市中心的休士頓大學城中校區(University of Houston-Downtown,簡稱UHD),於2004 年1月開始招收安全管理碩士班(Master of Security Management,簡稱MSM)的學生。 中央警察大學 警察政策研究所

  4. 「安全」管理教育課程 • UHD之MSM該所強調理論與實務的結合,學生除修習8 門24 學分的專業課程和2 門6 學分的選修外,必須完成1 門6 學分的專業論文,始獲得安全管理碩士學位。 • 專業課程包括: • 安全管理的理論與實務 • 風險分析與排除 • 安全管理的商業面 • 安全管理的法律面 • 研究方法、統計學 • 政策分析 • 溝通理論與實務 中央警察大學 警察政策研究所

  5. 「安全」管理教育課程 • 2004 年9 月在台灣大學,舉行中華民國第一屆國際保全研討會,來自美、日、韓等國的學者與國內教授、專家齊聚一堂,共研保全業的管理與發展。 • 自2004 年起,吳鳳、開南、銘傳等大學相繼成立或籌設相關安全管理學系,為培養未來的安全產業管理人才而努力。 • 警察大學亦於2006 年8 月成立「安全管理研究中心」。 中央警察大學 警察政策研究所

  6. 「安全」的定義 • 「安全管理」這個名詞是由兩個概念組成:「安全」和「管理」。 • 「安全代表一種穩定的、在一定程度內可以預期的環境,讓個人或團體可以在追求目標時,不受干擾或傷害,也不必擔心任何動亂或意外」 • 簡單地說,安全是一種無憂無慮的感覺。過無憂無慮的日子是人類的基本需求。 中央警察大學 警察政策研究所

  7. 自我實現 自我價值感 愛和歸屬感 安全需求 生理需求 人本心理學之父馬斯洛之人類需求層次理論 「安全」的定義 • 根據馬斯洛五大需求理論,安全屬於第二階層,當人們基本生理需求滿足後,最想要追尋的就是安全。 中央警察大學 警察政策研究所

  8. 何謂馬斯洛的需要層級理論 對食物、飲水、居所、性的滿足、或其它肉體上的需求。 生理需求 安全需求 對身體及感情傷害的保護。 感情、歸屬感、接納和友情。 社會需求 內在的尊重因素,如自尊、自主與成就感;以及外在的尊重因素,如地位、認同與受注意。 尊重需求 成長、發揮自我的潛能及自我實踐、完成自己有能力完成的事物之驅力。 自我 實現需求 中央警察大學 警察政策研究所

  9. 「安全」的定義 • 進一步分析安全的定義,則可區分成兩個層次,也就是英文的Safety 和Security。 • 兩者在中文都是指安全 • Safety 指的是「沒有意外」(No accident) • Security 指的則是「沒有事件」(No incident) • 員工在辦公室大理石地板走路摔跤,是意外(an accident) ; • 監獄發生鬧房、暴動,則是事件(an incident) • 世事無常,現實生活中有太多的因素威脅到安全的境界,這些因素包括天災(颱風、地震、水災等)、人禍(戰爭、恐怖攻擊、一般犯罪等)以及人為疏失。 中央警察大學 警察政策研究所

  10. 「管理」的定義 • 「管理」則涉及一種綜合科學和藝術的方法或程序,目的在用最少的資源產生最大的效益。 • 財務管理:最少的資金產生最大的孳息或投資回饋 • 人事管理:最少的人力發揮最大的功用 • 「管理」運用到追求無憂無慮的境界時,就是「安全管理」 • 它的基本準則是「沒有意外、沒有事件」 中央警察大學 警察政策研究所

  11. 「安全管理」的定義 • 安全管理追求的是人安、物安和資安 • 人安強調的是人身的安全(Personnel Security) • 物安重視的是實體的安全(Physical Security) • 資安則偏重資訊的安全(Information Security),包括電腦網路安全和通訊安全 中央警察大學 警察政策研究所

  12. 安全經理人 • 執行安全管理工作的人通稱為「安全經理人」(Security Manager),或「安全主管」 • 他們可能會督導一定人數的警衛或是單獨執行安全系統分析規劃的工作 • 安全警衛偏重技術或勤務執行面 • 安全經理人則側重策略管理面 • 安全經理人不一定只是局限在私人產業,他們也有可能在公共領域服務,例如國家安全局、內政部警政署、法務部政風司、調查局等 中央警察大學 警察政策研究所

  13. 安全管理的實踐 • 史前人類 • 已經懂得使用不同的方法追求人安和物安,例如將居所置於懸崖上的山洞、外出打獵時用巨石擋住洞口和夜間時用篝火驅獸 • 中國萬里長 • 以阻絕北方遊牧民族的入侵,其功用一直發揮到17 世紀,被安全管理專家公認為史上最偉大的安全建構 • 安全管理學者通常將它們歸類為「實體屏障」(Physical Barriers) • 實體屏障的功用在於防制外力的入侵,以達成人安和物安的目的 中央警察大學 警察政策研究所

  14. 安全管理的實踐 • 實體屏障(Physical Barriers) • 實體屏障仍然是被人們廣泛的應用,例如人們在住家週圍興建圍牆、軍隊在陣地鋪設鐵絲網和挖掘壕溝。 • 安全管理實踐的另外一個重要策略是「責任的分工」(Division of Labor) • 古希臘城邦時代,當時,斯巴達的男子在滿30 歲之前,必須住在營房,其中一項任務就是巡邏城邦、維持治安,從任務的本質來看,斯巴達年輕男子可說是最早的執法警力 中央警察大學 警察政策研究所

  15. 安全管理的實踐 • 「責任的分工」(Division of Labor) • 11 世紀,英國國王威廉為了便於統治,將全國分成55 個軍區,稱為shires,軍區最高指揮官稱為shire-reeve,負責全區的治安,今日美國負責維持各郡治安的地方警長(Sheriff)即源於此制度 • 在英國國會於1829 年通過《都會警察法案》之前,世界各國的安全分工不外乎是由軍隊或具濃厚軍事色彩的武力來執行,因此,國家安全和公共治安的分際在那時並不是很清楚 • 皮爾爵士(Sir Robert Peel)在倫敦成立一支強調嚴格訓練、專業服務的警察隊伍時,公共治安的角色就逐漸開始有別於國家安全 中央警察大學 警察政策研究所

  16. 安全管理的實踐 • 「私人安全」(Private Security) • 1850 年,一位芝加哥警探艾倫‧平克頓(Allan Pinkerton)有感於警察辦案往往受到轄區的限制,於是成立平克頓國民偵探社,對企業界提供跨轄區的安全服務。 • 同一期間,亨利‧威爾斯(Henry Wells)和威廉‧發哥(William Fargo)合組公司,提供美國東西兩岸之間的運輸服務,由於當時尚屬西部開拓時代,道路治安不佳,公司就雇用武裝警衛和私家偵探。 • 這些私人企業就成為現代私人保全的先驅,透過他們的努力,私人保全的角色開始逐漸有別於公共治安。 中央警察大學 警察政策研究所

  17. 安全管理的實踐 • 「私人安全」(Private Security) •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私人保全業在美國更是蓬勃發展,如今在美國,私人保全受雇者的人數已遠超過維護公共治安的警察,約是警察人數的兩倍。 • 而在企業合併的國際潮流下,平克頓國民偵探社已改名平克頓服務公司,是世界知名保全公司Securita(總公司設在瑞典斯德哥爾摩)的下屬企業 • 富國公司(Wells Fargo)則成為另一家知名保全公司Burns International Services Corporation 的分支部門 中央警察大學 警察政策研究所

  18. 各國私人安全管理的現況 • 「私人安全」(Private Security) • 日本為例,第一家保全公司成立於1962 年,兩年後保全業因負責東京奧運警備工作而受到日本企業界的重視,自此日本保全業即蓬勃發展。1972 年日本制定保全業法,當時日本保全人員計有41,146 人,迄2002 年,日本保全員人數已高達436,810,三十年間成長十倍。 • 同期的日本警察人數約258,000,以此數換算,日本保全和警察的比例雖沒有美國來得高,但也趨近於兩倍。 中央警察大學 警察政策研究所

  19. 我國私人安全管理的現況 • 始自1978 年成立的中興保全股份有限公司。 • 1981 年行政院為管理這個新興的產業,開始研究擬定相關法令,警政署即派員赴日本考察,並參考日本「警備業法」擬訂「保全業管理規則」草案。 • 該草案於1991 年以「保全業法」的名稱經立法院通過,並經總統明令實施。 中央警察大學 警察政策研究所

  20. 我國私人安全管理的現況 • 美國紐約2000年911事件之後,近幾年,世界各國對「安全」防護的投入不遺餘力,而私人保全(Private Security)的各種設備、理論與思潮亦快速成長 • 而國內保全業在近幾年,亦快速成長,至九十五年底,經許可成立之保全公司高達512家,而從業人數已近四萬多人(警政署資料,2006) • 台灣的保全人員雖已超過4 萬多,但尚未及警力之2/3,如以此數觀之,保全業在台灣似乎仍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21. 我國保全業發展歷程與現況 512家 中央警察大學 警察政策研究所

  22. 我國保全業發展歷程與現況 39016人 中央警察大學 警察政策研究所

  23. 911事件與安全產業(1/2) • 根據HSRC(Homeland Security Research Company)調查統計,2005年全球國土安全市場規模為463億美元,若以年複合成長率14.4%計算,預計至2015年時將達到1,784億美元,成長將近3倍。 • 其中,2005年美國佔全球國土安全市場規模為51.62%,以超過半數的比例成為全球最大的市場,預期將以年複合成長率12%的比例成長,在2015年時達748億美元(詳如下表)

  24. 911事件與安全產業(2/2)

  25. 安全管理的研究 • 安全管理的實踐雖然由來已久,但是以科學方法進行系統化的研究卻是近年的事。 • 美國第一次全國性的私人保全會議於1975 年12 月在馬里蘭大學召開。 • 該會議的結論是大學沒有普遍提供私人保全人員教育訓練的機會,也沒有證據顯示,安全產業與政府機構鼓勵大學朝此方向發展。 • 那次會議之後,私人保全的教育與相關研究始引起各界的重視,根據費雪(Fischer)和區瓦拉(Chuvala)在1993 年的調查,美國至少有21 家大學授與安全學位。 中央警察大學 警察政策研究所

  26. 安全管理的研究 • 目前提供安全學位的大學,因為911 事件的效應,應該是有增無減。 • 例如開美國刑事司法教育先驅的山姆休士頓州立大學(Sam Houston State University)亦於2006 年秋季班開始招收安全管理碩士研究生。 中央警察大學 警察政策研究所

  27. 安全管理的研究 • 科學方法可以圖一的模式來說明,它包括了五個概念:理論、假說、研究設計、資料蒐集和發現。 中央警察大學 警察政策研究所

  28. 安全管理的研究 • 歸納是科學研究的開端,但是實證派學者主張真正的科學理論必須要以演繹的方式來分析驗證。 • 演繹的方式牽涉到依據既有的理論提出具體的假說(Hypothesis),然後設計足以驗證該假說的研究,從假說到研究設計(Research Design)的過程謂之執行化(Operationalization),根據研究設計來蒐集資料(Data Gathering)涉及測量(Measurement),資料的分析(Analysis)則產生所謂的發現(Findings)。 • 它可能支持最初的理論,也有可能推翻原有的理論而形成新理論,留待未來的實證檢驗。 中央警察大學 警察政策研究所

  29. 安全管理的研究 • 安全管理的實踐大都是基於經驗法則,近年來,雖有中外學者試圖以演繹的方式來驗證安全管理的實踐,但對完整理論基礎的建構仍有很大的空間。 • 因為其中牽涉到不同學術領域,包括管理、法律、犯罪、警察、資訊、消防、電子等。 • 已有許多高等學府成立安全管理系所,安全管理理論的建構似可成為這些系所今後努力的目標,期以理論引導實務。 中央警察大學 警察政策研究所

  30. 安全管理的內涵 • 由於安全管理的學術研究是近年來才發展的,有關安全管理的內涵,學界尚無一致性的看法。 • 加「美國產業安全協會」(American Society for Industrial Security,簡稱ASIS) 一致同意,身為21世紀的安全經理人,對下列的主題必須有一定程度的認識: • 安全管理的組織理論與實務 • 安全管理的相關法律 • 保全業的發展與功能 中央警察大學 警察政策研究所

  31. 安全管理的內涵 • 實體安全 • 人身安全 • 資訊安全 • 危機管理 • 風險管理 • 調查實務 • 警衛實務 • 安全管理與犯罪防制 中央警察大學 警察政策研究所

  32. 民主社會的安全體系 • 安全分工是逐漸區分為三種不同的角色,即國家安全、公共治安和私人保全 • 國家安全強調的是主權的完整,軍隊是保障國家安全的主要力量; • 公共治安著重的是社會的安定,警察是維護社會安定的主要力量; • 私人保全則側重特定目標的安全,保全或安全產業者是保護特定安全的主要力量 • 有很長的一段時間,這三種角色的分際並不是很清楚,往往國家安全凌駕公共治安和私人保全的功能。 中央警察大學 警察政策研究所

  33. 民主社會的安全體系 中央警察大學 警察政策研究所

  34. 民主社會的安全體系 • 在國家安全的前提下,由總統主導的國家安全會議(前身為總統府資料組、國防會議)主宰有關國家安全的決策。 • 國家安全會議是主導國家安全的神經中樞,國家安全會議的下屬機關國家安全局則是執行國家安全決策的肢體,負責統合所有情報治安單位。 • 過去的治安分工: • 警政署負責社會保防。 • 調查局負責機關保防。 • 警備總部擔負特種保防。 中央警察大學 警察政策研究所

  35. 民主社會的安全體系 • 民國六十年代,民間企業得以成立保全公司,由警政署負責督導,顯示當時私人保全仍被視為社會治安之一環。 • 解嚴之後,警總撤銷,改成立海巡司令部,負責海岸安全,其餘特種保防分工歸入警政署。 • 目前海巡司令部已改成海巡署,仍負責海岸安全;國境安全則由警政署的境管業務中分出,另成立移民署負責。 中央警察大學 警察政策研究所

  36. 民主社會的安全體系 • 私人保全之角色,隨著警政署逐漸將督導權的釋出,透過專業化、證照化的實施,也有擴充之趨勢。 • 國家主權至上的原則,國家安全置於上,象徵安全體系的中樞,公共治安和私人保全分為安全體系中的兩翼,應各自達成預期的目的,卻同時結合國家安全共同為國土安全(Homeland Security)的目標而努力。 Bullock, Jane A., George D. Haddow, Damon Coppola, Erdem Ergin, LissaWesterman, and Sarp Yeletaysi (2005). Introduction to Homeland Security. Burlington, MA: Elsevier Butterworth-Heinemann. 中央警察大學 警察政策研究所

  37. 民主社會的安全體系 • 美國在911之後,將二十幾個聯邦執法機構合併成為國土安全部(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並賦予非常大的權力,就是為了統合公共治安領域,以達成維護國家安全之最終目的。 中央警察大學 警察政策研究所

  38. 民主社會的安全體系 • 王曉明教授建議: • 國家安全由國家安全會議主導,包括國家安全政策之研定和應變機制。 • 公共治安則由行政院主導,警政署、消防署、海巡署、調查局及移民署各自在職權內為整體的治安努力。 • 私人保全在專業化、證照化之後,可成為與公共治安並駕齊驅的區塊,保全業者應成立監督委員會,邀請政府相關單位和學界參與,以確保專業化、證照化過程的透明和公正。 • 這三方面做好時,達到所謂的安全和諧的社會,亦即沒有意外、沒有事件的境界,即指日可待,這個境界也就是所謂的「國土安全」。 中央警察大學 警察政策研究所

  39. 安全的內涵 • 安全通常涵蓋兩大面向,一是威脅(threat),另一則是弱點(vulnerability),當這兩者同時出現,表示安全有了問題,這樣的說明可以應用在各種不同的領域、組織、社會與國家(朱蓓蕾,民94,頁11;Buzan, 1991, pp.3-12) • 目前世界上幾乎找不到永恆的安全真理,也欠缺共同客觀的測量指標,可供人們建立普遍的行為法則,以作為安全政策行動的依據(黃秋龍,民95,頁71) 中央警察大學 警察政策研究所

  40. 安全的內涵 • 安全概念的多樣面向,任何組織均應面對人的安全、物的安全與資訊安全等三個面向,安全人員也跟著有許多功能,,包括: • 人身安全 • 電腦安全 • 證券安全 • 災難管理 • 防止犯罪 • 白領犯罪調查 • 反恐怖主義分子 • 警衛管理 • 安全調查 • 實體安全 • 危機管理 • 航空安全 • 交通安全 • 火警預防與安全 • 毒品防止與控制等 (李振昌譯,民93,頁43) 中央警察大學 警察政策研究所

  41. 全球治理 • 「全球化」乃指,世界各地相互依存性的增加(Giddens, 1993, p. 528) • 世界在走進一個打破國界,於經濟、文化、科技與管治等各領域內皆趨向一體的過程。 • 大前研一預言,未來將是一個無國界的世界(borderless world)。 • 過去由單一國家所處理的事件與活動, 正趨向國際化(internationalization)與區域化(regionalization) 中央警察大學 警察政策研究所

  42. 全球治理 • 安全領域裡,蓋達組織象徵的恐怖主義及香港三合會、日本山口組、義大利黑手黨、美國黑幫、哥倫比亞販毒集團等所代表的組織犯罪也都成為全球性議題之一。 • 科技帶動的全球化趨勢將使各種衝突的頻率與廣度日益升高,諸如組織犯罪、恐怖活動、網路犯罪、洗錢等各種形式的人類衝突均將跨越國家界限,而非傳統的國家安全或治安議題。 中央警察大學 警察政策研究所

  43. 全球治理 • 各國政府只有透過國與國之間的規則或協定,才能有效處理這種跨國的安全議題。 • 以台灣為例,島內源自大陸的犯罪(如利用手機詐騙取財)或社會問題(如非法居留大陸人士)層出不窮;而在台灣犯罪之後潛藏大陸的情形持續存在。 • 這些治安問題都與兩岸之間缺乏共同打擊犯罪的跨域規則有關。 • 對台灣的治安,及受治安影響所及的經濟與其他生存發展上的環境,都是一個不利的局面 中央警察大學 警察政策研究所

  44. 全球治理 • 隨著全球資本主義的入侵,私人企業將取代許多政府的職能(私有化、民營化)。 • 另一方面,在地力量為了回應全球化趨勢,將成立許多草根性的非政府組織(或稱非營利組織、第三部門團體、志工團體)。 • 如何整合這些政府以外的團體,共同維護社會(區),乃成了全球化趨勢下。 中央警察大學 警察政策研究所

  45. 全球治理 • 美國針對保全產業所做的Hallcrest II 報告也認為,安全或損害阻抑的功能是由公共執法機關與私人機構一起執行的(李振昌譯,民93,頁98) • 全球化趨勢下政府與其他部門之間將不再是上令下從的支配(governing)關係,而是平行協調的「治理(governance)」關係。 • 一個社會的協調治理工作須以成員之間的信賴作為前提,這個社會資本(social capital)可以降低部門之間的交易成本,追求治理的效率。 中央警察大學 警察政策研究所

  46. 安全的機制 • 美國的模式以及國內的狀況,提出國家安全、公共治安和私人保全的的三角治理關係。 • 一種三個獨立體系卻緊密重疊的治理模式。三者之間,公共治安與私人保全是合作關係、國家安全與公共治安是統合關係,接受國家安全的指導,而私人保全與國家安全是協調關係。 • 基本上,其看法不脫現代治理的觀念。 中央警察大學 警察政策研究所

  47. 安全的機制 • 美國在911 之後,將二十幾個聯邦執法機構合併成為國土安全部(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並賦予非常大的權力,就是為了統合各別的安全領域。 • 國家安全應由國家安全會議主導,包括國家安全政策之研定和應變機制(俗稱「國安機制」)之統合; • 軍事安全是包含在國家安全之中,由國防部主其事; • 調查局主管的機關保防,鑑於兩岸的關係,亦應屬國家安全這一區塊。 中央警察大學 警察政策研究所

  48. 安全的機制 • 公共治安則由行政院主導,警政署、消防署、海巡署、調查局、移民署各自在職權內為治安努力。 • 私人保全在專業化、證照化之後,可成為與公共治安並駕齊驅的區塊。 • 保全業者應成立監督委員會,邀請政府相關單位和學界參與,以確保專業化、證照化過程的透明和公正。 中央警察大學 警察政策研究所

  49. 安全管理與風險危機 • 行政院研考會於2005 年下半年開始推動風險管理 • 由於風險是潛在影響組織目標之事件的發生機率(Probability)和影響程度(Consequences)。 • 缺乏或不當的風險管理往往導致危機,所以風險或危機管理頓時成為政府部門的熱門話題 • 風險管理是一門早已在商學院存在的課程 中央警察大學 警察政策研究所

  50. 安全管理與風險危機 • 風險管理與企業生存和利潤息息相關,然而政府部門能重視風險管理絕對是有正面效益的,因為適當的風險管理可以幫助政府部門迅速處理危機,進而提升績效。 • 風險(Risk)是「事故發生的不確定性」或是「事故發生遭受損失的機會」,可區分為「純損風險」(Pure Risk)和「投機風險」(Speculative Risk) • 純損風險指得是一種事件只有損失或沒有損失結果的風險,而投機風險則指事件發生的結果,除了損失或沒有損失的機會外,尚有獲利機會。 中央警察大學 警察政策研究所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