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7

新興的宗派 (Heterodoxies)

新興的宗派 (Heterodoxies). 復臨派安息日會 (Seventh-Day Adventism). 復臨派 (Adventism) 創始人名叫密勒‧威廉 (William Miller, 1782-1849) 新英格蘭的一個農夫。未受過正式的教育。年三十四,歸入浸信會。他 對 但以理與啟示錄 特別有興趣 。他相信隨著第一次的復活﹝限於信徒﹞及千禧年國 ( 或上帝在地上國度的建立 ) 的建立主便降臨。.

adlai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新興的宗派 (Heterodoxies)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新興的宗派(Heterodoxies)

  2. 復臨派安息日會 (Seventh-Day Adventism)

  3. 復臨派(Adventism)創始人名叫密勒‧威廉 (William Miller, 1782-1849)新英格蘭的一個農夫。未受過正式的教育。年三十四,歸入浸信會。他對但以理與啟示錄特別有興趣。他相信隨著第一次的復活﹝限於信徒﹞及千禧年國(或上帝在地上國度的建立)的建立主便降臨。

  4. 他據彼後三:8-10,但八:14及九:24-27等,他計算主的復臨大約會在1843年之內,他從1831年起就發表他的論調。他在浸信會,公理會及衛理會的各教會都傳講此題目。1834年被核准為浸信會的一位傳道人。他據彼後三:8-10,但八:14及九:24-27等,他計算主的復臨大約會在1843年之內,他從1831年起就發表他的論調。他在浸信會,公理會及衛理會的各教會都傳講此題目。1834年被核准為浸信會的一位傳道人。

  5. 從1840年起它有其自己的雜誌,稱為「時兆」(The Signs of the Times) 在波士頓出版。以後更名為「復臨通報」(Advent Herald),其他刊物有「午夜呼聲」及「儆醒號筒」(Midnight Cry, Trumpet of Alarm)。

  6. 密勒的信徒催促他對主復臨作更準確的計算,他算出1843年3月21日至翌年同日之間,以後與信徒們商討,又改為1844年4月18日。該年冬天,許多人將資產賣的賣了,送的送了,大批群眾當日聚集,候主來臨。密勒的信徒催促他對主復臨作更準確的計算,他算出1843年3月21日至翌年同日之間,以後與信徒們商討,又改為1844年4月18日。該年冬天,許多人將資產賣的賣了,送的送了,大批群眾當日聚集,候主來臨。

  7. 但那天過了,失敗了。於是有一個信徒出來修正他的計算。日期為1844年10月22日。此信息甚令人神往,密勒也接受了。農夫們連莊稼也不去收取了。他們不顧敵人們的嘲笑,復臨派人士發起了一個強有力的奮興運動。可是他們再一次注定失望。但那天過了,失敗了。於是有一個信徒出來修正他的計算。日期為1844年10月22日。此信息甚令人神往,密勒也接受了。農夫們連莊稼也不去收取了。他們不顧敵人們的嘲笑,復臨派人士發起了一個強有力的奮興運動。可是他們再一次注定失望。

  8. 1845年密勒本人在其辯護的作品中承認他在計算基督復臨的事上犯了錯誤,因此將來不會再作這類嘗試。1845年密勒本人在其辯護的作品中承認他在計算基督復臨的事上犯了錯誤,因此將來不會再作這類嘗試。 • 龍片縣鹤市安息日會教堂 --

  9. 1844年的危機使不少追隨者被他們的教會開除,密勒本人也被浸信會革除教籍。因此,他們不得不組織自己的團體,就是復臨安息日會 (Seventh-Day Adventists)。 • <--鼓浪屿安息日会安献堂

  10. 重新肯定主來的日子 • 追隨者後來相信,但以理書八章11-14節所預言的日期並非關於基督在地上的復臨,乃天上的聖所﹝希八;1-2﹞,在那裏﹝按希九:23﹞耶穌是在其工作的末段「潔淨」聖所。他們接受密勒所計算的日期1844年10月22日,但解釋它為基督進入天上聖所的時候,而不是祂重來世界的日期。

  11. 1863年5月20日「基督復臨安息日會」才正式成立,當時只有教友三千五百人,設在密芝根 (Battle Creek, Michigan)。

  12. 教義及制度 • 在教會的政體上,他們是公理宗,在洗禮的措施上是浸禮宗,他們的教義乃極端的改革宗,但對啟示的推測有出奇的偏好。他們中大多數已放棄計算主再來的正確日期,只以宣揚復臨(parousia)為主。

  13. 這運動興起的最大團體為「基督復臨安息日會」(the Seventh-day Adventists)。此會的先驅人物有懷雅各(James White, 1821-81),

  14. 有一位名叫腓德勒的傳道人 (Frederick Wheeler),深信按照十誡,每週的第七日當守為安息日。於1846年發行關於安息日的單張,題目是「第七日的安息日,永遠的記號」。 • 從此安息日會以星期六為崇拜活動。

  15. 推進健度為他們事工中的重要部份,他們在很多國家建立療養院,醫院與醫務所,且出版促進健康的雜誌。他們禁戒煙酒,大多數連咖啡與茶都不喝。他們不吃豬肉、血及勒死的牲畜。又推廣素食。推進健度為他們事工中的重要部份,他們在很多國家建立療養院,醫院與醫務所,且出版促進健康的雜誌。他們禁戒煙酒,大多數連咖啡與茶都不喝。他們不吃豬肉、血及勒死的牲畜。又推廣素食。 • Florida Hospital Seventh-day Adventist Church

  16. 基督復臨安息日會的團體擁有堅強的組織。全球總會包括了世界十三區域的代表。這十三區域再分為七十單位,而這些又復分為三百三十個會。基督復臨安息日會的團體擁有堅強的組織。全球總會包括了世界十三區域的代表。這十三區域再分為七十單位,而這些又復分為三百三十個會。

  17. Seven Day Advantist Parade • 一九五七年底,此宗派已有一百萬成人會友,工作分佈於185個國家中。會友奉行什一奉獻,對於那些已接受成人洗禮的人,卻無重洗的必要。

  18. 耶和華見證人(Jehovah's Witnesses)

  19.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A • 「耶和華見證人」屬於復臨派,保留了初期教會的猶太基督教形式。此教派初名「國際研經會」(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Bible Study)或稱「守望台聖經與單張會」(the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於1913年始採用現有名稱。

  20. 創立人是羅素(Charles Taze Russell 1852-1916),他是一位美國商人,生於賓夕凡尼亞洲(Pennsylvania)的匹茲堡城(Pittsburgh)。他是一位富有宗教熱忱的青年。,當時宗派之間的不和使他感覺不安,同時對他父母所屬的公理會亦有反感。

  21. 復臨派幫助他解答了一些啟示性質的問題。他宣稱已尋獲解答問題之鑰,並認為事實上聖經中希臘文(Parousia)一字應譯作「臨在」(Presence)而不應譯作「將臨」(Coming)或「再臨」(Return)。他於1872年開始宣講主將在兩年後(1874)以不能見的靈體再臨,他又用聖經中許多不同的計算數字以支持他的說法。復臨派幫助他解答了一些啟示性質的問題。他宣稱已尋獲解答問題之鑰,並認為事實上聖經中希臘文(Parousia)一字應譯作「臨在」(Presence)而不應譯作「將臨」(Coming)或「再臨」(Return)。他於1872年開始宣講主將在兩年後(1874)以不能見的靈體再臨,他又用聖經中許多不同的計算數字以支持他的說法。

  22. 1877年,他邀請了匹茲堡一些牧師參加一個聚會,發表他的見解,但被眾人拒絕。從這時候開始,他與一切現有的教會及牧師斷絕來往。為此在他的作品中,充滿排他性。他雖未經按立,亦未曾接受神學訓練。然而他卻以「牧師」和「教授」自居。1877年,他邀請了匹茲堡一些牧師參加一個聚會,發表他的見解,但被眾人拒絕。從這時候開始,他與一切現有的教會及牧師斷絕來往。為此在他的作品中,充滿排他性。他雖未經按立,亦未曾接受神學訓練。然而他卻以「牧師」和「教授」自居。

  23. 在1878年,羅素創辦了「守望台與基督臨在通報」(The Watch Tower and Herald of Christ‘s Presence),該雜誌至今仍以多種語文出版。他主要的著作是《為有思想之信徒的糧食》(Food for thinking Christians, 1881),後改名為《千禧年之晨》(Millennial Dawn),把它編入為其六冊《聖經研究》(Studies in the Scriptures)的第一冊。

  24. 這一套書先後在1886年至1904年出版。第七冊是啟示錄和雅歌書的註釋,在1917年,羅素去世之後出版。據說這些研究一共分發了一千三百萬份之多。這一套書先後在1886年至1904年出版。第七冊是啟示錄和雅歌書的註釋,在1917年,羅素去世之後出版。據說這些研究一共分發了一千三百萬份之多。

  25. 其繼承人為魯德福特(Joseph Franklin Rutherford 1869-1942),其職務為「守望台董事會」主席。他是由十五萬位股東所選出。 • 他過著隔離的生活,其影響力多由文字或廣播傳達。 • 在寫作上他比羅素更多產,在他領導該會期間,守望台各雜誌的文章均由他執筆。在1940年,他一共寫了九十九本書及小冊子,並以七十八種語言出版,銷數達三億份。

  26. 魯德福特於1942年去世,此事令許多「見證人」震驚,因為他們期望他能親眼看到千禧年的國度。他的承繼人是諾亞(Nathan H. Knorr生於1905年),現今替該運動寫書及小冊子。

  27. 羅素在他的著作中,早已預言上帝的國度將於1914年降臨,剛好相反,不單沒有降臨,反而發生第一次世界大戰。羅素在他的著作中,早已預言上帝的國度將於1914年降臨,剛好相反,不單沒有降臨,反而發生第一次世界大戰。 • 在「聖經研究」的最後一冊,把1914改為1918年。後又更改至1925年。宣稱在該年選民族長將再復活,同時國度即行開始。注定又再失敗。 • 當那年年終時,魯德福特寫了以下的話說:「一切事物正在應驗,且有證據表明,主耶穌已來臨,且其國度業已到達。死人復活的事即將發生。所謂即將並非指下一年,乃是相信在此世紀未過之前,一切將必成就」。實在是胡言亂語。

  28. 宣教及組織 • 文字工作是宣教活動最重要的工具。在1943年,「守望台」(Watch Tower)及「安慰」兩刊物出版共達七百萬份。他們的雜誌及書籍均由極熱心的經售人以超低價售出,有時買書的人根本不知道他們買的是什麼。

  29. 耶和華見証人預言 1914年世界末日, 可惜破產  • ------------------- • 此教派的組織是採用營業方式。其首領為董事長及董事會,之下是「宗教僕人」(Religious Servants),較低一級是「區僕」(Zone Servants),本地組織叫「社團」(Companies)。他們集會的地方叫「國度會堂」(Kingdom Hall)。每團之領導者為「服務主任」(Service Director),由「服務委員會」(Service Committee)辦理活動。各階層組織的負責人均須絕對服從上級。

  30. 此教派的熱心會員分為兩類,在美國稱為「宣傳者」(publishers)及「先鋒」(pioneers)。前者以其公餘時間作見證。每月須作見證最少六十小時,通常站在街頭推銷「守望台」,或逐家推銷該會的書刊。每次工作完畢均需詳情報告。曾被接觸的人跟著有「回訪」(back calls)。 • 「先鋒」乃指那些全時間工作的會員。他們的生活由該會負責,並接受甚少之薪酬。1958年,「宣傳者」共有71,788人,「先鋒」共有23,772人。其中65,000「宣傳者」及4,000「先鋒」是在美國。該運動進展甚速。

  31. 在許多國家,「見證人」因拒服兵役而被捕下獄。然而他們相信的和平主義與他們所宣傳的末世亞米吉多頓大戰並不協調。在許多國家,「見證人」因拒服兵役而被捕下獄。然而他們相信的和平主義與他們所宣傳的末世亞米吉多頓大戰並不協調。 • 他們有時主張,若是出於耶和華的旨意,他們會參加戰爭。但他們相信一切現有的政府都是撒但的工具。由於他們對政府的態度不合作,引起數算不清的監禁及控訴。但這些卻給予該派道義力量,因該派的「見證人」準備受苦,甚至願為信仰捨命。

  32. 教義和信仰 • 基要派的立場,不接受一切科學的批評。他們多數熱心研讀聖經,許多「見證人」能背誦甚多經文。 • 雖然一切教義均用聖經章節證明,可是實際以魯德福特的解釋為根據。魯氏的解釋多是寓意,非歷史的,且與基督教的精神不相協調。

  33. 他們認為︰上帝就是耶和華……,祂是天地萬物與及「晨星」(Lucifer)的創造者,「晨星」反叛祂,被稱為撒但。他們認為︰上帝就是耶和華……,祂是天地萬物與及「晨星」(Lucifer)的創造者,「晨星」反叛祂,被稱為撒但。 • 撒但在各世紀中以經濟,政治,及宗教組織統治世界。所有其他的宗教團體都是撒但的工具,藉此引導國家走迷路。「耶和華見證人」是上帝在地上唯一的代表。因此他們反對一切政治組織及建制。

  34. 他們棄絕三位一體的教義。該教派的基督論是按亞流派的雛形,亞流 (Arius) 本人被認為是羅素的先鋒。在他的講道集中,他提及以下的人名是他的前人:保羅、約翰、亞流,彼得瓦勒度 (Peter Waldo),威克里夫(Wycliffe)及路德。 • 但羅素放在保羅之後,表明其地位高於其他四人。基督是受造者,有時被認為就是天使長米迦勒。耶穌在受洗後才變為彌賽亞。他們否認基督肉身復活,羅素甚至推測祂的肉身變成為一種氣體。完全不重視聖禮。

  35. 人的靈魂並非自然的永存。千禧年國其實即指「耶和華見證人」的組織。舊的程序於一九一四年結束,因該時基督坐於天上寶座,人的靈魂並非自然的永存。千禧年國其實即指「耶和華見證人」的組織。舊的程序於一九一四年結束,因該時基督坐於天上寶座, • 撒但已被趕逐離開天堂。亞米吉多頓(Armageddon, Rev. 16:16)大戰臨近,屆時撒但及其隨從者將被基督及其天使所毀滅。 • 他們給主耶穌一個奇異的名稱,稱為「復仇者」(the Avenger)或「偉大的施刑者」(the Great Executioner)。一個福樂的國度將在地上建立,同時和平與公義將要得勝。

  36. 該教派的教訓導致極端的「他世主義」(form of other-worldliness),否定社會關懷,因為現有世界將不可避免地毀滅。所以行善事沒有多大用處。只有遵守他們的教義才可得救,因此「見證人」要努力宣傳。

  37. 他們施行成人洗禮,救恩與聖禮沒有關係。聖餐被稱為是「記念性的晚餐」(Memorial Supper),並無聖禮的成份。每年在復活節期間舉行,並認為採用酒較為合乎聖經教訓。 • 在聚會中沒有唱詩,只有讀經,祈禱及演講。

  38. 「見證人」的特徵是尊嚴,純潔,有犧性的精神,及完全戒絕煙酒,十分類似清教徒。「見證人」的特徵是尊嚴,純潔,有犧性的精神,及完全戒絕煙酒,十分類似清教徒。 • 但他們逃避政治及世界則與清教徒主義對世界的樂觀看法迥異。 • 他們不禁止婚姻,但有時認為最好待千禧年國度設立時,再行生養兒女。這教派因過份重視啟示傳統,就忽略了整個新約的教訓。

  39. 摩門教 (The Latter-day Saints—Mormon) • 九龍塘聖殿 灣仔聖殿

  40. 創立者史密約瑟(Joseph Smith, 1805-44)自小家貧,由新英倫流離至紐約,其父有異象經驗。

  41. 傳至 Smith 自言曾見天使摩羅乃(Moroni),說有一聖經在家附近埋藏。 至1827年 Smith 掘出一石盆,內有古怪埃及文,史氏自言看不懂。另九十二塊石板,據稱是字典,幫助翻譯。史氏自言三年後獨自譯成摩門經,且成立摩門教。

  42. 後至Ohio,因生意犯法逃至密蘇里州(Missouri),又觸犯法律逃至伊利諾州(Illinois)。 由於他提倡一夫多妻,他與其兄被捕入獄,受一群忿怒者所殺,死於獄中。 • 後由助手楊伯翰(Brigham Young)領導餘眾至猶他州(Utah)。 • 楊死時遺下妻子十七人及子女四十九人,再傳到胡得道夫(Wilford Woodruff 1807-1898),為了猶他州加入聯邦,暫時廢止多妻條例。 • 楊伯翰

  43. 教義要點: • 1. 制度︰ • 大部分男教友都有祭司的身份。 • 祭司職有兩種,麥基洗德(Melchizedek)的(高級)及亞倫(Aaron)的(次級)。 • 麥基洗德的包括使徒及先知,亞倫的如執事與教師。

  44. 所有祭司有「長老」的銜頭。在他們之上有一團體稱之為「七十門徒」(路十:1-17),他們雖稱為「七十」,實際上的人數多許多倍。所有祭司有「長老」的銜頭。在他們之上有一團體稱之為「七十門徒」(路十:1-17),他們雖稱為「七十」,實際上的人數多許多倍。 • 在他們上面便是所謂「大祭司」,另有「主教長」或「先知」的一群,以及十二「使徒」的最高會議,最上面為「第一主席」,他有兩個副主席協助。

  45. President of the Church of Jesus Christ of Latter Day Saints Thomas Monson, (2ndL) • April 4, 2009

  46. 2. 教義︰ • 與「聖經」同樣權威的有,「摩門經」(The Book of Mormon) • 是另一部為耶穌基督作證的經文。 • 傳說其中一位先知叫李海,約在主前600年住在耶路撒冷,神吩咐李海帶領一小群人前往美洲大陸。他們在那裡發展出高度文明。 神繼續在這些人當中召喚先知。摩門經就是這些先知及紀錄保存者的寫作的合集。這本書以摩門的名字命名,他是這些古代先知中最後的一位先知。 • 這些先知記載基督在復活之後向美洲人民顯現、教導他們福音、組織祂的教會的情形。

  47. 「教義和聖約」(Book of Doctrine and Covenants)──係關乎教義與教會禮儀── • 《教義和聖約》於1835年首次出版,它的前身是《誡命書》。最早的版本包含了65個宣稱是 Joseph Smith, Jr.(小斯密約瑟)和 Oliver Cowdery(考得里奧利佛)從神那裡接受的啟示。 • 前面是「教義」部分︰ 「是因着它們擁抱重要的救贖教義」[ • 而後面是「聖約」部分︰ 是「主給祂的後期聖徒教會的僕人的聖約和誡命」,

  48. 和「無價珍珠」(Pearl of Great Price)──神諭集及聖經經文的一些模倣語句。 • 摩門教先知斯密約瑟留下的作品的選錄, • 《無價珍珠》分成五大段落:摩西書、亞伯拉罕書、聖經譯文摘錄、先知斯密約瑟歷史的摘錄和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之信條。

  49. 他們的神學是以一擬人法的神開始。祂原是一個人,由於進步,就成了神。人也該以同樣方式成為神。它有多神說的含義。耶穌乃一救主,且祂要在地上建立錫安城,更正確地說,就是在美國建立。神是三位三體,是物質的神。其次序分別為聖父﹑聖子﹑聖靈。他們的神學是以一擬人法的神開始。祂原是一個人,由於進步,就成了神。人也該以同樣方式成為神。它有多神說的含義。耶穌乃一救主,且祂要在地上建立錫安城,更正確地說,就是在美國建立。神是三位三體,是物質的神。其次序分別為聖父﹑聖子﹑聖靈。

  50. • 摩門教為死人洗禮 •  • 為死人洗禮,稱代替受洗或者代理受洗,是生者代表死者接受洗禮的一種宗教習俗;生者就飾演死者的取代物。這個儀式自1840年的耶穌基督末期聖徒會時期已實行,那時人們稱其聖殿受洗,因為儀式只有在專用聖殿才能執行。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