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8

e 企業架構

e 企業架構. ● e 企業架構入門 ● 架構上的考量因素 ● e 企業商業架構 ● e 企業科技架構 ● 前置的商業與科技元件 ● 遵守產業標準. e 企業架構入門 企業的架構可以分成七個主要的構成 : ● 電子商業模式: 從目標市場和顧客的分析、財務模式塑造 (financial modeling) 、跨企業接觸點檢驗 (inter-enterprise touch point examination) 、所有權、資源分析等等,來制定電子企業的高階形構 (the high-level shape of the e-Enterprise) 。

fia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e 企業架構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e企業架構

  2. ● e企業架構入門 ● 架構上的考量因素 ● e企業商業架構 ● e企業科技架構 ● 前置的商業與科技元件 ● 遵守產業標準

  3. e企業架構入門 企業的架構可以分成七個主要的構成: ● 電子商業模式:從目標市場和顧客的分析、財務模式塑造(financial modeling) 、跨企業接觸點檢驗(inter-enterprise touch point examination)、所有權、資源分析等等,來制定電子企業的高階形構(the high-level shape of the e-Enterprise) 。 ● 電子流程模式:包括了利用網路優勢的跨組織流程的建立。它是由企業實體實用方案(user-case)、跨組織流程、可再利用的企業流程、以及商業元件所組成的。 ●電子應用系統模式:這是從設計的觀點而不是從執行的觀點來制定實際的應用系統。典型的電子應用系統模式,是由詳細的電子應用系統定義、使用者介面模型、應用系統規格、商業規範、以及說明如何將可再利用功能與應用系統元件納入最終平台的藍圖等等所組成。

  4. 電子應用系統規範:利用商業和應用系統邏輯、規範引擎、應用系統架構、和元件軟體,來管理最終的應用系統。 ● 電子應用系統配置/整合:利用數個應用系統伺服器、分散式物件架構(distributed object architecture)、科技元件、中介軟體、以及企業應用系統整合(EnterpriseApplication Integration,簡稱EAI)軟體,讓發展人員得以在網際網路上配置應用系統資源。 ● 電子資料:包括可以管理整個平台資料的資料摘要元件(abstracted data component)。電子資料的層級包括了應用系統資料、資料管理系統、資料倉儲、既有資料,以及ERP/MRP的資料倉儲。

  5. 電子網路:e企業平台的網路基礎設施,一般而言是由網路安全解決方案、加密(encryption)、連結工具(connectivity tools)、網路操作系統(Network Operating System,簡稱NOS)、以及系統分析與管理工具(system analysis and management tools)所組成。 企業架構是一個珍貴的工具,因為它能將商業與科技這些大相庭的觀點融合在一起。透過在商業和科技系統之間提供抽象化層面(levels of abstraction),e企業架構可以讓經理人和研發人員在同一個介面上合作,共同設計出可為分司創造價值的e企業應用系統。

  6. 架構上的考量因素 靈活度、運作相容性、可再利用資產、所有權、彈性規模架構 ● 靈活度:在科技方面,靈活度指的通常是研發人員在標準為產業所接受之後立即採用的能力,以及果斷地拋棄己經過時且不適用的既有系統的能力。靈活度指的不僅在變動的商業生態系統中的調適能力,也是迅速回應由競爭對手、新科技、或是顧客引發的市場變動的能力。 成功的e企業必須不斷地與顧客互動,以即時了解市場的變化,培養原本各自獨立的部門和業夥伴的合作能力,並且將核心的企業功能調整得更有彈性,進而使企業可以迅速回應新商機,在眾多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

  7. ● 運作相容性 :從科技的角度來看,運作相容性指的是企業所進行的科技投資都能緊密地整合起來。 企業必須建立一個可以納入這些電腦系統的e企業架構。此外,此一架構具進化升級功能,這樣才能支援晚出的新科技標準。 ●可再利用資產 :成功的e企業架構的特色之一就是可再利用資產,這可以用在電子應用系統裡,從內部的會計系統到複雜的價值鍵管理應用系統。   e企業資產倉儲是整個公司的知識管理系統的延伸。企業的應用系統可以讓所有單位共享共用的知識元件,像是顧客記錄、特別打造的工作、以及報告/分析工具等等。能夠利用彈性的軟體元件重複使用這些功能的e企業,就不用在每次需要時都從頭開始發展,這樣一來,e企業將可以享受到成本降低和快速回應市場的好處。

  8. ●所有權 :就定義而言,e企業應用系統可以突破部門和企業彊界,因此,所有權歸屬變成了相當嚴重的問題。從最早期的設計階段,企業夥伴就必須要決定由誰負責哪一部分應用系統,從儲存顧客資料的資料庫到平台的硬體設備。企業可以建立一套共享責任與所有權系統機制,以確保即使發生兩方不合作的情況,雙方都可以從合作計畫中,搶回一些資源。 ●彈性規模架構:e企業架構必須要能夠很容易地擴充規模,還要很快地適應新的規模與使用需求。利用分散式應用系統架構(distributed application architecture),在使用需求增加時,企業可以很快地增加新資源,像是應用系統伺服器、資料庫、以及網路連結等等。

  9. 週期:e企業應用系統的發展,不是在安裝之後就結束了。事實上,它是要持續進行的。企業應用系統的規劃人員與發展人員必須制一套不斷進行的發展流,在前一個新版本的系統安裝好之前,就要開始著手新的發展。

  10. e企業商業架構 ● e企業的商業架構是建立在和塑造企業的商業功能有關的企業架構元件上。經理人應當先考慮整體企業的願景和策略的立場、企業實際的執行層面、以及市發展策略、產品發展計畫、目標顧客劃分、售後服務等實際議題,再來設計商業架構。 ● 一旦基本架構完成之後,那些用來支援架構的結構,像是組織結構以及個別的企業流程,也就可以跟著被設計出來。接著,用來建立企業流程的商業應用系統也會被發展出來。最後,一個建立在公司願景和策略上,並且利用科技架構來安裝的商業架構於焉完成。 ● e企業商業架構的三個元件是:電子商業模式、電子流程模式、及電子應用系統模式。

  11. 電子商業模式 ● 企業電子商業模式從高階的觀點描繪出整個商業結構。電子商業模式的某些重要元素包括了為企業的產品或服務找出目標市場和基本顧客。還包括了針對每個市場區隔組合最佳的產品和服務。企業必須預測其「產品/服務/顧客」組合所能產生的收益。其他像是品牌建立、銷售通路、結盟策略、以及產品運送等元件也都包括在這個模式裡。 ●電子商業模式還包括了要分析企業的現有資源,以確保企業能夠保有還能提供價值的可再利用資源,並且淘汰那些已經過時或是成效不彰的資產。 ●電子商業模式必須找出成功的關鍵因素、分析ROI、以及建立評估標準,進而創造出平衡計分卡,以確保企業的運作能上軌道。

  12. 電子流程模式 ● 電子流程模式所描繪的是用以支持企業日常營運的內外部流程。這些流程必須反映出企業的電子願景/電子策略,以及所選擇的商業模式 。 ● 基本上,電子流程的建立牽涉到像是「顧客」、「供應商」、「部門」等商業實體的定義與運作。然後將這些元件組合起來,構成完整的跨組織企業流程,這些流程將可在日後不斷進行的流程改造時重複使用。

  13. 電子應用系統模式 ● 電子應用系統模式建立在電子流程模式上。它們不僅是企業流程的落實,還是建立能讓商業程序更有效率的應用系統的藍圖。 ● 從終端使用者的角度來看,電子應用系統描繪出了整個應用系統的功能。這些應用系統的功能是由資料與物件模式(data and object model)所支援的。資料與物件模式提供了基本的資料結構以及特定應用系統的使用方法。電子應用系統模式還包括了使用者介面模型的發展。這可以讓使用者在應用系統輔助工具的幫助下順利使用應用系統。 ●因為電子應用系統模式所發展出的平台是建立在設計而非執行的觀點上,因此它包括了抽象概念,例如商業規範、以及可由軟體工程師導入的可再利用功能。

  14. e企業科技架構 ● e企業科技架構的最終目標,是要將企業的商業願景化為有效的e企業模式,以支援組織內部或是跨組織的企業流程的再造。聽起來可能很簡單,但做起來可是很複雜,而且,如果缺乏靈活度和開放式科技標準,就幾乎無法成功。 ● 大部分的既有系統─如ERP─在設計時,都沒有考慮到跨企業的運作相容性。它們都只是專有的封閉式系統,必須經過大幅度修改之後,才能和e企業科技架接軌。 ● 大體而言,應用系統的整合是發生在兩個層面上:資料層面的整合,以及API/方法層面的整合。

  15. ●資料層面的整合只是在兩個或多個不同系統之間共享資料倉儲。●資料層面的整合只是在兩個或多個不同系統之間共享資料倉儲。 而API/方法層面的整合則是對外的軟體介面連結到特定的應用系統裡,這些介面本身就具備了或是可以加入(由發展人員加入)某些套裝的解決方案。這些介面可以讓其他系統直接與應用系統溝通,毋須透過由使用者控制的圖形使用者介面(GUI)。大致說來,API/方法層面的整合是為了連結內部的系統,例如流程/工作流程建立、應用系統物件、以及應用系統資料等等。 ●e企業科技架構是由四個主要階段所組成的:電子應用系統規範、電子應用系統的分配/整合、電子資料、以及電子網路。

  16. ●電子應用系統規範: >電子應用系統規範是用來加強商業規範的科技機制。所有的企業流程都擁有用來控管其運作的規範。 >一般說來,每個應用系統所需的規範都是相當獨特的,它們必須服膺於每家公司特定的政策和要求。 就拿執行來說,這類規範是放在「規範引擎」的軟體裡,在這個軟體裡儲存了和各種規範有關的必要資訊,是採購限制、批准流程、運費規定等等。 >利用這種方式,我們就可發展出應用系統邏輯,這是對應於在e企業架構發展電子流程建立階段所發展出來的商業邏輯

  17. ●電子應用系統的分配/整合 : > e企業平台是用來突破企業內部部門的疆界,甚至溝通好幾個不同的企業,因此,它們勢必要要納入各種不同的現行科技系統。 > 電子應用系統的分配/整合的基礎是一套分散式架構,可以把應用系統分配到個別的應用伺服器裡,藉由網路連結,並且利用像是CORBA或是COM/DCOM等標準來溝通。

  18. ●資料e化 : > 資料e化指的是由電子應用系統儲存並且使用資料。由於不只一個應用系統要用到這些資料,因此它們時常會被分散儲存在大型資料倉儲的特定系統或是就存在資料管理系統裡,電子應用系統可以利用像是JDBC/ODBC等開放式標準來搜尋這些資料。 > 資料的e化不只會用到一個資料庫。許多企業發現,它們的商業資料已經以封閉而特定的資料格式,儲存在既有的應用系統或是ERP/MRP內。在這樣的情況下,這些企業勢必要設法將資料從個別的應用系統裡抽取出來。不過,在另一方面,最新的資料管理系統還必須納入物件資料庫(object database),以壓縮資料的軟體物件來儲存資料,而不是僅是單純地把資料入資料庫裡。

  19. ●電子網路 : > 大多數的企業都會導入網路元件科技,例如防火牆,以保護內部的網路資產,或是導入可以加速位於不同科技環境的網路彼此溝通的連線元件(connectivity components)。

  20. 前置的商業與科技元件 ●e企業應用系統對於可再利用資產,主要是使用軟體元件。這些元件是在特定而公開的介面上提供服務的軟體的一部份。雖然它們不能獨立運作,但是發展人員卻可以將數個元件組裝起來,創造出各式各樣應用系統。 ●e企業應用系統的發展人員更面臨到一個新的兩難:到底是要從頭發展、從頭建立元件倉儲,還是要購買並且裝配適合自己應用系統的前商業科技元件。 從頭發展、從頭建立元件倉儲 .vs. 購買並且裝配適合自己應用系統的前商業科技元件

  21. 購買並且裝配適合自己應用系統的前商業科技元件:購買並且裝配適合自己應用系統的前商業科技元件: ● 利用它可以省去科技細節的發展,讓工程師得以專心於發展志用系統邏輯和複雜的新功能,以為應用系統增加獨特的價值。 ● 把各種元件組裝成新的應用系統,可以讓軟體運轉部門專注在商業目標上,而不是專注在新系統的科技障礙上。元件的組裝也可以讓企業混合搭配各家供應商最好的服務和應用系統。

  22. 軟體元件除了區分為提供商業或是科技服務之外,也可以區分為垂直或是水平服務。 可以提供給好幾類應用系統同一樣很有價值的服務,這樣的元件被稱作水平元件(horizontal component)。 另一方面,只能應用在特定系統的高度專業化元件,則被稱作垂直元件(vertical component)。 發展人員時常利用為水平元件納入獨特的商業規範以及特定的企業流程的方式來擴充其功能。這樣一來,就可以創造出新的水平元件 ●一九九九年年底,META集團預測了「絕大多數的全球兩千大企業將會使用『軟體工廠』 (software factory)模式,導入新的應用系統,而發展人員也要從『技工』作法輚變成組裝和再用的作法。而這些應用系統將是由元件組成,是建立在訊息和事件上,利用『多階層』(multi-tier)的設計,提升企業的產能

  23. 遵守產業標準 制定電子產業標準的五個機構,它們正在制定用來定義二十一世紀e企業架構的標準和實務:CommerceNet(電子商務網)、RosettaNet、Open Buying Initiative(網際網路開放購買協定)、Open Financial Exchange (網際網路開放財務交換協定)、Internet Content and Exchange(網路內容和交換協定)。

  24. CommerceNet ● CommerceNet是最早成立的電子商業產業標準制定的組織之一,同時也是相當早期的網路先驅。 ● 它們最有影響力也最要的的一項方案就是全球電子商務討論會(Global eCommerce Forum,簡稱GeCF)方案,這項方案致力於為金融業提供電子商業解決方案,像是安全電子交易系統(Secure Electronic Transaction,簡稱SET)、數位認證(digital certificate)、以及智慧卡(Smart Card)等等。 ●其他一些由它們所贊助的計畫,包括產品型錄運作相容性計畫(Catalog Interoperability Project)有助於輕鬆整合與資料交換標準化網路型錄格式)、相容性電子商務架構(eCo framework)(追求各個產業標準之間的運作相容性)、國際憑證交互認簽(International Cross Certification)、國際電子商務網隱私權研究計畫(CommerceNet Privacy Research Initiative)。

  25. RosettaNet ● RosettaNet致力於推動不同語言之間的互譯。讓企業透過「一套業界普遍使用的電子商業運作相容性標準」,交換商務資訊。而RosettaNet也致力於在網際網路上進行商業資籵交換並且整合跨組織流程,這也就是他們所說的伺服端對伺服端溝通(server-to-server communication)。如此一來,網路上的溝通就像真實世界中人與人之間的溝通那般簡單。

  26. Open Buying Initiative Open Buying Initiative(簡稱OBI)是另一個致力於電子化商業流程標準的組織。不像RosettaNet是專門為所有的跨組織流程界定整個架構,OBI只專注在網際網路上的B2B交易。 Open Financial Exchange Open Financial Exchange(簡稱OFX)致力於在消費者、廠家、以及金融機構之間,制定財務資訊的電子交換標準。 Internet Content and Exchange ICE致力於為各類組織提供在網際網路上進行交換、供應、升級、以及控管資料等等的標準。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