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6

新生儿败血症 Neonatal sepsis

新生儿败血症 Neonatal sepsis. 定义. 病原体侵入新生儿血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造成的全身反应. 病原体. 细菌 、 霉菌、 病毒或原虫. 流行病学. 发生率: 约占活产婴儿的 1% ~ 10 % 极低体重儿可高达 15-20 % 长期住院者可更高达 30 % 病死率 10 % ~ 50 %. 发病率. 美国与发展中国家. 总发病率. ‰. ‰. 病原学. 不同地区、不同年代而有所不同. 中国. 葡萄球菌. 大肠杆菌. 条件致病菌. 表皮葡萄球菌. 克雷伯杆菌. 绿脓杆菌. 近年

flynn-silva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新生儿败血症 Neonatal sepsis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新生儿败血症 Neonatal sepsis

  2. 定义 病原体侵入新生儿血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造成的全身反应 病原体 细菌、霉菌、 病毒或原虫

  3. 流行病学 发生率: 约占活产婴儿的 1%~10 %极低体重儿可高达 15-20 % 长期住院者可更高达 30 % 病死率 10 %~50 %

  4. 发病率 美国与发展中国家 总发病率 ‰ ‰

  5. 病原学 不同地区、不同年代而有所不同 中国 葡萄球菌 大肠杆菌 条件致病菌

  6. 表皮葡萄球菌 克雷伯杆菌 绿脓杆菌 近年 机会致病菌(表皮葡萄球菌、绿脓杆菌、 克雷伯杆菌等)、产气荚膜梭菌、厌氧菌、耐药 菌株有增加趋势

  7. 产气荚膜梭菌 厌氧菌

  8. 幽门螺杆菌 新的致病菌空肠弯曲菌及幽门螺杆菌等 空肠弯曲菌

  9. B族溶血性链球菌 病原学 发达国家 B群链球菌(GBS)70年代后占首位 其次为大肠埃希氏菌, 90年代后占首位

  10. 不同地区产妇阴道GBS定植率比较

  11. 病原学变迁 G+和G-细菌比重的改变 ‰ 1990’s初 1990’s末

  12. 病原变迁的有关因素 • 母亲产道中定植的常驻菌丛 • 母亲产道常驻菌特别是GBS筛查 • 产时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13. 发病机制 细菌入侵后是否发展为败血症取决于 细菌的毒力 数量 入侵方式 入侵时间 新生儿当时的免疫状态

  14. 发病机制 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屏障功能差 淋巴结发育不全 补体激活能力差 中性WBC量少、功能差 白介素低、细胞因子少

  15. 特异性免疫功能 体液免疫 IgG 来自母体,胎龄愈小,含量愈低 →早产儿更易感染 IgM和IgA不能通过胎盘,新生儿含量低→ 对 G- 杆菌易感

  16. 细胞免疫 未接触特异性抗原→T细胞处于naïve状态 →细胞因子↓→不能有效辅助B细胞、巨 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

  17. 发生败血症的高危因素 • 母亲产时发热(OR=4.1 CI=1.2-13.4) • 反复阴道检查(OR=2.9 CI=1.1-8.0) • GBS败血症中,难产或产妇发热占49% • 破膜时间过长,≥18小时(79%) • 早产儿和低体重儿

  18. 感染途径 • 宫内感染 • 产时感染 • 生后感染

  19. 感染途径 产前感染 母菌血症或其它感染 病原菌经胎盘感染胎儿

  20. 产道细菌上行 局部绒毛 膜羊膜炎 细菌扩散 至羊膜腔 胎儿吸入污 染的羊水

  21. 羊水穿刺消毒不严感染胎儿

  22. 抽羊水 产钳损伤皮肤粘摸 急产或助产时消毒不严 产时感染 胎儿头皮取血 胎膜早破污染羊水,宫内窘迫、产程延长 胎儿在宫内或产道吸入污染的羊水 气管插管

  23. 脐部 消化道 呼吸道 是新生儿败血症的主要病因 感染途径 产后感染 皮肤

  24. 静脉留置针 暖箱内水箱中的水 吸痰 近年极低出生体重 儿存活率明显提高, 医源性感染有增加 趋势 医务人员的手 机械通气

  25. 临床表现 全身症状 六不 不吃、不哭、不动、体温不升、 体重不增、黄疸不退。 局灶症状 脐炎、皮肤疖肿、睑缘炎、 中耳炎、甲沟炎等。

  26. 临床表现 中毒症状 休克、 肝脾肿大、瘀点、腹胀、贫血 合并症 脑膜炎、肺炎、腹膜炎、尿路感染、硬肿症、DIC、中毒性心肌炎

  27. 实验室检查 细菌培养 细菌学检查 血培养:使用抗生素前 严格消毒 建议同时作L型菌和厌氧菌培养 脑脊液培养:同时作脑脊液涂片找细菌 尿培养:耻骨上膀胱穿刺

  28. 抗原检测 细菌学检查 ELISA 基因诊断

  29. 非特异性检查 血常规:WBC<5×109 或 >20 ×109 BPC<100 × 109 出现中毒颗粒 C-反应蛋白 (CRP) 增高 血沉(ESR) 增快

  30. 高危因素病史 临床症状体征 周围血象、CRP↑ 败血症? 病原菌或病原体抗原检出 确诊 诊断

  31. 诊断标准 • 确诊  • 具有临床表现并符合下列任一条: • 血培养或无菌体腔内培养出致病菌 • 如果血培养出条件致病菌,则必须与另次(份) 血、或无菌体腔内、或导管头培养出同种细菌 • 临床诊断 • 具有临床表现且具备以下任一条 • 1、非特异性检查≥2 项。 • 2. 血标本病原菌抗原或DNA检测阳性。

  32. 治 疗 抗生素应用 合理选择抗生素:根据药敏结果 早期、足量、静脉联合给药疗程: G+菌2周;G-菌3周 至少10~14天;重症和化脑可延长疗程

  33. 临床疑有败血症 血培养 两种抗生素静脉、联合 血培养阳性 血培养阴性 根据药敏选择用药 药敏不敏感、临床 有效→暂不换药 病情好转 继续治疗5~7日 疗程至少10~14日 有并发症→>3周

  34. 并发症治疗 休克 DIC 硬肿 呼衰 惊厥 黄疸局部病灶处理

  35. 支持疗法 1、补液、纠酸,维持电解质及酸碱平衡2、保证热卡供给3、保暖4、纠正低氧血症5、免疫疗法:静脉丙球(IVIG)

  36. 思 考 题 • 为什么新生儿易患细菌性败血症? • 如何早期诊断新生儿败血症? • 新生儿败血症的抗生素治疗原则?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