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8

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 ( Cell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Diseases )

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 ( Cell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Diseases ). 浙江大学医学院 陈莹莹. 病理生理学. 环境的固有参数. 细胞通讯. 第一节 概述. 细胞通讯( cell communication )的方式 细胞间直接通讯 缝隙连接 膜表面分子接触通讯 细胞信号转导. 1 、缝隙连接( Gap junction ). 缝隙连接:细胞与细胞相互接触并在接触部位形成一个特化的孔道 结构:有两个 连接小体( connexon ) 组成,每个连接小体由 6 个蛋白质亚单位构成.

Télécharger la présentation

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 ( Cell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Diseases )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Cell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Diseases) 浙江大学医学院 陈莹莹 病理生理学

  2. 环境的固有参数 • 细胞通讯 第一节 概述 • 细胞通讯( cell communication )的方式 • 细胞间直接通讯 • 缝隙连接 • 膜表面分子接触通讯 • 细胞信号转导

  3. 1、缝隙连接(Gap junction) • 缝隙连接:细胞与细胞相互接触并在接触部位形成一个特化的孔道 • 结构:有两个连接小体(connexon)组成,每个连接小体由6个蛋白质亚单位构成

  4. 特性:允许电信号通过;允许小于1,000 Daltons的物质通过 • 功能:兴奋传导;物质运输;细胞代谢和分化 • 调节

  5. 2、膜表面分子接触通讯(Contact signaling by plasma membrane bound molecules) • 细胞的膜表面分子作为细胞的触角,可以与相邻细胞的膜表面分子特异性地相互识别和相互作用,以达到功能上的相互协调

  6. 3、细胞信号转导(cell signal transduction) • 定义 • 细胞通过位于胞膜或胞内的受体感受胞外信息分子的刺激,经复杂的细胞内信号转导系统的转换而影响其生物学功能,这一过程称为细胞信号转导 • 胞外信息分子(配基或配体,ligand) • 包括:神经递质、激素、细胞因子、气体分子(NO、CO) • 分为:激动剂(agonist)或拮抗剂(antagonist)

  7. 分类 • 跨膜信号转导(Transmembrane signal transduction):胞外信息分子与膜受体结合,将信息传递至胞浆或核内,调节靶细胞功能的过程(第二信使学说) • 核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Nuclear receptor-mediated signal transduction):信息分子与与位于胞浆或核内的受体结合,激活的核受体作为转录因子,在核内调节靶基因的转录活性,从而诱发细胞特定的应答反应(基因调节学说)

  8. 第二节 细胞信号转导 • 膜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系统 • 离子通道型受体 • G蛋白偶联受体 • 具有酶活性或酶偶联受体 • 核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系统

  9. (一)离子通道型受体(Ion Channel Linked Receptors) • 配体为化学信号(主要为神经递质),故又称为递质门控离子通道(transmitter-gated ion channel) • 主要存在于神经、肌肉等可兴奋细胞 • 神经递质通过与受体的结合,改变通道蛋白的构型,导致离子通道的开启或关闭,最终将化学信号转变成为电信号

  10. 分为阳离子通道(如乙酰胆碱、谷氨酸和5-HT受体)和阴离子通道(如甘氨酸、γ-氨基丁酸受体)分为阳离子通道(如乙酰胆碱、谷氨酸和5-HT受体)和阴离子通道(如甘氨酸、γ-氨基丁酸受体)

  11. (二)G蛋白偶联受体(G-protein Coupled Receptors ,GPCR) • G蛋白(guanine nucleotide-binding protein,G protein):可与鸟嘌呤核苷酸(GTP)可逆性结合的蛋白质家族

  12. G蛋白偶联受体 7次跨膜蛋白(7TM, Transmembrane domains ) 包括:神经递质、肽类激素和趋化因子的受体;在味觉、视觉和嗅觉中接受外源理化因素的受体

  13. G蛋白包括:异三聚体G蛋白 ;小分子G蛋白 信号转导是通过G蛋白活性和非活性状态的转换完成的

  14. G蛋白的分类 • Gs:激活腺苷酸环化酶(AC) • Gi:抑制AC • Gq/11:激活PLC • G12/13:激活小G蛋白

  15. 活化的G蛋白可激活以下多条信号转导通路 • 腺苷酸环化酶途径 • 磷脂酶C途径 • 离子通道途径 • 其他磷脂酶途径

  16. 1、腺苷酸环化酶途径(Adenylyl Cyclase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 AC的作用:ATP→cAMP 受Gs与Gi的调节

  17. cAMP 调节靶基因的转录 CRE:cAMP response element CREB: CRE binding protein

  18. cAMP导致靶蛋白磷酸化

  19. 2、磷脂酶C途径 受体Gq与G11蛋白调节 双信使系统:三磷酸肌醇(IP3)和甘油二酯(DG) PIP2

  20. 3、离子通道途径 G蛋白对离子通道的直接调节

  21. G蛋白通过第二信使调节离子通道 Na+

  22. (三)酶偶联受体(Enzyme Linked Receptors) • 均为单次跨膜蛋白 • 接受配体后发生二聚化,并通过胞内侧激酶反应将胞外信号传至胞内,起动其下游信号转导。

  23. 酶偶联受体的分类 受体酪氨酸激酶(Receptor tyrosine kinases) 酪氨酸激酶偶联受体(tyrosine kinase-linked receptor) 受体酪氨酸磷脂酶磷酸酶受体(Receptor tyrosine phosphatases) 受体丝氨酸/苏氨酸激酶(Receptor serine/threonine kinases) 受体鸟苷酸环化酶(Receptor guanylyl cyclases)

  24. 1、受体酪氨酸激酶(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RTK) • 胞内区含有酪氨酸激酶 • 配体则以生长因子为代表 • 与细胞增殖和肿瘤发生的关系密切

  25. 受体酪氨酸激酶的下游信号转导通路 • Ras-MAPK途径 • PI3K-AKT途径 • PLCγ-PKC途径

  26. Son of sevenless (SOS) MAPK (1) Ras-MAPK pathway • Ras的激活需要鸟苷酸交换因子(GEF)参与,如SOS • 磷酸化的酪氨酸可被一类含有SH2区的蛋白质识别,如接头蛋白Grb2 • SOS有SH3结构域,但没有SH2结构域,不能直接和受体结合 • 接头蛋白通过SH2与受体的磷酸酪氨酸残基结合,再通过SH3与SOS结合,SOS与膜上的Ras接触,从而活化Ras

  27. 活化的Ras激活MAPK(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的过程

  28. MAPK包括:ERK、p38MAPK、JNK

  29. (2) PI3K-AKT途径 • 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sitol 3-kinase,PI3K):由 p85调节亚单位和p110催化亚单位组成 • AKT又称为PKB。激活的Akt主要通过磷酸化失活Bad,起抗凋亡、促细胞生存的作用

  30. (3)PLCγ-PKC途径

  31. 2、酪氨酸激酶偶联受体(tyrosine kinase-linked receptor) • 配体主要为细胞因子 • 受体的胞内区本身不具有酶活性,但可与其他酪氨酸蛋白激酶(Just another kinase or Janus kinase,JAK)形成复合物 • 下游激活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 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STAT)或RAS

  32. (四)核受体(nuclear Receptors) • 结构 • 按配体来分类 • 类固醇激素受体家族:糖皮质激素受体、盐皮质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雄激素受体 • 甲状腺素受体家族:甲状腺激素受体(thyroid hormone receptor,TR)、视黄醇X受体(retinoid X receptor,RXR)、维生素D3受体(vitamin D3 receptor,VDR) • 孤儿受体:?

  33. 按细胞内定位分类 • I型核受体 • II型核受体

  34. 第四节 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Abnormal Cell Signaling and Related Diseases) • 信号分子异常 • 受体环节异常 • 遗传性受体病(原发性受体病) • 自身免疫性受体病 • 继发性受体病 • 受体后信号转导通路异常 • 多个环节细胞信号转导障碍

  35. 一、信号分子异常 缺血、癫痫、神经退行性疾病 ↓ 谷氨酸/天冬氨酸增加 ↓ NMDA受体激动 ↓ Ca2+ 内流增加 ↓ 细胞内钙超载 ↓ 神经兴奋毒性

  36. 二、受体环节异常(一)遗传性受体病(原发性受体病)二、受体环节异常(一)遗传性受体病(原发性受体病)

  37. 1、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amilial hypercholesterolemia, FH) 因LDL受体数量减少或功能异常,其对血浆LDL的清除能力降低,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显著升高 LDL受体突变的分子机制 受体合成受损 受体在内质网成熟障碍或向细胞膜转运受阻 受体与配体结合力降低 受体内吞缺陷 受体再循环障碍

  38. 2、家族性肾性尿崩症 • 由于遗传性ADH受体及受体后信息传递异常,导致肾小管对ADH 反应性降低引起的尿崩症 • 性连锁隐性遗传,男性儿童发病 • 多尿,烦渴,多饮;血浆ADH水平无降低 • 发病机制:ADH-V2受体变异,肾小管上皮细胞水通道蛋白(AQP2)异常

  39. (二)自身免疫性受体病 • 自身免疫性受体病:因体内产生抗受体的自身抗体而引起的疾病

  40. 1、重症肌无力 • 一种神经肌肉间传递功能障碍的自身免疫病,机体产生抗n-Ach受体的抗体 • 临床表现:受累横纹肌稍行活动后即迅速疲乏无力,经休息后肌力有程度不同的恢复

  41. 2、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 • TSH受体抗体 • 刺激性抗体:Graves病(弥漫性甲状腺肿) • 阻断性抗体:桥本病 (Hashimoto’s thyroditis) Graves病 桥本病

  42. (三)继发性受体病 • 激素长时间作用或长时间使用某种药物,使相应受体下调,对激素及药物的敏感性降低

  43. 三、受体后信号转导通路异常 • 霍乱弧菌致病机制

  44. 四、多个环节细胞信号转导障碍 • 2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 • 高血压 • 肿瘤

  45. 1、2型糖尿病(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 • 主要原因:胰岛素受体前、受体和受体后异常 胰岛素受体底物 (insulin receptor substrate, IRS)

  46. 胰岛素受体异常 • 遗传性胰岛素受体异常:受体数量减少、受体与配体的亲和力降低、受体TPK活性降低(甘氨酸1008突变为缬氨酸) • 自身免疫性胰岛素受体异常 • 继发性胰岛素受体异常:高胰岛素血症可使胰岛素受体继发性下调 • 受体后信号转导异常 • PI3K基因突变 • IRS-1和IRS-2表达下调

  47. 2、高血压病 • VSMC增殖肥大引起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血管顺应性降低和血管重构

  48. 3、肿瘤 • 表达生长因子样物质:sis癌基因的表达产物与PDGFβ链高度同源,int-2癌基因蛋白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结构相似 • 表达生长因子受体类蛋白:erb-B癌基因编码的变异型EGF受体 • 表达蛋白激酶类:src癌基因产物具有较高的TPK活性;mos、raf癌基因编码丝/苏氨酸蛋白激酶类产物,促进MAPK磷酸化 • 表达信号转导分子类:ras癌基因编码的21kD小分子G蛋白Ras • 表达核内蛋白类:癌基因如myc、fos、jun的表达产物位于核内

More Related